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处理好句子中的词语搭配问题
——“如何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系列讲座之十一
孝感市教科院
任建元
句子中的词语搭配问题是任何一个作者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一个词语,在没有进入句子中去充当一定的角色时,只是语言的一个静态的备用单位,本身并无正误、优劣之分。而一旦把它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一个句子或一段话)中,就能看出它用得对不对或好不好。因为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这个词语与其他词语之间已经发生了某种特定意义上的搭配关系。如果这种搭配合乎语法上、事理上和约定俗成意义上的表达习惯,那么这个词语就用得恰当,反之则用得不当。
句子是由词构成的,这就意味着,在句子中发挥不同作用的词彼此之间必然会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和意义搭配关系。这些关系主要包括并列关系、偏正关系、动宾关系和主谓关系等。那么,如何让将要在这些关系中安身立命的词搭配得合乎语法上、事理上和约定俗成意义上的表达习惯呢?下面,我结合来稿中的实例,着重就上述几种结构关系中的词语搭配问题谈一些注意事项。
1.偏正关系的词语搭配(亦称附加语和中心语的搭配)。从语义的搭配上看,偏正关系就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前一个词语是修饰语(定语或状语),后一个词语是中心语,修饰语对中心语起形容或限制作用。
第一,修饰语在意义上必须与中心语相配合,否则就不合事理。
例1.孝昌县二中某老师所写的《关于廉洁文化进校园的一点思考》一文中,六个一级标题都是同样的句式,其中第二个标题是:2.将中学生廉政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
【诊断】“相结合”与“结合起来”的适用场合不同。介词“把”、“将”引出的短语做状语时,动词“结合”后应该带“起来”,以显示动作的趋向;“坚持”作谓语且后面没有介词短语时,所带的宾语只能是“相结合”,而不能是“结合起来”,如:坚持中学生廉洁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修改】2.把中学生廉洁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
例2.云梦县吴铺镇三湖小学某老师所写的《也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文中有一句话:“于是,全体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
【诊断】本例存在偏正词语搭配不当的问题。“全体学生们”这一称谓不妥,“学生们”是一个表示复数的名词,前面不能用表示个体或部分的总和的词(如“全体”、“全部”)来修饰,也不能用数量词(如“三个”等)来修饰。可以称“全体学生”,也可以称“学生们”。
【修改】于是,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就会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
第二,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同时修饰一个中心语,或一个修饰语同时修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中心语时,要注意每个词语之间的意义搭配是否符合事理。如果照顾不周,顾此失彼,就会出现搭配不当的语病。例如:
例1.孝南区毛陈中学某老师所写的《英语教学反思漫谈》一文中有一句话:“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强化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从而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直至形成教师自己系统的教育理论、教学特色。”
【诊断】本例除存在句子成分残缺问题外,还存在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欠妥的问题。可以用“系统”形容“教育理论”,但不能用“系统”形容“教学特色”。
【修改】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强化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从而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直至形成自己系统的教学理论和别具一格的教学特色奠定必要的基础。
2.动宾关系的词语搭配(亦称述宾搭配)。从语义的搭配上看,动宾关系是一种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其中动词起支配作用,动词后面的词语则是受动作、行为支配的对象。
第一,在动宾短语中,要注意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能不能支配后一个词语表示的事物,以避免出现意义不搭配的语病。
例1.大悟县东新中学某老师所写的《初中历史教学探微》一文中有一句话:例如,在讲述中国近代史时,联系世界近代史,重点分析自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腐败无能,妥协投降,使中国沦落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诊断】动词性谓语“分析”的宾语不应该是“深渊”。实际上,“深渊”只是“沦落”的宾语,“分析”所涉及到的对象缺少中心词。本例从表面上看是存在动宾搭配不当的问题,而实质上则是缺少宾语的中心词。
【修改】例如,在讲述中国近代史时,我联系世界近代史,重点分析自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腐败无能,妥协投降,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史实。
例2.安陆市接官乡会砦小学某老师所写的《电教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一文中有一句话:随着电教媒体正逐步步入农村课堂,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使用电教媒体的优越性、先进性,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诊断】“使用电教媒体的优越性、先进性”这句话,存在述宾搭配不当的问题。“使用”一词带的宾语一般是“工具”、“武器”、“办法”、“方式”一类的词,而不能带表示“事物的某种性质或性能”的词。从表达意思的需要看,“使用”一词应该改为“利用”。
【修改】随着电教媒体正渐次步入农村课堂,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卓越功能,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例3.安陆市实验初中某老师所写的《作文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跨越写作障碍》一文中有一句话:那么,我们如何帮助学生解除写作中的这些障碍,以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呢?
【诊断】用“解除”来与“障碍”搭配不妥,可选用的词有“排除”、“扫除”、“跨越”等。“解除”的对象可以是“武装”、“职务”等。
【修改】那么,我们如何帮助学生排除写作中的这些障碍,以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呢?
例4.孝感市楚澴中学某老师所写的《生命教育迫在眉睫》一文中有一句话:所以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美好的“善”根。“何以为生”只是教育的初级目的,“为何而生”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诊断】例句中存在述宾搭配不当的问题。显然,“根”是不能“唤起”的。
【修改】所以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培实自身美好的“善”根。弄清“何以为生”,只是教育的初级目标,搞懂“为何而生”,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例5.安陆市王义贞镇中学某老师所写的《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验》一文中有一句话:在创意说话或创意写作中,学生不仅将课堂上习得的语言加以巩固,而且情感得到了进一步张扬。
【诊断】例句中存在述宾搭配不当的问题。“张扬”与“情感”的搭配值得推敲。“情感得到了进一步张扬”告诉给读者的信息是“进一步张扬情感了”,因此,“张扬”与“情感”的搭配,应该被看作是述宾搭配。
【修改】在创意说话或创意写作中,学生不仅巩固了课堂上习得的语言,而且释放了积蕴在内心深处的情感。
例6.应城市杨河初中某老师所写的《思想品德课“导学式”教学模式的认识与实践》一文中有一句话:要使课本知识、社会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将基本知识转化为基本技能,将认知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实现思想品德教学目的。
【诊断】例句中存在述宾搭配不当的问题。在一般情况下,大多说“达到目的”或“实现目标”。
【修改】要使课本知识、社会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将基本知识转化为基本技能,将认知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
例7.汉川市实验小学某老师所写的《创新评价机制
优化师资队伍》一文中有一句话:要求教师课堂中必须体现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学法。
【诊断】本例存在述宾搭配不当的问题。“体现”什么?例句呈现的是“指导……学习的学法”,这显然不符合文意,真正“体现”的应该是“指导性”或“指导作用”。
【修改】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在学生的探究性学法方面体现出指导作用。
第二,当多个动词同时支配一个宾语,或一个动词同时支配多项宾语时,要注意处理好动词与宾语之间的一一搭配关系,不要出现顾此失彼的毛病。
例1.张军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与会代表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诊断与修改】不能“安排了”“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例2.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诊断与修改】“权利和义务”同受“享有”的支配,但只有“权利”可以与“享有”搭配,而“义务”则只能是“履行”。
3.主谓关系的词语搭配。从语义的搭配上看,主谓关系就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主语是陈述的对象,谓语表示陈述的内容。陈述的内容必须与陈述的对象相符。
第一,谓语不能陈述主语,或者谓语部分成分与主语不协调,这些都是主语和谓语不搭配的表现。
例1.安陆市接官乡会砦小学某老师所写的《电教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一文中有一句话: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我利用自制CAJ课件,把小蝌蚪找妈妈的每个场景通过动画的方式,让小学生像看电影一样,清楚展示了每个场景的主要动作、语言,诱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诊断】在这个例句中,存在主语与谓语搭配不当的现象,如在“让小学生像看电影一样,清楚展示了每个场景的主要动作、语言”这句话中,作为主语的“学生”是不能“展示”“每个场景的主要动作、语言”的,而能够“展示”的“CAJ课件”却不是主语,被“让学生”的表达方式偷梁换柱了。
【修改】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我利用自制CAJ课件,通过动画的方式,将小蝌蚪找妈妈的每个场景展示出来,让小学生像看电影一样,清楚地感知了每个场景的主要动作、语言,并于不知不觉中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2.安陆市王义贞镇中学某老师所写的《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验》一文中有一句话:这样的体验,就是让学生在比较联想中,深化体验,加深认识,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学生文学欣赏水平。
【诊断】例句中存在主谓搭配不当的问题。“培养”的主语是“学生”,二者搭配不当。因为“培养”的意思是“按照一定目的长期地进行教育训练并使之成长”,这就意味着,“培养”是在“施事”的作用下使“受事”不断成长,所以,在本句中,“培养”的施事从事理上讲应该是“教师”,而不应是“学生”。
【修改】这样的体验,就是让学生在比较联想中,深化体验,加深认识,增强审美情趣,提高文学欣赏水平。
第二,如果主语和谓语都由比较复杂的短语充当,特别是当主语或谓语包含两项以上的意思时,常常会因照应不周而产生搭配不当的毛病。
例1.安陆市棠棣镇百花初中某老师所写的《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浅谈》一文中有一句话:……学生从中可以直观而自然地概括出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并不需要我们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滔滔不绝地讲解,而学生对该定理的理解与掌握反而比传统教学要深刻得多。
【诊断】本例主要存在主谓搭配不当的问题。在加有下划线的句子中,形容词“深刻”被用作谓语,动词“理解”和“掌握”被用作主语(活用作名词),这从语法角度看并不存在问题。但从主谓词语的搭配关系看,用“深刻”去同时与“理解”和“掌握”搭配,显然不妥:可以说“深刻理解”或者“理解深刻”,却不能说“深刻掌握”或“掌握深刻”。处理此类情况的最佳办法是将笼统叙述的一句话分解开来,分别选用恰当的词来搭配。
【修改】……学生从中可以直观而自然地概括出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并不需要我们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滔滔不绝地讲解,而学生对该定理的理解反而会深刻得多,对该定理的掌握反而会牢固得多。
第三,在判断句或陈述句中,要注意主语和宾语在意义上能不能配合的问题,特别是当主语或宾语包含多项时,要防止因照应不周而出现搭配不当的毛病。其中,一个常见的错误是一面和两面的搭配问题。
例1.汉川市实验小学某老师所写的《让情感之花在写话教学中绽放——谈低年级启蒙写话教学》一文中有一句话:例句:低年级写话教学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高年级的习作教学。
【诊断】语言表达需要讲究前后对应。既然在“低年级写话教学的好坏”中,运用了“好坏”来对称截然相反的教学效果,那么,对将会“直接影响到”的“习作教学”效果的表述,就也应该选用类似的概念。
【修改】低年级写话教学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高年级习作教学的成败。
4.并列关系的词语搭配。并列关系的词语之间是平等的,没有主次之分。但是,这些词语之间也存在意义的配合问题,有些词语可以并列,有些词语不能并列。其中,有些相对使用的词之间并不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例1.《浅议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及对策》一文中有一句话:怎样使课改深入而不表面,扎实而不浮躁,在共性的前提下不失个性?
【诊断】“深入”在例句中是形容词,具有“深刻”、“透彻”的含义,而“表面”一词与它一起相对使用,应该是反义词才行。显然,“表面”是名词,不能与“深入”相对使用。
【修改】怎样使课改深入而不肤浅,扎实而不浮躁,在共性的前提下不失个性?
5.固定词语的搭配。在一些固定的表达样式中,如果稍不留心,就很可能出现使相呼应的词搭配不当或不全的问题。
例1.孝感市直属机关幼儿园某老师所写的《堵猫——难忘的童年往事》一文中有一句话:清洗了伤口、打完针,天色已经有点晚,但是,大胖妈妈非要我们带着她一起去看一看被堵的猫。
【诊断】本例存在词语搭配不全的问题。“非”是副词,跟“不”呼应,表示双重否定即“必须”的意思。因此,本例前面用了“非要”,后面就得用“不可”。
【修改】清洗了伤口,打完针,天色已经有点晚,但是,大胖妈妈非要我们带着她一起去看一看那只被堵的猫不可。
综上所述,文章中每句话的词语搭配都需要作者去认真加以考量,一定要让所选用的词语合乎语法上、事理上和约定俗成意义上的表达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出现词语搭配不当的问题。(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