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阅读是一种内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4 09:09: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阅读是一种内力

                                   黄耀红

知识就是力量。力量,很多时候在暗示着征服与改变。它有其固有的方向,亦如一个箭头,由我指向世界。
我们试图以改变世界的多少来权衡一种力量的强弱。
力量令人渴求。因为,生命原本脆弱。
沧海桑田,那是自然的力量;上天入地,那是科技的力量;春花秋实,那是生命的力量;源远流长,那是文化的力量……几乎所有关于力量的造句,都伴随着强烈的“力量崇拜”而悄然风行。
思想与信仰,梦想与精神,道德与真情,理性与逻辑,想象与思辩,所有隐性的、显性的、硬性的、软性的存在都能描述为力量。甚至,连神秘与未知亦构成一种召唤,召唤也是力量。
莫非,力竟是这个世界的本原?抑或,我们的生命是以力的方式来确证它的存在意义?
从来不曾如此掂量过力量这个字眼,直至株洲帅晓梅老师主编的《阅读的力量》安静地躺在我的桌上,躺在长沙夏夜的最深处。
阅读,确实是一种力量,一种亘古而永恒的力量。我们是否可以追问一句:阅读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力量?
从八股取士到学而优则仕,在几千年的价值黑屋里,阅读从来就与实用和功利相连----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功利的驱使下,阅读的力量,汲取是为了攫取,探求是为了索求,出众是为了服众,黄卷青灯是为了金榜题名。功利成为阅读的起搏器。在实用的价值体系里,读书的力量与挥着斧子伐木取火的力量似乎无异,它们似乎都是在改变现世的生存。
不能说功利阅读就不是力量。然而,它只是一种手段的力量,而非目的的力量。阅读的力量仅仅是这样一种力量吗?仅仅是这种外求型力量吗?也许还无法对功利阅读给予轻曼和鄙夷,这种过程里或多或少也混合心灵的顿悟与启迪的深入。然而,从本质上看,功利阅读终归无法抵达生命的本质。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呢?就是独立,自由,幸福,美好;就是活得有尊严,有悲悯,有责任,有大爱。这一切,无不指向个体的精神世界。因此,作为一种力量,阅读的方向不应是外求的,而当是内省的;不应是外加的,而当是内生的;而应是外显的,而当是内隐的。阅读是建立在累积与觉悟基础上的一种内力,它的价值指向不是从他者那里去求取什么,而是自我精神生长、精神生活的一种方式,一种生命由形下追逐升级形上关怀的境界提升。
强健的臂膀,彰显身体的力量;强大心灵,见证阅读的力量。
越是没有功利的阅读越能涵养人的性灵,阅读是生命超越的力量。作为一种内力,阅读的力量是生长性的。真正的读书人不以获取知识为鹄的,以为技能训练为指归,而以兴味的涵泳、人格的滋养为本真。他像古典诗境里那个乘兴而来、尽兴而归的隐逸者,自觉远离功利的推手,让思想在白云生处放歌起舞。这样的力量,或许一时还难于对应具体的、世俗的目标,但,这种力量从来不会消逝。一点一滴,一页一行。
阅读的方式,以生长的方式变得强大。看不到这种内力壮大的过程,只有那颗日益聪慧心能够感知。播种,发牙,长叶,开花,结果……阅读的力量就这样伴随着个体生命成长的全过程。因此,一种生长性的阅读力,对于个人的人生发展所改变的决不是一时一事的投机,而是整体性的,终身性的影响。
阅读是一种让心灵强大、精神强大、人格强大的内力。个体如此,群体亦然。
大而言之,一个民族的阅读生活现状往往是这个民族精神世界的写照,是这个民族力量的最持久的表达方式与存在方式。一个在地铁里读哲学和文学的民族,一定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小而言之,一个城市、一个社区、一个机关、一所学校、一个职业群落精神状态的显形,它们的整体品质、核心灵魂与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无一不因阅读而铸就。  
在我的印象里,帅晓梅老师是个优雅而美丽的读书人。难能可贵的是,她凭着一个平凡教育研究者的使命与良知,孜孜不倦地组织区域性青年教师读书,锲而不舍地推进书香校园建设,三年有成,乐此不疲。她怀抱的理想其实是一种担当,她想以自己与其团队的努力来践行书香城市的建设,以淡淡书香来提升株洲这座工业城市的品质。这是行动,更是情怀。在人们不自觉地以“浏览”取代“阅读”的碎片化时代,这种书香的追寻,或许还有种孤独的。谁说孤独不是一种芬芳?
《阅读的力量》,清晰地印着株洲青年教师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心灵发展、职业成长的处处旅履。从生活之诗、教育之情至童心之画、文化之意,他们或长或短的文字里均有一种澄澈的真诚,一种与教育人生悠然心会的幸福。
这是一种力量。那姿势,不是挥手向外的思想握拳,而是掌心向内的心灵抚慰。
是为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4:00 , Processed in 0.12231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