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型文学辞书《中国文学之最》问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6 10:33: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型文学辞书《中国文学之最》问世
2009年06月25日  来源:新华网综合

  



中国文学之最  谢冕 李矗主编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9年5月 定价:158元
    一部全面展示我国文学辉煌成果的大型文学辞典——《中国文学之最》,日前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隆重推出。该书由张锲、柳斌担任编委会主任,袁行霈、严家炎、洪子诚、孙玉石、温儒敏担任顾问,谢冕、李矗担任主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首都高校50多名资深专家学者参加编撰。
    《中国文学之最》在综观中国文学史的基础上,提纲挈领地将那些具有开创性意义或特殊影响而堪称之“最”的事件、作家、作品、理论、流派、轶闻等事项汇编成集,熔知识性、学术性、趣味性于一炉,共收录各类词条1001条,约计1400千字,几乎囊括了中国文学的重点、要点、特点和亮点,堪称一部博古通今、搜奇览胜、精华荟萃的集大成之作。也可谓:“一卷在手,遍阅中国文学之秀”。
    中国文学历史悠久,从古代的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到现代白话诗与白话小说的兴起,乃至当代的各种各样的文学样式和文学流派,可谓源远流长,蔚为大观。在中国文学编纂史上,曾推出了无数优秀的典籍。然而,以“最”的形式,提纲挈领地描述中国文学发展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成果的,这还是第一次。该书整个编撰和勘校工作历时三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编撰规模最大、涉猎范围最广的文学编著工程和成果之一。

附:部分《中国文学之最》词条目录
746中国当代最富嬉笑怒骂才情的旧体诗作家:聂绀弩
747中国当代迄今最长寿的文学家:巴金(当代)
748中国当代“山药蛋派”最有代表性的作家:赵树理
749中国当代描写农村新生活笔调最宽和幽默的作家:周立波
750中国当代从事写作时年纪最大的散文作家:张中行
751中国当代最早最有影响的历史题材长篇小说作家:姚雪垠
752中国当代最善于利用“时间的边角废料”写作的散文作家:季羡林
753中国当代“荷花淀派”最有代表性的作家:孙犁
754中国当代前十七年文学中最具特色的散文“三大家”:杨朔、刘白羽、秦牧
755中国香港文坛最有影响的剧作家:李援华
756中国香港文坛最执著于现代主义表现手法的作家:刘以鬯
757中国当代最善于以随笔风格写世态民俗的小说作家:汪曾祺
758中国当代最早而且一直热衷于散文诗创作的作家:柯蓝
759中国最专注于短篇小说写作并取得突出成就的作家:林斤澜
760中国香港文坛最具草根特色的作家:舒巷城
761中国澳门文坛最有影响的葡语作家:飞历奇
762中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两位政治抒情诗诗人:贺敬之和郭小川
763中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新武侠小说家:金庸
764中国当代最早细腻表现妇女心理波动的女作家:茹志鹃
765中国当代出版诗集最多的诗人:李瑛
766中国台湾文坛最有影响的历史小说家:高阳
767中国当代最擅长描写姑苏风情的小说家:陆文夫
768中国当代最生动刻画新时期农民生活和心理变迁的作家:高晓声
769中国当代最早表现远洋海员生活的作家:陆俊超
770中国台湾文坛最具影响力的诗人兼散文家:余光中
771中国当代最具“京味儿”特色的小说家:邓友梅
772中国澳门文坛最具现实主义倾向的小说家:鲁茂
773中国第一个担任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的学者:谢冕
774中国最早以“大墙文学”知名的作家:从维熙
775中国内地最先在大学开设金庸小说专题课的学者:严家炎
776中国第一个享有“文学先生”美称的作家:王蒙
777中国台湾文坛最敢于放言的作家:李敖
778中国香港文坛成就最大的科幻小说作家:卫斯里
779中国最早出版中国象征派诗歌研究专著的学者:孙玉石
780中国当代最早出版茅盾研究专著的学者:叶子铭
781中国写作新派武侠小说作品数量最多的作家:古龙
782中国第一个两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张洁
783中国旅美作家中最有毅力的“短篇小说奇才”:白先勇
784中国台湾文坛最擅于描写浪漫爱情故事的女作家:琼瑶
785中国新时期“改革文学”最具代表性的小说家:蒋子龙
786中国当代最有代表性的津味小说家:冯骥才
787中国当代最有特色的潇湘风情小说家:古华
788中国香港文坛最具怀旧性情的散文家:董桥
789中国台湾文坛最具浪漫气质的女作家:三毛
790中国当代最有影响的“帝王系列”小说家:二月河
791中国“文革”期间最有影响的“地下诗”作者:食指
792中国新时期坚守个人艺术追求最执著的作家:张承志
793中国新时期描写北大荒知青生活最有影响的作家:梁晓声
794中国当代写作最勤奋最刻苦的作家:路遥
795中国当代描写香港商界风云最有代表性的小说家:梁凤仪
796中国当代新诗潮中最有影响的诗人:北岛
797中国澳门文坛最有代表性的女作家:周桐
798中国当代新诗潮中最执著于艺术探索的诗人:多多
799中国当代最执著探索人生精神困境的作家:史铁生
800中国当代新诗潮中最有影响的女诗人:舒婷
801中国当代最擅长“国际战争题材”的报告文学作家:刘亚洲
802中国当代最擅长表现医生工作体验的女作家:毕淑敏
803中国台湾文坛最勇于批判社会现实和国民性弊病的女作家:龙应台
804中国当代最擅长描写商州地域风情的作家:贾平凹
805中国当代最早将小说的虚构性叙述过程写进作品的作家:马原
806中国当代最早表现人生荒诞性的作家:残雪
807中国当代最早用词典形式构建小说篇章的作家:韩少功
808中国新时期最富哲学情思的军旅作家:朱苏进
809中国当代描写反腐题材最有影响的作家:张平
810中国当代最具自我超越能力的女作家:王安忆
811中国当代最有影视缘分的小说家:海岩
812中国最热衷于以一个虚构地域作为多部作品背景的作家:莫言
813中国当代新诗潮中结局最令人震惊的诗人:顾城
814中国新时期最密切关注和反映时代政治风云的小说家:周梅森
815中国当代最擅于在女性意识中展现社会生活内涵的作家:铁凝
816中国当代最有影响的以描写现代都市生活著称的女作家:池莉
817中国当代最有才华又最令人痛惜的情景喜剧作家:梁左
818中国当代最善于领略影视风光的小说家:王朔
819中国当代第一个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藏族作家:阿来
820中国香港文坛最有特色的女性主义作家:李碧华
821中国新时期最专注描写暴力死亡苦难问题的作家:余华
822中国新时期最早进行“个人化”写作的两位女作家:陈染和林白
823中国当代新诗潮中诗歌火花闪现最耀眼最短暂的诗人:海子
824中国“80后”写作群体中最具个性和潜力的青年作家:韩寒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6 10:41:30 | 只看该作者
14位当代作家简介
作者:蔡静  




1-陆文夫(1929~ )

当代作家。江苏泰兴人。从小喜爱文学。1948年毕业于苏州中学,赴苏北解放区。翌年随军渡江到苏州,任新华社苏州支社采访员、《新苏州报》记者。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1956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小巷深处》。1957年调江苏省文联从事专业创作,因参加筹办《探索者》同人刊物,被打成“反党集团”成员,长期下放到工厂、农村劳动。粉碎“四人帮”后平反。1978年返苏州从事专业创作。后任苏州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饮誉文坛的《献身》、《小贩世家》、《围墙》分获第1、3、6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美食家》获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已出版小说集《荣誉》、《二遇周泰》、《小巷深处》、《特别法庭》、《小巷人物志》、《围墙》、《陆文夫中篇小说选》,长篇小说《人之窝》,文论集《小说门外谈》等。陆文夫的小说常写闾巷中的凡人小事,深蕴着时代和历史的内涵,清隽秀逸,含蓄幽深,淳朴自然,展现了浓郁的姑苏地方色彩。

2-苏童

苏童,江南苏州人氏。一九八零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据说在那里度过了最令他难忘的四个年头,而他的大名却仍旧在这所著名学府中被人一再提起。一九八三年投入小说创作,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从此中国当代文坛便再难抹去他的形象。他喜欢“新潮”,曾在其中尽情畅游。
他也喜欢“传统”,喜欢中国的历史风云。有一天《妻妾成群》问世了,又经电影“大腕”张艺谋之手调弄成了著名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最后角逐奥斯卡金像奖,虽然结果未尽人意,但中国电影界和文学界都给不大不小地“震”了一下。中国人由《大红灯笼高高挂》而知道《妻妾成群》,最后迷恋上了这位可爱的苏童,而苏童则从《妻妾成群》再一次出发,走上了自己独特的文学之路。

3-铁凝

祖籍河北赵县,1957年9月生于北京,1975年于保定高中毕业后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1979年回保定,在保定地区文联《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自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约150余万字。1982年发表短篇小说《哦,香雪》描写一个农村少女香雪在火车站用一篮鸡蛋向一个女大学生换来一只渴望已久的铅笔盒,表现了农村少女的纯朴可亲和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作品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同年,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它真实描写一个少女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和纯真美好的品格。1984年《六月的话题》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麦秸垛》获1986~1987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1984年铁凝调入河北省文联任专业作家,现为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是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1986年和1988年先后发表反省古老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的两部中篇小说《麦秸垛》和《棉花垛》,标志着铁凝步入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期。1988年还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它一改铁凝以往那和谐理想的诗意境界,透过几代女人生存竞争间的较量厮杀,彻底撕开了生活中丑陋和血污的一面。

4-张洁

当代女作家。原籍辽宁,生于北京,读小学和中学时爱好音乐和文艺。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到第一机械工业部工作。197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获同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翌年加入中国作协。1982年加入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并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赴美国参加第一次中美作家会议。任北京市作协副主席。著有作品集《张洁小说剧本选》,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小说集《祖母绿》,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全国第2届茅盾文学奖,曾被译成德、英,法,瑞典等多种文字出版)。《只有一个太阳》,散文集《在那绿草地上》以及《张洁集》等。张洁获意大利1989年度“玛拉帕尔帝”国际文学奖。她的《谁生活得更美好》、《条件尚未成熟》分获1979年、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祖母绿》获全国第3届优秀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有一个青年》改编拍摄成电视剧播映,张洁以“人”和“爱”为主题的创作,常引起文坛的论争。她不断拓展艺术表现的路子,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

5-张承志

张承志,回族,原籍山东省济南市,1948年在北京出生。1967年于清华附中毕业到内蒙古乌珠穆沁旗插队4年。1975年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历史语言系,1981年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主要进行北方民族史研究工作。张承志是青年作家、学者,他在蒙古历史和北方民族史的研究工作中有一定成果,在小说创作上也是硕果累累。他的初作是蒙文诗《做人民之子》和短篇小说《骑手为什么歌唱》,并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荣誉奖。此后发表的小说有中篇小说《阿勒克足球》,获第一届《十月》文学奖和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黑骏马》获1981~1982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春天》获1983年北京文学奖。《北方的河》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7年又出版了长篇小说《金牧场》。

6-萧逸

原名萧敬人,1937年生,山东荷泽人,幼年在南京长大。1949年全家到台湾,先后在台湾建国中学、台湾海军军官学校,中原理工大学化工系就读。1977年移居美国洛杉矶好莱坞。他自幼酷爱文学,1960年以处女作《铁雁霜翎》步入侠坛。60年代,他主要受王度庐影响,写情而缠绵哀婉。70年代他试图加进历史的大背景,但受还珠楼主等的武功幻想却很多。70年代后期,他“逐渐理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写作方式”,超越“新艺侠情”、“奇幻仙侠”再口头走“超技击侠情派”之路,注重气氛的营造和人性的冲突,在武力方面尤以运用了现代光学等原理的阵法描写形成特色。他不大满意“新派”的“突破”,是极少数未受古龙影响的名家之一。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甘十九妹》和《马鸣风萧萧》开始,我便有种觉悟,想将写作路线趋向有关人性的描写,阐释入性中种种的问题。就我个人来说,我并不赞成时下所说的突破,我觉得人性本身就是一个突破,只要作者能够观察深刻、阐释精细、照顾到别人忽略的层面,那你便随时都在突破。”(《侠歌——萧逸先生访问录》,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6年版《甘十九妹》附录)。这一点,使他的武侠小说的独具特色之处。

7-张贤亮

张贤亮,男,江苏盱眙县人,1936年12月生于南京。1955年中学毕业后至宁夏银川干部文化学校任教。1957年因在《延河》文学月刊上发表长诗《大风歌》而被列为右派,遂遭受劳教、管制、监禁达十几年,其间曾外逃流浪,讨饭度日。1979年9月获平反,1980年调至宁夏《朔方》文学杂志社任编辑,同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1年开始专业文学创作。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文联副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宁夏分会主席等职,并任六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受家庭影响,从小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熏陶,中学时代开始广泛接触俄罗斯文学和法国文学作品,并尝试文学创作,曾写作发表了60余首诗歌。1979年重新执笔创作后,先后发表了短篇小说《邢老汉和狗的故事》、《灵与肉》、《肖尔布拉克》、《初吻》等;中篇小说《土牢情话》、《龙种》、《河的子孙》、《绿化树》、《浪漫的黑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长篇小说《男人的风格》、《习惯死亡》。先后结集出版的选集有中短篇集《灵与肉》、《感情的历程》(唯物论者的启示录第一部,包括《初吻》、《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三篇)及中篇选集《张贤亮集》。其中《灵与肉》、《肖尔布拉克》分别获1980年及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绿化树》获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8-陈忠实

1942年6月22出生于陕西,主要创作体裁:小说、散文。处女作:1965年《夜过流沙沟》。现任陕西作家协会主席。
  1962年9月至1964年8月:西安郊区毛西安公社将村小学任教;
1964年9月-1968年7月:西安郊区毛西公社农业中学任教,团支部书记;
1968年12月至1978年7月:西安郊区毛西公社工作;
1978年7月至1980年3月:西安郊区文化馆副馆长;
1980年3月至1982年11月:西安市灞桥区文化局副局长兼文化馆副馆长;
1982年11月至今:陕西作家协会工作。
1985年任副主席。
1993年任主席。

9-王朔
  
1958年出生
  1976年毕业于北京第四十四中,后进入中国人民海军北海舰队任卫生员、1980年退伍回京,进入北京医药公司药品批发商店任业务员,1983年辞职靠写作维生。
  1978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自84年初处女中篇小说《空中小姐》发表在《当代》后,迄今已创作二十二个中篇小说、三个长篇小说,大约一百六十万字,并创著此数十集电视剧。
  1997年1月赴美。
  1997年7月回国,从事自由写作。
  身体发育时适逢三年自然灾害,受教育时赶上文化大革命,所谓全面营养不良。身无一技之长,只粗粗认得三五千字,正是那种志大才疏之辈,理当庸碌一生,做他人脚下之石;也是命不该绝,社会变革,偏安也难,为谋今后立世于一锥之地,故沉潭泛起,舞文弄墨——王朔
王朔语录
  王朔定义中国文化的脊梁:什么人是最好的作者?就是那阅读面广的,文化底子厚的,也就是知道套路最多的,人称老奸巨滑的。干过这样的工作,我也对这样的作者肃然起敬,那很不容易,平地起波澜,没的写硬写,还要引经据典,有声有色,有时我想,这才是作家,中国文化的脊梁。
  王朔说批评家:批评家像作家一样是独立的观点表达者,只不过作家是拿自己当素材,而批评家是拿作家当素材,都是观点在先,接着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材料。
  王朔说“艺术”与“娱乐”:乐观的不一定全算娱乐,但悲观的肯定不是娱乐,也就是说艺术是往人心里搁事儿的,娱乐则是从人心里往外掏事儿的。反过来说,艺术不一定全是悲观的,但娱乐一定要都是乐观的。
  王朔论北京文化:北京文化有股张狂气,见谁灭谁,专检那大个的灭。
王朔说老舍:老舍,像他同时代的大多数作家一样,只当了半辈子好作家。
  王朔说聪明人:明人有一个特点,就是善于把无价值的事做得有声有色,在玻璃鱼缸里游泳,也有乘风破浪的气魄。
  王朔说金庸小说:总体印象,情节重复,行文啰嗦,永远是见面就打架,一句话说清楚的偏不说清楚,而且谁也干不掉谁,一到要出人命的时候,就从天上掉下来一个挡横儿的,全部人物都有一些胡乱深仇大恨,整个故事就是靠这个推动着。
  王朔说“金迷”:金庸能卖,全在于大伙儿活的太累,很多人活的还有些窝囊,所以,愿意暂时停停脑子,做一把文字头部按摩,能无端生些豪气,跟着感受一道善恶是非终有抱这一古老的中国便宜话,第二天去受罪还能怀着点的希望。
  曾令王朔感动的十个短篇小说:《莺莺传》、《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驿站长》、《献给爱斯美的故事》、《忧国》、《没有毛发的墨西哥人》、《颈刎之交》、《关于犹大的三种说法》、《采薇》、《他们不是你丈夫》
王朔不爱看什么:不爱看农村题材,不爱看知识分子内心读白,不爱看怎么做生意怎么搞活一个企业。总而言之,不爱看一个正派人如何过着惟恐他人不知的正派生活。我的趣味介于有文化的病人和赶时髦的女青年之间。
  王朔定义中产阶级:中产阶级不见得要从经济收入上划分,安于现状的,尊重既有社会等级和道德规范的都可在观念上列入中产阶级。
  王朔说好莱坞:好莱坞就是中产阶级价值观集大成者,也是宣传爱国主义的,也是尊重家庭伦理道德的,故事结尾也是大团圆的,正义终于战胜邪恶。他们是最尊重观众的,可以说把检查制度设在观众席上。
  王朔说思想:思想是发现,是抗拒,是让多数人不舒服的对人性本质和生活真实的揭露。
王朔说人:卑贱者最聪明,高尚者最愚蠢。
  王朔说商人:商人,心中是最装着人民的,在这里“一切为了人民”和 “一切为了金钱”这两个口号是不打架的,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的同时也是利润最丰厚的。
  王朔论相信群众:过去我是相信群众的,认为群众的眼睛即便说不上雪亮,也是睁着的,在金庸这件事上我栽了跟头,看来大家说好,也不见得真好。有时大家真能同心协力一齐编个弥天大谎。
  王朔忘不了的谜语:墙和墙说什么----在拐弯那儿碰头。

10-吴巧玲
  
吴巧玲,土家族,慈利县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先后在桃源、索溪峪、广州、长沙工作和读书。当过工人,搞过旅游、酒店管理,坐过机关办公室,现在湖南省从事引进国外智力工作。自1984年以来先后在《当代》、《人民日报》等国内20家报刊杂志,以及香港《文汇报》、《香港作家》、《散文报》、台湾《中央日报》、《创世纪》、《世界诗叶》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一百余件,诗集《寻梦者的呓语》1995年由花城出版社出版。散文集《昨夜月光》即将出版。
部分作品:
诗集:
《寻梦者的呓语》(1996)花城出版社出版,共收集作者1984-1995期间创作的诗歌57篇。
散文:
《回望武陵源》 (1992)、《掉下去的钥匙》(1992)、《昨夜月光》(1993)、《今夜,流花湖的缄默》(1994)、《懒得倾诉》(1995)、《留在乡村的记忆》(1995)、《不要丢弃了憧憬》(1998)、《帽子、柚子及其他》(1998)、《就这么简单》(1999)、《文学与我》(1999)、《情迷江南雨》(1999)、《一生何求》(1999)
《索溪峪的风》(1999)
诗歌:
《梦乡》(1998)、《久违的月光》(1999)、《除了... ...》(1999)、《当我老了》(1999)、《仪式》(1999)、《感怀》(1999)、《生命开花》(1999)、《让爱停留》(1999)、《内心的河流》(1999)、《寄自江南》(1999)、专稿 《“恼怒成羞的”“孩妈妈”》(1999)

11-卧龙生

台湾武侠“四大天王”及“三剑客”之一,在古龙之前被称为“武侠泰斗”。本名牛鹤亭,河南镇庭人,1930年生。幼年从军失学,但自幼喜读武侠小说,颇有才思。他1955年由军中退役,闲来无事,在友人怂恿下开始学写武侠小说。1957年以祖居南阳卧龙岗取笔名《卧龙生》一炮打响。1959年《飞燕惊龙》出世,便奠定了他在台湾的“武侠泰斗”地位。他的作品,早期是取法于旧武侠“北派五大家”而以“通俗趣味”大受欢迎;1965年以后,改走“半传统半新潮”路线,作品却渐不如前。
  卧龙生对武侠小说发展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他成功地运用了还珠楼主的神禽异兽、灵丹妙药、玄功绝艺、奇门阵法,郑证因的帮会组织、风尘怪杰、独门兵器,王度庐的悲剧侠情,朱贞木的奇诡布局、众女倒追男等等,成功地博采众长而融于一体,开创了既具有传统风味又具有新境界的新时期武侠小说风格,成为一代“武林正宗”。第二,由他倡导以武学秘籍引起武林风波以及正邪大会战的情节结构,成为60年代台湾武侠的普遍模式,影响至为深远。第三,他的“武林九大门派”说法和“争霸江湖”及武林排名的主题,虽然稍晚于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却使它在武侠小说中普遍推行开来。
  卧龙生小说真品如下:
《风尘侠隐》《惊鸿一剑震江湖》《飞燕惊龙》《铁笛神针》《玉钗盟》《天香飙》《无名箫》《绛雪玄霜》《素手劫》《天涯情侣》《天剑绝刀》《金剑雕翎》《神州豪侠传》《寒梅傲霜》《玉手点将录》《金凤剪》《飞铃》《八荒飞龙传》《无形剑》《金笔点龙记》《烟锁江湖》《摇花放鹰传》《花凤》《春秋笔》《幽灵四绝》《剑无痕》《天龙甲》《黑白剑》《飞花逐月》《剑气洞彻九重天》《金剑丹心》《新仙鹤神针》

12-施叔青

台潭彰化人,生长于鹿港,淡江大学外文系毕业,后留美专攻戏剧,获纽约市立大学(CUNY)硕士学位,曾先后任教于政大及淡江,现居香港,从事文学创作;二十年来出版长短篇小说甚多,包括洪范版《素细怨》及《韭菜命的人》等五种。此书《她名叫蝴蝶》为施叔青写作计划中《香港三部曲》之一,通过广泛而精密的资料搜集、检验、分析,作者以不平凡的野心构架起十九世纪香港割让英帝国初期的时窍网点和脉络,凸显出一女性自内地流落香港之风尘,笔端所及包括当年华人和殖民者的关系,各别的生死遭遇,以及彼此纠缠之命运,略无所遗。
1978年,香港成为其生命中“第三个岛”,这个“岛民”孕育出一系列“香港传奇”(后结集为《一夜游》、《夹缝之间》两书),以细腻笔调、敏锐触角、鲜活语言来描绘香港五光十色的众生相;该系列小说在海峡两岸均有热烈回响。近年来施叔青致力于促进两岸文化交流,曾以年余时间访问大陆具代表性的十五位名作家,这些采访实录后结集为《文坛回顾与前瞻》。

13-蒋春光
  
蒋春光,男,汉族,1957年出生于四川省岳池县,1982年毕业于南充师范学院(现四川师范学院)中文系,文学学士。现为《重庆日报》副刊部编辑。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协专业创作机构巴金文学院96届创作员。
  九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三十多万字,散文、随笔若干。作品内容倾向于关注现实生活,文笔生动练达,有较为鲜明的个人风格。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香渡》、《乔氏档案》、《教工之家》,短篇小说《鱼腥》、《雪夜》、《错位》、《无名昏厥》、《棒棒王三》、《故事家金卯手》、《状态》、《劫旅》等。其中中篇小说《教工之家》受到读者和评论界广泛关注,相继被《中篇小说选刊》和《作品与争鸣》转载,并配有多篇评论文章,西北大学出版社也已将其收入该社编辑的小说精品集,是一部产生了全国性影响的作品。1996年底,该作品获四川省巴金文学院首届“王森杯”优秀小说奖中篇小说第一名。也是1997年重庆市作协送评全国中短篇小说最高奖——“鲁迅文学奖”的作品之一。
部分作品:
《香渡》、《乔氏档案》、《教工之家》
短篇小说:《鱼腥》、《雪夜》、《错位》、《无名昏厥》、《棒棒王三》、《故事家金卯手》、《状态》、《劫旅》

14-高行健

高行健(1940—) ,原籍江苏泰州,出生于江西赣州。目前为法籍华人。2000年10月12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事后报导中称他为剧作家、画家、小说家、翻译家、导演和评论家。不过,高行健早期在国内,是以创作先锋戏剧著称。他与铁路话剧团创作员刘会远(中共元老谷牧的儿子)合作创著此《车站》《绝对信号》等话剧,由北京人艺演出,引起轰动。后来他又写了《野人》,采用更多探索手法,更展现出艺术魄力和深邃的历史感。《绝对信号》一剧,被列入“共和国50年10部戏剧”。高行健在大陆发表的作品不多,他在1981年发表《现代小说技巧初探》的小说评论,1984年发表中篇小说集《有只鸽子叫红唇儿》。
  他的剧作集《彼岸》(The Other Shore)在一九八六年在大陆“清除精神污染运动”时遭北京当局禁演,翌年他即离开中国大陆赴法国,隔年再以政治难民的身分定居巴黎市郊的巴纽里,加入法国国籍。因此高行健的主要作品例如长篇小说《灵山》(据说台湾已经有了中文版)、《一个人的圣经》都只能在海外出版。他的画作也已在欧洲和美国展出。在报章中,有人称他为大陆异议作家。
  高行健年表:
  1962年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后任中国国际书店翻译。1971——1974到干校劳动,后来在皖南山区农村中学任教。1975年回北京,任《中国建设》杂志社法文组组长。1977年调中国作协对外联络委员会工作。1978年开始文学创作。1979年发表散文《巴金在巴黎》中篇小说《寒夜的星辰》。1981年调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任编剧。创作《绝对信号》(于刘会远合作)《车站》《野人》等剧作,引起很大反响,并因其新的戏剧观念和思想内涵而发生争议。他大量吸收了西方现代派的戏剧手法,突破了话剧传统的时间结构,拓宽了戏剧表现空间,探索新的戏剧观念包括舞台观念。论著《现代小说技巧初探》(花城出版社)提出了新的文学观,强调小说要揭示现代社会矛盾,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复杂的人性,尝试新的表现手法等,引起广泛的注意和争论。论文《谈小说观和小说技巧》也在1983年遭到批判。另外还出版过小说集《有只鸽子叫红唇儿》理论著作《现代戏剧手段初探》、《对一种现代戏剧的追求》和戏剧作品集《高行健戏剧集》等,90年代定居法国,继续从事创作和绘画,出版小说《灵山》等。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高行健作品一览
  戏剧:《绝对信号》、《野人》、《车站》、《模仿者》、《躲雨》、《行路难》、《喀巴拉山》、《独白》、《冥城》、《彼岸》、《逃亡》、《生死界》、《对话与反诘》、《夜游神》、《山海经传》
  小说及评论集
  《灵山》、《一个人的圣经》、《给我老爷买鱼竿》、《有只鸽子叫红唇儿》、《没有主义》、《现代小说技巧初探》、《高行健戏剧集》、《对一种现代戏剧的追求》
http://poetic.ayinfo.cn/srjj/dangdai/000.ht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07:23 , Processed in 0.07887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