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范美忠:杜郎口的崛起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22 04:00: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范美忠:杜郎口的崛起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首发成都《教育家》杂志第一期
  
  
   在众人都在言说杜郎口的的时候,我却丝毫没有兴趣关心。为什么?因为在我看来,只要高考制度还在,你就要围绕着高考的指挥棒转,要以教材为中心,要有标准答案,并且不能够在整个课程结构方面进行改革,不能够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个性和兴趣自由发展。在高考的紧箍咒的限制下,你能折腾出什么来?最近在网上搜索了一些有关杜郎口的文章来看,果然不出我所料!
   杜郎口的教学模式改革,简单的说,无非就是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课下预习,课上讨论展示。这样,学生自己去钻研教材,而经历了探究过程学习来的知识,自然很扎实巩固;而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探究,较之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其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也更高。最后这个学校也从高考很差的乡镇中学变成了高考比较好的学校。这样的结果是自然的。记得当年自己读的也是一个普通中学,因为老师太差,我只好自己学习,自己研究,自己给自己命题,自己回答;经过对高考试卷的研究,我坚信高考的内容是以教材为主,因此我就把重心放在教材上,认为只要把教材吃透,高考肯定没问题。这样自己钻研来的知识最为透彻和扎实!对付高考也就最为有效。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对杜郎口教学的价值和局限作一个评估了。他们其实只是做到了最基本的东西:就是现在新课程提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从灌输式教学变成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成自己思考探究建构自己的思想和知识。这是对传统的教师中心课堂模式的颠覆,在当下背景下是很有意义的。然而,这又是多么基本的做法,是教育发达国家早已经实现的教学模式。但仅此还远远不够,比如,虽然以学生为中心了,但教师引导的水平如何?教材之外给学生打开了多大的视野?除了课堂之外,有没有丰富多样的课程供学生选修?各学科的理念和教学模式有什么样的建构?学校的教学核心理念到底是怎么样的?学校能不能在高考之外探索其他的考试评价模式?学校的孩子除了高考成绩之外还有哪些优良的素质?他们的公民素养和道德品质怎么样?他们是否具有真正的独立人格和思考能力?
   对这些方面杜郎口基本上都没有什么有价值的探索。当然,在现有高考体制下,要求这些是苛求。然而,从教育的应然状态来考虑,我们又不能不有这样的苛求。因为仅仅以教材为中心,然后把课堂把学习过程还给学生的教育还是太初级了,也说明当下中国教育的水平有多么低下。
2#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04:01:19 | 只看该作者
王晓春读后:

    愚以为范美忠对杜郎口的评价,其实是偏高了。据我见到的材料,杜郎口的教学,还谈不上学生是主体,学生实际上还是完成教师应试任务的工具,只不过在“局部”,主体性有所增强,自学条件好了一些。我说过,这只是比“满堂灌”有所进步而已。范美忠称之为“太初级了”,我觉得是对的。而且这种事约20年前魏书生就做过了,据我看魏老师远比杜郎口做得好,因为魏老师很有管理才干。问题在于魏老师后来没能超越自我,杜郎口则只是魏老师的徒弟,等而下之,而有关部门又将杜郎口树为教改旗帜,好像它就代表教改的方向似的。把如此初级的东西作为方向和目标,确实可悲。

     对范先生下面的话,我有异议。“只要高考制度还在,你就要围绕着高考的指挥棒转,要以教材为中心,要有标准答案,并且不能够在整个课程结构方面进行改革,不能够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个性和兴趣自由发展。在高考的紧箍咒的限制下,你能折腾出什么来?”事实上大家都知道,高考制度,教材,课程结构,都完全不可能立即发生根本变化,所以范先生的这种意见差不多等于宣告“无奈”。要么你一下把现行制度掀翻,要么你干什么也没用。愚以为前一种想法不现实,后一种想法没出息。这会导致少数人只有批判,没有建设(“民主斗士”是也),多数人则只是观望。
     我经历过文革中取消高考的时期,那时既没有分数排队,也没有升学指标,抛开政治方面不说,在教学方法上,我并未发现周围教师有什么变化。从那以后,我就一直对“制度决定论”持怀疑态度。后来我读了一些美国的书(例如《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我发现美国教学方面的很多问题与我们这里十分相似,于是我就认定教学方法的改革决不是简单的社会制度和教育制度问题,还有其他诸多因素,尤其是社会文化因素和教师素质的因素等在起作用。我认为,即使在现有条件下,我们在教改方面也可以走得更远些,不必悲观,也不可用制度不佳作为自身不努力的借口。记得我看过范美忠的一个课堂实录,感觉他运用苏格拉底的“辩证法”与学生谈话,用得很出色,但若按范先生自己的宏观意见,这种探索也就没有意义了,折腾不出什么来,不如大家都去骂高考制度。我的意思,骂制度当然可以(但若骂不出新意,就沦为牢骚了),大骂之余,也不妨探索探索改革的方法。教师的自主权虽然不大,但总还是有的,弄半天只产生出杜郎口这样的“初级产品”,确实太不提气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04:54 , Processed in 0.06620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