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2011年广州市中考现代文阅读为例谈复习得失 广州市中考现代文阅读部分40分,考查叙述类、说明类、论说类三种文体的阅读。该部分的分值仅次于写作部分,是试卷的第二大板块,从近几年的中考情况来看,又是最具有区分功能的板块,在整份试题中承担着选拔性的功能。但据现代文阅读评卷的数据统计,其得分率在52%左右,远低于其他部分的得分。为了帮助学生在阅读板块有所突破,我们在明确命题导向的前提下,备考思路从以前的指导学生“会答”转变到指导学生“会读”,具体做法如下:
一、研究历年试题知导向,增强复习的针对性。
组织备课组老师认真研究《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中关于现代文阅读的阅读目标和评价建议和近5年广州市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从中我们发现了试题的几个导向:
1.试题充分体现了利用教材中的经典篇目的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导向。近几年的试题选材都具有课内外结合,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特点,如论述类选文:2006年是《傅雷家书》,2007年是茨威格的《世间最美丽的坟墓》,2008年是培根随笔《谈美》节选,2009年是一篇关于《水浒》的文学评论,2010年是季羡林的《不完满才是人生》。近五年的试题充分体现了课内培养能力,打好基础,课外运用能力,解决问题的导向作用。 2.试题充分体现了引导学生注重阅读名家名篇的导向。如文学类选文:2007年是《骆驼祥子》节选, 2008年是铁凝的《戴套袖的孙犁先生》节选,2009年是契诃夫的《柔弱的人》,2010年是莫泊桑的《小酒桶》。试题的导向就是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注重从课内文段阅读拓展到相关名篇名著的阅读。 3.试题充分体现了考查学生整体把握理解文本能力的导向。从07年开始逐步减少字词句理解赏读的题目,2009、2010年的大阅读,没有涉及字句理解赏读的题目。近几年主要的考查方向是: ①整体阅读和归纳能力:A、归纳概括原因;B、归纳概括具体事件。 ②人物形象和作品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能力;A、分析人物形象
B、考查写作方法,③总结提炼、推断、评价文本主题的能力。 通过潜心研究本地区近五年的试题,我们发现了命题规律,按照规律来进行复习备考,不仅提高了效率,还提高了老师们对题目的研究能力和命题能力。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在阅读材料的选择、练习题目的设计上做到了两个坚持:坚持用真题进行训练,所谓“真题”就是指广州市中考原题、各区一模试题、指导书中的样题。坚持用原创试题测试,所有模拟考的阅读题都是备课组老师依据市里的命题规律原创的。 二、研究学生答题巧训练,提高复习的实效性。
我们在认真分析了学生的答卷后,总结出了学生答题失误的主要表现:答非所问、过空过大、信息不全、肤浅表面。细究失误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点: 1.首要原因是没有读懂文章就答题。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做阅读题时,先看题目后读文章,阅读过程是走马观花,答题的状态是跟着感觉走。这样的阅读没有真正进入文本,并不是真正的阅读,这是学生答题失误的根本原因。 2.其次是缺乏全文意识。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有效地阅读必然是着眼于文章的整体,理清文章内部的相互关系的阅读。很多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欠缺,答题时势必会造成断章取义、信息遗漏的结果。 3.还有一个原因是答案组织要点不清晰、语言不准确。答案的组织最好能参考题目分值分点作答,但很多学生欠缺有条理表达的意识和能力,所写答案过于繁琐,使阅卷老师很难迅速看懂其要点。另外,答案只需意思明确、语言简洁、表达通畅即可,不少学生不懂得这一特点,答案中出现一些含有修辞方法的语句,甚至歧义句。 立足于试题特点,针对学生的不足,我们采取了有效的复习措施: 1.训练学生读懂文章才做题的习惯。要求学生拿到一篇文章,答题前必须做到两读:一读,解决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概括);二读,解决文章表现什么(中心提炼)。两读训练,既让学生真正进入了文本,又让学生渐渐养成了整体把握的意识。两读之后,学生再去答题,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文心中有中心了。 2.教给学生高效阅读的方法,提升阅读素养。考场现代文阅读必然是高效阅读,在极短的时间内要读懂文章,还要有效表达。我们主要训练学生高效阅读的四种意识:上下文意识(大部分题目的直接答案或答案线索可通过此法获得),文章中心意识(大部分阅读题都和中心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角色意识(走入文本,与人物对话,体验情景),联系意识(联系课本、课堂、知识积累、生活经验等)。具体到每次的专题阅读训练,做法有三:教师推荐真题阅读材料,学生研读;引导归纳总结解读方法,内化掌握;同类题目拓展训练,科学迁移。 比如分析人物形象是文学类选文命题的重点,我们引导学生先去尽可能多的寻找这类题目,然后归纳出常见题型:(1)指出描写人物的具体方法;(2)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3)点评人物。如何解答这些题呢?引导学生研读、探究,得出结论:分析人物形象一般可以从三个角度思考:(1)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等描写分析人物形象;(2)通过分析人物情节把握人物形象;(3)通过分析小说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把握人物形象。针对这个考点,我们选择了2010年广州市的中考阅读《小酒桶》的第4题:纵观全文,你看出希克老板是一个怎样的人?从中你悟出了什么?让学生用探究出来的方法答题。 再比如对学生答题规范的训练,我们侧重准确表达(组织答案语言要清楚、准确)和多角度回答(避免浅尝辄止,答案不全面)的训练。在训练中,首先要让学生知晓常见题型及其分值,学生做完之后首先对应评分细则给自己打分,然后同桌之间相互评分,比如如何概括文章内容,一般的分值都是5分,那就是起因、经过、结局分别是1分、2分和2分。老师在试卷讲评时,要事先选好不同得分的答案,让学生去分析比较,从而明白自己失分在何处以及为什么失分。 学生掌握之后,在当月的阶段检测中,我们会用同样的考点、类似的试题测试,保证了“讲——练——测——评”的一致性、连贯性和有效性。 当我们把现代文阅读复习的立足点由“会答”改变为“会读”后,我们发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升,最终的中考语文成绩也证明了这一点。在总结有益尝试的同时,我们也进行了认真地反思: 反思一: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和科学阅读方法的训练应从起始年级抓,而不是等到初三备考时。从初中第一节语文课开始,就要培养学生安静阅读、沉浸文本的习惯。要在教授每一篇课文的时候融入不同的能力点的训练。否则,初三时间紧任务重,学生很难在“会读”上出成效。 反思二:依然没有完全摆脱过于强调答题技巧的套路,使得学生答题时套用术语、硬搬技巧的现象比较普遍。 反思三:阅读复习材料的选择上,过多迷信课外材料,忽视了教材课文的利用价值。如果能充分挖掘九年级的课文价值,使之与阅读能力点的训练相融合,可能会进一步提高复习的实效性。
回顾现代文阅读复习的得与失,我们深刻感受到当我们把教学的立足点定位于教会学生阅读的时候,学生读懂文章、答对题目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