|
第九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开幕辞
09-12-22
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副主席兼秘书长
李前光
各位代表、各位嘉宾:
大家好!
首先,我谨代表中国摄影家协会向参加第九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的所有来宾表示由衷的欢迎;衷心感谢与中国摄影家协会共同主办这次研讨会的广东省文联,承办这次研讨会的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人民政府,以及此次研讨会的协办单位: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东莞市文联、东莞市摄影家协会、东莞市摄影家协会长安分会。
今天,来自全国各协会、各团体会员理论工作负责人、专业摄影理论工作者、摄影史专家学者第二次齐聚广东长安镇。2007年8月,也是在长安镇,我们召开了第八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这两年来,中国发生了许多大事,从汶川地震到北京奥运,从改革开放30周年到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们的国家克服了一次次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一次次举世瞩目的成绩。两年来,中国摄影界也在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在两年前的第八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会议上,我们就《中国摄影通史》的总体编撰思路和规划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那次会议之后,全国各地各级组织、机构纷纷投入到摄影史的研究和整理中来,两年来,各种相关的专著、论文,相继出版,各种摄影史有关的专题展览和学术活动显著增多。尤其需要提到的是,2009年,中国摄影家协会在中国文联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启动了以系统整理中国摄影史料为目的的“中国珍藏新闻历史文献数字化集成工程”,今年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之际,推出了《透过硝烟的镜头——中国战地摄影师访谈》和《跨越时空——西藏影像往事》两本口述影像历史系列丛书;2008年底,广东省摄协在庆贺50周年庆典时推出《广东摄影艺术志》;2009年9月,由摄影史专家顾棣编著的《中国红色摄影史录》一书面世。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中国摄影史著作。另外,我们还看到沙飞、庄学本、吴印咸、蓝志贵等老摄影家的大型作品回顾展及相关研究著作相继推出,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最近一段时间,中国摄影界对摄影史的研究蔚然成风,我想,这与第八届中国摄影理论研讨会的倡导不无关系。虽然《中国摄影通史》的写作仍然是一件还需相当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虽然中国摄影史的研究尚有待深入和拓展,但是通过众多理论工作者的努力,中国摄影的历史脉络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假以时日,我们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在此我要向对中国摄影理论的发展和繁荣付出心血的理论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本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新中国影像记录60年”。从根本上来说,这个议题是上次会议有关摄影史讨论的延续和深入。众所周知,60年来中国的摄影家们用镜头见证了无数个重要历史瞬间,尤其是八、九十年代以来,许多的中国摄影家记录下了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一批优秀的纪实摄影家,他们的许多作品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摄影的经典,对中国当代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一笔重要的精神财富。
马克思有一句关于实践与理论的名言:“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践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于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这句话准确地总结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让我们把目光聚焦于当下中国摄影实践:在我们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改革开放31周年的历史语境下,毫无疑问,中国的摄影工作者正置身于前所未有的大好环境中,当今世界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所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为中国的纪实摄影家提供了丰富的拍摄题材。摄影作为记录历史、见证现实的重要工具,正体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同时,这也对摄影工作者如何把握时代,如何贴近生活,如何用摄影全面记录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变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梳理
60年来中国影像记录的发展,总结影像记录在摄影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展望其在未来社会文化建设中生存、发展和突破的途径,成为了摆在中国摄影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同志们,第九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是一次令全国摄影工作者瞩目的会议。我相信,通过全体与会代表的研讨,我们对摄影的研究将会得到深入和发展,随着我们的理论成果逐步对我们摄影实践产生影响,更多的摄影家将怀着更高的文化自觉性和社会责任感投身对社会现实的记录中,投身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记录中,也必将催生出一批优秀的纪实摄影作品。中国摄影将会书写出一段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篇章,为推动中国摄影文化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祝愿研讨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