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教学中进行科学的色彩训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24 19:53: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教学中进行科学的色彩训练》
储能中学
沙海燕


一,
色彩学习的重要性
在中学任教美术已有好几年了,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学生的情绪与美术活动有着必然的联系,形体是造型艺术的基础,而视觉感知的对象在情感活跃的条件下,先入为主的往往是色彩.心理研究认为:"情绪欢快的人容易对色彩起反映,而心情抑郁的人容易对形状起反映".
事实也是这样,在婴儿期的视觉接受中,造型艺术要素中,唯有色彩可引起他们的乐趣.在可以不假思索地接受的视觉表象中,色彩扮演的的确是一个奇特的角色.
在中学的美术绘画活动虽然不都是色彩画练习,美术其他门类也并非全部都是以彩塑形,色彩学习在美术学习中开始的比较早,色彩的认知和感知在一系列的课业之中,得以贯穿成为基础美术教育中始终的教学内容体系.
二,
色彩教学方法
鼓励学生"大胆地用颜色画画"具体地我从以下两个方面提出要求:
1,
鼓励学生大胆直接涂抹
放下铅笔,橡皮,用蜡笔,油画棒,水彩笔直接作画,进而尝试用水彩色,水粉色直接
进行涂抹描绘,在调色和描绘并中感性地体察色彩语汇,与具有物理色彩学色彩常识齐头并进,诱发其个性的情感表达,使色彩一开始先摆脱学生力所难及的造型再现要求的羁绊.这是因为自然界的色彩是相对恒常的,但情感世界中的色彩却总是力图规避模式.色彩心理学研究证明,不同的社会文化影响,不同的性别与个性的人,在面对他喜好与厌弃的物象时,会出现出自本能的不同色彩表现欲望.色彩除了再现形象,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诱发艺术表现的情感,正如普辛所说:"在一幅画中,色彩从来只起着一种吸引眼睛注意的诱饵的作用,正如诗歌那美的节奏是耳朵的诱饵一样".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绘画用色不可苛求写真,蓝天,白云,绿树,红花在实际
观察中,远非如此简单,在缺乏视觉经验之时,就让他熟记"公式"有百害无一利,因此我们也可以将"大胆地用颜色画画"理解为"大胆地选用你想用的颜色去画画".
2,
积累色彩调和,对比的经验
虽然,理性地分析色彩的调和问题涉及很多的较为高深的色彩的理论,如塞尔色彩调和
论强调色彩的互补关系,奥斯特瓦尔德色彩调和论是利用白色量,黑色量,纯色量的配比;使色彩体系化;蒙恩和斯宾塞的色彩调和论将色彩联想,色彩好恶,色彩适应作为色彩调和的前提......
诸如此类的原理是中小学美术教育无法负担的教育系统教学,但色彩调和效果是可以在
实验中积累求取的,因此,应尽早地指导学生用色彩组合画面,设计图案,泥工中的彩塑和橡皮泥色彩配置,工艺制作中调动材料的色彩组合互衬,都可以从色彩审美方面丰富学生对比调和的色彩配置经验,当然,感觉到了的东西并不能完全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在情感性色彩视觉经验积累的同时,色彩学的一些必要的知识教学内容也应在各年级段中渐次地加以安排.
三,
用色心理特点分析
按照教学大纲的安排,中小学每一个阶段都有色彩知识的学习内容:小学低年级是认识六种常用的颜色;而中年级则在已知原色相的基础上,完整地讲授原色,间色和复色的知识;高年级要了解色相,明度,纯度和色彩冷暖的知识进行色彩练习;初中还要学习"固有色","条件色"的知识,并学习"色彩构成的知识",因此,由总的推进思路看,是由孤立地认色到协调地用色,由再现性用色到装饰性用色,由自然地表现到象征地表现,逐渐将色彩知识导入真正意义上的审美创造领域.
从对儿童画初始的冷色彩运用的研究中可以发现他们所运用的色彩并非是写实的,这不仅受制于工具材料,更大程度上在于孩子们把握色彩视觉差异的能力,以及与相关的理性思维尚未形成等原因.
显然,在高年级和初中阶段,大部分学生天生存在着探求写实色彩规律的潜在心理需求,这是一个稍众即逝的机会,到了成人以后,这种敏感将超于迟钝,而对运用色彩进行物质属性再现将减少信心与追求,因此本着教育就是适时地帮忙,引导的原则,我们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开展了力度较大的色彩基本属性的教学引进初中,又要帮助学生从分析不同受光显色条件下,物体色彩变化的基本规律,所以固有色与条件色的知识与初二色彩画写出实践我们要同时展开这一环节的教学,对学生的色彩观念是一革命的转折。
学生童年形成的物体色彩概念是恒常状态下的,以不变应万变的“固有”色彩但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固有色在光照条件下是靠不住的,它要受到来自直射光源本身色素的干扰,不要受到因物体周围环境受光后产生的折射光色或漫散光色的影响。
四、色彩教学方法的改进
美术是视觉艺术,以可视为前提,而色彩可视的唯一前提并不在色本身,而恰恰在光。我国老一辈油画大师曾经指出:“光和色是不能分家的,世上有无色的光,没有无光的色”。因此揭示光下迈向色彩写实的第一步。
不可否认,人们常常需要把握物体某种不变的特征,要看到不变的颜色,就必须创造一个稳定不变的观色条件,首先有一个标准的光源,标准的照射角度及没有其他干扰的标准环境,此外还要求观者有一定的距离并保持一定的角度。只有这样才可能是和一个稳定值,从这种意义上说,所谓“固有色”应该说物体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呈色状态。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固有色的两重性:一方面,它可以帮助对物体色彩一般特征的记忆,为写实色彩的观察与表现提供一个基础;另一方面,固有色在学生色彩概念中已有牢固的,先入为主的地位,在缺乏分析指导的条件下,是很难挣脱它的束缚,而自觉地将光色综合条件纳入视觉思辩之中。
对学生来说,观察后的理解可能在以下两个问题上还有困惑:
1

色彩与质感表现
写实应包括形、色的准确和质感的表达,物态(固体、气体、液体)的硬度、光滑度、透明度、重量感等,在绘画上只能着眼于他们的可视特征,表面光滑的物体,如玻璃、金属抛光或电镀器件,瓷器等,一般硬度强,表面光滑,反射率高,其主要特征是各个面明显反映色彩环境,色彩明暗变化起伏大,表面粗糙的物体如毛料、绵织物、树皮等,对光反射不规则,色彩明暗变化柔和、平稳、亮灰暗层次明显,色彩变化相对稳定等……
2

色彩的饿空气透视变化
在风景写生中,学生可能回发现这样的情况,近树之绿纯度高于远树而性偏暖,远山较之近山,明度高而色性偏冷,这个问题也可以在光学中找到答案,这一规律的掌握对于提高风景写生色彩空间表现能力极为重要。
随着色彩知识的学习,与写生色彩齐斗并进的饿,还有一条装饰色彩的实践课业探索,在小学一年级图形制作练习中,就要求运用染色上午技法;二年级的“平面材料贴面”也应包含色彩的装饰选用;三年级的二方连续这样、四年级的彩塑,五年级的玩具制作,都要运用装饰性的色彩。
在造型艺术诸要款中,能与文化意蕴有着直接关联的,应是色彩。色彩是作为人类的一种共同语言而存在的。……色在具备物质的一种属性的同时,又具有同语言的象征性和逻辑性。虽然,这种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色彩学是随时代和种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是这些基于心理联想的规律性的东西,具体到一本教材覆盖的时空范围内,还是约定而成的。作为教学内容而引入美术课堂。对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色彩审美是十分有利的。
在小学阶段学过的色彩冷暖,其实就是源于一种具体事物的联想,暖调的温热与冷调的清爽是综合诸多感官体验后,得出的结论。当我们看到红,黄色时,可能回联想到熊熊燃烧的烈火,冉冉升起的朝阳,从而产生热烈,温暖,兴奋的感觉。
当我们看到青、蓝色时则可能联想到高耸的冰峰、浩瀚的大海,进而又有寒冷、清爽、沉静的感受,这是色彩的心理效应。
其实,色彩本身并无感情,我们对色彩的心理反映,是事物及其相关色彩长期对我们意识发生作用的结果,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变化万千的大自然景色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产生色彩心理联想感受的基础。我们之所以认为色彩具有文化内涵,是因为随着色彩联想的社会化,色彩日益成为具有某种含义的象征。人们的联想内容随之由具体事物变为抽象事物和情绪感的意境,色彩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某种象征后,便会给人相同的感觉,以“红色“为例,我们由它产生的具体联想可能是太阳、火焰、鲜血,由此生发的抽象的热情喜庆以外,还可以引向危险示警,再以兰色为例,具体的联想不外是晴空、湖泊、海洋、冰峰,联想带来的抽象意念则可能是深远、沉静和永恒。
在色彩的实际运用中,合理利用这种色彩的心理联想特征,可以加强感染力,引起观者的情感共鸣,使作品更具艺术魅力,这一点对于造型技能尚居辞不达意阶段的学生来讲,显得由为重要。
总之,色彩是自然的,又是理念的;它是可以被认知、识读,用于再现,用于装饰,传情达意,以发挥出其他形式语言不可替代的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1 11:27 , Processed in 0.07020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