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九五三年,秋
孝感县城关阳光灿烂,沉浸在一片欢庆“抗美援朝胜利”的气氛当中,街上大幅标语上写着“欢庆抗美援朝胜利”、“热烈欢迎最可爱的的人载誉回国”,这种标语是用两条绳子扯着一连串圆圆的篾簸箕,在簸箕上贴着红纸,用黑色毛笔大字写在红纸上。街上店铺、住家门前都插着小红旗,不时见着小孩子手中拿着彩色三角纸旗在街上嬉戏奔跑。
孝感县城坐落在江汉平原以北,距离汉口约一百公里。古老的城墙历经战火,虽然残破,但高大宽阔的身影尚在。县城有两条主要街道,呈丁字形。一横是东西向的街道,名“南正街”,后改名为“解放街”,一竖向北延伸到“北门”的,名“北正街”。所谓大街,也是蜿蜒如蛇,青石板铺面,宽度可容两辆马车并行。在丁字路口偏西有一条向南延伸的小街,叫“汤家街”。这条街道弯曲窄小,但却很长,蜿蜒数百米。而且还挺繁华,绸缎铺、杂货铺、糖果铺、裁缝铺、剃头铺、当铺,各种店铺鳞次栉比;木匠、铁匠、篾匠、银匠,各类手工作坊应有尽有。在“汤家街”的中部有一座寺庙,名叫“四姆祠”。红墙绿瓦、装饰精美,每天“木鱼”声声、香烟缭绕。
在寺庙的旁边有座大宅院,三堂二井,还有一后花园。宽大的石门槛,左右一对石狮。黑漆的大门足有丈余高,门上横竖排列着碗大的铆钉。想必解放前一定是一户大户人家。现在里面住着“孝感邮电局”的七八户家属。由于邮电局掌管着全社会的通信,解放时新政府对邮电局实行军事管制。办事员大多是南下解放军转业,籍贯全国各地都有,解放后将家属接来,故政府将他们及家属安排在此居住。当时经济困难,家具、行囊简陋,一户一间,堂屋共用。在后院盖了一排平房,作为厨房。一大通间,各家各户一字排开,做饭时大家在一起,甚是热闹。油盐酱醋不分彼此,有好吃的互相品尝。
一天,大宅子里又搬来一户人家,这可是一大家子。除爸爸、妈妈外,还有四个男孩,妈妈怀里抱着一个女孩。三个哥哥清瘦白净、腼腆不语,一字排开。小男孩白白胖胖,瞪着一对大眼睛周围看、满屋跑,什么都新奇。一位阿姨看到,觉得很是可爱。问道:“多大了?”,妈妈说:“辛卯年七月初六”,“啊哟!跟我家巴陵一样大”,“巴陵,快来,来了一个小哥哥,和你一样大,这下有伴了”!一会来了一个小男孩,也是又白又胖,两个男孩面面相觑,活像一对双胞胎。巴陵妈妈又问:“小哥哥叫什么”?妈妈说:“学名本刚,小名还没有”。巴陵妈妈说:“他是老四,就叫四毛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