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电影摄影艺术发展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4 12:26: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郑国恩:《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电影摄影卷》
(《中国电影摄影艺术发展史》)


作者:郑国恩














  成果名称   《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电影摄影卷》(《中国电影摄影艺术发展史》)
  成果类型   专著
  出版时间   2006年11月
  出版单位   中国电影出版社

  成果内容简介
  1.篇章结构、基本观点
  篇章结构:
  总  序
  前  言
  绪  论
  第一编  早期(无声片时期)的中国电影摄影(1896-1927)
  第一章  早期中国电影摄影(20世纪初)
  第二章  电影摄影技术、技巧掌握期
  第一节  摄影先驱罗永祥与多才多艺的黎民伟
  第二节  敢吃螃蟹的人廖恩寿
  第三章  电影摄影的早期探索(1921-1927)
  第一节  “融画入影”的但氏叔侄
  第二节  特立独行的张伟涛
  第三节  归国学子的奉献
  第四节  群体性探索
  第二编  中国电影摄影的的曲折兴衰(1927-1949)
  第一章  中国电影摄影的盛衰(1927-1930)
  第一节  “武侠神怪”片的盛衰
  第二节  1930年的初步转机
  第三节  中国有声电影问世
  第二章  冲破“复制”樊篱的中国电影摄影(1931-1940)
  第一节  异军迅猛崛起(1933)
  第二节  曲折与蔓延(1934-1935)
  第三节  冲破“复制”樊篱(1936-1939)
  第三章  四十年代中国电影摄影(1940-1949)
  第一节  带有纪录片特征的故事片摄影创作(1940-1946)
  第二节  四十年代电影摄影创作高峰(1947-1948)
  第三节  解放前夕(1949)
  第三编  十七年中国电影摄影(1949-1966)
  第一章  新中国初期的电影摄影(1949-1956)
  第一节  《桥》及其他(1949-1950)
  第二节  新气象(1951)
  第三节  《武训传》的风波
  第四节  战争片史诗化风格追求中的摄影造型(1952-1955)
  第五节  多样化题材影片的摄影创作
  第六节  电影摄影艺术攀上第一高峰(1956)
  第二章  发展中的摄影艺术(1956-1959)
  第一节  双百方针与摄影创新(1956)
  第二节  激情与冒进(1958)
  第三节  电影摄影艺术攀上第二高峰(1959)
  第三章  艰难挺进中的摄影艺术(1960-1964)
  第一节  艰难挺进(1960—1963)
  第二节  电影摄影艺术攀上第三高峰(1963—1964)
  第三节  风云乍起
  第四章  一场浩劫(1966-1976)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的发端
  第二节  “横扫一切”的旗手
  第三节  “四人帮”控制下的故事片创作
  第四编  新时期中国电影摄影(1977-2000)
  第一章  与电影语言现代化同步(1977-1979)
  第一节  劫后余生,度过漫长的阵痛期
  第二节  离经叛道,在摄影造型上标新立异
  第三节  纪实电影摄影的萌芽
  第二章  求真的年代(1980-1983)
  第一节  纪实摄影美学兴起并成为主流
  第二节  迷恋古典美和细腻的画面处理
  第三节  寻找浪漫的影像与诗意的视觉造型
  第四节  名著改编影片的视觉表现
  第三章  从摄影本体探索走向影像多元(1984-1989)
  第一节  延续纪实美学的探索
  第二节  尝试运用影像的写意与象征
  第三节  由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发展而来的巨片意识
  第四节  青年一代的群体性探索
  第五节  传承与突破
  第六节  主旋律影片摄影造型语言的初期建构
  第七节  独特的电影摄影创作方式的形成
  第八节  娱乐片摄影语言的全面建构
  第九节  对电影摄影造型手段的新突破
  第四章  创作的成熟与风格多样化  (1990—2000)
  第一节  “新民俗电影”摄影造型语言的形成
  第二节  摄影艺术的成熟
  第三节  国产大片的摄影艺术成就
  第四节  进一步成熟后的多样化风格
  小  结
  参考文献
  后  记
  基本观点:
  真正的中国电影摄影史,应是从完全由中国人独立制作影片时开始。早期电影摄影的功能仅限于对选中对象的简单记录,即“选择中的记录”。早期电影摄影人全神贯注于掌握技术运用技术,而很少顾及创新。
  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电影发展的重要奠基阶段。摄影界有人开始探索电影本体语言特性。一批优秀摄影师在电影创作中留下自己的烙印。
  30年代,在抗日救国的时代背景下,左翼电影应运而生,并影响了摄影师和其他主创人员的创作观念和创作方法,以《狂流》为代表,一反武侠神怪片的处理方法,倾心营造视觉真实感。
  40年代初期电影的“载道”作用凸显,纪实写法成为电影的优先选择,加之摄影师多成为战地摄影师,30年代出现的纪实风格得到进一步发展。
  40年代下半叶是中外电影艺术发展的极其关键的时刻,世界电影大师开始对现代电影的探索。中国电影摄影师的造型意识开始苏醒。该阶段影像的造型风格明显多元化。由点及面的发展是这一时期影像造型发展的最典型特征。1947-1948年是中国电影的一个创作高峰,出现了以《小城之春》为代表的一批杰出影片。
  在十七年电影的前期,中国北方电影人的影像风格是现实主义题材与对苏联学派的摄影造型语言吸收后的结合;而以上海为中心的海派电影人则是以革命现实主义为创作指导,对于好莱坞黑白片造型系统很有限的借鉴。“中国电影摄影学派”,群雄并起,其创作在60年代达到巅峰。
  文革时期,万马齐喑。后期恢复故事片生产,强行按照“三突出”模式进行创作。
  1976年文革结束。1977-1979年的电影摄影创作,观念上以反虚假反模式化为主要特征,探索摄影形式的创新,及对“新”技巧的尝试,追求标新立异。
  1979年,中国电影在长期消沉之后,刚刚起步,《小花》的出现标志着新时期电影创作阶段的开始。
  1980-1983年,是新时期中国电影摄影的变革创新阶段,纪实摄影美学兴起并成为创作主流。
  1984年,“第五代”处女作《一个和八个》问世,其张扬的影像形态和反叛意识,震惊中国电影界。首当其冲的是摄影造型形式的突破。
  1984-1989年从本体探索走向影像多元,一方面延续纪实美学,一方面运用影像的写意和象征。
  1990-2000年中国电影摄影创作走向成熟和多元化。中国社会迎来一场伟大的变革:从传统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中国电影体制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第五代早期创作中对造型的过分依恋,被从容而完整的叙事处理所代替。新生的一批电影人几乎是连锁反应办迅速地推出了自己的一系列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影片。他们的现实主义更接近于自然主义。纪实风格再次成为电影美学关注的焦点。

  2、主要创新和学术价值
  本专著内容涵盖从中国早期电影摄影、中国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的电影摄影、中国十七年电影摄影、中国文革时期的电影摄影、改革开放后新时期的电影摄影、九十年代以后的电影摄影等近一百年的中国电影摄影的艺术发展历史。
  本专著记述了一百年来中国几代电影摄影师的艺术创作历程,从史的角度来总结归纳中国电影摄影艺术创作的规律以及创造观念的演变。书中引证了有关电影摄影师的摄影阐述、艺术总结、随笔。资料详实完备。
  本专著论题是电影摄影艺术发展史,属专业艺术史,其研究是从无到有,具有学术开拓性。研究成果添补了中国电影史学研究的一项历史空白,且使中国电影史更加丰富和完整。
  本专著出版后,对广大影视制作者及爱好者、大学生、研究生都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有一定规模的潜在市场和应用价值。

  3.研究方法
  从事实出发,以一定的历史阶段的艺术创作为观照对象,尽量客观地揭示出摄影艺术创作的本质特征、创作规律、创作主体的创作个性及代表作品的创新贡献等学术价值。为此,课题研究参与者们查遍所有能找到的文字材料,采访了可联系到的所有当事人,阅读分析研究了相关作品。
  本成果涉及了中国电影摄影百年历史,对其虽基本按电影史学界通用的分阶段、分时期地进行了学术考察、研究,但某些方面却根据摄影的特点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参与者们在研究过程中,基本把握住了“史述”、“史识”、“史评”中必然遇到观照对象的五大要素(摄影师;影片;社会环境—政治、经济形势、文艺思潮、电影观念;技术条件及观众)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并且较客观、公正地处理了这些复杂关系。课题首次根据摄影师在电影综合艺术创作中的创作地位,客观、公正地评述他们在具体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和为发展电影艺术所做的实际贡献。
  本成果是电影史中的专业艺术史。它着重研究的是故事片电影摄影艺术发展的历史,暂不涉及其他片种。

关键字:电影摄影艺术学电影摄影电影美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6 07:49 , Processed in 0.10646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