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传统文化在城市焕发光彩
——记雅礼雨花中学的扎染艺术教学
作者:记者王振亚 李晓峰
雅礼雨花中学学生和美国中学生一起做扎染
衬衫、裙子、背包过时了,一般人的处理方式是作废品卖了或者扔掉。但是在雅礼雨花中学,同学们不会这样做,不仅是因为这样不低碳,还因为他们掌握了一手绝活——扎染。过时的衣服经过扎染处理,立即会平添几分个性,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
我国的扎染艺术形成于周代以前,在秦汉时期开始流行,属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扎染只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比较流行。一个城市中学为什么开设扎染课程,背后有怎样的故事,它的开设又为同学们带来了什么了?5月初,本刊记者来到雅礼雨花中学进行了深入采访。
女教师和她的扎染实验
2010年12月,长沙市雨花区与雅礼中学签订联合办学协议,雨花区黎托中学交由雅礼中学托管,更名为雅礼雨花中学,由雅礼中学直接派出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担纲教学。
扎染课主讲教师王樱说,扎染课程的开设始于黎托中学。
王樱是湖南省设计协会的会员,在设计界小有名气。2002年8月她被调入黎托中学担任专职美术教师,在此之前,她是株洲市工业学校工艺美术科的服装设计教师,曾在株洲市影剧院和日本同行一起举办过“服装设计展示”专场表演。“当时的黎托中学比较闭塞,连公交车都没通。学生以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和周边的农民子弟居多。”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王樱发现,当时的同学们对音乐、美术这样的课程根本不够重视,美术基础很差,视野也较狭窄。
“绘画是需要基础的,学生由于基础差画起来比较吃力,甚至有同学慢慢对美术丧失了兴趣。”美术课不是升学考试的科目但却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如何开展美术教学,她犯了难。经过观察,王樱发现“同学们的优点在于喜欢摆弄、创造、维修东西,动手操作的能力还算强” 。她决定根据农村孩子的特点创新美术课堂。“教什么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使他们能获得参与的自豪感?”王樱经过一番考虑,想起了读大学时有所了解的扎染。王樱说,上网查资料发现当时在初中开设扎染课程的学校很少,“做扎染需要动手操作,也需要动脑筋,和同学们说了一下想法,大家都感到新鲜,立即来了兴趣”。
想让学生学,自己先得学会。王樱决定根据查找到的资料和大学生时的记忆自己摸索。染料哪里来?,2007年,她跑遍了整个长沙市,终于,在南门口的一个化工店,找到了一些染料。得知她的想法以后,热心的老板还教给她一些配色的方法。“回到家我就开始试验。”王樱介绍,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她熬了几个通宵,把手上、身上弄得都是染料,仍然进展不大。
扎染的技法主要有针扎和捆扎两类。针扎相对复杂,捆扎便于操作。后来,她多次来到湖南师大美术学院拜访,并向郑林生院长、王珂君教授请教,先从捆扎练习,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试验成功之后,黎托中学和雨花区教科中心很重视,专门组织了一场美术教师内部教研交流活动。此后,王樱在各个班试验扎染教学,她说:“学习扎染文化,孩子们都感到很稀奇,兴致很高。动手做出成果以后,他们的精神面貌太不一样,美术课堂变成了同学们的乐园。”
她的学生谭盛吉、张波两位同学,由于学习扎染提高了对美术的兴趣,后来分别考上了广州美术学院、长沙理工大学。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扎染在城市中学扎下了根
黎托中学更名为雅礼雨花中学之后,课程设置有了很大的调整,扎染不仅作为特色课程保留了下来,学校还为更好地开展教学提供了优越条件。
2011年初,雅礼中学德育处主任吴汉波调任雅礼雨花中学校长职位,吴汉波主持工作之后对扎染教学非常重视。扎染课程被确定为该校的特色课程和初二学生的必修课,扎染教学所需材料由学校负责采购,还为王樱提供了赴凤凰、安顺、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实地考察、学习的机会。
雅礼教育集团的刘维朝董事长来校视察,参观了扎染教学之后很受触动。为宣扬中华传统文化,雅礼集团决定将雅礼雨花中学的扎染课程作为集团外事活动中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
如今,在雅礼雨花中学,学校编制了专门的校本教材《印染艺术—扎染(捆扎)》。为方便学生学习,学校专门配备了一个扎染工作室供学生学习理论和实地操作,并创办了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可以创作、交流的“沐艺轩”美术社。通过必修课或参加社团学习扎染并创作出作品的学生不下500人。
王樱讲授的扎染以捆扎为主,而且在借鉴古人技法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元素。“矿泉水瓶盖、大米、橡皮筋、石头、筷子、塑料保鲜膜等生活中很不起眼的东西都可以作为扎染的素材,主要方法是将这些元素包裹在白布里有规则、无规律地挤压或任意折叠,然后用橡皮筋捆扎,再用绳线缠绕,入染后拆线、漂洗晾干。”
王樱说,以前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只能做单色染,在学校的支持下,经过在民族地区学习,她已开发出了双色染和多色染。
吴汉波说,雅礼雨花中学将印染艺术作为创新美术课堂的一个切入口,在同学们之中普及这种民间艺术,目的在于让城市的孩子了解扎染,传承文化遗产,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扎染的魅力到底在哪里? 王樱介绍,绘画一般需要临摹范本、写生于原型,而捆扎染创作没有太多的限制,不必中规中矩,可以随意设计图案。C219班的彭伊孟谈了自己的学习感受:“扎染太奇妙了!有时候快下课了有点着急,随意一折一扎,浸染之后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图案,那种感觉很兴奋。” C217班的黄云说:“学了扎染,家里过时的衣服我知道怎么处理了,上次我用扎染处理了一件旧衣服,拿给父母看时,他们都不敢相信” 。
王樱说,捆扎染的魅力还在于创作出的作品具有唯一性,同样的元素,同样的方法,但捆扎的部位不同,折叠的顺序不同做出来的作品就不一样。
“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学生的热情参与让扎染艺术扎下了根。”王樱说。
外宾两次来学习称赞扎染很漂亮
来到雅礼雨花中学之前,13岁的彭伊孟只是在电视上看过扎染工艺品,没想到入学之后,学校开设了专门的扎染课程,这让她十分开心。更让她意想不到的是,因为掌握了这门技艺,今年4月份的一天她还在美国中学生面前秀了一把。“美国中学生看到我们做出来的东西非常惊讶,我感到很自豪。” 彭伊孟说。
4月6日下午,美国巴德大学附中(Bard High School Early College)领队杜保罗带领15名美国中学生来到雅礼雨花中学交流。在学校的美术教室,王樱为两国中学生共同上了一节扎染手工课。中美两国学生两人一组动手操作。“矿泉水瓶盖、小石头、米粒包进白布里,橡皮筋在上面扎成一定的图案再用绳线进行一定的缠绕,像包粽子又像拧麻花,美国中学生兴致很高。”彭伊孟为记者描述了当时的场景。当捆扎成塔形的半成品后,他们又一起放进染缸浸染。成品出来之后,奇迹出现了,有的印上了一朵朵“向日葵”,有的爬满了“冰花”,有的像几个发光的太阳,当初一块块不起眼的白布瞬间变成了蓝底白花、红底白花、蓝红图案花纹相间的工艺品。杜保罗和15位中学生十分惊讶,“very nice,very beautiful”。
外宾来校学习扎染,这已不是第一次。黄云自从上学期学习扎染以来已经创作了三件作品。她感到最得意的一件作品如今被装裱在扎染工作室的墙上。“那是我和新加坡思源中学(Notes of North Brooks)的姚校长一起做成的,很值得纪念。” 2011年11月4日,新加坡思源中学的姚道星副校长带队对雅礼雨花中学进行访问,两校的中学生一起学习扎染,姚道星也跟着学习,当时和黄云分到了一组。
记者在美术教室看到,他和黄云一起做出来的扎染图案约30厘米见方,像一只藏身于花海的毛毛虫。姚道星在课堂评价书上这样写道“课堂很精彩,小老师很优秀,扎染教师很细致” 。
谈到以后的发展,王樱说,借助雅礼集团这个平台,扎染有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她希望有更多人的关注扎染,学习扎染,让这种民间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城市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