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70后·印象诗系》正式出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30 15:51: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70后·印象诗系》正式出版


作者:40部诗集给力
文章来源:
浏览:76 次

  全国首套70后诗丛  新诗出版史上最大阵容
  《70后·印象诗系》正式出版  40部诗集给力诗坛

  日前,记者从宁夏黄河出版传媒集团阳光出版社获悉,由该社编辑谢瑞策划、著名诗人兼诗评家臧棣担任主编的《70后·印象诗系》,近期将正式出版,面向全国公开发行。该诗丛共推出40位全国70后诗群中的实力诗人的40部新诗作品集,系国内首套正式出版的70后诗歌丛书。

  “当代诗歌的进程中,70后诗人的出场,随之而来的迅猛崛起,确乎超出了很多人的意外。”该诗丛主编臧棣在书系的“出版说明”中对70后诗人给予了很高评价。据了解,该诗系的出版,将成为目前为止我国新诗出版史上一次性推出诗人最多、阵容最为庞大的一套诗系。70后诗人在继新世纪初以疾风暴雨态势登场后,将第一次以强大的群体力量、个体精神冲击汉语诗坛,刷新当代诗歌史,成为当代文化令人瞩目的一道新景观。

  据统计,该诗系推出的40位70后诗人,按照出生地涵盖全国18个省(直辖市),按照入选人数多少依次是:四川8人,山东5人,宁夏4人,湖南3人,重庆、安徽、湖北、江苏、辽宁、黑龙江各2人,海南、广东、广西、浙江、福建、河南、内蒙、甘肃各1人。

  另据悉,待40本诗集全部面世后,将择时择地在国内举办诗丛的首发式及相关活动,邀请国内部分评论家、诗人和诗丛作者参加。
  
  历时近一年策划编辑  黄河传媒重点推出
  
  “70后·印象诗系”是作为黄河出版传媒集团2011年度重点文化品牌项目立项,精心打造的一套文学书籍,旨在推出新世纪以来备受关注、已在中国文坛成为中坚力量的70后诗群,并借助更多文化项目建设,打造宁夏的文化产业品牌。同时,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阳光出版社社长郭光华还告诉记者,第22届全国书博会明年5月将在宁夏银川举办,届时出版社将以该套丛书作为重点图书之一参展,以此彰显宁夏出版业对纯文学书籍出版的大力扶持与投入,对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视。

  “70后·印象诗系”源起于2011年年初,由阳光出版社责任编辑、70后诗人谢瑞,与70后诗人蒋浩等具体组稿、编辑及装帧设计。70后部分诗人白鹤林、张尔、江非等也受委托参与了诗丛组稿。
  
  从群体走向个体  70后诗人更加自信
  
  70后诗是中国新诗史上继朦胧诗、第三代诗之后又一影响深远的诗歌群体与运动,自上世纪末新世纪初登上诗坛并迅速引发关注以来,经十余年时间的成长与发展,其写作已趋于成熟,得到文学界广泛认可,全国众多文学报刊相继推出了多次70后诗歌专辑、大展等,重点刊发70后诗人作品。

  70后诗群形成影响并被认可后,国内出版社还正式出版了《70后诗人诗选》(2001,海风,黄礼孩编)等三本70后诗人诗歌选集,以及相关评论专著。但在《70后·印象诗系》正式出版之前,70后诗人一直未以出版诗丛这种既凸现个体又展示群体面貌的形式出场,因此,该诗丛的正式出版,无疑将成为中国新诗史上的一件大事,具有里程碑意义。它将推动70后诗歌与70后个体诗人,迈向更加自信而广阔的天地。

  生态与开放展示  新诗史上前所未有
  
  担任《70后·印象诗系》主编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诗人、诗评家臧棣在诗丛的“出版说明”中,总结并肯定了70后诗歌对于当前中国新诗发展所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他认为:“问题不在于70后诗人写得有多出色。他们中有许多人越写越好,早已走出了前几代诗人的阴影。问题也不在于70后诗人是否找到了有别于前几代诗人的诗歌领域。他们的诗歌疆域将会宽广得令当代诗歌史吃惊的。”

  而据该诗丛的策划者之一、70后诗人蒋浩介绍,诗丛的出版初衷在于生态的、开放的展示70后一代的诗歌写作状况,它既不搞小圈子化,也不一定追求全面性,但它一定是真实而客观地反映70后诗群目前的写作水平。他说:“这是新诗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关于一代人诗歌精神的集中而民主的生态展示。”身为北京磨铁出版公司总裁的70后诗人沈浩波认为,这是一代人的大事,他一定要积极支持和参加。而诗丛责任编辑、70后诗人谢瑞谈到,70后诗人的写作是多种多样的,风格和水平也必然有差异,因此诗丛的出版不在于推出少数的所谓领军人物,而是着重展示一个群体的基本面貌,从而为中国新诗研究者提供一份最基本的参考资料。
  
  附:“70后·印象诗系”全目录(以作者姓氏拼音为序)
  
  《银川史记》(阿尔)、《少年诗》(阿翔)、《钟表的成长之歌》(安石榴)、《车行途中》(白鹤林)、《潮汐和风》(柏明文)、《吊水浒》(陈家坪)、《往事书》(广子)、《纸边界》(何武东)、《慈悲的暴力》(黑骆驼)、《黑女诗稿》(黑女)、《玄的弦》(胡赳赳)、《短刀》(胡应鹏)、《热情的马祖卡》(黄礼孩)、《那》(江非)、《溯溪》(康城)、《未焚诗》(李兵)、《艾涧诗草》(李林芳)、《拯救火车》(刘川)、《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刘棉朵)、《虚拟的九十九个夜晚》(刘学军)、《汹涌的广场》(刘泽球)、《我时代》(吕叶)、《纸上的安静》(马累)、《第二季水瓶谷物》(桥)、《文楼村纪事》(沈浩波)、《城市里的斑马》(太阿)、《时代之血和它的冷漠骑手》(陶春)、《南渡江》(王广俊)、《琴歌》(王国平)、《野鼠受难记》(吴铭越)、《我书》(谢瑞)、《过敏史》(谢湘南)、《日日新》(杨勇)、《姚彬诗选》(姚彬)、《夜光水母》(余小蛮)、《忆故人》(育邦)、《乌有栈》(张尔)、《张值诗选1994-2011》(张值)、《凤凰之逝》(朱巧玲)、《地方志》(邹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14:22 , Processed in 0.07683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