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样的提问,让课堂缺少安全感 2011年12月14日 作者:孟红梅 来源:教育时报 “我们的课堂对很多学生来说都是不够安全的地方。”“如果学生连安全感都得不到,何谈快乐。”……在杂志上读到王晓春老师的文章《什么是有安全感的课堂》,不禁深感惭愧。我们常常教导学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却很少能够想到学生在课堂上需要心理安全感。在谈到让学生失去课堂安全感的原因时,王晓春老师提到了这样一个现象:有的老师发现学生走神,就把他叫起来回答问题,弄得学生很狼狈。这让我想起了在课堂上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课堂提问,我们的学生有没有因提问而导致难堪,进而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甚至留下了心理阴影呢?伤害到他们自尊的提问又是什么样的呢?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惊讶地发现老师们让学生难堪的提问的确不少:
突然提问 这种袭击式的提问常常发生在没有全神贯注听讲的学生身上。这些学生或想打瞌睡,或和同桌低声说话,或扭头瞅窗外,突然一声惊雷般的点名响起,接着是“你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或“你来重复一下我刚才说的话”。在结结巴巴或无语中,同学们哄笑起来,老师则冷冰冰地说:“注意听讲!”
“考差”提问 考试考砸了,本已痛心失意,上课时却遭遇老师“有备而来”的提问,答错的题目还是没有弄明白,老师不耐烦了:“这道题我讲几遍了?你是怎么回事?听没听?”羞愧中只好低下头,下一节课,再下节课,仍是躲不过老师的提问。学生在一次次紧张准备中想质问:老师,你到底是关心我,还是刁难我?
对比提问 一道有些难度的题目,学困生甲没回答上来,老师没有引导他思考下去,而是提问了优秀生乙,乙顺利地回答后,老师对学生甲说:“你怎么答不上来呢?一样的听课,怎么跟乙差别那么大?”辩解什么呢?只有乖乖地听老师的“言外之意”。
追根提问 自学完《愚公移山》后,老师提问一个学生:“这篇课文选自哪里?”学生回答:“《列子》。”老师继续问:“列子是什么朝代的人?他是哪一个思想流派的代表?”学生顺利回答后,老师又继续问:“道家有哪些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主张是什么?”在老师连续的发问中,学生的自信已经消磨殆尽,老师却颇为得意地说:“让我告诉你答案。”学生已是无心听下去。老师,你是不是不让我难堪不罢休啊?
“多嘴”提问 老师多是不喜欢不礼貌“接话茬”的学生,自然也就通过提问来警醒他。但我在听课时也发现了这样的提问:在大家都评价一女生的朗读为3分时,一男生因喊出“2分”被老师点名朗读。当男生的朗读不太好时,有些学生笑了,于是,这个男生一节课都没有把背挺直起来。
…………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情绪感受、心境状态决定一个人在学习中的状态。课堂提问本是师生共同探讨、共同寻找问题答案的双边活动,提问时,师生之间在关系上是合作的,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也唯有如此,课堂才会出现融洽、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才会在获得自尊、自信后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而让学生难堪的提问只能使师生处于紧张对峙状态,即使是再好的提问,也收不到好的效果。如果提问时再夹有嘲弄性的话语,学生肯定会害怕提问、恐惧课堂。
让学生难堪的提问还有多少?学生的课堂安全感应该怎么保证?把课堂构建成让学生感到安心的温馨家园需要我们在提问时怎样做?在反省、改变中,请记住:让提问怀着一颗温暖的心灵,抚摸课堂中每一个跃动的生命。
(作者单位:永城市西城区胜利中学 孟红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