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课堂”在复兴 2012年01月13日 作者:马朝宏 薛辉 来源:中国教师报 2010年11月中旬,复兴区召开“生态文明校园建设暨学科建设现场观摩会”,百花小学的翟绪霞老师在会上作了一节研讨课——《卜算子·咏梅》。在这节“以生为本”的开放式课堂上,学生们畅所欲言,愿学乐学,充满了快乐与轻松。课后,邯郸市教育局长赵浩军有些激动,坦言这节课就是“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新课堂”——即“自主、快乐、轻松、高效”的课堂。
当天,学生的反应更是出乎翟绪霞的意料。因为她本身带二年级,而这节课是教五年级的学生。课后,一位学生在楼梯口等着翟旭霞,兴奋地跑过来问:“老师,您教哪个班?”没等翟老师回答,他又说:“做您的学生,太幸福了!”
学生竟然用“幸福”这样的字眼儿来形容自己的课,这真是让翟老师惊喜,她把这看作是对自己最高的褒奖。更何况,她自己也体会到了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从没有体验过的快乐与轻松。
“说实话,我对自己的这节课并不满意。但是,我开始享受这样的课堂。”
这节课的成功,不仅仅属于翟绪霞,更多反映出的是翟绪霞所代表的百花小学的课改成果,以及对复兴区课堂教学改革和“生态课堂”的诠释。
早在2009年初,根据邯郸市教育局出台并实施的旨在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的《校本革命行动纲领》,其中包括理念革命、校长革命、教师革命、课业革命、学生革命和评价革命等6项内容,复兴区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以“生态环境、生态管理、生态课堂、生态德育”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校园”发展思路,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这比邯郸市提出创建新课堂的整体推进策略,早了整整一年。
到底何为生态课堂?第一次接触到生态这个词语,容易让人联想到的就是环境的生态,那课堂的生态应该是怎样的呢?复兴区的老师们也是带着这样的疑问,怀着一份好奇,开始了生态课堂探索之旅。
建设生态课堂
如何让学生享受课堂,感受幸福?学生的幸福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个具体的45分钟,这些45分钟是孩子们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课堂首先是关注生命的课堂,教育因为心系生命才显得那么重要。岭南路小学的一节低年级语文课上,第二小组的一个男孩正在回答老师的问题,答案总结得不太简练,几句之后还没有回答完,一个白白胖胖的男生着急地站起来插嘴了:“老师,他说得不对,应该……”或许是担心影响了整个课堂的秩序,或许是这个胖孩子一直以来的行为不太招人喜欢,他的话还没说完,老师瞬间就将犀利的目光瞪向了他:“你先坐下,别说话!”于是,胖男孩就在老师的目光下唯唯诺诺地坐下了。
又一个环节需要小组合作来完成,那个胖男孩将身子压得很低,他的脑袋伏在胳膊上始终没有言语。旁边听课的校长将嘴巴贴在他的耳边,轻声告诉他:“孩子,其实你今天表现挺好,只是如果等那个同学回答完再补充可能更合适些,你说呢?”话还没说完,孩子那汪了满眼的泪水便夺眶而出……课堂里的每一个细节,小到一句话都可能关系到生命是否能够健康成长。
生态课堂是非常具体的,在翟绪霞看来,就是基于对学生学情了解、尊重学生不断变化的认知为起点,对教学内容及方式进行适当调整,远离“灌输”,回归原生态。“在我看来,就是把课堂看成多方互动、生机盎然地促进学生成长的生态系统。”实践中,她走近孩子,走进教材,在课堂上给孩子营造一个家的感觉。
生态课堂是一个“场”,不仅仅是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而是让孩子把课堂看作是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熟悉的领地,在安全感充盈的条件下完全释放自我的内心体验和感受。于是,翟老师的课堂没有了“插秧苗式”的纵横摆放,取而代之的是“六桌相对”,便于学生合作交流;没有了教师高高在上的知识灌输,取而代之的是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她尝试通过指导、创设情境,提供信息资料、工具和情感交流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在复兴路小学教师张采月看来,生态课堂是妙趣横生的课堂,是师生共同享受的课堂。在讲《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时,在场景想象、赏析品读这一环节,她请学生宋佳上来表演,宋佳表现得睡意蒙眬,读到“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时,她双手一叉腰,一跺脚,表现出凶神恶煞的样子。在下面的同学也有的伸出食指,咬牙切齿地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张老师看到这一场景,估计学生对大家闺秀的风度还不理解。说:“看,你们那凶劲,根本不像有文化修养的贵族小姐,而像旧社会的地主婆。”
学生们立刻大笑起来。笑声未止,已有学生在下面“摆弄起姿态”来。后面有几个学生一起喊:“刘飞表演得好!”
刘飞被推搡到讲台上,他夸张地做了一个娇滴滴地一甩长袖一扭头的动作,故作生气的样子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班一阵哄然大笑,掌声四起。一个像张飞一样的鲁莽男生,一下子变成了“娇小姐”。
课堂因一个个趣事变得趣味无穷、意味绵长……
生态课堂,其实就是要给学生们创造这种充满人文气息、自主、开放,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氛围,针对学生之间发展不均衡的状况,采取措施进一步优化学生发展空间,力争让课堂为每一个孩子个性发展服务。这是当前课堂需要给孩子们的,或许正是这种基于对每个学生生命的固有尊重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