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九十年代以来的亚文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2-8 21:12: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九十年代以来的亚文化


作者:刘景媛






题记:
独立时代

崔健的时代本身就经历了好几个时代,所以有点模糊。中国第一代摇滚,是一个乐手诞生,作品诞生的时期,而公众则充分展开了对摇滚乐的想像,把它塑造成了理想的旗帜。

之后是二代摇滚,唐朝黑豹魔岩和重金属的时代,摇滚进入部分青年的生活,并和其他人的生活形成对抗,音乐上古典正统,情绪夸张,浪漫,浪漫到了极致,撞上了现实,渐变成了虚无。

1997年之后,外省乐队蜂拥而起,真正关注社会现实的和真正叛逆的乐队出现,朋克文化在北京成型,外地乐手开始进驻树村。这是一个地下年代。之后的几年里,中国的年轻人开始形成青年亚文化,摇滚乐也有了赖以生存的基础。

到了2000年这个文化从模仿,凑合,发明达到了自成一体的阶段,音乐,服饰,俚语,生活各方面都有了成套的语法。

2002年之后,独立时代。前提是中国摇滚乐已经处在全球独立音乐的大背景下,而不仅仅是全球摇滚乐,中国新音乐这样单一的背景,因为它仍然不仅仅是摇滚乐,它在中国仍然带有强烈的独立精神,地下气质,甚至残余的先锋性,甚至在西方主流摇滚乐中已经消失了的摇滚精神。中国的实验音乐,电子乐和其他新音乐,随着独立音乐传播渠道的逐渐建立,让摇滚乐面临分化和转型。以前冲锋陷阵的地下摇滚是中国摇滚乐的重心,现在重心已经转移到了更有态度和想法,也更有个性的独立音乐上,比如新一代的独立朋克和实验摇滚。

摇滚乐在中国的几个特征

它从一开始就被放进了艺术和文化的领域来谈论。这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官方的惯性的视角,也是八十年代以来为了给摇滚找到合法性外衣而选择的视角。摇滚乐怎么可能是当代艺术,它最多是当代艺术的素材之一。摇滚乐是当代文化,是青少年亚文化,是大众文化,是反抗和消费,独立与商业的混合体。

但中国摇滚乐不是,它具备了西方摇滚乐不曾有过的先锋性,一种现代背景下的先躯,英雄风格。它在中国所承担的一切,都是因为中国的重,而显得重。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青年并不需要摇滚乐,他们需要的是改变生活的希望,是自由,是精神解放,是从1988年的启蒙运动延续下来的对自我的重新认识,是之后的对不同生活方式的向往,对多数在体育馆中为摇滚乐欢呼的人来说,仅仅是向往。所以摇滚乐被误会为当代艺术,并承担了文化和道德的理想,这是一件非常悲壮的,现代性的事情。自从青年人开始建立自己的语言,思维,表情体系,他们就再也不用学院和官方的方式去解读摇滚乐,事情才最终有了变化。社会有无数个,我们建设我们自己的,我们不仅在创造音乐,更是在创造生活,摇滚乐内部正在产生美妙的分裂,从外部来看,它对社会,对年轻一代的心灵都在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中国的年轻人还没有理解什么是摇滚乐,还没有开始宣布摇滚乐的死亡,就发现摇滚乐已经在独立音乐的概念下重新焕发了青春。在这个新的时代,吉他和软件已经不是谁辅助谁,而是在摇滚乐精神的统领下变成了新青年的利器。

商业不伤害音乐,但是在商业化的原则下,音乐已经奄奄一息了。摇滚乐的态度不是简单地反对商业,也不是简单的赞同商业,而是行动起来去创造自己的商业。地下就意味着拒绝利益最大化,就意味着趣味最大化,就意味着无论如何要用音乐让自己开心,意味着不作重复的没有挑战性的音乐。

1.现状:传统的挑衅,激进,到让人安静,让人不亢奋的音乐并不同寻常,因为这是另外一种激进。

北京,最疯狂的城市,中国,最大的变化的国家,人们已经忘记了常态的生活是什么,人们在急剧的变化中习以为常,对工作人际关系生活的变化习以为常,人们还在追求更大的变化,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变化,更大的动荡。

摇滚的小众,地下,崔健一代的年轻人要反叛,要与传统对抗,到底对抗什么?不清楚。

社会太保守,压抑人,于是追求极限,摇滚,极限运动,涂鸦,或是其他的方式,各种各样的大动作,表达对个体独立和自由的创造,我们忽略了社会的大背景和另类年轻人之间的共性。这种共性就是:我们每个当代中国年轻人都想向前冲,都想试图改变。变化是生活与艺术。

看到电视上的信息,奥运会在一年时间里要把我们都变成文明人。我们要把自己改造成什么人。在前卫和保守的领域里都有前卫,这就是对于中国现代性和前卫的研究,这就是对中国当代亚文化的研究。

2.摇滚乐作为亚文化的代表,垮掉的一代

在中国垮掉的一代,是指作为文化营养垮掉的一代,以及他们的药物,旅行包,自发写作,垮掉禅,性和非政治的政治。

80年代以来中国青年在寻找发明和建设自身的过程中,经历了青年亚文化从无到有的过程,接受了垮掉的一代,朋克,无政府主义,1968思潮,从达达到安迪沃河尔的激进主义,嬉皮运动,new age运动,大麻和迷幻文化,化学药品和锐舞运动,本土的佛教思想复兴,本土的江湖传统,右派的自由主义,左派的革命美学,这些亚文化,运动思潮本身,又有着错综复杂的传承交叉关系。

随着非官方文学的体制化,垮掉的一代逐渐失去的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力,90年代的中国文学,实现了技术性的大飞跃,21世纪之后,垮派文学的继承人只能落在来自春树身边的80后。当然,亚文化和垮掉的一代的共同性在于自发性,自发的接受这些而不是那些的文化。大麻和酒精,爵士乐和摇滚乐,旅行和佛教远比文学更吸引人。

3.发展过速的中国地下摇滚

中国地下摇滚,至今仍然处于难以界定的蒙昧时期。

地下摇滚的本意,指介于先锋实验和摇滚乐之间的音乐,它超越摇滚乐的大众娱乐和头脑简单,也拒绝学院前卫领域的孤芳自赏,他的独创性和晦涩通常来源于本能的探索,而不是理论影响;它强调直觉多于规则,并坚持一定程度的摇滚特色--强烈,节奏化和电声乐器及其效果器的使用,结果就是,对主流摇滚乐的颠覆和破坏性发展。在中国,出于某种现实性,更多的主流摇滚乐形式也承担着地下的名和实。

其中著名的实验音乐者王凡认为,摇滚一度成为最前卫最激进最有力的年轻人的表达方式,希望摇滚成为社会运动的一种方式,但是还没有这么大的力量,它让人疯狂,让人激动。我们要做出最吵的,最摇滚的,叛逆,激进,纯粹的噪音。

反叛需要一个理由,不是简单的政治因素才能产生文化上的大变革。90年代,广告业发达,公共娱乐业发达,唱片业产业化,今天理所当然。十二年以前,这是不可想象的。过去的事情,每个人都可能会忘了,沉重这种东西,我们希望忘了,因为抗不起。我们要实干,说得少做得多。对于理想大家不谈论,但不是轻松了,大脑中不愉快的事情留在那变成了一种压力,变成了一种灰色。年轻人对精神生活追求不当的失落感变成了一种病态的失落。朋克时代,最激进的文化和音乐,异教的音乐,在西方也是很危险的。经过解放的自由的生活。扭曲的东西,又爱又恨,造就了九十年代的音乐基础。我们是烂掉的一代。垮掉的一代是对别人的命名,烂掉的一代是自我精神态度的命名。是只有自己烂掉,才能新生,是对健康的摇滚形象的背叛,要用一种自毁的病态的方式表达。独特的文化现象,是一种能量,通过集体集合,在2000年以前在扭曲中得到释放,摇滚乐正面能量得到积累。在音乐内部自身不再愤怒和压抑,好与不好,不是通过自己的抗争得到了结果,而是在绝竭之前释放掉了全部的能量,不是现代性了,而是后现代性,戏剧性。

摇滚向前冲得很猛,MIDI音乐节原来是音乐人聚会,像节日,像见到亲人,认同感和默契带到高峰。后来变得狂躁不安。之后,激进地下音乐被人享受,愤怒,骂警察,社会,政府,使人兴奋。这样人们觉得成为一个集体,会不孤独。喜欢玩的背包旅行的年轻人,是另类经济,独立经济的反叛方式。

4.后非典时期

非典是中国摇滚最重要的分水岭。2003年到2004年之间。非典使中国人慢下来,使人有时间做平时不能做的事情。非典之后,后海从十个到一百个酒吧,爆满,各种晚会,人们太亢奋,不是兴奋,这是奇怪的民族情绪。减速和压下来的反弹和兴奋。

最重要的是新政府的影响,改良开明温和的态度,以前更像大家长严厉的父亲,现在更慈祥,更会谈谈文化。以前社会政治的压力,用激进的方式表达。温和的政府使我们无物可革。年轻人不独立没有钱,没机会挣钱会很不爽,对社会不满。现在有机会给年轻人赚钱。道德上,性不再可怕。而当时是令人恐惧的。中国在道德上变成了全世界最疯狂的地方,没有宗教,道德准绳破裂之后,没有什么禁忌。互联网。自由来得太快,愤怒没有着落。去旅行。很噪音的东西本身是不够的。摇滚乐是一方面,摇滚生活方式是另一方面。寻找自己。是精神上的自由,而不是身体上的反叛了。我们经历过所有的身体上的挑战,很多人信佛,疯掉,背包旅行,民谣。这是对于内心的回归和精神的释放。所有的反叛之后抽象的自由才是终极的自由。

窦唯作为叛逆的代表,谈古琴,吹箫,还有爵士乐队。东方传统神秘主义,佛教兴起。一个人曾经那么愤怒那么大声变的小声安静。在九十年代全国人最安静挣钱的时候最疯狂的生活,在这个喧闹的时代变得安静,是另一种激进,比以往的激进更有力量,更强悍。

后记

八十年代,文化分形还不是那么大,整体的社会风气是欣欣向荣,朝气蓬勃,希望,未来。崔健让大家在迷茫中找到希望,但只是小迷茫。1989迷茫大转弯,大家的理想家的气质变成了实干家,成熟了,这是大的跨越。大家在看新浪,是愉快的释放的状态。在一个还有很多食物没有解决的国家,大家的这种愉快的思维状态,说明中国人太累了,再提理想就不好了。噪音和实验随之产生,在这个时期产生爆炸的效果。这种快速的动荡和变革在非典时期一度安静下来,并在非典之后以一种内在的自由被呈现。亚文化是永远和主流文化产生关系的文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07:11 , Processed in 0.11582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