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山西泽州司艳平:我的文人语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2-10 12:15: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山西泽州司艳平:我的文人语文(一)
写在前面的话:翻看七年级下册的教材,杜甫有两首诗被选入其中,一首是《登岳阳楼》,一首是《孤雁》,相比其他诗人而言,他的数量最多。于是,我的文人语文研磨之路,就从老杜开始。
对于文人语文教学,有几点粗浅想法:第一,将教材内的同作家的作品整合,在整合中比照,在比照中提升;第二,拓展相关作品,指导学生阅读该作家的其他作品,并且这些作品能代表作家某个人生阶段的经历及心境;第三,教师应当深入细致地阅读并了解该作家的轶事传记,并且心中应当有一条清晰了然的人生轨迹;第四,对每个作家的认识,应当以文字呈现,作为学生了解作家的桥梁,并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动笔,写出对于作家的认识了解和看法;第五,除去教材中涉及到的作品,其他内容的拓展当以阅读课呈现,不可太细太翔,否则会造成喧宾夺主之嫌,反而弄巧成拙,不得要领。
对每个文人的认识和理解,以读文——识人——写人的思路展开,将作品与作家本身巧妙结合,在互相印染的欣赏中增强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一点轮廓的思与想,让我涌起了走近老杜,阅读老杜,写作老杜的热望。
杜甫诗歌选读
杜甫信息: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亲)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歌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以后。此时,诗人正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当他游历到山东,被泰山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望岳》诗。
这首诗的题目是望岳,全篇紧紧抓住字写景,写景中又处处烘托着一个字。从而把泰山的万千景色、高大的气势渲染得纤毫毕现,令人如亲临其境。故此《望岳》一诗,成为历代描写泰山的佳篇,被人们传颂不绝。诗篇描绘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极富哲理性。诗篇气魄宏伟,笔力囊括,造语挺拔,充分显示了青年杜甫卓越的创作才华。
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诗歌赏析:
公元744年初夏,杜甫与刚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在洛阳相识,遂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省开封市、商丘市一带)。公元745年(天宝四载),二人又同游齐赵,他们一同驰马射猎,赋诗论文,亲如弟兄。这年秋天,杜甫与李白在鲁郡(今山东兖州)相别,杜甫写了这首赠诗。诗中慨叹二人漂泊不定,学道无成。痛饮二句,既是对好友的规劝,也含有自警之意,语重心长,可见二人友谊之诚挚。这是现存杜诗中最早的一首绝句。
此诗表面看来,似乎杜甫在规劝李白:要像道家葛洪那样潜心于炼丹求仙,不要痛饮狂歌、虚度时日,何必飞扬跋扈、人前称雄,实际上,杜诗有言外之意:李白藐视权贵,拂袖而去,沦落飘泊,虽尽日痛饮狂歌,然终不为统治者赏识;虽心雄万夫,而何以称雄?虽有济世之才,然焉能施展?杜甫在赞叹之余,感慨万千,扼腕之情,油然而生。遂将自己的愤懑之情,诉之笔端,乃至于运用反诘的语气,发出似在埋怨、实则不平的询问。他的感慨既是为李白而发,也是为自己而发的。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节选)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生逢尧舜君,不忍便用诀。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捞起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诗歌赏析:
在杜甫的五言诗里,这是一首代表作。杜甫自京赴奉先县,是在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的十月、十一月之间(这首诗题下原注:天宝十四载十月初作)。这一年十月,唐玄宗携杨贵妃往骊山华清宫避寒,十一月,安禄山即举兵造反。杜甫途经骊山时,玄宗、贵妃正在大玩特玩,殊不知安禄山叛军已闹得不可开交。其时,安史之乱的消息还没有传到长安,然而诗人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已经显示出社会动乱的端倪,所以诗中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这显示出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统治者尽情享受着各种世间珍品,丝毫不加吝惜,而宫门之外即有路倒尸。咫尺之间,天堂地狱,鲜明的比照抒发着诗人内心强烈的不满和悲愤,这个名句亦成为诗人对世事洞察的千古名句。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诗歌赏析:
天宝十五载(756)春,安禄山由洛阳攻潼关。五月,杜甫从奉先移家至潼关以北白水(今陕西白水县)的舅父处。六月,长安陷落,玄宗逃蜀,叛军入白水,杜甫携家逃往鄜州羌村。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位,杜甫获悉即从鄜州只身奔向灵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安。这首诗即是困居长安时所作,表达了对离乱中的妻子家小的深切挂念。情深意真,明白如话,丝毫不见为律诗束缚的痕迹。诗的构思采用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也"(《读杜心解》)。后世诗人常常学此法度。

题为《月夜》,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双照为一诗之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薄帷)、对月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词旨婉切,章法紧密。借助想象,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诗歌赏析:
这首诗写于公元760年,诗人在饱经离乱之苦后,寓居四川成都,暂时有了栖身之所,生活状态安顿平稳,心情也很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本诗展现了一幅春暧花开、莺歌蝶舞、生意盎然、恬静宣人的画面,诗人陶醉于春光、其乐也融融的神情充分表现在字里行间。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诗歌赏析:
这首咏物诗写于大庆初杜甫晚年旅居虁州期间。由于四川政局混乱,杜甫带家人离开成都。诗人晚年多病故交零落,处境艰难。
这是一篇念群之雁的赞歌,它表现的情感是浓挚的,悲中有壮的。孤雁那样孤单、困苦,同时却还要不断地呼号、追求,它那念友之情在胸中炽烈地燃烧,它甚至连吃喝都可抛弃,更不顾处境的安危;虽然命薄但是心高,宁愿飞翔在万重云里,未曾留意暮雨寒塘,诗情激切高昂,思想境界很高。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诗歌赏析:


公元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杜甫自公安(今属湖北)到达岳阳(今属湖南),登上岳阳楼远眺,触景生情,而写了这首诗。


首联叙事,颔联描写,颈联抒情,尾联总结。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洞庭水。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渊深,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


·Re:我的文人语文(一) (2012-2-3 22:11:00)yanxiangrong(游客)
语文老师就是要有文学功底。


·Re:我的文人语文(一) (2012-2-3 20:25:00)维胜工作室
司老师,您好!文人语文的提法好像是程少堂老师提出来的,很有研究之必要。司老师的做法值得学习!

以下为司艳平的回复:
确实是受了程少堂老师的启发,读了他在《语文教学通讯》上的文章,结合自己的从教经历和特点,给自己定了这么一条路子。



·Re:我的文人语文(一) (2012-2-2 20:21:00)三江客
您是一位称职的语文老师,我除了上课不再研究语文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16:30 , Processed in 0.09147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