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白诗中的床——兼与马未都先生商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2-2 14:35: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李白诗中的床——兼与马未都先生商榷



刘麟
  
   《中华读书报》经常发表文章就文史问题做一些阐释的工作,嘉惠学子,功莫大焉;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不时组织学术观点的切磋和交流,以活跃思想,促进研究,更可见出编者的良苦用心。李白有一首小诗叫做《静夜思》,明白晓畅,家喻户晓,近日却在理解上产生了歧见。它的第一句“床前明月光”第一字“床”,不少人认为是卧具,即床铺,马未都先生却在《中华读书报》撰文宣称它不是床铺,而是马扎,理由是李白当年住房的窗户非常狭小,月光不能入室,更照不到他的卧床,他是坐在户外的胡床(小马扎)上对月怀乡云。他的论点立即遭到非议,有一位胥洪泉先生也在同一报纸上著文逐条加以驳斥。
  李白这句诗中的“床”,不是卧床,而是胡床?胡床是什么东西?古代的胡床,就是今天的马扎?——这类问题虽与国计民生无关,但切合实际需要,仍然受到大家的关注。读了马、胥双方的论述,我觉得马先生的论据似嫌不足,胥先生的批评失之于分散,虽然他的主要观点我是赞同的。本文想从李白的诗作中对“床”字的使用来了解李白赋予它的含义,试以李白解李白吧。
  《李太白全集》(王琦注本)收作者的各体诗词千馀首,诗句带“床”字者大约是二十句,通读之后,我发现他笔下的“床”字,主要含义有三:(1)卧具,即普通的床铺;(2)坐具,如胡床、交床、绳床、交椅;(3)水井的护栏。其中明确指出“胡床”的有四句,谨摘抄如下:
 
 清景南楼夜,风流在武昌,庾公爱秋月,乘兴坐胡床。(《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
 坐啸庐江静,闲闻进玉觞,去时无一物,东壁挂胡床。(《寄上吴王三首》)
 崔子贤主人,欢娱每相召。胡床紫玉笛,却坐青云叫。(《经乱后将避地剡中》)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草书歌行》)
 
 其次,从上下文涵义可以判断所用的“床”字指卧具即“眠床”而言的,共有九处,这里挑选六处作为例子,它们是:
 
 美人在时花满堂,美人去后馀空床,床中绣被卷不寝,至今三载有馀香。(《赠远》)
 白马金羁辽海东,罗帷绣被卧春风,落月低轩窥烛尽,飞花入户笑床空。(《春怨》)
 今我不乐思岳阳,身欲奋飞病在床,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寄韩谏议注》)
 风动荷花水殿香,姑苏台上见吴王,西施醉舞娇无力,笑倚东窗白玉床。(《口号吴王美人半醉》)
 坦腹东床下,由来志气疏,遥和向前路,掷果定盈车。(《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
  
  以上带有“床”字的六个诗句,其中的床均作“眠床”解;如想强要把它理解为马扎,各听其便,因为文学鉴赏是不能绝对化,切忌一刀切的,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就可以成立。当然,如有错误或情理不通之处,学者们自有责任予以纠正。
  至于“床”的第三义,在《李太白全集》中也可见到例句,但句子中都有“井”字对举,容易辨识,请看:
  
  去国客行远,还山秋梦长,梧桐落金井,一叶飞银床。(《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
  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怀余对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冰峥嵘。(《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前有吴时井,下有五丈床,樵女洗素足,行人歇金装。(《洗脚亭》)
  
     值得注意的是,李白笔下也有使今人觉得语意模糊,模棱两可的句子,例如: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遶床弄青梅。(《长干行》)
  昨日方为宣城客,掣铃交通二千石,有时六博快壮心,遶床三匝呼一掷。(《猛虎行》)
  忆昔初嫁君,小姑才倚床,今日妾辞君,小姑如妾长。(《去妇辞》)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这里四例中,“遶床”、“倚床”、“床前”的床,是指卧床呢,还是指坐椅?李白没有点明,从上下文也不易判断,留给读者发挥各自的想像力吧。我认为卧床和坐椅两种解释都有根据,都可以说得通,因而两者可以并存,并不排斥,不是什么非此即彼、势不两立的问题。如果由我来选择的话,我更赞成把这个床解释为卧床,因为我另有书本可作参照。请翻阅《世说新语》“规箴”第9条,它记载王夷甫的逸事,其中写道:
  
  王夷甫雅尚玄远,常嫉其妇贪浊,口未尝言“钱”字。妇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不得行。夷甫晨起,见钱阂行,呼婢曰:“举却阿堵物!”
  
  这个故事大家是熟悉的,难得这里也有“绕床”二字,它明确指出是以钱围绕王夷甫睡觉的床,使他睡醒后不得行。绕床,绕他的卧床也,意思十分明白。这对于理解李白笔下同样的字语,应该说是很有价值的。
  再举一个“绕床”的例子。《隋唐嘉话》中载:
  
  太宗中夜闻告侯君集反,起绕床而步,亟命召之,以出其不意,……
  
  这里的“绕床而步”显然是指卧床,因为他半夜里被叫醒,绕着卧床兜圈子等待来人是很自然的行动,否则,另去找一副小马扎围着它转来转去,岂非滑稽?
  但是马先生有一种观点,说唐人的卧床是靠壁放置的,不可能遶床。——这个结论不知是经过挨家挨户实地调查所得,还是想当然的估计?请别忘记,当年的老百姓不是生活在军营里。虽然置身在独裁专制的政权下,每家每户的卧床应该如何摆放,还不至于做出全国统一的规定吧。
  至于说唐代民居的窗子非常狭小,月光不能入室,在屋子里看不见月亮,只能坐在户外赏月。这的确是新见解,可惜我们都没有赶上千年前的唐都旅游,失去亲眼目睹的机会,但李白和若干唐人的诗告诉我们,情况并非完全如此。请让我再抄若干句作为证明;
  
  李白:《长相思》:长相思,在长安,……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韩愈:《山石》:……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抄了六例。前五例写民居,第六例说的是古寺,韩愈住的禅房,窗户似乎并不小,所谓“光入扉”,月光穿过门窗照进室内之谓也。韩愈比李白年轻,二人相差一个甲子,是不是到了韩愈时代,寺庙的建筑样式发生变化,月光可以入室了?敬请高明指正。
  其实,李白的《静夜思》受前人的影响很大,无论构思、表达、营造的意境乃至遣词用字,都可以寻出踪迹。《古诗十九首》的最后一首写道: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静夜思》完全可以看作是它的浓缩。
  古代的乐府诗中,有一首《伤歌行》,文为:
  
  “昭昭素明月,辉光烛我床。忧人不能寐,耿耿夜何长。微风吹闺闼,罗帏自飘扬。揽衣曳长带,屐履下高堂。东西安所之,徘徊以彷徨。……”——同样,《静夜思》也可以看作是它的结晶。
  
  而在这两首古体诗中,各有一个“床”字,它所表达的意思,仿佛是为李白的那首《静夜思》做注释似的,岂非天造地设的巧合吗?
  由以上所说可见,李白在诗中提及胡床时,必定写明是胡床,不单用一个床字以借代;凡是用一个床字之处,那肯定是指除胡床以外的床榻而言。这样的区别也符合当时的写作习惯。读者可参看《世说新语》,我不再抄书了。
  最后谈谈所谓“胡床”。它是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简陋的坐具,隋朝初改名为交床,唐穆宗时又改为绳床。它是有靠垫、能折叠(开合)的圈椅,所谓“转关以交足,穿便条以容坐,转缩须臾,重不数斤”。相传唐玄宗频繁出游,随行的卫队常常“登山不能跂立,欲息则无以寄身”,十分尴尬。后来携带胡床出门,就觉得非常方便了。到了南宋,有一天秦桧坐在交椅上,往后一仰身,因为没有依托,头巾落到了地上。临安的府尹吴渊闻讯后,为了讨好秦桧,特地制作了荷叶形状的“托首”(可以托住后脑勺)四十个,并派出工程师前往秦府,当场把它固定在交床的圆圈上,于是交床有了新名称,叫做“太师椅”。而“交椅”二字对咱们也并不陌生,梁山泊上一百多名好汉排座次,宋江坐第一把交椅,某某某坐第几把交椅,原来这交椅就是改革后的胡床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9 07:23 , Processed in 0.09726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