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武大郎与潘金莲白头到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27 17:45: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书揭武大郎原型:家境殷实 与潘金莲白头到老2012年04月27日 来源:人民网 作者:罗文兴



本文摘自《被误读的中国历史》,罗文兴 著,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转载本文只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不代表认同其观点和立场
潘金莲因《水浒》已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到《金瓶梅》里,她更跃为“女一号”。按书中所写,她是所有女子中生的最美,也最擅风月的一个。《金瓶梅》这个书名,一说是“金色的瓶子里插着梅花”的意思,一说是由该书头三号女角(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的名字各取一字组成,显然后一说更为通顺。《水浒》里的潘金莲形象还比较单薄,《金瓶梅》里的潘金莲却是一个极其丰满、极其鲜活的艺术形象了。
在《金瓶梅》中,前面的部分与《水浒传》大体类似。潘金莲生于一个贫困的裁缝家庭,早年丧父,九岁卖入豪门充当家伎,后又被转卖到土财主张大户家中,被“收用”后又由于财主婆不容,被张大户下嫁给了矮丑的武植。而她追求从天而降的壮伟男子武松未果,于是转而投入富有而英俊的西门庆怀抱。与《水浒传》不同的是,在王婆的教唆下,她鸩杀亲夫后被西门庆娶为五房,开始了在西门庆家中与其他女人争宠的“战斗”生涯。不仅如此,她还私通仆人,勾引西门庆的女婿陈经济……由于在封建社会里,作为家长的男子之所以妻妾成群,首位的原因便是传宗接代。因此,当潘金莲自己养不出孩子时,她对西门庆别的妻妾的嫉恨更成倍地蹿升;当李瓶儿竟生下了官哥儿之后,如何害死这个“眼中钉”便成为她的“当务之急”;官哥儿终于被她唬得受惊并生病死掉后,她拍手称快,但新一轮的争宠之战又掀起了硝烟……潘金莲的淫荡、狠毒、变态乃至于颠狂,令我们在惊诧之余,也对潘金莲的形象给出了最彻底和最后的定性。
那么,历史上的潘金莲和武大郎又是怎样的呢?真有其人么?还是完全是虚构的艺术形象?他们到底是什么关系?
据考证:大郎武植,系在山东清河县武家那村人。他自幼崇文尚武,才力超群,少年得志中了进士,在山东阳谷做了知县。资助过武大郎的一位同窗好友因怀才不遇,家境日渐贫寒。于是,千里迢迢来投武大郎欲谋一官半职,摆脱困境。开始,他受到盛情款待,可过了半年也没听其提及做官之事,他便认为“武大郎乃真忘恩负义之辈”,一气之下,不辞而别。在回家路上,他编写了许多谩骂讽刺武大郎的小故事、歇后语,见村贴村,逢店贴店,村村说唱,乡乡张贴,谣言惑众,极尽对武植恶意中伤污辱影诋毁之能事。另外,曾被武植治罪过的乡里恶少西门庆的助纣为虐,同流合污,于是沿途传遍了有关武大郎的粗俗之词,武清官的形象被毁于一旦。谁知,待他回到家中,武大郎早已派人送来了银钱,帮他修房盖屋,置买良田。这时,他才发现武大郎决非知恩不报,而是不搞以权谋私。他发疯似地返回去撕自己贴的纸条,但悔之晚矣,它们就像泼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来。加上一些文人墨客借题发挥,因而谬种一传再传。
而县城东北的黄金庄,便是被武家后人称作“老祖奶奶”潘金莲的家乡。潘金莲并不是潘裁缝的女儿,而是贝州潘知州的千金小姐,一位大家闺秀。她知书达理,和武大郎恩恩爱爱,白头到老,先后生下4个儿子。黄金庄正南1.5公里便是那武家村。
村上原有一座武大郎墓,墓志铭文称:“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后裔,后徙清河县孔宋庄(今武家那村)定居。公幼年殁父,与母相依,衣食难济。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然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毁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斯哉。今修葺墓室,清源正名,告慰武公,以示后人,是为铭记焉。”从墓志来看,武植还是殷商王武丁之后,正经的王族子孙。1946年,从坟中还发现有一口楠木悬棺和两具骨骸。据三位参与挖坟的老人证实,从骨骸判断武大郎相当高大,推算生前少说也有1.78米。再者,若是卖烧饼的,哪有楠木悬棺和许多青砖垒墓!
武植的盟兄弟与西门庆狼狈为奸一丘之貉,恶毒毁谤武植与潘金莲,而施耐庵的后代则深明大义,引疚自责,竭力为武潘平反昭雪。施耐庵的后裔,河北威县的施胜辰赴武家那作画16幅并配诗文以道“施家欠债施家还”之歉疚。其中,武县令画像的配诗为:“杜撰水浒施耐庵,武潘无端蒙沉冤。施家文章施家画,贬褒迄今数百年。累世因缘今终报,正容重塑展人间。武氏祠堂断公案,施姓欠账施姓还。”潘金莲画像的配文曰:“余曾敬绘武潘正传十六幅,端悬于武氏祠壁为其平反冤假错案,一白天下。然九泉武潘不恕吾族先人《水浒传》中泼污之过,故唆使小鬼得遍姿去,余今重塑武潘正容,还其本来面目。愿乞武潘在天之灵宽恕。施氏焚香再拜。”
武植盟兄弟的自戕,施耐庵后裔的自责,已正大郎、金莲之清白,而武植之24代孙武双福的健在,则更证《水浒传》武潘之千古奇冤。既然《水浒传》中武大郎与潘金莲夫妇无嗣无子且相继殒命,那么,何来其后代之繁衍(武家那全村半数武姓)?倒是武大郎之弟武二郎、武松武行者,历史上实无此人,只是施耐庵塑造的文学典型罢了。
展厅还陈列一尊清代乾隆十六年(1751)的石碑。这是乾隆皇帝二次下江南,途经河北油坊,闻武植有坟无碑,口谕立碑于武植墓前,并植树二百余。碑之正面刻文为:全族合力,保护武植墓周围“二百余株”。遗憾的是,壮观之密林毁于“文革”,而今荡然无存。
武家后代们还说了许多武大郎匡扶正义,潘金莲忠于爱情、协助武大郎清廉治政、铲除恶少的动人故事。所以,历史应还“为官清廉,兴利除弊”的武大郎和“善良贤惠,勤劳仁义”的潘金莲以本来面目。
2#
 楼主| 发表于 2012-4-28 01:21:21 | 只看该作者
从卫慧的《蝴蝶的尖叫》到木子美的“性爱日记”在网上公开;从新浪、腾讯这类宣扬情感、美容等话题的女性网站的出现到展示自身经历和美貌图片的美女博客的盛行;“女权主义”一直是新闻界和学界热议的话题,女性也俨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在“女性博客”、“女性频道”等“女权”之风盛行的背景下,一家号称“国内首家女权交友网站”的征友平台——淘男网,在网上悄然流行。女人像选商品一样挑选男人——这种颠覆传统求爱模式的网站很快吸引了不少男女老少的眼球。纵观百度一周热榜,也使得“淘男网”站终成名站——虽然说不上是威名远播还是臭名远扬。      本文试图从“淘男网”的应用功能切入,运用女性主义和传播学相关理论探讨:在宣扬女权、女性频道及女性博客表层的喧嚣与繁华之下,“淘男网”这一公开号称颠覆男权的 SNS平台究竟赋予了女性何种权利?它抑或是真正传递了女性的声音和颠覆了女性传统的价值观?
                “淘男网”:虚拟社会中的女权回归
      淘男网以“女权交友网站”为定位,颠覆了传统男追女的求爱模式,提出一个全新的概念——“淘男”,让女性掌握求爱的主动权。在这个网站中,所有注册的女性用户被称为“淘手”,男性用户被称为“宝贝”,“淘手”选择“宝贝”的过程就称为“淘男”。除了“淘男”这项功能之外,该网站还设有“记录心情每一天”、“说秘密”等应用,旨在加深“淘手”和“宝贝”之间的进一步了解。
      “淘男网”的流行随之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成都商报》、《新闻晨报》、《环球时报》、腾讯网、千龙网等诸多国内外媒体争相进行了报道。
      (一)“淘男”功能对虚拟环境中的女性构建
      传统的中国家庭对孩子的性别教育都遵循着“男孩要有男孩样”、“女孩要有女孩样”的原则,男孩大多数能被培养成主动、刚强、自立的性格,而女孩则被培养出被动、服从、依附的性格,在交友、婚恋关系中更以矜持、温柔、含蓄等来要求自己。作为一种新式女性媒介,“淘男网”的出现则正是进行社会性别角色地位的重新构建,它一反传统根本不呈现妇女或以刻板化的角色描绘妇女的做法,在这个被喻为男人超市的平台里,男人贴上标签,像超市里的商品一样,待在货架上静静地等待女人的挑选,只有媚眼被接受、被授权或被淘女淘入购物车的男性才能和“淘手”发送邮件、在线聊天等。女人则拥有绝对的主动权,看到心仪的对象可随手将其放入购物车,被购买的“宝贝”还需经过“淘手”的考察,万一“淘手”不喜欢或淘错了,还可以将“宝贝”转手或抛弃。网站将“淘手”塑造成新型女性形象,将女性建构成性别主体,重新定位了女性交友、择偶的势位,颠覆了社会普遍认同的传统性别观念。
      学者认为:“淘手”主动挑选“宝贝”的过程嵌入到男女交友、婚恋制度及观念中,深深刻上了女权主义、女性自我主体为中心的意识印记。
      (二)“淘男”过程中的“看”与“被看”
      在“淘男网”上,男性以“商品”的形象被排列在货架上,成为“被看”的对象,他们把身体交出来并接受女性目光的审视,服从于凝视的控制;女性则一改以往处于“被看”的客体地位,被赋予了强壮的、主动的“女性气质”(原本强壮、主动属于“男性气质”),她们任意地浏览“宝贝”的相册、内心独白、兴趣爱好、生活方式等基本资料并挑选满意的“宝贝”,就像通过观看货架上“商品”的保质期、价格、配料等信息后筛选所要的“商品”,成为拥有凝视权的主体。以往,传统大众媒介包括诸多自称女性媒介的网络媒体中,女性大多是“被看”的形象,即便是有女性观看者,那也只是偶尔有部分的男性身体供其窥视。而“淘男网”的出现和流行,将这种偷窥搬上了社会舞台,女性成为了正式的、真正的、合法的偷窥者。
     (三)真实性与虚拟化及马甲交友
      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相亲,作为网络中交友平台的“淘男网”,在注册时并无需身份核实;在抒发心情、讲述和评论事件、相互聊天时,也可以用马甲发布信息;这样个人的写作是口语化的、即时的,又是非在场的、身份隐藏的;主体的真实性随着个人身份的虚拟化面临着被消解的境地。现实身份的丧失使得他们直接将自己呈现为多重性格表征的他者,现实生活中的自己被每个数据库按照独特而简化的模式构建,每次构建都引略掉许多与该数据无关的真实信息。就像某学者所说:“结果,张三渐渐远离真实,成为仿真的张三。”
     “淘男网”的用户在注册时可以随意改变自己的性别等真实信息,上传的头像也无法核实是否是用户本人,这样性别的生理特征得到人为地隐藏,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女性的身份、思想、自我的束缚 , 重构了女性思想、兴味、灵魂与自我的关系。
                男色消费与现实社会中的女权幌子
      “淘男网”中,作为观看者的“淘手”大多是 80后、 90后,这些群体几乎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而以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来代替所有女性群体似乎并不妥当。再者,男性虽然是等待挑选的“商品”,但男性用户并没有如其他媒介中表现的女性形象一样:通过身体的展示成为能给人带来“性”化的审美愉悦和快感的“客体”,……面对“淘手”的凝视,“宝贝”可以通过选择不接受、拒绝同女性进一步交往的方式进行阻止,并试图在视觉经济后让传统的权力得到回归。
      (一)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缺憾的补偿——女权主义的幌子
      “淘男网”将男性视为“商品”,这种女性观看、选择男性的“男色消费”的风行,似乎在昭示网络掀起了一股女性主义的浪潮。将女性地位置于男性之上、凸现的女强男弱的情境反映出现实社会女性对权利的重视和需求,女性在此过程中获得了一种主动与决定地位的快感。然而,透过浮华的表象,我们不难发现,这恰恰是对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的缺憾遭遇作出的补偿,这——不过是一个女性主义的幌子罢了。事实上,“淘男”只是利用仿真技术让受众产生了一种普遍的“非真实”的幻觉。
      “淘男网”利用信息和符号等仿真技术构建了一个幻象的虚拟世界,将男性视为“商品”的“男色消费”构成了女权主义者的无限拔高,从而形成了女权主义回归主流话语地位的拟态世界。在这个平台里,女性可以肆意地挑选、转手、抛弃男性,无限享受拟虚世界给她们带来的神经快感,从而产生幻象,甚至无法分清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认为自己仿佛就真的生活在那个可以主宰男性的世界里。女权主义也在这样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异化。
      脱离这个拟态世界,现实生活中,男性、女性的择友、婚恋观并无改变。“网络上的游戏都是虚拟的,又不是真的被买走,并不损失什么。”接受访谈的男性用户也无一例外的表示,这只不过是一种网络虚拟幻觉环境,如果谁将之联想进现实中,那就是思维不正常了。
      (二)消费主义语境下的“男色消费”解读
      在物质极大丰盛的消费社会里,消费至上是消费文化理念中的价值核心。激发一切可以被激发的需要,把一切可以商品化的东西商品化,实现一切可能实现的销售,是媒介和广告主的目标。随着女性经济实力的上升、消费倾向的增加,女性消费成为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并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消费利益和眼球经济,女性的趣味性显然要比权力更具诱惑力,“男色消费”便应运而生。号称女权主义的“淘男网”便在这一背景下诞生。实际上,该平台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多是出于一种营销观念,而非仅仅是表面可见的女性主义。消费社会中的女性沉浸于“男色”的符号价值即精神满足中,自认为女权主义已经回归到自己手中,在让媒体不断赚取眼球注意和商业利益的同时自得其乐,而真正的女权主义则已开始慢慢地被其自身忘却,直至消解。
                           结  语
    “淘男网”——所谓的“女权交友网站”的宣言同其他打着某某旗号的网站一样,其实只是为女性构建了一个非现实的、虚似的女权世界,这仅仅是网站媒介在现实语境中创造乌托邦的一种尝试。传统的无意识性和消费至上的理念使得女权主义在现实社会中的境况并无私毫改变,女性却大把的时间消耗在了虚幻的网络世界中,虽然“淘男网”的“男色消费”在虚拟空间内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女性的“地位”,满足了女性的自我膨胀意识,但是,在现实社会中,女权回归仍为幌子,不过同时却也表达了女权主义者的一种要求被关注的期待和愿望,这可能便是“淘男网”及其他打着某某旗号的类似网站带来的真正意义。

                               (网文摘编。文章来源:紫金网。原作者:舒婕。本文为删改缩编)
3#
 楼主| 发表于 2012-4-28 03:06:10 | 只看该作者
响应网站
4#
 楼主| 发表于 2012-4-29 00:33:27 | 只看该作者
南京“六合猪头肉”拟申请非遗 网友称难登大雅之堂2012年04月27日

来源:扬子晚报



香喷喷的猪头肉的确能够勾起很多人的食欲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六合区马鞍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向有关部门递交申请,希望将六合猪头肉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猪头肉也能申非遗?还世界非遗?”不少网友觉得,一款非南京特有的卤菜居然也申遗让人不解。扬子晚报记者昨天就“猪头肉申遗”采访南京非遗保护中心,专家的观点也是针锋相对,有人支持有人强烈反对。有关专家表示,“申遗”乱象在国内时有发生,需要人们冷静看待“遗产经济”,才能避免“滥用文化”的情况出现。
见习记者 付逸杰 
扬子晚报记者 张筠 文/摄
网帖爆料
“六合猪头肉”要申报世界“非遗”
有网友认为猪头肉难登大雅之堂,也有人质疑是炒作
4月24日,网友“不会再理”在西祠胡同上发帖称“前天,六合区马鞍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祁正兵向有关部门递交申请,希望将六合猪头肉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这句话以外,剩下的文字皆是介绍六合猪头肉的历史资料。
此帖引来网友热议,有人赞成,认为“六合的猪头肉能成为世界遗产,对当地人是件好事”,也有人反对,认为“猪头肉能‘申遗’,江苏至少有二十多种食品也可以‘申遗’”,“猪头肉又不是六合独有的?我们东北也有猪头肉,为什么六合的就能‘申遗’?”有人认为,猪头肉作为一种卤菜难登大雅之堂,而且猪头肉并非南京独有,不像南京板鸭。
同时,也有网友质疑“六合区马鞍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有借“申遗”炒作的嫌疑。扬子晚报记者随即检索发现,网帖中提到的祁正兵是一家名叫“六平六合猪头肉”公司的负责人。
对话当事人
不是申报世界非遗而是国家非遗
2009年曾向区文化局提交材料,但没成功
昨天,扬子晚报记者来到六合,与网帖中提到的祁正兵取得了联系。他带记者来到了他的猪头肉加工企业,记者看到企业规模不大,7间屋子,包括一个独立的蒸煮车间和一个包装车间。祁正兵证实,他确实为六合猪头肉“申遗”过,而且他申请的不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祁正兵向记者介绍说,南京云锦、金陵刻经、秦淮灯会和金线金箔等四个项目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非遗”后,他觉得六合猪头肉在南京家喻户晓,和以上四个项目拥有同样价值。为此,他用柴火取代蒸汽锅,力争恢复六合猪头肉的“原貌”。2009年祁正兵向六合区文化局提交了“申遗”材料,可惜没成功。记者询问祁正兵“申遗”都上交了哪些材料,他说除了生产流程和商标,其他的也记不清了。祁正兵告诉记者,目前他还是打算继续申请国家“非遗”。
据了解,六合猪头肉早在晚清时即享有盛名,民国以后,大约有20家店铺经营猪头肉,其在选材、加工、用料、火候上都很有讲究。
专家观点PK
“六合猪头肉”传承的是手工技艺,可以申遗
“刚公示结束的南京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没有六合猪头肉,因为没人申请,下一批非遗如果有人申请,我想还是有一定希望入选的。”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露明告诉扬子晚报记者,第二批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有30多项,目前已上报上级部门审核。和猪头肉同属卤菜的“六合牛脯”此次成功入选。王露明说,和六合牛脯相比,六合猪头肉在文化背景上可能要差一点,但也算是一个品牌,且具有一定的传承性,是可以申遗的。
记者了解到,和食品有关的南京非遗项目,在目前南京已经选出的两批非遗项目中占1/5。“牛脯和猪头肉这类食品‘申遗’,申的不是食品本身,而是制作这些的技艺。”王露明告诉记者,南京江宁湖熟的板鸭制作技艺成功入选第一批南京“非遗”项目,就因为制作板鸭的手工技艺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而且成功的传承了下来并得到了保护。
猪头肉如能申遗成功,还有什么不能成“非遗”?
“如果猪头肉也是非遗,那还有什么不能是非遗呢?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烹调遗产!”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顾问王涌坚对“猪头肉申遗”持反对意见。他觉得,如果六合猪头肉申请成功了将是非常不妥当的。“我的意思并不是说六合猪头肉不好,相反我也很爱吃。但不能把什么东西都往文化上靠,这是一种滥用文化的现象!如果猪头肉能是非遗,那羊头肉、牛头肉、狗头肉等等,只要好吃都可以去申遗了!”王涌坚认为,食品类“非遗”项目不宜过多,如果都这样搞,“非遗保护名录最后就成食品大全了”。
“非遗”成了炒作的手段,各地申遗有点乱
通过“申遗”炒作在国内确有不少,一度掀起了“申遗”热。王露明说,申请“非遗”成功对项目本身的品牌影响力确实有提升的作用,这也造成了有些人削尖脑袋想来申请。“南京第二批非遗项目,申请的有90多个,通过的不到1/3。”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徐艺乙教授告诉记者,世界遗产分为很多门类,有些负责申报工作的机构自己都搞不清楚。徐艺乙认为,一些人认为只要能“申遗”成功,就能达到提高自身影响力的效果,并不是带着传承文化遗产的使命感来申请,这种变味的申请,自然就会造成啼笑皆非的结果。“其实六合猪头肉本身不存在是否适合‘申遗’的争论,主要看它在传承文化方面是否有贡献,有就可以申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8 21:01 , Processed in 0.15267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