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语言的美烙印在学生心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2-17 17:44: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让语言的美烙印在学生心中






景洪春

《图书馆里的小镜头》听课随感
《图书馆里的小镜头》是五年级的一堂阅读教学课。教学分三个板块:第一板块,紧扣课题,整体感知,明确学习目标;第二板块,跟随镜头,朗读体会,学习写作方法;第三板块,回顾全文,落实整体,深化文章主旨。从课堂现场来看,本课的教学目标符合年段特点,适当,集中。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师能够抓住重点,简化环节。从教学方法来看,教师能够关注表达,注重运用,能够因课制宜地把听说读写整合起来,把学法指导贯彻始终。
这里,列举两个课堂片段进行评课。先看第一个片段。在教学第二个场景“书架前”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比较第23节写法上的异同,学生经过自学、交流,得出结论:第三小节写了眼、手的动作,描写比第二节更细腻。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两组镜头在写法上的不同。课文的确需要好好读,现在的语文课,学生读得太少。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读熟课文,读出语感,它反映出学生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可以看出,这里的朗读教学并不是为读而读,而是承载着从作者的表达领悟到作者的情感这一任务,也体现了训练的整合性。接着,教师适时小结阅读方法,“读书就应该这样,前后比较着读,比较着学,才会有更多的发现,更多的收获。”此时,再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朗读第1节,便水到渠成了。这里,情感的体验和方法的传递都没有贴标签,而是自然渗透、层层推进的。特别是在方法的传递上,教师做得较为巧妙,抓住了文本内容和表达形式的契合点,关注学生的阅读策略,符合高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因为阅读本身就是一个建构意义的过程,我们应该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习惯,并发展出有效的阅读策略。
再看第二个片段。在教学第三个场景“阅览区”时,教师要求学生默读第5节,并思考,作者写了哪些人物?他为什么选择写这些人物?学生不难发现,作者选取男女老少中的典型代表来写,体现了作者选择人物的典型性。这里,教师对写作方法的梳理贴切到位。接着,教师又进一步指导学生比较学习,“都是写他们沉醉书海的样子,但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这个理解性问题是从表达的角度来提的,这使学生的阅读更进一层。我想,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既学到了前后联系的读书方法,也明白了语文学习,所关注的不仅是有关内容的信息,还应关注语言本身,关注语言形式的信息,语言知识的信息,并在这一过程中了解一些基本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体会语言的美。当语言的美烙印在学生心中时,他对语文这门学科就会越来越喜欢。
在《图书馆的小镜头》一课中,李老师以课文为例子,充分挖掘文本的教学价值,关注到文本内容和表达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运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写作特色的表达效果,体现了她强烈的语文意识。

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头脑中没有学生,就做不到这一点。本课在这方面尚需改进,教师对课堂的控制过强。比如,引读开头和结尾这一环节,感觉教师急于以此推进下一环节,体现不出学生读和思的过程。此外,语言和思维相结合是语文教改的中心环节,从这堂课来看,教师对思维训练还不够重视,作为高年级的一堂课,在思维能力的培养上,还需加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06:43 , Processed in 0.07627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