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1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学研究课题《云梦睡虎地秦简艺术研究》顺利开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5 11:29: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云梦睡虎地秦简艺术研究》顺利开题


    (记者:月木报道330下午由陈谷栋老师负责的,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云梦睡虎地秦简艺术研究》开题报告会在湖北职院行政楼201会议室举行。参加会议的人员有:孝感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彭方、湖北职院教授何兴楚、孝感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兼秘书长、湖北理工学院教授左剑桥孝南区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教研员、秦简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管季超、http://xnjyw.5d6d.net/thread-53572-1-1.html湖北职院科研处副处长以及课题组成员参加了开题报告会此次会议由湖北职院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毛颖善主持

     会议首先由湖北职院科研处处长武宣读了关于2012年度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通知,然后由课题负责人陈谷栋作了云梦睡虎地秦简艺术研究开题报告详细介绍了课题所研究的背景及发展现状与今后所发展的方向等。孝感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彭方作了发言并为此课题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本课题对加强湖北省文化建设、推广孝感市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打造独特的本土文化和地方文化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建议课题组成员广泛的收集素材,从多角度、多视野对云梦睡虎地秦简行艺术研究。会议上左剑桥教授也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畅谈秦简艺术研究的问题,如秦简与汉简用笔、结体、章法上的异同点,着重分析了秦简书写技巧以及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何兴楚教授也在会上发了言:“课题立项很及时,报告明确,正切合国家大力弘扬文化建设这一发展主题,这对云梦睡虎地秦简的艺术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意义。”参加会议的人员都阐述了自己独特的观点,各成员都互相积极主动的学习与交流,研究课题组的成员一致认为:“云梦睡虎地秦简艺术研究的空间发展还很大,还可以从更深层次的进行挖掘和研究。”最后,研究中心副主任管季超为研究课题的后期研究工作进行了精心的部署与合理的分工安排课题后续研究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
发表于 2012-4-5 22:11:27 |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2-4-11 05:49:47 |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2-11-2 15:54:21 | 只看该作者
云梦睡虎地秦简隶书考略

                                                                                                                     陈谷栋

       [摘  要]隶书的产生,历来众说纷纭。许多古代文献记载历来认为是秦始皇时程邈所造。也有很少人断言隶书不是秦代所造,苦于没有看到出土实物,只是推断而已。现笔者从云梦睡虎地秦简逐一分析,来求证少数人的推断。从而认为隶书在秦代很早以前已趋成熟,而且已成体系,并在秦代广泛应用了。

      [关键词] 云梦睡虎地  秦简  隶书  考察

      考察隶书产生发展的轨迹,研究“隶变”过程及其意义和书法价值,历来是书法界研究的重要内容。汉字的产生及其演变发展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由篆书向隶书的转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重要环节,也标志着汉字由古文字阶段进入到今文字阶段。关于隶书的产生,历来认为是秦始皇时程邈所造。文献记载汉代班固《汉书•艺文志》:“是时始造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取省易,施之于徒隶也。”说秦始皇时造隶书,汉许慎《说文解字•序》:“秦烧天经书,滌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戌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取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许慎的“隶书始于秦”说长期流行。肯定性的记载是唐张怀瓘的《书断》:“按隶书者,秦下邽人程邈所造也,邈字元岑,始为衙县狱吏,得罪始皇,幽系云阳狱中,覃思十年。益大小篆方圆而为隶书三千字。”千年以来,张怀瓘这种说法一直影响着大多数学者。但也有少数人断言:隶书不是秦时程邈所造。苦于没有出土实物,只是断言而已,如唐杜光庭云:“隶书之兴,兴于周代……当时未全行,犹与‘古文’相参,自秦程邈以来,乃废‘古文’全用隶体,故程邈等擅其名,非创造也”。1972年郭沫若先生发表了《古代文字之辨证的发展》,文中对隶书的产生及隶书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推论:“秦代的隶书究竟是怎样很难断言,因为秦代的竹木简,一直到现在尚无发现,将来无疑是有发现可能的……”。考察“隶变”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文献和事实二者相互参照中求证,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笔者现从云梦睡虎地秦简《编年记》、《语书》、《士兵家书》、《日书》、《为吏之道》等逐一分析,来求证少数人的断言。
       一、        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历史背景
      从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建立了统一的秦王朝,到十二年(公元前208年)秦王朝瓦解,仅仅只有十四年的时间,虽然秦统一六国后的立国时间很短暂,但它在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却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一九七五年十二月,湖北省云梦县城西郊的睡虎地墓地发掘葬于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的墓葬。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是由湖北省博物馆以及当时的孝感地区和云梦县文化部门的考古工作者,从云梦睡虎地十一号秦代墓里发掘出来的,这是自古以来首次发现秦简。这次出土的秦简数量达1155枚,内容极其丰富,每枚整简长23~27.8厘米,宽0.5~0.8厘米。简文为墨书隶体,字迹清晰可辨,内容有《编年记》、《语书》、《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为吏之道》、《日书》甲、乙种等。这就是著名的云梦睡虎地秦简,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价值。

       二、        睡虎地秦简《编年记》考

      云梦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的一千一百多枚竹简来看,简文均用墨书,清晰可辨,为隶书书写。从秦简《编年记》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通过对“喜”这个人的分析可知墓中至少有一部分竹简是抄写于秦始皇时期的。《编年记》详记了“喜”的个人经历:“喜”生于昭王四十五年,十七岁傅籍,十九岁始为吏,二十二岁为安陆令史,二十三岁为鄢令史,二十八岁时为治狱鄢,二十九岁从军,三十一岁从平阳军,参加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2]30。从墓中人骨经过鉴定来看,系四十多岁男性,“喜”四十六岁而终,正好相合,说明了墓主人应是“喜”。[1]3 “喜”生前的经历主要是担任当时与法律有关的职务。墓中竹简多为法律文书,应该和身份相符的。“喜”生于秦昭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62年),根据《编年记》记于秦始皇三十年推测,他死时四十六岁。看来“喜”是《编年记》的作者,另据《史记•秦始皇本记》秦始皇二十八年有一次大的出巡,先东后南,最后自南郡武关归。[1]2《编年记》于同年记有“今过安陆”一事,安陆为南郡辖地,二者记载一致。“今”指的当然是秦始皇。这都说明《编年记》的作者是秦始皇时期的,《编年记》又只记到秦始皇三十年这更加证明它撰写于秦始皇时期。[1]2所以“喜”在工作之余拿笔在竹简上记事。《编年记》所抄录内容从秦昭襄王元年(前306年)至秦始皇三十年(前217年)止,逐年记录了秦国军政大事。[1]2可猜测“喜”出生前的内容估计是本人在青年时期听上辈人所讲的事迹而记,用笔简率刚毅,纵横斩斫,英气逼人,后来部分可能是“喜”正值中年所书,行笔沉凝稳健。如果从《编年记》的字体来看,昭王元年到秦王政十一年的大事记载大约是一次写成。这一段内关于“喜”及其家事的记载和秦王政十二年以后的简文字迹相比较,字迹较粗,可能是后续补的结果。[2]16 而且在行气上也不相连接,简书不是一次写成的,应该是多次写成,也可以猜想一部分是“喜”书写,一部分是别人而写,不管是否是“喜”书写或他人再写。至少“喜”这个人是非常熟悉这种字体的,而且是常常用到。从秦简书写的字体来看,秦简中的隶书字体,线条简洁、流畅自如、线条活泼规范,书写者用笔娴熟敏捷,字体排布匀称,棱角分明,出现提、按、顿、挫的用笔手法,字形趋于扁方,整齐美观。书写者,熟记于心,挥洒自如,说明隶书在当时已趋成熟,已成体系,应用的时间应该是很久远了,“喜”很可能是学上辈人的字体来记事的,由此也可以说明当时人们所掌握这种字体的熟悉程度。

       三、        睡虎地秦简《语书》考

       秦简《语书》当是秦始皇时期的一份文件。《语书》中记载“廿年四月丙戍朔丁亥,南郡守腾”。据《史记》南郡为秦首先建立的郡制,时间应该推算为公元前227年,是秦始皇二十年。文书凡遇“正”字便写作“端”。这在古代是避讳,显然是避秦始皇讳。[1]3假设这个文件是“喜”本人抄录的,说明当时他是遵照上级“南郡守腾”的命令抄写的,如果不是“喜”本人抄写,是上级政府部门下发的文件,到“喜”这一级执行的话,进而又可以证明,当时秦始皇时期,隶书通行于官方。官方的正式文件,已用隶书书写了。秦朝重法,秦始皇曾刻石批评古代的帝王是“法度不明”的,称自己是“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显著纲纪”、“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2]31 所以说“喜”身为县吏,必须熟习法律,严守教令,有关的法律文书要常记,带在身边,为自己所用。“喜”按说作为政府人员抄写文书应该是用国家统一文字“书同文字”,而我们在云梦睡虎地秦简中没有看到。看到的只有隶书,我们可以推论,在法治严厉的秦代,如果不是隶书广泛应用的话,“喜”作为政府工作人员是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

       四、睡虎地秦简《家书》考
       云梦睡虎地四号墓出土的木牍,是两个士兵写的家书,是叫“墨夫”和“惊”的士兵的家信。[1]3 当时秦国有规定,在服役期间,士兵的部分费用还是要由服役的士兵家中承担,因而两士兵家书要求家中赶紧寄钱和布料。其所书字体明显区别于篆书,尤其是用笔方面,基本上和以后的隶书一致,波磔已十分规矩。这真实的记录了秦始皇时期的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情况,同时再次说明秦始皇时期老百姓熟悉这种文字、使用这种文字。从广泛应用来看,秦简中有从事政府工作的工作人员在应用这种字体,军队士兵的家书也在应用这种字体,隶书可记国事、可记家事、生活中在广泛使用这种字体,已通行全国。一种字体使用这么广泛且普及决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要经过长期的积淀、长期的演变,人们才可以接受它、应用它。

       五、睡虎地秦简《日书》、《为吏之道》考
     《日书》说秦“正月”,不避秦始皇讳改正月为端月,[1]5 可以看出它开始流行的年代较早,文字记述也应该早于秦始皇时期。《封诊式》记参加攻打刑丘城战斗的士伍和公士。为争夺一颗人头,而打官司的事。《史记•秦本记》“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夏,攻魏,取刑丘,怀”。[1]5 说明这书写之人应该在秦始皇时期之前。
      《为吏之道》是一种教令,恐不是“喜”本人所写。其一,政之本殹,从政之经,掇民之欲政乃立,索其政,犯秦王政讳。其二,必精洁正直,正以桥之,正行修身,夬狱不正, 发正乱昭,表若不正,犯秦王政嫌名讳(正)。[2]32 以上可断定,这应是秦始皇以前就有了的一种文书,断不是当朝人书写。另《为吏之道》的末尾又附有两条《魏律》和一条杂文,更说明不是秦国人书写,其一:“沟渠水道”,犯孝公讳(渠梁)。其二:“四马弗能追也”犯惠文王嫌名讳(驷)。其三:“治则敬自赖之”犯昭王讳(则)。[2]33 由此可以判定,此卷书不是秦国的文书。应是六国人书写之作。
      杜光庭把“隶书始于周”之说,从云梦睡虎地秦简分析看,杜光庭之说有一定道理,不能说“隶书始于周”,也应该是很早就有隶书存在的,而不是秦代创隶书说。从竹简文中的古字也可窥见一斑。如“妪”字,简文作“區女”,金文中从“女”之字多将“女”写在右侧,其简文从金文中来,保留了古文遗意,[2]29 从中可窥视简文是上承金文时代,不是空穴来风。从云梦睡虎地《秦简》图来看,这种秦隶字体,字形由修长变为扁方,上下收紧,左右舒展,运笔由缓慢变为短速,逐渐体现出了字形的简洁明了,线条的活泼规范。显然这一过程需要漫长的时间。由此可以说,由篆书演变成隶书的漫长过程,也说明了秦统一中国以前很长一段时间里便已形成了古隶书,而且在广泛应用,隶书非一人创造,“程邈造隶”说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应该说程邈顺应历史潮流,对隶书进行整理加工推广,推动了隶书的发展。历史上一个字体的产生决非一朝一夕,他需要一个漫长的酝酿、演变的过程。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隶书最起码在先秦时期就有着自己比较成熟的形态。



[参考文献]

[1]舒之梅.珍贵的云梦秦简[A].云梦秦简研究  [C].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1.
[2]马雍.读云梦秦简《编年记》书后[A].云梦秦简研究  [C].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1.
[3]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辨证的发展[J].考古学报,1972,第1期第10页.
5#
发表于 2012-11-2 15:55:29 | 只看该作者
云梦睡虎地秦简隶书的艺术特征与美学价值

                                                          陈谷栋,方楚勤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孝感 432000)

      [摘要]中国书法艺术所表现出来的丰富而独特的美感,不仅给鉴赏者以审美愉悦,而且对书法艺术的发展乃至美学的发展都有着深刻的意义。本文从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隶书中探求其娴熟简捷的线条美、点线提按的节奏美、气韵生动的意境美的书法艺术特征及其美学价值。
      [关键词]云梦睡虎地;秦简隶书;书法艺术;美学价值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门类,是无声的音乐,是素色的图画。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素色而有图画之灿烂。书法艺术通过点线提按的节奏和力度的变化,利用墨色布白等与美术相同的要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视角和艺术构图,展现出疏密相间的章法美,气韵生动的线条美,情景交融的意境美等美的形态,表现出强大的艺术张力。中国书法艺术的美学特征历来被许多书法家和理论家探求着。这种执着的探求不仅对书法创作的继承和发展起着持续的推动作用,而且对整个美学的丰富和发展都具有极其深刻的促进意义。
睡虎地秦简一九七五年在湖北省云梦县境内出土,这是我国考古史上第一次发现的秦代简牍,震惊学术界。共出土竹简一千一百余枚,另有两件木牍。近四万多字的秦竹简书,简文为墨书隶体,字迹清晰可辨。本文仅从这批秦简隶书墨迹中来窥视它所呈现的书法艺术特征及其美学价值。
      一、        娴熟简捷的线条美
     竹简作为中国文字最早的书法载体,其历史最为悠长。简书的文字直承金文,但它对商朝金文作了全面大胆的改造,这种改造就是用毛笔书写的改造。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中说到:“秦简上的文字不但数量多,而且是直接用毛笔书写的,由此可以看到当时日常使用的文字的真正面貌。” [1]
     秦简隶书的出现是书法艺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它解放了线条,开启了中国书法笔画的新时代。简书用笔画取代了线条,笔画的存在方式和形态正因为毛笔的柔软才有了姿态万种:用笔或方或园,或轻或重,或提或按,或疾或缓;用墨或浓或淡,或润或枯等。正如东汉书家蔡邕所云:“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在秦代,纸还没有出现。秦人为了记事,就直接用毛笔在竹简上书写。从睡虎地秦简的书写字体来看,秦简中的隶书字体为了书写的便利和快捷,改线为点,变曲为直,省笔或并笔“以趣约易”,线条简洁,流畅自如;字体的线条出现了长、短、粗、细、方、圆之别,活泼规范;点、横、直、撇、捺笔画出现,用笔娴熟敏捷,并巧妙地组合起来,既变化又有统一。

      睡虎地秦简隶书图(二)

      秦简隶书笔画相对径直,用笔骏发,出锋迅疾,节奏急促,其势“彤管电流,雨下雹散”,“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正所谓奋笔疾书。这是因为简牍书多出于实用之需,在保持书写速度的同时,无意间形成了这种峭拔峻险之势,[2] 因而其书法艺术性实则是无意间的自然流露,了无矫情之态。虽记事之随作,但达到了均衡、稳定、对比、变化等书法的美学要求。例如《效律》简书,疏朗爽透,似军队排阵,大小参差,纵横错落,张弛有度,整体有序。
      睡虎地秦简的书法归于自然演进的秦隶,从字形上可以看出此简文字减少了盘曲,笔意中带上了鲜明的隶书韵味。文字的横画,起笔重按,收笔轻提,已初具蚕头燕尾的笔意,展现出温润、华贵、空灵的艺术特征;用笔干净利落,不用匀挑和牵丝,有一种超然物外的率意风范。结构的繁复简略与字体的大小肥瘦各得其所,个体的生动活泼与整体的自然和谐相得益彰。笔势的被唤醒不仅大大提高了汉字的书写速度,而且直接催生了翻折、提按、绞转等前所未有的毛笔书写技巧,促成了各种变化丰富的笔画形态的出现。[3] 这就能使观者感觉到速度的变化:或快如疾风,或慢似撑篙,有停有顿,抑扬顿挫,让人赏心悦目。我们在鉴赏如此古朴精美的书法作品时,首先欣赏到的是书法的线条,通过线条结构呈现出来的形态美,鉴赏者可以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享受,心灵上的震撼,进而获得人格道德上的升华。
      二、        点线提按的节奏美  
     中国文字的发展,由模写形象的“文”到孳乳浸多的“字”,象形字在数量方面减少了,代替它的是由抽象的点线笔画所构成的字体。[4]如前所述,毛笔的出现为展现书法艺术的线条美提供了极高层次的发挥空间。清代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碑评第十八》中曾形象地说道:“书若人然,须备筋骨血肉,血浓骨坚,筋藏肉莹,加之姿态奇逆,可谓美矣”。诚哉斯言。“筋”“骨”“血”“肉”四者构成一个人生命体,书法亦然。书法是点线的艺术,线的质感、力度、韵律等等,构成了决定书法艺术高下的核心要素。秦简隶书挣脱了小篆单一曲线的线条,变为了提按顿挫的复杂线条,实现了艺术和美学意义上的重大跨越。
     书法实践告诉我们,写字不能光讲“常”和“法”,那样得不到生动活泼的书法形象。书法更须求灵活、奇巧、变化之能事,才能使作品姿态横生,丰富多彩,给人耳目一新的美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高度欣赏和评价秦简隶书点线提按的节奏美。
     从文中展示的睡虎地秦简图例可以清楚地看出,这种秦隶字体,行笔舒缓流畅,端庄而不呆板,活泼而不流媚,竖画入笔处不露锋芒,收笔似有回锋意趣,转角处圆转流便,骨气通达,追求点画的浑厚圆润,横画重入轻出,略有波挑之势。字形由修长变为扁方,上下收紧,左右舒展,运笔由缓慢变为短促,渐次体现了字形的简洁明了,点线的提按顿挫。落笔或侧锋重按如蚕头,或露锋直下似利刃;运笔或中锋徐行,粗细均匀;或侧锋取妍,奇姿百出;提按顿挫,八面出锋;收笔或自然逸出,或戛然而止,都能使观赏者感觉到速度的变化:快如疾风,慢似撑篙,有停有顿,抑扬顿挫,让人赏心悦目。这种鲜明强烈的节奏美,为后世隶书和楷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美学价值不言而喻。
      秦简隶书充分利用毛笔的弹性以及笔触的自然形态来书写和组织点画构成文字,从书写者轻松而快速地写成的大量的文字来看,文字形体因笔画的多少与大小不等,字形多取扁横的造型,用笔富于提按顿挫,笔画的横向摆动明显,结构密实,笔画匀称,充分发掘与掌握了毛笔的书写性能,使书写技巧愈来愈丰富。因笔画多少不一而大小悬殊的字形,配合协调以及舒展的用笔等都显示出从容不迫的气度,充溢着相当成熟的自信和精神的尊严。
      睡虎地秦简牍书,虽仍有一些篆书结字法,但大多数文字无论字体的平扁方正,用笔的提按波折,结字的简约率直,笔画的正斜相参,都已相当成熟。有些笔画下笔粗重,收笔迅捷的写法源自于通俗的手写写法。无论是《编年记》用笔的简捷刚毅,纵横转折,英气逼人,沉凝稳健;还是《士兵家书》行笔的提按、收放、擒纵,点画的粗细、曲直、刚柔;都体现了书写者简朴直观,委婉细致,变化多端,血肉丰满,形神具备的艺术追求。更具有重要意义的是,秦简隶书提按顿挫的书写方法,使毛笔千姿百态的书写活动推动了书法艺术创造的进程。

      睡虎地秦简隶书图(三)
      三、气韵生动的意境美
      文献记载,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后,为了便于统治,实行了一系列的统一措施,其中最典型的一项便是“书同文”:统一了全国的官方文字——小篆。秦始皇的所谓“书同文”与其说是一种文字改革,不如说是一种政治专制下的文化专制。秦代小篆是一种没有内在生命力的单一曲线条的呆板字体,正如秦始皇的专制统治剥夺了天下百姓生存的乐趣一样,小篆将汉字书写的活泼、富有生命力的韵律美清除殆尽。小篆的结体在看不出笔画走向的一片死寂中,对空间进行冷峻而残酷的等距切割,没有热情,表情呆板,看到的只有顺驯。秦小篆虽然以政治高压强行推广,但却是中国历史上生命最短的文字,甚至比短命的秦王朝更短命。[5] 小篆单一均匀的平动画线,曲线整齐,法度严明,笔画繁琐,书写难度较大,欲求快速便捷书写就必须解放笔势。秦始皇曾刻石批评古代的帝王“法度不明”,称自己是“大圣作治,建立法度,显著纲纪,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而他恰恰不明白,包括文化在内的社会变革发展是以顺应时代要求和符合人民愿望为前提的历史选择,不是强权干预的结果。小篆正因为繁难诡谲,难以延续推广,官吏士人厌其不便书写,民间百姓更不认同,于是趋于简易的书体被广泛应用,来记家事、国事,通行于世。秦隶书正是在这种政治和文化背景下冲破牢笼,顺势而出,蔓延开来,求新、求变、求简的审美思想显现端倪。睡虎地简书从书写的人群来说,有达官贵族 (“喜”是当朝的政府官吏),更多的则是社会不同阶层的士人和庶民(士兵家信), 地位悬殊,个性有别,无意与书,迥然异趣 。“只有在同一个文化系统中才能找到那些有意无意间共同支持着的一些共同的元素……他们甚至可以超越时空,形成一种令人惊讶的统一性 。”[6]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具有鲜活灵性又简捷实用的秦隶书显示出多么强大的生命力!由它替代繁复陈腐的小篆成为时代的主流,这是文字变革及书法艺术演进的必然,文化发展的强大生命力是任何力量也压抑不住的。
      秦简隶书结字茂密紧实,外廓趋方,线条平直简净,起伏隐晦,表现了矜持内敛的韵致。秦隶具有独特形体特征和艺术韵味,表现的独有的艺术价值。字体清秀,在字体用笔上变圆曲为方折,变弧形为直线,睡虎地秦简的出土,让世人第一次目睹了秦简书法的艺术个性。
     《编年记》作者“喜”拿笔在竹简上记事,原本是应该遵从前辈及当朝文字形体为规范的,但由于书写者偏重于记事,不太考虑字形的庄重典雅,加之大量文字在书写时间上要求迅捷,字形尽量简省,点画尽量一次完成,用笔尽量不拘泥陈法。正是这样,简书表现了娴熟简捷、活泼自然、率意而为的点线提按的节奏美,给予人们的感官以鲜明的观赏性、愉悦性。这就是说, “喜”是政府官吏,应该“书同文”,然而我们在睡虎地秦简中并没有看到小篆,而看到的是隶书。试想“喜”是在工作之余拿笔在竹简上记事,也就没有了条条框框束缚,胸有成竹,依照当时的通行字体,淡定闲恬,任意挥毫,不再端然肃立,不再内敛屈曲,不激不励,提按顿挫见诸笔端,或方或圆,或疾或涩,似珠珠玉盘,在小小的竹片上尽兴挥洒。率意流畅的点线挥运之美,生动活泼的形体结构之美,奇肆博大的生命气韵之美,这些被中国书法艺术奉为最高境界的审美追求,在简书中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从睡虎地秦简图例来看,字体由修长变为扁方,线条简洁,流畅自如,用笔娴熟敏捷,字体排布匀称,棱角分明,整齐美观。章法均无定制,多拉大字距求其疏朗,便于阅读,如《效律》;也有节约空间,紧促安排,密密麻麻,如《编年记》;字体斜向横向的笔画得到了充分的伸展,看上去简洁洒脱。结字闳阔,字形大小、长短、宽窄、斜正不一,参差错落,如《士兵家书》;等等。这些,一扫小篆的死寂气息,显示出气韵生动的意境美。
      综观睡虎地秦简隶书,充满了率意而流畅的用笔,透露出淡淡的随意性的活跃,充满了浪漫飘逸的奇趣。十分率意,毫不做作,不经意中振迅天真,冲破制约,无意规矩,用笔或藏或露,笔锋时行时顿,凌空筑笔似苍鹰搏兔,信笔一挥如飞舟冲浪,宛如久受制约压迫的心中的愤怒喷薄而出。方圆笔、中侧锋随手翻转,任我而为,曲笔圆转委婉,直笔刚劲稳重,画面气韵生动,把毛笔书写的意境表现得酣畅淋漓。其变化莫测得奇趣,洒脱奔放的神韵,凝重朴拙的气质,稚趣天然的神志,瑰丽飘逸的风姿,无不跃然简上,让人遐思,充分彰显了那个时代求新求变的共同审美追求。


[参考文献]
[1]裘锡圭. 文字学概要[M].商务印刷馆 ,1988年出版.
[2]郑培亮. 两汉书法艺术审美特征刍议[N]. 书法导报,2006年6月,第23期第1版.
[3]梁培先. 中国书法[J]. 2009第3期.
[4]宗白华.《艺境• 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5]陈滞冬. 图统中国艺术史[M]. 巴蜀书社出版,1999年1月.
[6]乌尔利希. 韦斯坦因《比较文学和文学理论》第5—6页,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2 21:29 , Processed in 0.09735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