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魅力独具的岳阳民风民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27 18:47: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魅力独具的岳阳民风民俗 -在岳阳民间,有很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艺术,如临湘的舞天狮、汨罗的“扎故事”、华容的蚌壳戏等。
      
      春节
      岳阳地区俗称“过年”,风俗大体同祖国各地相同, 除杀鸡鸭、放鞭炮、贴春联外,在腊月三十日吃″团年饭″,十分丰富。十二大碗中必有鱼这个菜,显示吉祥有余之意。解放前,一些地区鱼较少,为了有“百里鱼”这个菜,用木头雕刻一个“百里鱼”,放在盆中,撒上葱花,像真鱼一般。人们极重视团年饭,外出的人在千里迢迢往家里赶,家里人等了又等。吃团年饭,要关着门,意在不让财宝跑了。饭后放上一挂鞭炮, 表示已吃过了年饭,人们可以走动往来了。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又称端阳节。相传屈原在这天投江殉国,人们为了表达对他的怀念,端阳这天,岳阳地区有供贴子(即献诗,粘贴在门壁上,大都是五七言绝句),扎艾人、挂菖剑、喝雄黄酒、吃粽子、包子、带香囊等习俗,尤其是龙舟竞度最有特色。民彦道:宁荒一年田,不输五月船″。龙舟竞度争先恐后的场面激烈,是极具有特色的体育运动。″楚人屈原,千载意未歇″,年年都要举行大规模的龙舟赛。1983年,政府拨款修葺汩罗屈子祠,在汩罗举行龙舟赛,观众逾10万人;1987年,在市区芭蕉湖举行首届屈原杯国际龙舟赛,观众达30万人。1998年,在市区南湖举行第四届屈原杯国际龙舟赛,观众达60万人。

      婚 俗
2#
 楼主| 发表于 2012-4-27 18:48:15 | 只看该作者
旧社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无自由婚姻可言,纳妾、收童养媳、典妻、订娃娃亲等旧习较为普遍。婚娶的礼俗很多:一是定婚,媒人撮合,通过合八字,双方父母同意,视为定婚。二是结婚,也叫过门,要择良辰吉日。出嫁时,有哭嫁的习俗,其歌词内容大都是讲父母养育子女的艰难,骂媒婆及到夫家如何待人接物等。新社会,破除旧俗,婚姻自由,但乡间仍存在旧时的一些陋习,如要彩礼。

      丧 俗
      对死者处理的方式主要包括安葬、殡仪等。“唱夜歌”是殡仪的一种仪式,也是举哀。岳阳地区老人、大人死了,一般都要殡仪,在乡间的一些地方到今仍然保存古老的习俗———“唱夜歌”,入夜之后,歌手带着孝子们围着灵柩兜圈子,一边击鼓,一边讴歌,其声调悲切。歌词的内容多是看破红尘的消极思想,也有历史故事,生活知识,或者赞颂和功绩、美德和父母的艰辛等。一夜之间,除了唱歌外,则是敲锣打鼓,放鞭,和向死者鞠躬作揖。亲戚朋友整夜在灵柩边静坐、听歌,俗称“守孝”或“坐夜”。选择墓地, 用青砖,石灰砌起墓穴(架空,不封门)。人死之后,将棺材放进坐基中,封上门,即成坟墓。有人从打坐基到人死,长达几十年。现在自改革殡葬,号召要求举行火葬以来,群众一改过去的习惯,只有少数偏僻乡村,此种旧习仍有存在。

      岳阳国际龙舟节:
      岳阳是龙舟运动的发源地。早在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抱石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当地百姓闻讯后,纷纷引舟抢救,呼唤屈原,并向江心抛撒粽子、包子等食物,求水怪不要吞噬屈原。为纪念这位世界文化名人,以后每年这天,人们都要在江上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活动,并且家家户户悬挂艾蒿、菖莆、放雄黄炮、喝雄黄酒,用以避邪。
      这种活动直延续到今天。自1987年起,在国家体委和国家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岳阳市开始在南湖组织举办集体育、文化、经贸、旅游于一体的大型龙舟节(赛)活动,现在在已先后成功举办了10届国际龙舟节(赛)活动,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面向境外市场的23个重要节庆活动之一。

      君山特产银针茶:
3#
 楼主| 发表于 2012-4-27 18:48:44 | 只看该作者
君山有三宝,即斑竹、金龟、银针。这银针指的是享誉海内外的君山银针茶。
      君山,为湖南岳阳市洞庭湖中岛屿。岛上土壤肥沃,多为砂质土壤,年平均温度16-17度,年降雨量为1340毫米左右,相对湿度较大。春夏季湖水蒸发,云雾弥漫,岛上树木丛生,自然环境适宜茶树生长,山地遍布茶园。
银针茶有绿茶型和黄茶型两种,于清明前三四天开采,以春茶首轮嫩芽制作,且须选肥壮、多毫、长25-30毫米的嫩芽,由单一茶芽经特殊工艺精制而成,外形匀直整齐,冲泡后,茶香扑鼻,沁入心脾,茶汤入口,甘醇鲜爽,回味无穷。
      君山茶,始干唐代,清代纳入贡茶。清代,君山茶分为“尖茶”、“茸茶”两种。“尖茶”如茶剑,白毛茸然,纳为贡茶,素称“贡尖”。君山银针茶香气清高,味醇甘爽,汤黄澄高,芽壮多毫,条直匀齐,着淡黄色茸毫。冲泡后,芽竖悬汤中冲升水面,徐徐下沉,再升再沉,三起三落,蔚成趣观。
      君山银针,以其高超品质,奇异风韵,赢得了中外茶学界和品茗者的极大兴趣和高度评价。湖南省岳阳市茶叶公司出品的君山银针,先后于1954年、1956年参加莱比锡博览会时引起轰动,并在1956年莱比锡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从而驰名中外。自1980年以来,多次被评为湖南省优质名茶;1982年被商业部评为全国优质名茶,1983年获外贸部颁发的优质产品证书。近年来出口日本、美国和港澳地区;国内如北京等大城市有少量销售。

      大云山登高节 :
      大云山海拔911.1米,已被开辟为国家森林公园。大云山自古就是湘北宗教名山,寺庙道观众多,每年农历三月三、九月九上山求神拜佛的香客不计其数。自1999年起,岳阳市旅游局、岳阳县政府在大云山组织重阳登高节,前来旅游参观和进香的客人更是络绎不绝。
4#
 楼主| 发表于 2012-4-27 18:49:12 | 只看该作者
风味独特的“团年饭”:
      “团年饭”是中国人过春节的“重头戏”,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团年饭的吃法和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岳阳,搜索和品尝保存完好的原汁原味的乡村团年饭,成了今年春节的时尚。据悉,岳阳一些白领、金领家庭,提前半个月就已经在农民家里预定了湖乡“团年饭”。
  在临湘市桃林镇,人们至今还吃着“田畈上的丰锅团年饭”。大年三十的一大清早,天还没亮时,一家人将锅架在自己的田土上燃火煮熟,围着锅吃,慢慢吃,天慢慢亮,即使刮风下雪,这种习俗也不改变。“丰锅”的做法,就是将大块的腊肉放于锅底,再在上面一层层地铺上油豆腐、萝卜、香菇、白豆腐、白菜、粉丝、黄花等,营养荤素搭配,恰到好处,相互补充,荤而不腻。据当地老人讲,这种在田畈上煮吃团年饭的习俗可能与旧时祖辈们躲避频繁的战乱有关。先辈们把寻到的能吃的东西都放在一锅炖,为不使敌人发现,就将肉等好菜放在锅底,一锅这样的饭菜煮熟后,有时可吃两三天。后来“丰锅”的“丰”又被取意为“丰富、丰收”的意思,即锅里的菜越多来年越丰收,哪种菜煮得越烂来年哪种庄稼收成就越好。
  在君山区的广兴洲镇,人们的团年饭具有典型的湖乡特色,与一湖之隔的湖北极为相似,就是必须吃蒸菜,俗称“沔阳三蒸”:即蒸肉、蒸鱼、蒸藕。蒸菜的做法也极为讲究,他们先用上等的糯米磨成粉子,然后将大块的五花肉、鱼和湖藕拌匀,用竹甑一槅槅的放好。最上槅放肉,中槅放鱼,最下面放藕,架在一口很大的铁锅里蒸。大铁锅里的开水煮得扑腾腾直响时,竹甑里的香味就一股股的浓起来。第一槅的大肉油慢慢渗出流入第二槅,热油和鱼香在一起又浸到第三槅的藕上,等到满屋飘香时,放起炮仗,年便到了。吃完年饭,再在柴火上烤几块焦黄的糯米糍粑,听年长者讲几段先人来湖乡垦荒的艰辛老故事,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平江大坪乡的老乡过年也特别有意思。每到大年三十晚上,这里的乡亲就要关上柴门(谐音“财门”,意即不让家里的财气流走),在堂屋天井边燃起熊熊的火堆,挂起一只特制的吊锅煮起来,锅里一般放一只硕大的猪膀腿,加上各种各样的土菜熬煮。滚滚的香气荡漾在每个人的脸上,即使再远的游子也要赶回家,围着火炉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口喝汤,滋味绵长。

      众多的洞庭湖船俗:
      在洞庭湖水乡,人们劳作、出门、祭祀、娱乐以及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与船关联。千百年来,水乡人民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形成了许多的船俗。
  旧时在洞庭湖行船,人们不管是上山间还是下江湖,都有行船规矩:开船敬菩萨,上船绕船头,说话避禁忌,睡觉分高低。而且,从造船到开船,不管是平常日还是庙会日,人们都要敬神灵。
5#
 楼主| 发表于 2012-4-27 18:49:41 | 只看该作者
洞庭湖一带船家,大多在舵房立有神龛,内供三个木雕菩萨:鲁班先师、杨泅将军、赵公元帅(或关帝圣君或水母婆婆)。同时,船行江河,见庙必敬。洞庭湖一带庙宇甚多,“大庙不离洞庭(王爷),小庙不离杨泅(将军)。”
    旧时,从益阳横过洞庭湖到汉口水程远,天还没亮,船老板就要杀鸡焚香,叩头作揖,敬了菩萨方能开船。下汉口的船,有大船和小船两种。在大船的船头上,挂着一面大铜锣。一开船,船老板点香烛,烧钱纸,鸣鞭炮,杀公鸡;司锣船工则开始打铜锣,敬洞庭王爷;在锣鼓、鞭炮声中,船老板念诵祝词“有请洞庭王爷,开船不遇风暴,不出险滩,一路平安!”锣声停下,祷告结束。小船则点香烛,烧钱纸,先拜魏公菩萨,再拜洞庭王爷,但不打铜锣。
  船已开出,不能随便往回划。如有事需要返回,即被认为不顺利,当天便不行船了。行船时,不能哼唱《牧羊调》,否则,据说河里就会拱出“屋角”,有碰撞船只的危险。每停靠一个码头,船老大都要上岸进庙祭祀。船平安抵达码头,被认为是“菩萨的神灵保佑”。尔后,船工们吃上比平时丰盛的“牙祭”,叫做“到岸神佛”。
  在开船或者途中遇到险滩风险时,要在船头撒米,并且一路行船一路唱歌。

      张谷英村民俗风情过大年:
      在张谷英村,最具民俗语风情的是过大年,大屋人从腊月二十四开始过年,一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整个春节,除夕、拜年、祭祖、玩龙、舞狮、唱大戏、看皮影戏、观灯,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
  腊月二十四是过小年。这一天,外出经商做工的扛着大包小包陆续归来。“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屋”。婆婆老老扎着长长的扫把清扫积尘,瓦檐、屋角、墙壁、隙逢等里里外外都清扫个干净,意思是驱除病疫,过个干干净净、热热闹闹的新年。
  过小年是张谷英村小娃子的快乐天堂。年轻的妈妈一定会帮自己的孩子洗个干净的热水澡,换上漂亮的新衣服,然后大方地给他们压岁钱,并一再嘱咐“耍得开心”。于是小朋友们便成群结队地聚在一起玩游戏、吃东西、放烟花。
6#
 楼主| 发表于 2012-4-27 18:50:08 | 只看该作者
 “腊月二十五,磨浆打豆腐”。家家户户侧屋里响起了吱吱哑哑的石磨声,汉子推磨,娃儿添豆、女子烧火,热气腾腾。
  “腊月二十八,家家把猪杀”。从清晨到傍晚,悠长的猪叫声在大屋场此起彼伏。宰猪前,年老的主妇还要端着猪食盆“啰啰啰啰”地连声逗唤,其意是招猪灵回栏,望来年有相继的好猪运。刚宰了猪后,按主人的吩咐从尾部割一块“原尾肉”(好肉)当日做菜,剁几块“腰花肉”以备送礼。主妇端猪血下锅,男人搬缸腌肉,孩子们提篮拿桶置头放脚、装肠盛肚,有条不紊。家里的事做完,主妇们还乐意将煮熟的猪血块盛入几个有汤的碗里,放几块肥肉,投一撮香蒜,送给左邻右舍,分享喜悦。大年三十,是正式过年。
  这一天,村里人起得特别早,仿佛要延长一年中这最后一天。一大早,家家户户大门上就贴上了庆贺新春以图平安吉利的春联。春联大多是主人自己作自己写,因为村里人一般都能写一手好字,作几副“对子”,所以不用请人。
  火塘边、灶房里早就忙开了。主妇正在使尽浑身解数做年饭。大屋人把年饭看得很神圣,象征举家团圆、合家欢乐。年饭的主食是父辈们一年辛勤耕耘得来的上等大米,用木甑蒸煮,又白又香,却像铁铳子一样硬梆梆的,一粒一粒,晶亮晶亮,且满满一甑,足够吃上三五天。正月初不煮鲜饭吃剩饭,是古老村落的习俗,意为来年餐餐吃饱有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4 05:32 , Processed in 0.12451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