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博文化背景下的青少年校外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4 06:18: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世博文化背景下的青少年校外教育

2010年9月19日


  寄托着中国人百年梦想的上海世博会开幕了。世博会是展示人类科技、经济、文化领域文明的盛会,也是教育的盛会。它展示了人类科技、经济、文化、艺术等各领域文明的进步成果,可以让青少年不出国门就能领略到世界多元文化的融合与绚丽;它可以带领青少年体验世界最先进的创造发明,激发他们对未来世界和未来生活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培育他们的创新精神;“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可以让青少年更加懂得关注生命、关注环保、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面对世博会带来的百年难遇的教育机遇,作为校外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立足长远,聚焦未来,积极思考世博文化背景下青少年校外教育的问题,促进青少年校外教育的发展。

一、放眼世博——历届世博会对青少年教育的启示

  一届世博会,对任何一个主办国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对于教育领域的发展来讲,也不例外。1867年,法国巴黎世博会首次出现儿童教育展品分类;1964年,美国纽约世博会推出青少年互动游戏装置,以此让青少年了解原子能等科学知识;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推出儿童游乐园,征集儿童文学作品,并于世博会后成立了国际儿童文学机构。历届世博会的经验告诉我们,世博会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财富,对教育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无限宽广的思考空间。

  (一)德国汉诺威世博会:让青少年主动思考教育的未来
  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的主题围绕在世界急剧变化的大背景下人类、自然和科技之间关系的创新定位与思考。问题带入教育领域,就产生了“未来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学校”的追问。从1996年到2000年,汉诺威市下萨克森州面向各界广泛征求未来学校的创意和行动计划,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经过几轮筛选与修改,最终有26所学校被命名为“世博学校”。不仅如此,其中一个以提高更多学生对于科技的兴趣,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为目的,建立一所校外的、实践性的、适合各个年级层次的自然科学教学中心的创意还被付诸了实践。这个创意在汉诺威世博会结束后作为实验项目进入实际筹办阶段,最终在德国西北部的威廉港市建立了重要的校外科技教学基地,每年有70多所学校的4000多名学生来这里进行学习和实践。德国科技教育的校外教学中心的诞生和有效运作成为世博会与校外教育有机结合的成功范例。

  (二)日本爱知世博会:让青少年亲身体验“自然的睿智”
  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传达最新的发展理念是世博会的最主要目的之一。爱知世博会以“自然的睿智”为主题,强化世博和教育的联系,让民众学习自然的机制,解决地球发展的课题,创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在世博会开幕之前,“自然的睿智”的主题就已经广泛渗透到日本中小学中,成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的最主要内容之一。世博期间,不仅在园区建立“地球市民村”,而且还编写了《我们能够做的,是什么?》宣传册,围绕环境、和平、国际合作提出了330个关于地球的今天和未来的问题,向中小学生发放了21000份。爱知世博会举办的少年儿童活动可谓影响深远,青少年观众占到了总参观人数的63%,成为历史上吸引青少年最多的一届世博会。可见,世博会确为青少年的体验实践创造了良好的教育契机。

  (三)西班牙萨拉戈萨世博会:让青少年理性畅谈可持续发展
  2008年西班牙萨拉戈萨世博会仍然把代表希望和未来的青少年放在了举足轻重的位置,共举办了480场青少年活动,并举行了为期93天的青少年研讨会,吸引了20多万名青少年观众前往参与。萨拉戈萨世博会以“水与可持续性发展”为主题,并通过各种活动和展览,让未来的主人,今天的青少年感受水对生命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让青少年参与到“水和可持续性发展”的研究课题中。这显示出世博会对于青少年来说,是一个发挥创意、提升创新能力的广阔舞台。

  二、透视世博——2010上海世博会带给校外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在家门口举办的世博会能使我们的青少年受到创新型人才的早期培育;能使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获得视野与思想的进一步拓展和提升。然而,如何让青少年真正在参与世博、服务世博的过程中加深对科学、艺术、人文的热爱,加强对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理解,加强对真善美的追求?如何让世博会成为面向青少年的多元丰富的校外教育资源?这些问题将是贯穿世博全程,乃至今后更长时间内我们要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感受多元文化与渗透民族精神
  世博会是个地球村,各个国家不分大小、贫富、信仰,都可以平等的在这里展示自己的文化,共同探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未来愿景,促进世界各国的相互理解与合作。世博会凸显的多元文化、理念、价值观和民族精神是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最佳课堂,增强他们对人类未来发展命运的关注,提高国际交流、理解、合作和竞争的能力。世博会既是青少年学习和体验多元文化的好平台,也是强化爱国主义,凸显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的绝佳教育机会。我们既要教育青少年有博大的胸怀和开放的视野,更要引导青少年看见祖国的强大与发展,看见与日俱增的“中国力量”;我们要培育青少年参博、观博的良好心态,能够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对于世界的优势与差距,从而进一步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我们还要积极地吸纳世界文化和各民族气节的精髓,为我们进行民族教育注入新的内涵,丰富新的载体和形式,更好地做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二)传递创新理念与激发内在创新动因
  创新、创造推动着世博会的发展,是世博会永远的主题。琳琅满目的展品、丰富多彩的活动背后,世博会展示的是各国科技、经济和文化的创新与创造,融入的是“低碳”、“生态”、“环保”、“创新”的概念,展现在青少年面前的是一个理想的、美好的未来生活的愿景。然而,这种美好的生活愿景并不是垂手可得的,是需要今天的青少年通过努力自己来创造的。因此,如果说世博会是一个传递创新理念的平台,那么作为校外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工作重心应该放在如何把创新理念转化成青少年创新、创造的内在动力的问题上,应更好地引导青少年在参与和观摩的过程中,感悟健康、安全、科技、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激发他们创新、创造的内在动力和主观愿望。

  (三)鼓励志愿服务与“海宝一代”的精神铸成
  志愿服务是青少年群体服务和奉献世博会参与面最广的形式。世博会期间,全上海有近20万注册志愿者和200万城市文明志愿者,以各种形式参与、服务世博。世博会的召开为这些被称为“海宝一代”的志愿者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一个终生受益的实践舞台。“海宝一代”具有热爱学习、追求上进、思想开拓、勇于创新、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等自身优势,他们通过参与文艺演出、志愿服务等形式向全世界展现他们的风采。
  “海宝一代”是广大青少年的优秀代表,校外教育应创设更广阔的平台,提供更多丰富多彩的、青少年乐于接受的教育实践活动,宣传和扩大志愿服务的教育效应,将“海宝一代”身上彰显的“勇于担当的气魄、海纳百川的胸襟、自强不息的精神、乐观向上的活力”投射到更多的青少年身上,成为一代人的精神风貌。

三、反思世博——后世博时代的校外教育发展策略

  世博会是一场融汇多元文化、彰显现代文明、崇尚创意创新的盛会,世博会用各个层面的主题,不断引领人类发展的最新理念。作为校外教育工作者,在观摩世博的同时,更应该聚焦未来,创新思路,积极探讨后世博时代校外教育的发展策略。

  (一)追求科学与人文的和谐统一:创新素质教育,在校外教育活动中统筹兼顾青少年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同步培养。
  科学与人文对于人类的生存发展皆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双翼,缺一不可。科学精神的精髓是求真、创新,人文素养的精髓是崇善、尚美,二者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世博会通过多种载体把这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一方面注重科学创新精神,在建筑材料、方式和设计等方面有众多新发明、新创造;另一方面又包含人文关怀,强调以人为本,人人平等,重视文化多样性。这为后世博时代的素质教育发展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校外教育应充分发挥好自身优势,把原有的科学和人文两个独立学科更紧密地加以融合,加强两者的和谐统一。在教育活动中,既要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也要兼顾人文关怀,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将“追求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和谐统一”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每一个教育环节,统筹兼顾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同步培养。

  (二)加强地域与行业的联动发展:跨行业、跨地域合作,共同发挥在青少年校外教育中的导航和引领作用。
  世博会是人类经济、文化、科学、艺术等不同领域的大融合,也是世界各国展现风格迥异的民族特色的大舞台。这种跨行业、跨国度的联动与交融成就了世博的精彩与成功,这无疑为后世博时代的校外教育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经验借鉴。随着近期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教育和长三角城市群“一核心、多中心”的空间格局的打造,校外教育走出既定行业格局和所属地域,置身于更广的社会空间,站在更高的社会视角来考虑未来的发展思路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校外教育必然要学习世博经验,主动出击,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有效合作,融合资源和优势,在保留特色的基础上联动发展,共同发挥在青少年校外教育中的导航和引领作用。

  (三)实现教育理想目标与现实功能的综合平衡:以人为本,正确处理个性化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之间的关系。
  长久以来,教育的理想目标与现实功能的争论从未停歇,教育究竟是为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还是着眼于人的长远的全面发展?教育是为了通畅的升学路径还是着眼于人的终身教育?这些问题在近期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有了指导性的答案。《规划纲要》提出“更加关注人力资源建设,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着眼于每一个学生长远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这是对教育理想目标与现实功能的一种较好的平衡与综合性把握。
  纵观世博会,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它也是实现目标与功能综合平衡的完美范例。世博会一方面呈现的是百花齐放的各国特色和历史文化,整个会场宛若一个流动的文化博物馆,每一个国家展馆的风格、着眼的特色、设计的重点、工作人员的态度,都在表现这个国家的文化,参观一个国家的场馆,就像是经历了这个国家的文化,把场馆各自的功能演绎到极致;另一方面呈现的是和谐统一的整体效应,所有场馆都拥有一个共同的人文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有的使用高、精、尖的新科技技术,有的则是回归到用纯朴的民风和对生活的美好畅想,但不管形式如何,在这些林林总总的不同展望中,都在表达对未来城市生活的憧憬,都在传递人类共同的表达和谐平等的精神诉求,这从整体上把推进现代人类文明的目标推向新的高度。这为后世博时代的校外教育发展又提供了一条可行的实践之路。校外教育应该坚持以青少年发展为本的理念,既要注重个性发展的功能教育,但无论是归属于哪一条成才之道,都不能离开全面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健康成才的育人理想。校外教育要借世博之机,在实践锻炼、意志修炼和文明熏陶中,让青少年成长为具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公民素质、正确的道德认知、完整的情感体验和健康人格的新一代。
  为期184天的上海世博会已经拉开帷幕,后世博时代即将来临,校外教育如何把握机遇,聚焦未来,创新发展,更好地服务青少年,将成为我们不断思考的时代命题。

     作者:中国福利会少年宫 陈白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7:04 , Processed in 0.25672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