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新定义:“70后”艺术中的质疑精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4 11:10: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新定义:“70后”艺术中的质疑精神2011年12月26日






重新定义——“70后”艺术中的质疑精神学术邀请展
2011年12月18日下午两点,由今日美术馆和《大周末Hotspot》主办、独立策展人杭春晓先生提名策划的“重新定义——‘70后’艺术中的质疑精神”学术邀请展于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32号苹果社区今日美术馆1号馆3层隆重开幕。这次展览,旨在重新梳理“70后”艺术家与之前一批当代艺术家,在生命经验与生存体验之间的精神区隔,探究这个群体创作观念中的文化姿态。据悉,受邀参展的艺术家有王光乐、王颉、尹朝阳、李晖、李继开、屠宏涛、康海涛、管勇,共展出作品29件。开幕当天,著名演员邬君梅以及来自不同领域的社会名流、艺术家、文化人士等接近两百位嘉宾齐聚现场,感受到了分量十足且极具艺术思考深度的文化盛事。同时,展览将持续到2011年12月26日。
策展人杭春晓先生指出,“70后”在中国的成长背景可以概括为“后理想主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理想由于文革而破灭,继而,80年代的文化理想也因90年代商业化而走向幻灭,整个社会趋于现实性的务实主义。成长于这一巨变期的“70后”一代,在人生命运上往往只有参与权,而无选择权,处于一种被动性转换与适应的过程,也即不断被迫调整、改变自己原有的世界观以适应新的生活状态。在他们身上,缺乏一以贯之的社会环境与认知世界的方式,在不断自我调整的过程中形成了他们对历史、对现状的迷失、质疑,并且,这种情绪性的时代特征在他们不断自我颠覆、自我构建的过程中,形成了别具特征的精神质地——不会轻易认可,习惯以带有“迷失感”的语言质疑一切,并在这一过程中完成理性反思。这种由“不稳定感”和“不确定性”构置的体验性空间,恰恰有助于人的自我发现,有了自我发现才会质疑外在世界,进而寻找自我的出发点——理性自觉。
为了提升策展主题的丰富性,杭春晓特别邀请了9位“70后”的文化艺术界名人,分别与策展人和参展艺术家进行对话,以期对这个群体的生存经历、精神体悟、审美倾向、艺术创作有更完整的呈现。参与对话者来自于不同的艺术专业方向,有王屹(新浪尚品频道和收藏频道总监)、李劳(搜狐文化主编)、陈小兵(凯撒世嘉文化总裁)、宁浩(著名导演)、徐静蕾(著名演员)、尹丽川(著名作家)、沈黎晖(著名音乐人)、皮三(著名导演)和李芊润(《大周末Hotspot》主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0:49 , Processed in 0.09962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