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写作考试内容深刻的浅层理解 唐建新
深刻的出现,是高考写作考试内容要求的进一步发展之后提出来的。在过去的缩写扩写改写等为主的年代,是考虑不到深刻不深刻的,也是九十年代连续的材料作文之后,刚开始话题作文,在《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题目面世之后,很多作文都受社会浮艳文风影响越来越浮浅,越来越缺少思考的分量的情况下,推出来的高考作文考查内容。应该说,作为高中毕业的学生,进入了理性思考为主阶段的学生,在高考中检测其思考的逻辑性,检验其认识社会认识生活的深刻程度,是非常必要的。
2000年,高考作文开始将考查内容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基础等级包括题目、中心、思想、材料、语句通顺、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等六项。发展等级则给人一个全新的面目,包括四项: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虽然大家对发展等级的理解不尽相同,但是,对于这四项要求还是比较肯定的,认为作文就应该这样继续发展下去。
具体说来,经过近十年的修改润色,大家对深刻的理解虽然还比较模糊,深刻在大家的头脑中还有神秘感,还有一点高山仰止的感觉,但是,在表述上已经比当年刚出炉时容易理解得多了。近年的表述已经固定在三个方面:能够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能够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性。如果我们具体分析国家考试中心提出的这三个方面的例举,可以看出第一个方面是指思维的由表及里的纵向深入,第二个方面则是横向梳理寻找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第三个方面则是即使没有纵向横向思维上的价值,只要观点本身对其他人有启发也是值得肯定的。
问题在于我们的初中高中都没有学过形式逻辑,语文课上对思维训练也缺少具体的程序与步骤,政治课上哲学方面虽然也学过认识论,但是,语文毕竟是语文,总应该站在语文的立场来思考作文的考查。因此,深刻,就成为了凭印象凭感觉而得出的结论。学生也的确知道不少深刻的道理,如学校多年来坚持教育灌输的“剩余价值理论”“物质不灭论”等等,那真是深刻啊,放之四海而皆准。时间空间的适应范围都非常辽阔。然而,学生自己要深刻、会深刻、能够深刻、深刻得起来吗?做教师的尚且难以达到深刻的程度,何况学生乎?即使常常在写作前概括的笼统提出深刻的要求,有时也举出学生中一些相对深刻的观点让大家学习,但是,毕竟底气不足,不清楚不知道深刻的背后到底有什么玄机。
深刻,其实就是思考问题认识问题的深入程度(深入下去的刻度)。通俗一点讲,就是进行深入的艰苦的脑力劳动的加工程度,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思考所具有的含金量价值量。如果我们剥去深刻的使人敬畏的外衣,就会发现,在高考之类的千字文中,所谓的深刻,其实就是我们自己的实话实说,直话直说,说的是真话实话心里话而已。说的话没有人云亦云的套话而已,没有了脱离自身实际的空话而已,没有了凌空蹈虚远离实际的大话而已。那些所谓的优秀的深刻的作文,似乎也没有什么惊天地动鬼神的让全世界都惊叹不已的绝妙论点,说出来的也不外乎是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话语,只不过在特定的文章中放进去,道理显得比较清楚透彻,使人信服。
我们学习了记住了鲁迅先生说的深刻的话“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学习了记住了王安石的“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常常以为只有这样的话才是深刻的,一些学生期待着时机的到来,期待着遇上说出深刻哲理时期的到来。不说则已,一说惊人。有了这样的心理,就不容易说出有分量的深刻的话来,也就不容易深刻起来。
其实我们想一想2008年的奥运会,那主题词“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话语多么朴实,然而其道理难倒不深刻吗?这其间包含着多少丰富的内涵啊。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那歌词有时多么简洁多么深沉真挚,在表达上难道不深刻吗?就连那旋律都给人耳目一新的简介感觉,完全没有了我们过去习惯了的带有很多装饰音修饰音等多种手法交汇使用的旋律,却仍然深沉第感染着打动着我们。
因此,我们应该对深刻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