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变青少年校外科普教育“冷”的思考 湖州市少年宫 王建华 金宇平
【摘要】由于教育“应试”的大背景, 中国传统教育观对“玩”的忌讳, 青少年校外教育的市场化倾向等原因,近十年来,校外科普热逐渐趋冷。笔者作为实际的青少年校外科普教育者,从孩子成长需要校外科普教育着眼、从自身改革着眼,提出如下思考:多组织科普活动,争取有关主管部门的支持;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将活动的舞台放到学校和社会上去;注重活动内容及知识的多样性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抓住课程改革的机遇,使校内外科普教育相衔接。
【关键词】青少年校外教育科普教育改革
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教育机构的科普教育,对于普及科学基础知识,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去少年宫参加航模、电子、天文等科普培训,曾是让众多中小学生兴奋的荣耀。可是,近十年来,校外科普热逐渐趋冷,“冷”得一些传统科普项目几乎要偃旗息鼓。
湖州市少年宫曾开设有电子、空模、海模、天文、摄影、科技小制作等多种科技培训班,并取得不菲成绩;其天象馆接待了湖城内外一批又一批好奇的学生,更有不少与科技有关的游戏、游艺项目使孩子们流连驻足、兴奋不已,少年宫广场上甚至还停有一架货真价实的退伍战斗机……如今,辉煌早已不再,好些科技培训活动因各种原因相继停办。科普培训类学员数量,即使算上近年新开设的电脑绘画、快速阅读和快速记忆这些能与科普扯上边的培训项目,也仅占湖州市少年宫每期学员总数的10%不到。
这仅仅是一个缩影。
武汉市青少年宫在2004年暑假停掉了已有十几年历史的空模班,这是该宫坚守到最后的一个科技兴趣班,停办原因是没有孩子参加;江苏扬州市少儿图书馆现有的100个兴趣班中,只有6个班与科技有关,而在该市少年宫,科普类兴趣班几乎是空白;广州市少年宫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成为国内少年宫中的“标杆”之一,但该宫1万多名学员中,电脑、航模、环保等科技班学员也仅仅400多人,不到总数的4%。全国校外教育机构的科普教育,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走上下坡路后,至今没有回升的迹象。
校外科普教育为什么会越来越冷,我们该如何应对?
一、青少年校外科普教育“冷”的原因分析
青少年校外科普教育普遍受冷落的原因有很多,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育“应试”的大背景仍存。尽管近几年各种教育、教学改革不少,但读书为 “应试”的情况尚没有根本改变。孩子读书就是为了考上好的中学、大学,继而谋得一个好的职业的想法仍为父母们对待孩子教育的“指导方针”。目前,分数的竞争提前到了小学甚至幼儿园,由此,导致各种校外学科培训班应运而生,写作辅导、数学辅导、各类英语成为最热门也是最普及的培训项目,孩子有限的校外课余时间被大量挤占。
2、中国传统教育观对“玩”的忌讳。青少年校外科普教育重在孩子动手做,“做中学”,在孩子做做玩玩中激发孩子的灵感,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然而,科技发达的今天,相对孩子的“创新”在家长眼中只是“玩玩”而已,是不可作为“正业”的。所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不少家长已开始注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注重孩子的校外教育,但传统教育观对“玩”的忌讳,不少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参加易于展示,易于见效的艺术类教育项目,仍把“科普活动”作为“调味品”对待。
3、青少年校外教育的市场化倾向。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青少年校外教育的市场化倾向正在削弱青少年宫的教育功能,正使青少年校外科普教育步入恶性循环。因科普培训班学员越来越少,所以辅导老师也逐年减少,甚至后继乏人。如我宫原有6个科技辅导老师,现退休2人、调出1人,留下的3人都是50左右的老教师,并先后兼了其他岗位工作。其他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情况大同小异。因科普教育趋冷,所以有关部门在规划建设青少年宫时,没有考虑到少年宫活动内容的特殊性,校外科技教育的特殊性。以我宫为例,迁入的新大楼虽然面积不小,教室很多,但忽视了室外活动的空间,因此现在为数不多的空海模班也难以开展训练活动。因科普培训班学员越来越少,又在经济杠杆的作用下,所以少年宫要赔钱、辅导老师要减少收入的科普类培训和活动自然更被冷落,离喜爱它的孩子们越来越远。--此处分页--
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但我们是否还该问一下,孩子成长需要什么?我们该为孩子成长提供什么?
二、改变青少年校外科普教育“冷”的思考
应没人会否定校外科普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改变青少年校外科普教育“冷”的现状。当然这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但笔者认为最基本的是需要校外教育机构的自身努力,因为没有内因的努力,外因是起不了根本作用的。所以笔者作为实际的青少年校外科普教育者,从孩子成长需要校外科普教育着眼、从自身改革着眼,提出如下思考:
思考一:多组织科普比赛和活动,争取有关主管部门的支持
国内很多少年宫都不隶属于教育系统。通过共同组织科普比赛和活动,服务中小学教育,加强与教育等行政主管部门的联系并取得支持,是开展校外科普教育所必不可少的。2005年,我宫加强了与市、区教育局、体育局和市科协等部门的沟通,使航模比赛列入了当年度的活动计划中,并主动争取承办航模比赛、科普知识竞赛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月份举办的“湖州市中小学生空海模锦标赛”,报名学校40所,参赛人数近600人,是我市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航模锦标赛。我们的辛勤付出得到了主办单位的高度评价,我宫不失时机地提出以后每年举办一次比赛,由我宫承办,得到各主办单位的认可。在此基础上,我宫将再推出其他合适的活动项目。这对于进一步拓宽我宫科普活动的范围会起到重要作用。
思考二: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将活动的舞台放到学校和社会上去
在进行校外科技活动方面,少年宫有什么优势吗?有,这个优势就是少年宫的教师资源。在开展科技活动方面,学校需要我们科技老师的帮助,我们可以下学校进行辅导或培训,拓展少年宫开展活动的舞台。
2006年3月,航模比赛的通知发到学校后,不少学校的科技指导老师纷纷来我宫,要求少年宫给予资料和技术上的帮助。确实,列入航模比赛的几个项目从专业角度上说难度虽然都不算高,但对于平时以学科教育为主的学校老师并不容易,尤其对一些从未接触过航模活动的教师更是如此。于是,我们除了将重新编写和整理的活动辅导资料赠送给这些教师外,还分头到十多所学校进行现场培训和指导,受到学校领导及老师的欢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扩大了科普教育者队伍,提高了科普教育者业务水平,增强了湖州的科普氛围。
思考三:注重活动内容及知识的多样性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大家知道,简单、重复、变化很少的东西难以引起学生持久的兴趣。如今,不少少年宫科普活动中的项目太陈旧,如空模,一直是投掷式或橡筋式唱主角;少年宫做的车模比不上商店里卖的漂亮、好玩,孩子们当然对少年宫科普活动不感兴趣了。于是我们尝试“投其所好”,针对中小学生玩得较多的是四驱车模,于2004年国庆期间举办了湖州市第一次规模化的四驱车模大赛,并在赛前从杭州请来玩车“高手”为小运动员们举办了一次技术讲座,总体效果不错,进入预、决赛的选手就有近百名。在此基础上,少年宫在2005年安排了两次比赛和技术讲座,又取得教育、科协等部门支持,将车模比赛列入2006年的中小学生航模比赛项目中,使我市的四驱车模活动上了一个台阶。由此可见,我们的教育理念要不断更新,培训和活动内容应该“与时俱进”,要提高活动的参与度和互动性,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做中学”,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科普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思考四:抓住课程改革的机遇,使校内外科普教育相衔接
近几年来中小学教材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继初中阶段的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合并为《科学》课后,教育部又规定,高中必须开设《科学》课,并计入学分。所以我们有必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模式,使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互相衔接,走出青少年科普教育一条新路。
例如,在学校设立科普教育基地,将学校和学生欢迎的科普活动送到学校里去。可以去学校举办航模、车模讲座以推动三模活动的开展;可以在教育系统每年组织的科技创新大赛前,去学校协助校方为学生举办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及科学创新方案等相关竞赛项目的讲座或进行培训,使学生在开阔眼界、增加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也可以利用少年宫系统的渠道,选择一些合适的科普影片,配合市青少年科辅协会对学校“十个一”科普活动的要求,到各校、社区巡回放映等等。
再如,与原教材相比,现行的初中《科学》教材中增加了大量实验,这些实验,有些由教师上课时演示,有些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做。据我们了解,由于实验数量较多及时间、实验器材等方面原因,有些学生实验只是老师讲一下、学生讨论一下或让学生想象一下,未能起到安排这些实验内容的真正作用。即使是老师演示的实验,学生也往往觉得单单看一下不够过瘾,最好能自己再亲手做一下,既有趣又加深印象。所以,少年宫完全可考虑建立实验基地,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在少年宫继续进行有关实验。同时,可以突破学校教学的框架,在实验项目的选择、实验设备的设置、实验手段的使用等方面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实验过程、接触现代科学前沿、扩大科学视野,在亲近科学的乐趣中逐渐培养科学素养,培养对科学的兴趣,提高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
让青少年更好地亲近校外科普教育,让青少年更好地从校外科普教育中获取快乐,让社会和家长更多地感受到校外科普教育的价值,青少年校外科普教育会重显辉煌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