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许锡良:教育中的自由并不只是对天才有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3-23 19:39: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许锡良:教育中的自由并不只是对天才有效


 我的小文《自由才是真正的教育》一文在博客上发表上后,引起许多人的热烈讨论。我感到很欣慰。但是,也有朋友质疑说:教育要自由是对的,问题是什么是自由呢?韩寒、爱因斯坦、包括博主应该说都是天才,这种天才在“规定”动作里是无法施展自己的,放飞他们,让他们比别人更多的自由,这没问题。但是大多数如我辈庸常的人,也许只能在“规定”动作里练就觅食的本领。因此,对多数人来说,常规的教育是必须的。

  首先我要声明,我不是天才,我是最常见的那种凡夫俗子,但是,我确实是感受到在身心自由状态中,才能够学得好,才能够充分体验到自己旺盛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我想,朋友之所以会有这个质疑,是因为,我文章中所列举的例子,都是天才或者有特殊天赋的人。使人感觉自由,只有那些天才,那些有特殊天赋的人才适合的。对于平凡人来说,还是要在常规里学会一些觅食的本领,在“规定”的动作里学会增长一些能力。

  这里可能存在一个误解。以为讲自由的教育,就是让学生放羊,不去管他,其实不是的。自由教育,一样存在如何引导与如何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的问题。即使是天才,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也不能够没有一个启蒙的人,引导的人。启蒙与引导,是生命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但是,既然启蒙,既然引导,学生的生命世界也可以是自由的。就像一个人刚学走路,不知道怎样走,指引一下,必要的时候,矫正一下错误的姿势,这都是有必要的。但是,路还是要孩子自己去走,我们不能够代替孩子走路,也不能够代替他去体验走路的滋味。自由教育的内涵,那个麦田守望者的故事,是最好的说明。教师的工作,就像是那个麦田的守望者一样,平时,孩子们在麦地里自由地玩耍,你不要轻易去干扰他们,他们会玩得最尽兴,最有活力,最有趣味。但是,麦田周边是有悬崖的,如果玩得尽兴的时候,有孩子跑到悬崖峭壁边上,你也不去闻问,那就是失职了。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像麦田守望者那样,及时地跑过去,把孩子捉住,让他回到安全的麦田里。

  自由也不是说一个人可以随意地创造知识,破坏人类的知识体系,动辄自己弄出一套来。而是说他的学习必须主动,而且是建立在对他的天赋与兴趣的充分尊重的基础上。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有创造的空间。至于社会中的许多起码的伦理规则,知识中许多必须共同遵守的公式与定律,那是必须遵守的。

  对自由的追求,是生命中的常态,并不仅仅是天才才需要的。只不过,在自由中,天才的成长是最为明显的。因此,讲到自由的教育的时候,常常会用天才的成长来作为例证说明。但是,这并不是说只有天才才需要自由的教育,而平常的人不需要。其实,一个人是不是天才,有没有天赋,如果你从来没有给予过他自由,他从来没有获得过身心自由地发展,那么,你又怎么知道他有没有那个方面的天赋?是不是一个天才呢?兴趣只有在自由状态下才能够培养,天赋也只有在自由的状态下被发现。即使是职业技术的学习,也是要有生命的主动性才会有效果的。学点技术,还要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即使是觅食的本能,也要在自由状态中才会觉得最好。另外,熊丙奇教授举的那个中国极差生,在加拿大受教育,就说过,他们的教育,即使在中学时就有上百门选修课,自由选择,是培养兴趣,发现天赋,为将来的职业意向打下基础的前提条件。在日本,一般大学,一个学期都有数百门选修课可供选择。这种选修课,其实就是还给学生以自由的课程。可以这样说,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其实已经将自由的教育落实到了常规状态。比如,小规模的学校,小班制教学,选修课的广泛开设,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立,游学课程的设立,大学的自主命题,自主招生,等等,其实都是自由教育的表现。

  我们还可以看到,熊丙奇教授提供的那个留学加拿大的中国极差生,去了加拿大并不是作为有特殊天赋的孩子,作为天才去受的教育,而是刚好相反,她是作为一个极普通的学生在那里受教育。而正是这种成为常规常态之后的自由教育——让学生自由地选择,自主地学习,使得她得以转变的。这种自由教育,使她学习主动起来,能够调动她的生命智慧。主动地学习,又使他能够切实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因为,学习的东西是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是自己感兴趣的,因此,越学越有成就感,越学越感觉到有兴趣,越有自信心,因此,她的生命自然就焕然一新,这个过程就是生命重新觉醒的过程。可见这个孩子的转变是自由的教育救了她。

  我们常常忘记了教育的目的,只不过是唤醒学生的生命,启迪他的智慧,用思想、知识与智慧润泽他的生命,让他从生命意识的觉醒到主体意识的增强,从而增强他的社会责任感,与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意识。让他的生命能够有爱的能力以及责任的担当。一个人通过受教育,应该达到这样的效果,那就是通过受教育,他更自信,而不是更自卑。他的生命更阳光,而不是更阴郁。他应该乐观地感觉到生命世界的美好,而不是更消极悲观。他应该感觉到活着,就是美好的,人还必须要有尊严地活着。这些教育效果,只有在自由的状态中才能够做到。

  剥夺自由的教育,必然是反教育。那是因为,他通过强迫,通过羞辱,让学生感觉自己的渺小,自卑,同时也让他感觉到只有强力才能胜出的丛林法则。那种强迫每个学生必须按照三六九等来排位的教育,必然是一种羞辱教育,而且激烈的竞争,培养了学生对自己同学的仇恨、歧视以及幸灾乐祸的心态。应试教育的效果,我们也看到了,培养出来的学生,对他人,对社会冷漠自私,他们的幸福感从来是比较出来的。别人的成功,就是自己的失败。别人的痛苦,就是自己的幸福指数。自己没有鞋子穿,看到别人没有脚才会感觉心理安慰。

  在这种教育里,其实不要说天才,就是普通人也是很受伤的。因为,失去自由的教育,其实说到底就是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主体意识。他根本无法成人。始终是以一个奴隶的身份处于人世间。

  广州的《新周刊》曾经以“无法成人”为标题报道中国的教育,让人无法成人。一排排的小大人,虽然自己可能是当爷爷奶奶的人了,仍然要人提醒,在上厕所的时候“前进一小步,文明一大步。”幼儿园就应该学会的社会伦理规则,在成年世界里仍然是一个问题。

  自由教育,不是只针对特殊天赋的天才,而是教育的本真,是教育的常态,是对人的生命特征的尊重。没有人能够在皮鞭下培养真正的兴趣,也没有人能够戴着枷锁把舞蹈跳好,人在失去身心自由的情况下,也不可能会有什么创造与发明。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明白,中华民族为什么创造力差,发明创造少,那要看这个民族是在什么文化下,什么制度下,什么教育下生存。

  教育为了自由,自由才是真教育。自由教育,让天才成就天才的业绩,让凡人感受凡人的幸福。无论天才,还是凡人,都各得其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1:46 , Processed in 0.12165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