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76|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本站管季超两篇中学语文短论录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王松泉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7 00:08: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师之友网》讯]-本站创站者管季超两篇中学语文短论录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1月第一版《王松泉语文教育思想研究》下篇:影响篇。



==《教师之友网》
祝贺《王松泉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出版发行!!
25#
 楼主| 发表于 2012-4-21 17:02:31 | 只看该作者
24#
 楼主| 发表于 2012-4-21 12:07:08 | 只看该作者
23#
 楼主| 发表于 2012-4-17 17:42:04 | 只看该作者
22#
 楼主| 发表于 2012-4-7 02:24:44 | 只看该作者
21#
 楼主| 发表于 2012-4-7 01:34:59 | 只看该作者
营造诗化的心灵世界(王松泉)2009-12-02

光明日报 王松泉 据说,在意大利的一些药店里,人们曾经发现,有的药盒里装的不是药,而是诗歌!这些诗歌有着不同的适应症,是由心理学家和文学家共同设计选编的,其销售量还甚为可观。
诗歌竟能治病?答案是肯定的,许多心理学家认为:诗中自有妙药。诗歌优美的意境和形象的语言具有高雅的情趣和非凡的魅力。无论吟诗和赏诗,都可以达到诗化心灵的效果。吟诗时,通过对诗歌内容的联想,能够产生一系列的心理效应,从而达到宽松情绪、荡涤肺腑,激励志操的良效。赏诗时,那五彩缤纷的意境和精妙绝伦的语言,都会令你心旷神怡,让你的愁绪烦恼抛至九霄云外。
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我们却一直未能觅得那种具有广泛适应意味的心理诗药。令人欣喜的是,由中央教科所前所长阎立钦教授编著、唐诗谈心理健康的《唐诗心语》一书,填补了我们这个社会学术研究和大众话语的空白。
之所以选择唐诗,不但因为唐诗是我国诗歌创作和繁荣的巅峰,也不但因为唐诗中有着丰富的心理教育资源,而且还因为唐代的社会繁荣和人本理念对于今天有着多方面的启示。这其实就是“唐诗心语”顺理成章的依据。可以说,《唐诗心语》为诗歌研究和心理健康研究打开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洞天。
在《唐诗心语》里,心理健康被定义为一种适应生活的良好状态,一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情况良好,而且与社会(环境)关系和谐;二是指维持心理健康,能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全书从这两大方面安排了八个专题,一一介绍了重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方法,帮助读者营造诗化的心灵世界,努力促进自身的身心优化。《唐诗心语》试图通过心理健康知识讲解和对唐诗中心理因素分析的交汇,使读者既学到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方法,也得到诗歌的享受,陶冶情操,提高文学艺术修养,双管齐下,升华灵魂,完善自我,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长期以来,“面对滚滚红尘,熙熙攘攘的社会潮流”,许多人的心理扭曲了,有的心理甚至已经“异化”、“钙化”和“碳化”,根本谈不上“净化”和“诗化”。人的心理怎样才算诗化?就让我们在书中寻找答案吧。你看,作者要我们与唐代诗人一起吟唱“达人识元气,变愁为高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寄言丈夫雄,苦乐身自当”、“片玉若磨唯转莹,莫辞云水入庐峰”、“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唯当金石交,可以贤达论”、“摩宵志在潜修羽,会接鸾凰别苇丛”、“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然而,作者并不就诗论诗,而是“就诗论心”、“以诗喻心”,将诗教化作了心灵的引导。为了给人们提供丰盛的心理大餐,为了给人们带来十分渴望的心理健康,作者从多至百余首的唐诗中提炼心理精华,引导人们进入富有诗意的心理殿堂,为人们展示了一个富有哲理的艺术天地,营造了一个优雅而现实的心灵世界,让人们得到心灵美的享受。在这个全新的心灵世界里,人们具有处世待物的豁达心境,积极进取的人生目标,实现理想的坚强意志,促进发展的智力开发,真挚丰富的情感生活,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走向完善的人格塑造,并能努力匡正一个个心理误区。全书处处有着作者精彩和精辟的论述,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完美的艺术天地。这一诗化的心灵世界,无疑对读者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唐诗心语——由唐诗谈心理健康(插图本)》 阎立钦编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
 楼主| 发表于 2012-4-7 01:29:37 | 只看该作者
纪勇·中学语文·2009.10
〔图书馆编录于2009.11.23
8
15
王松泉先生是当代语文教育研究的大家,其皇皇巨著是我国教育思想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宝。先生尤其长于语文教育学术理论的构建,在阅读教学领域有独到建树。对于先生这方面的研究和论述颇多,我先前因做中学主体探究式阅读教学研究,曾前去向先生讨教,先生赠我数本专著,并与曾祥芹先生一起介绍我加人中国阅读学会,我因而得以比较全面地阅读了先生的学术专著,接受先生学术思想的滋养。近年来,我又专注于中学多维互动写作教学研究,亦欲再从先生的思想里获得营养,所以再次研读先生的著作。先生虽然致力于阅读教学研究,没有对写作教学写出宏论大著,但我从他的文章著作中的言论里,发现他的语文教学思想中渗透着写作教学思想的因素,对于写作教学来说,足以启示后学。
一、写作能力是语文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在关于语文究竟姓什么的热烈讨论中,王先生提出了鲜明的观点:“我主张‘语言派’和‘文学派’互相兼容,‘工具论‘和‘人文论’辩证统一。究竟是什么派、什么论?一言以蔽之,我是‘语文派’,主张素养论。”并指出“语文学科是专门培养语文素养的基础人文学科,培养语文素质就是一种语文素养过程。因此,语文学科教育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语文素养过程。”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这是毋容置疑的。语文素质究竟包括哪些呢?语文学科教学就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那么到底要培养哪些内容呢?王先生指出:“它指的是热爱祖国语文文字,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自觉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和健康,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具有正确的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精神、纯正的审美情趣、辩证的思想方法、健康的个性与人格,并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相应的文化修养和文艺鉴赏能力等等。”这里的“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直接大部分地体现在写作能力方面,也就是王先生在多处说过的“读写听说思”中的“写”和“说”。不仅如此,“写”和“说”的过程又体现着“热爱祖国语文文字”“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的感情和“正确的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精神、纯正的审美情趣、辩证的思想方法、健康的个性与人格”,以及“文化修养和文艺鉴赏能力”等,尤其是写好文章说好话,规范地写和说。正是“自觉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和健康”的要求。因此,写作教学活动是语文素养培养活动中极为重要的一项,也可以说是贯穿语文教学始终的一项活动。
其实,阅读也离不开写作。阅读理解的成果,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借助写来呈现;思维的成果在相当的层面上要用写来反映,甚至从某种角度上说,阅读也是在为写做一些奠基工作,如积累思想、积累美感、借鉴技巧、学习语言等等。王松泉先生认为“语文是工具,因此以学习语文为主要任务的学科当然也是工具性学科。”但又“不能简单地视为‘工具”,。语文“包含着三大主要部分:一部分是关于语言的‘声’和‘形’的训练;一部分是关于语文运用的规律以及成功地运用语言的典范的言语作品。另一部分是关于读、写、听、说、思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品且,这三部分内容,一般都不是分割开来、孤立地进行教学的,而是以大量的优秀言语作品作为例子或凭借来指导学习语文,学习有关语文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实践也确实证明,读、写、听、说、思,本身就是一个严密的整体,分开来说或者分开来训练,只是为了研究的方便,或者在相对独立的时间段里,侧重有所区别而已。如果说“说”与“写”在一个人身上可以表现出一些差别,其它三项实在是很难分开的。如果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输出,阅读是内化,写作是表现,那么,阅读与写作本身合二为一的关系就不言自明了。
长期以来,写作教学中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写作课没有固定的课时,没有比较理想而又影响大的教材,现行的写作教材一般附着在阅读课文后面,似乎是一种“陪衬”,教学实际中,往往视阅读课文教学为“硬任务”,而写作教学则是补缀的“软任务”。特别是高、考阅卷中存在的客观缺陷,使得有不少人认为“写作教不教都一样”,学生的写作素养过程实际上设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不稳合的。重读王先生的教学思想,重新认识写作教学、重视写作教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写作教学要处理好理论与写作知识、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间的关系
写作是一种技艺性的活动,更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说其是技艺,是强调它的操作格局性和可以学习性;说其是思维活动,是强调它在本质上是脑力活动,有着内隐性和复杂性。学会写作,不仅需要实践操作的历练,而且需要多方面知识和思想的积累与提升。写作教学的难点很多,需要教师费尽心机去解决。有的课堂,教师给学生一篇文章,要学生模仿,学生读来读去,连模仿什么也不知道,教师的指导也总觉得隔着一层;也常听教师要求学生写得新颖一点,说得深刻一点,语言连贯一点等等,究竟怎样才算新颖、深刻、连贯,怎样才能新颖、深刻、连贯,这些拦路虎横在学生面前,也横在老师面前。我们常感到写作指导捉襟见肘,欠缺实效,这正与写作教学的复杂性密切相关。教好写作课,对教师的要求是复合性高难度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懂写作知识,有很多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积累,以及写作教学理论积累,还要有写作实践能力。这种综合程度远远高于别的学科。光有知识不行,仅有实践也不行,王先生说:“语文知识具有局限性,它不能代替语文教学理论修养。语文知识固然重要,掌握知识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基本条件;没有它,就无从指导学、生。”同样,写作知识很重要,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写作教学规律无以凭借,教师无法具体指导学生学习写作;但是写作知识不能代替写作教学理论修养,照本宣科把知识推给学生,肯定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师教好写作课,自然应该具有写作学的知识积累,也必须有写作教学理论的修养。
根据王先生的思想,我们可以推想到写作教学问题的三方面。第一,写作知识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写作的基础。曾经有一段时间,人们对写作知识垢病很多,特别是对课堂教学中以“传授”写作知识为主的课堂多有否定。把写作课教成写作知识传授课是不可取的,但、是,对于一门学科而言,必然是离不开知识的,就写作教学而言,我们不可以一味地传授写作知识,但作为教师不能不掌握比较完整的写作知识,并不断地研究和  总结写作知识,为自己的写作教学实践奠定基础。没有知识的或者没有理论指导的写作实践可能是盲目的蛮千,与科学的教学实践不相符。写作教学应该有写作知识。第二,写作教学还必须有写作教学理论,教师必须有写作教学理论素养。有了写作知识或者写作教学经验,怎样把这些知识或经验传递给学生,是需要教学理论指导的。教师教好写作课,培养学生的写作素质,必须不断研究写作理论,熟练运用写作理论,按照科学的理论去组织教学、组织实践。写作教学理论之于写作教学实践,犹如食物之于人的力气,人吃了食物,吸收了‘营养,化为一种体力,就可以使用体力搬动东西,但我们就不能直接用食物来搬动东西。第三,写作知识和写作教学理论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符合写作教学的规律。写作教学需要多练,应该是在一定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多练,是有规律有限度的多练,而不是盲目的多练。写作教学要多读,应该是有规律的读,是指导学生按规律领悟,能够吸收其思想,借鉴其语言、技法的读。
王先生说:“教学经验也具有局限性,它也不能代替教学理论修养。参加工作以后自然会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这是很宝贵的。但这种经验如果缺乏理论的指导,充其量不过是一种没有普遍意义的狭隘经验。要使自己的经验上升为理论,要检验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正确,要‘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无不有赖于科学理一论的指导。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积累经验,还应当善于运用科学理论来总结经验,这就需要有一定的语文教学理论修养。”以此来观照写作教学,可以明确三点。第一,需要积累写作教学经验,包括自己写的经验和教学生写的经验。无数事实证明,教师善于写作,不仅表现在写作指导上的针对性强,而且表现在教学活动中的整体、连贯、精粹、深刻。但是,仅仅自己会写,却不一定能够会教学生写。有些人很善于写文章,但不会教学生写文章,原因之一是没有教学经验的积累,没有教学理论的修炼。自己会写,又有教的经验,才是教好写作的基础条件。第二,需要自觉地有意识地积累写作经验和教学经验,需要有自觉的行为意志。固然,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时间长了,会有自然的经验积累,但是这与有意识的积累相比,效果是大不一样的。有自觉积累意识,才会自己去实践写作、会想办法把写作课上好、会动脑筋使学生学会写作。第三,教师对自  己的写作经验,要善于总结,把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反过来指导新的教学实践。在不断地循环往复中,写作教学逐步逼近自由王国的境界。
王先生还说:“教学技能也具有局限性,同样不能代替教学理论修养。”“教学的技能技巧只有符合科学的规律才会有效。”“教师的教学技能技巧只有以教学理论为指导,才能逐步形成独特的教学艺术。相反,玩弄技巧,违背规律,就必然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这个论断同样适用于写作教学。就写作教学而言,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还远远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教师教学技能的进一步修炼和写作教学理论的修养都是处在圣待大力推进的阶段,能够形成独特的写作教学艺术的教师还不多。
“如果光学理论,缺乏实践,不联系实际,同样不可能具有语文教学的理论修养。只有认真学习理论,又联系实际,以理论指导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理论修养水平。”我们应该按照王先生的教导,在写作教学实践中学习写作教学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思考、验证、补充和完善理论,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追求写作教学的高效境界,实现写作教学的理想目标。
三、写作教学也要研究为什么教、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
如前所述,写作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都还远远没有解决。松泉先生说:“有的老师学富五车,也想教好学生,但就是提不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这里面就有为什么教、教什么和如何教学等一系列问题。’,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王先生的话提出了三个问题,就写作教学而言,为什么要教写作是属于目的观的问题,写作教学要教什么是属于内容观的问题,写作教学应该怎么教是属于方法观的问题。三个问题是写作教学无法回避的问题。只有弄清这三个问题,把这三个问题研究透彻,我们的写作教学才有希望进人一个比较理想的境界。
我们为什么要教写作?’回答也大约有三类:一是“为高考”,故其写作教学只是围绕高考作文试题转,围绕高考作文技法动,甚至“高考作文28秘招”之类的教辅图书大行其道,但我对这类图书颇有微词。写作能力是实实在在地训练出来的,而不是搞投机取巧骗来的。二是“为培养学生写小说散文”,其写作教学是以培养作家为旨归的,而其要求特高,其失败感也特强。毕竟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作家,也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成为作家。为培养作家而教学写作,就把写作教学的范围大大缩小了,只能让写作教学严重脱离社会需要的实际。三是“为生命而写作”。这个口号很时髦也很震撼人心,但是我一直对这种说法感到害怕。所谓生命语文、生命写作,总是显得那么大而无当,我以为这些名词,其实是时代喜浮夸、好大话的产物,与文学界盛行“宏大叙事”有渊源关系。
究竟中学写作教学为什么而教?王松泉先生说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教,就是为使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形成而教。如此而言,但凡学生现在和将来需要运用语言特别是书面语言来交际交流的基础性奠定所需要的东西都是我们应该关注的教学内容。而我们目前感到困惑和急需要研究的则是这些内容有哪些,怎样排列这些内容,怎样来教学这些内容。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需要千百万语文教师和语文研究者合力研究。这些研究,包括松泉先生所指出的关于写作教学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系列,写作教学理论系列。写作陈述性知识要解决中学阶段需要的静态的写作基本知识,诸如主题、立意、结构、语言等等;写作程序性知识,要解决中学写作教学写作过程的有关知识问题,诸如文章的产生过程,行文的思路清理等等;策略性知识要解决的是写作策略(包括选题、选材、选语)和教学策略(即怎么教,如教学思想、教学技法等)问题。这是松泉先生留给我们的一个很大的研究课题,需要我们精诚合作、倾力为之。
怎么教,是需要下大力气研究的。研究的对象主要有三个,一是按照怎样的“序”来教,二是用怎样的“法”来教,三是拿什么样的“料’,来教。怎样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怎样激发起学生潜在的内动力,怎样把文章的思维过程“拆开了’,让学生看得见、仿得会;怎样引导学生从文章中发现“写作技巧”,引导学生从“仿照”,走向“创造”,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有待我们去深人研究。
王松泉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是丰厚博大的,对写作教学的启示也远远不止这些。他对写作教学的思想贡献,一是表现在显性的研究著述中,一是表现在自身的写作功力上。先生写作的不论是皇皇大著,还是精粹短文,无不在告诉我们:写作是重要的,写作是愉快的,写作是有技巧的,写作是需要学习的。先生的自身实践也在告诉我们:语文教师要教好写作,既需要有厚实的学养,也需要不断地投人实践,既要具有专业理论修养,也要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丰富写作经验与教学经验。我们当朝着王先生这个标杆努力前行。
【作者单位】浙江宁波中学
19#
 楼主| 发表于 2012-4-7 01:26:29 | 只看该作者
王松泉:语文教育导向研究的三大要素
作者:周玉才  来源:周玉才 博客 时间:2006年10月5日 


—— 精彩导读 ————————————
  语文报社新网开通,参与活动,100%获得奖品和证书……
飞翔网明星会员火热招募
2011年中华语文网年度之“最”
2012年寒假专号导读
资源"备教模块"上线请关注
2012年寒假升格赛特别活动



语文教育导向研究的三大要素

理论探索、历史研究、教材建设,这是顾黄初先生语文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而他的语文教育性质观,又是理论探索的核心。



从顾先生的众多论著中,我们不难发现,在他看来,语文教育中要解决的问题很多,而决定导向的则是性质观。他研究性质观,又牢牢抓住了三大要素:从语文的性质揭示语文教育的本义,由学科的定位匡正语文教育的导向,以改革的思路昭示语文教育的前景。



在近年开展的语文教育大讨论中,顾先生针对讨论所围绕的本质问题,即语文教育的性质观,发表了《中国语文教育的讨论与改革思路》等许多真知灼见[1]。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之所以人们对语文教学有着不同的意见,主要“在于对语文学科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有不同的理解,对解决语文教育存在问题的途径有不同的看法。”[2]为此,他认为由《北京文学》杂志引发的“语文教育的讨论,无论如何是必要的,积极的”[3]。同时满怀热情,又沉着冷静地对语文教育的特点和性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从语文的性质揭示语文教育的本义



首先,他认为,我国的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民族性、规律性、时代性等特点。关于民族性,他强调了“汉语汉文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用汉语汉文表达的典范作品,其反映的社会生活、情感理念,乃至其表达的方式方法,都有独特的民族风格”[4]。这就一语切中了问题的要害,从根本上揭示了汉语汉文与其他民族母语的不同特点。关于规律性,他指出,“中国传统的语文教育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其中固然有许多与时代背离的积弊,但同时也蓄积着精深的理论财富和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而凡属成功的经验,细究起来,大都符合,或大体符合汉语汉文的特点及其运用规律。”[5]这就是说,除了理论能揭示客观的规律,成熟的经验当然也是客观规律的反映。这就为继承和发扬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提供了科学依据。关于时代性,他强调,既然“语文教育是培养新一代公民素质的奠基工程”,那么“它又必须带有鲜明的时代性”[6]。这又揭示了语文教育的革新之路必须以充分了解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为前提。



这些都说明,顾先生关于语文教育特点的分析完全是从汉语汉文的实际出发的,他所揭示的正是中国语文教育独具的特点,因而是十分中肯的。



为了进一步阐明语文、语文学科、语文学科教育的特点和性质,他还应约为我主编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全国高师通用教材《语文教学概论》撰写了《语文教学导向》,高屋建瓴地论述了语文教育的这些根本问题。



他在论述语文的特点和性质时,直面语文本义,指出:“书面语和口头语在本质上是一种‘信息的符号’,因此,研究语文就不能不首先研究语文的符号特征和功能特征。”[7]他认为,人类表情达意总需要借助于符号,语音是“声之符号”,文字是“形之符号”。“语言的产生完全是为了社会交际的需要,其主要功能在于通过‘声之符号’顺利实现社会成员间的情意交流。”“文字的产生,突破了语言的时空限制,使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得以扩大。”由此,顾先生顺理成章地推出了语文的性质,他说:语言和文字,它们的性质主要体现为互相有联系的三个方面:一是符号性,一是工具性,一是社会性[8]。这些论述,都是就语文最本质的倾向而言的,言简意赅,精当练达,使人们从本义本源上廓清了对于语文的基本认识。尤其对于工具与人文的关系,顾先生有着十分客观而实在的表述,他说:“语文这个工具,作为信息的载体,它在实际运用中总是承载着人们所要表达的情、意、理、趣的。因此,在语文学科中,学习语文同时也学到了人们通过语文工具所表现出的情、意、理、趣,这是语文的重要特点。说‘学语文就是学做人’,正是体现了这一特点。”[9]顾先生的这一观点表明,他所说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并不矛盾,而是相互渗透、辩证统一的。这与后来教育部颁行的语文课程标准所说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完全一致的。



(二)由学科的定位匡正语文教育的导向



与语文的性质相应,对于语文学科的性质,顾先生将之界定为基础性、人文性和技能性。这也是持之有故、实事求是的。他认为,在中小学设置的众多学科中,语文学科首先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又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学科,同时又是一门重在应用的技能性学科[10]。这样的分析和论述,从实际出发,跟一般较为主观的论断都不相同,具有极其充分的说服力。



由此可见,顾先生的语文教育性质观,是实事求是的语文教育性质观。他对于语文教育性质特点的这种真知灼见,来自他对于语文本体理论的锐意研究,来自他语文教材编写和语文教改实验的亲身实践,来自他对于语文教育历史经验的深刻洞察,也来自他对于语文教育现状的宏观把握。顾先生语文教育性质观的历史贡献,就在于他深刻揭示并牢牢把握了语文教育的导向。



他的语文教育性质观,又是具有创新意义的语文教育性质观。他不仅站在世纪之交的时代坐标上,而且站在现代众多新兴学科的交汇点上,加上他身处我国教材审查和理论探索的制高点,因而往往能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以改革的思路昭示语文教育的前景



实事求是地揭示语文、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性质极为不易,要依据正确的性质观提出中国语文教育改革的思路也就更为困难。但正是在探究语文教育特点和性质的基础上,顾先生提出了被人们认为同样具有导向价值的三项基础性工作:一是把汉语汉文的特点和运用规律真正研究清楚;二是把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利弊得失真正研究清楚;三是把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新需求真正研究清楚。[11]这三个“真正研究清楚”,把我国语文教育性质研究的根本性内容和操作化要求包揽无余。诚然,做好这三项工作,无疑能使我国的语文教育真正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这正是顾先生的一贯主张。早在10年前,顾先生就强调:对于语文教学的研究要进行多向的探索,探索“语文教学任务的多元结构及其核心”,探索“语文教学内容的优化选择和合理序列”,探索“语文教学过程的本质及其有效性”,探索“语文教材的更新”[12]。这些探索,后来成为许多人共同研究的课题,它为我国语文教学任务的研讨、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语文教学过程的优化、语文教材的更新,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思路。



与此同时,顾先生提出了我国语文教育的改革思路,主张“走现代化和民族化相结合的道路,建立既具有中国特色又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语文教育新体系”[13]。对此,他有十项设想:一是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二是用科学、有效的方法突破汉字教学的“三关”:认读关、书写关、积累关;三是重视诵读训练;四是用活的、动态的语言知识指导学生语言的实际应用;五是教给学生三“动”(动口、动手、动脑)的方法,留给学生三“动”的时间;六是精读与博览相结合,课内与课外沟通;七是在培养各种良好的语文行为习惯上下功夫;八是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联系起来通盘规划,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语文学科教育新格局,把学校语文教育、社会语文教育、家庭语文教育沟通起来,形成“大语文教育”的合理网络;九是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十是以有效的激励机制使语文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有可靠的保证。这十个方面的设想,囊括了语文教育的所有重要方面,是顾先生积数十年的学养和经验认真总结冶炼的结果,不但全面,而且深刻;不但中肯,而且可行。它很好地揭示和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母语教育新体系,自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语文教育的积弊甚多,顾先生的十项设想可谓疗救的良方。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培养语文素质的基础人文学科,确是一门育人学科,它除了能使学生认读、书写、朗诵和积累,学会精读与博览,还要指导学生沟通课内外,实际应用活的、动态的语言知识,教给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方法,培养良好的语文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要通盘规划,形成“大语文教育”的新格局,并不断提高语文教师本身的素质。其实,这就是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是语文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4]由此可见,顾先生基于语文教育性质观的十项改革设想,正可以作为当代语文教育新格局建设的蓝图。


[注]

[1][2][3][4][5][6][11][13]《中国语文教育的讨论与改革思路》,见江明编《问题与对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7页。

[7][8][9][10]《语文教学导向》,见王松泉主编《语文教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8-11页。

[14]《语文教学研究的多向探索》,《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3期。

[15]参见王松泉《语文课程革新的前提》,香港《当代教育》2002年第6期。


(原载《语文教学通讯》)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4-7 01:22:11 | 只看该作者
王松泉赴京主持全国高校语文学会30年纪念集审稿会
发布者: 人文学院          发布日期:2011-9-14
    4月22日至25日,人文学院王松泉教授赴京主持了全国高校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活动30周年纪念集审稿会。
    全国高校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全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于1980年,著名教育家、文学家、语言学家、出版家叶圣陶曾担任名誉会长,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张志公曾担任顾问,原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则担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会长。专业委员会历任会长包括著名语文教育家朱绍禹、原中央教科所所长阎立钦等,王松泉则是现任的学术委员会主任。至今,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已历经五届30周年。去年,在成都举行的纪念大会上,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一致推举和委托学术委员会主任王松泉教授主编30周年纪念集。后经过南通编委会组稿和半年的准备,现在近30万字的书稿已基本成型,编委会决定在北京举行审稿会。
    这次参加审稿会的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的主要领导、高等教育出版社原副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师教育分社领导、华东师大博导、湖南师大博导、首都师大硕导、南京师大硕导、海南师大硕导、扬州大学硕导、湖北大学杂志社总编、聊城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等20人。
    纪念集主编、学术委员会主任王松泉教授主持了审稿会,他全面介绍了编写宗旨、编写原则、编写方案、编写经过等,并用文稿和课件详细展示了全书初稿。与会人员和编委们兴奋而热烈地进行了讨论,无不为我国高校语文教育研究界30年来的成就感到欢欣鼓舞。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领导当场表态,纪念集将由他们无偿印行,以表示对我国高校语文教育研究的大力支持。
(陈玉方)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4-7 01:21:28 | 只看该作者
高中教师对王松泉老师

阅读教学专题课的评价

  
绍兴文理学院成人教育学院2000/07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有许多感性经验,但苦于没有时间和水平,未能形成理性的认识。在本次继续教育中,王松泉教授以其生动的讲解,深入浅出地道出了许多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只能意会而难以言传的道理,对我们的教学实践大有裨益。王松泉教授除了有深厚的理论造诣,还有生动的实例旁证,加上王教授有一流的教学艺术,果然名不虚传,令我叹为观止。”


(春晖中学
金相尧)

  

“这次经历对于我今后指导学生的阅读大有裨益。我深刻认识到阅读教学中的众多先进理论、观念和思路,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加以应用。”
(绍兴一中
章欢欣)

  
“本次学习,可以说是给自己在阅读教学方面洗了一次脑,我对阅读教学的理解由模糊到清晰,由片面到全面,由陈旧的观念到观念的更新……”
(柯桥中学
沈萍萍)

  

“原先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来接受继续教育的,尤其是对许多教师的讲课,怀疑多于信任。但听了王松泉教授的阅读教学课,在思想上颇有些触动。像这种理论与实用结合的课,本身就是对自己极好的一种教育,是自己极好的仿效对象。王松泉教授在教学中有着严密的逻辑性,清晰地展示了整个讲课过程的整体思路和局部思路,形成了独特的讲课风格。我认为,作为一个教师,讲课就应该有这样的条理性和艺术性,这样才能使学生爱听你的课。可以说,这是一种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
                 
(上虞轻工技校
谭惠康)

  

“学时有限,收获颇丰。第一次知道了阅读教育是一门重要的学问,第一次接触到了一位真正有学问的好老师……”
(长乐中学
邢兆初)

  

“王松泉老师敬业、认真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十分感谢王老师的讲课,王老师传授的知识。”
                       (绍兴一中

波)

  

“继续教育开设的课程中,说心里话,感觉获益最多的是阅读教学论。虽然课时有限,但触动很大……”     
(柯桥中学
包智鸿)

  

“我在继续教育中感到收益最大的是王松泉老师讲的阅读教学论。其实王松泉老师的有些书我早就读过,一直以来久闻其名,但遗憾的是一直没有听过王老师的课。这次有幸听到王老师的课,确实获益多多。……王老师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听者非常有味。我也将把这种生动的教学方法带进自己的课堂。”
                   (诸暨第二高中
徐志明)

  

“本次继续教育如果说有所收获,那也只能说在阅读教学论这一门课中有所得。……几天学习的时间过于短暂,而自身进一步提高的愿望相对比较强烈。因此希望王松泉老师能在今后给予更多的指导。”
     
(新昌鼓山中学
赵林灿)

  

“通过王松泉教授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演绎、发挥,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使本次继续教育达到了两个目标: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教学理论;转变了某些阅读教学的观念。”
    
(春晖中学
严禄标)

  

“学习阅读教学论,感觉受益匪浅,有茅塞顿开之感。日后一定还要细细品读《阅读教育学》,用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东湖中学
蒋抗力)

  
“这次阅读教学专题课的学习,体会很深。业师王松泉老师不但有丰富的知识、娴熟而生动的教学语言,更有他高屋建瓴的理论建构,使我们这些在基层学校工作多年的教师大开了眼界,也有了学习提高的典范。我自己以为如果今后在教学上只要在某一点或某几点上能学到王松泉老师的教学艺术,作为教师也就不会误人子弟了。……学了这门课程,我有了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这是王松泉老师的教学艺术和他的阅读教育理论的魅力所致,我真希望得到王老师长久的关怀和指导。”


(嵊州工艺美术学校
竺时焕)

  

“学习阅读教学论,听王松泉老师的课,确实是一种享受。以前参加继续教育,从老师那里也学到一点东西,但这次我觉得学到了好多、好多。在此,要谢谢王老师,希望以后再有机会听王老师的课。”
(诸暨市职业中学
何才兰)

  

“这次参加继续教育的最大体会,便是听王松泉教授的课是一种享受。在享受之中,他让我们了解到阅读教学所包含的广博而深刻的知识。王教授的讲课,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许多独到的见解让本人耳目一新。听课后,使本人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的理解,更有信心搞好阅读教学。”
(东关中学
韩秋芳)

  

“能有机会聆听王松泉老师有关阅读教学的理论指导课,实在荣幸。尤其是一些观念的提法,令我耳目一新,我定会将所学运用于教学实践。真诚地希望今后有机会能再次听王老师的课。”


    
(鲁迅中学

玲)

  

“工作十年了,再次聆听王松泉教授的课,确实受益匪浅。王教授不愧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语文教育家,旁征博引的讲述,和蔼可亲的教态,生动流畅的话语,整齐美观的板书,都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在讲课中非常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许多独到深刻的见解令人耳目一新,体现出王教授视野的开阔和理论功底的深厚。”
(上虞职业中专

科)

  

“本次学习了阅读教学的概念、观念、规律、原理和方法,又阅读了《阅读教育学》,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学到了许多方法,收益匪浅。王老师讲的八个一般规律、五个特殊规律及需要处理好的五对关系,听了以后,可谓耳目一新。我打算今后结合自身和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使用,争取在阅读教学中走出一条路子来。”
(马山中学
王小牛)

  

“通过几次上课,本人受益匪浅。具体表现在:一是搞清了一些概念与关系。阅读教学中概念多、关系杂,有些概念以前似懂非懂,现在清晰了。如对‘语文’这一概念,许多人说不清,现在终于明白了。二是改变了一些观念。以前认为语言、内容、思维、课内、教法分别比言语、形式、语感、课外、学法更重要,现在认识到在日益提倡素质教育并与国际大接轨的前提下,根据语文学科的个性,言语、形式等更重要的科学性与必然性。三是理解了一些规律。能从理性的高度来俯视语文教育的一般规律,如兼容律、差异律、互补律等等。”
(柯桥中学
胡仁泉)

  

“王松泉老师的讲课真是太棒了,他的课生动,有内容,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大家知道,教学法是一些理论性的东西,一般老师讲课都是空洞、枯燥的,而王老师讲来却娓娓动听,并且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我们听起来有一种亲切感、熟悉感,从而更好地理解了理论性的内容。这种上课方式值得我们学习。”
(绍兴县职教中心
丁田海)

  

“聆听王松泉老师的课,有一种‘如坐春风’的感觉。王老师的课旁征博引,内容新颖而丰富,给我们很大启发。他讲的阅读教学规律,给我们指点了今后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迷津,我们将沿着他所指的路走下去。”
    
(诸暨市轻工技校
石建英)

  

“本学期继续教育中有幸聆听王松泉教授的阅读教学专题课,深感有一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体会。本次本课程的学习使本人受益匪浅……”
(上虞职业中专
周伯钧)

  

“在这次继续教育中,王松泉教授维妙维肖的课堂艺术,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我树立了榜样。通过学习,我对阅读教学的理论有了多方面的深入理解……”
     
(上虞轻工学校
帅学华)

  

“据说,最好的老师是能深入浅出的老师,听了王松泉教授的阅读教学专题课之后,我觉得王教授确实是最好的老师,他既有整理得井井有条的理论,又能用几句简洁精练的话点明理论的实质,还用饶有情趣的典型事例来证明。……如何指导阅读,是高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听了本专题之后,我在很多地方豁然开朗……。总之,收获多多,非常感谢。” (崧厦中学
谢木芳)

  

“阅读教学中应贯彻八个一般规律、五个特殊规律,它使我对当前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使原先模糊不清的我,在教育上达到明朗化。王老师的课和他的《阅读教育学》给我以明灯般的照耀,我想我以后的路会豁然开朗。”
(皋埠中学
胡奇良)

  

“经过这次继续学习,我对阅读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听了王松泉老师的课,感触颇深。王老师的《阅读教育学》对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影响很大,这本书是指引我们阅读教学的一盏明灯。这次继续教育胜过任何一次继续学习,我还要感谢这次发下的这本教材!”


        
(诸暨市实验职中
王婉凤)

  

“这次学习阅读教学论,感受颇深。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使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观照,从理论的高度审视中学阅读教学,让我们能在教学实践中少走弯路,提高效率。”


       
(马山中学
张尧山)

  

“久闻王松泉老师的教学艺术,也拜读过他的书。这次听课,一字不落地听。就在这次继续教育中,我得到了提高理论水平的机会。我在想,如果王老师能去听我们的课,加以帮助指导,那肯定会比教研员简单粗暴的评断要有益得多。我还特地多要了一份阅读教学的问卷,以使回去后随时对照,求得进步。”
              (新昌中学
王铭平)

  

“听了王松泉老师的课,感受很深。一是拓宽了视野,二是改变了阅读教育中的许多观念,使我们平时在课堂教学中的某些错误观点得到了纠正。……”
(学勉中学
郦志伟)

  
“对于阅读教学专题,这是我从事语文教育工作以来第一次这样系统地学习。王松泉老师的课,深入浅出,一些事例举得精当,我都一一记录了,准备在假期中再认真地‘咀嚼’,下学期去尝试一番,努力走出以前的误区。王老师的课使我增强了信心,我将循着王老师指出的路去做。真要谢谢王老师,很佩服王老师在理论研究中硕果累累,多希望得到王老师的指点!”
                        
(绍兴市职教中心
戴智敏)

  
“这次继续教育,学校未将我上报和安排,是我自己主动联系要求来听课的。有人说何必自讨苦吃,但说句内心话,我是专程来听王老师讲课的。因为过去对阅读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尚未清楚,尚未理解,……而这次上课,使我对上述问题的理解和把握明朗了、深刻了,收获不少。”


(新昌职教中心

建)

  

“我快退休了,领导也没要我参加继续教育,我是抱着到外面吸收一点新鲜空气的想法才不顾酷暑与青年教师一起来的。不料王松泉老师的讲课,给了我意想不到的示范,特别是他的课堂教学艺术,包括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激情等……。我还从王老师的讲课中学到了许多知识性的东西,可以让我‘现买现贩’……”
    
(嵊州工艺美术学校
张发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3 17:37 , Processed in 0.11225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