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更加专业的社会分工,这是由于各人的能力结构、社会阅历、价值取向等不同,但又必须进行有效的科学组合以避免冲突、产生内耗等因素而决定的。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也必然存在着不同角色的分工,以便让这种教育更加有价值和效率,特别是让孩子可以更好地适应他的那种被教育的角色,并做到积极的配合。
那么在我们这样一个三口之家的典型小家庭中,我们是怎样在进行着家庭教育的分工呢?很显然,这要结合各个家庭成员自身的特点而进行一种相对科学的设计。
作为父亲的我,相对而言与社会、与外界的接触更多,阅历更丰富,学习别人的机会更多。所以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我基本上充当着战略规划、战术制订、计划实施敦促等三种宏观层面上的角色。具体包括:
1、
孩子学习的目的、目标和主要手段的确定。
2、
孩子学习总体计划与阶段性计划的制订。
3、
孩子人格塑造目标与学习兼容性的框架设计和主要手段确定。
4、
计划实施的敦促、协助,以及计划实施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
5、
在计划进行中的阶段性节点,亲自实施辅导。
6、
作为孩子重大性格的主要影响者者。
7、
其他人角色的临时顶替。 作为孩子的母亲,她脾气比我要好、有耐心,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最多,和周围家长接触、交流的机会也多一些。在孩子的具体教育和辅导上,母亲比父亲具有更好的优势。因此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母亲主要充当着计划的具体实施人等微观层面的角色。具体包括:
1、
对父亲的战略和计划进行参与和修正,达成基本共识。
2、
尽量严格按照家庭教育计划辅导孩子,敦促孩子执行计划。
3、
作为孩子日常性格塑造的主要教育者,作为孩子日常心理的主要疏导者。
4、
作为孩子与老师之间的日常沟通者。
5、
充当家庭矛盾的缓冲器和调和剂。
6、
作为孩子家庭生活中的主要照顾者和玩伴。
7、
其他人角色的临时顶替。 孩子是家庭教育的中心,是被教育者,也是“家庭教育铁三角”的重要成员,所有家庭教育内容的实施,只有取得孩子的认同(至少是基本认同),才可能真正有效地顺利进行。因此,家庭教育中,我们不是把孩子作为一个被动接受的受体,而是把他作为主体来尽量平等、尊重地对待。他的角色具体包括:
1、
家庭教育的客体和主体的统一体。
2、
家庭教育计划的参谋,反驳者和修正者。
3、
家长和老师的传通器、沟通中介者。
4、
在某些方面反向充当家长的老师。
5、
在父或母中有一人长期外出时,临时充当家长的部分角色。 家庭其他成员,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其他亲属等成员,对孩子的影响也不可小视。在我们的家庭中,我们一直请他们主要充当孩子生活照顾者的角色,或者充当参谋、计划临时执行者等,尽量避免他们干预甚至反对我们对孩子的正常教育。这样一来,孩子就无须面对不同的教育模式所带来的信息混乱了。
上面所述的家庭成员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分工案例,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借鉴。只有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分工,才会使孩子的家庭教育最优化。
另外一个方面,家庭成员的教育角色分工只是相对的,很多时候各种角色都是相互融合的。在一个家庭尤其是大家庭中,不同的成员因为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教育观念,有时可能会还对孩子的教育上产生一些分歧,只要大家的共同目的是为了孩子好,那么这种分歧应该不难解决,而且必须解决。否则,这种分歧可能会给孩子的受力判断造成思维混乱,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
愿每个家庭的每个成员,都负责任地承担起自己该充当的角色,并与其他成员有机配合,共同把自己的宝贝孩子培养成身心健康的优秀“角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