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双胞胎兄弟保送北大:成功经验是专注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7 05:05: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双胞胎兄弟保送北大:成功经验是专注力

2012-06-06

 来源:钱江晚报 


  “在高三一年如何克‘题’制胜?有没有报读补习班开小灶?压力大时又如何调整心态……”随着高考的逼近,考生如何把握最后的复习冲刺阶段,战胜恐慌心理,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  近日,本报与睿达资优教育联合推出“与北大相约”睿达励志系列报道,特邀2012年北大浙江保送学子讲述自己升入名校的心路历程,并传授自己学习上的独家秘笈。
  当同龄人在为高考做最后冲刺时,衢州的一对双胞胎兄弟姜航和姜行,已经成为北京大学的准新生——去年底,兄弟俩分别凭借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和化学竞赛的优异成绩,提前保送北大,一时间在坊间被传为佳话。
  姜航、姜行是江山市新塘边镇东陈村人,在保送北大前,二人均是衢州二中的高三学生,都是通过参加竞赛敲开北大的大门,但这不代表他们是偏科的孩子。
  姜行每天都会在下午的自习时间就完成当天的作业,相对薄弱的语文和英语会重点学习,晚自修留给自己钻研化学。应付竞赛不是易事,每周只有一两节课的竞赛辅导只能帮助姜行入门。
  “真正的学习靠的是每天的自学。”姜行说,“竞赛的内容都是大学化学知识,老师在课上只能简单地把知识点提一下,我把图书馆里相关的书都借了,一本一本从最简单的开始学起。假期我还参加过睿达冬令营、夏令营,边学边练也就不觉得难了。”
  相比姜行的刻苦,每天只花一节课时间应付竞赛的姜航,在大家眼里就是个神话。
  “其实也没那么神,我只是用这一节课的时间,把所有习题的原理都弄懂,并且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重质不重量。”兄弟俩自认不是学霸,也不是竞赛机器,姜航甚至坦言:“其实我有点懒啦,大家玩的游戏我也玩的。”
  问起他们与众不同的学习方法,兄弟俩一时说不出个所以然,想了半天,终于从最近给学弟学妹当家教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一点:专注。
  哥哥姜航说:“从这些学生做题目的速度来看,我觉得他们不够专注。在学习过程中开小差可是大忌。从小妈妈就刻意培养我们学习的专注力。”
  兄弟俩的母亲曾是一名中学教师,为照顾兄弟俩辞职做起了全职妈妈。妈妈辅导功课很有一套,她甚至有意让两个儿子竞争。姜航笑呵呵回忆说:“我和弟弟小时候经常会比赛谁做作业做得快、做得好,谁赢了妈妈会有奖励的。” 久而久之,他们就养成了学习过程中绝对专注,不开小差的好习惯。
  妈妈对他们的教育方式以鼓励为主,但偶尔也会对他们所犯的错误略施惩戒,至今姜航还记得小时候妈妈罚他抄数字的情景。每到周末,妈妈就会带着他们去江山新华书店看书,在扩大阅读量的同时,兄弟俩也养成了专注于书本的好习惯。(记者:沈乐扬金薇薇)
2#
 楼主| 发表于 2012-6-7 06:49:03 | 只看该作者
915万考生今赴高考 对作弊惩处力度“史上最严”2012年06月07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6月7日电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今日起举行,将有915万考生走入全国7300多个考点内的31万个高考考场。由于适龄人口下降等原因,高考报名人数已连续第四年下降。为保证考试秩序,维护考试公平,官方今年以空前力度整治考场环境,严防舞弊。
高考报名人数连续数年下滑 录取比例走高
教育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总数为915万,比去年减少2%。自2008年高考报名人数达到最高峰时的1040万之后,这已是连续第四年出现下滑趋势。
在全国高考报名总数减少的情况下,12个省(区、市)较去年增加,其中一半在西部地区。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报名人数占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的比例,与前几年大致相同。
近4年来,全国高考人数下降近140万,高考中“三放弃”,即放弃报名或考试、放弃志愿填报、放弃报到现象日趋普遍。分析认为,造成报考人数下降的直接原因是出生人口数的快速下降。另一原因,则是高中即赴海外留学者骤增。据媒体报道,近年来,中国出国留学人数持续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2012年将超43万人。
另外,也有专家认为,部分学生认为现在上大学回报率太低,三本或者是高职高等院校教育质量也不高,所以就选择放弃参加高考。
1999年开始,中国高校大幅度扩大招生规模,时至今日,为求学者提供了越来越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高考报名人数虽已连续数年下滑,但录取比例却呈大幅走高之势:2010年全国共有957万人报名参加高考,平均录取率为68.7%;2011年报考总数约为933万,全国平均录取率为72.3%;2012年915万人报名高考,全国安排普通高校招生计划685万名,全国平均录取率为75%,比去年增加近3个百分点。
官方加大对作弊惩处力度今年高考“史上最严”
今年高考将全面适用新修订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修订后的办法加大了对考试作弊行为的惩处力度。而各地启用新办法的实际操作中,针对作弊情节特别严重者,除取消高考成绩外,最高可被暂停3年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的资格。
新办法细化了考试违规行为的划定并加大了处理力度:考生携带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进入考场,即便没用也将被认定为作弊;胁迫他人为自己抄袭提供方便的;在答卷上填写与本人身份不符的姓名、考号等信息的……此外,根据近年来高考考试中出现的新问题,修订后的办法还明确了“‘非法获得加分资格’推定为考生实施作弊行为的认定”等条目。
近年来,在处理考试违规的过程中,各地相继出现一些考生因对考试作弊的处理不服、提出诉讼或者行政复议的案件。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新办法在对作弊行为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也加强了有关程序设计,保证有关考生陈述、申辩和得到救济的权利。
结合修订后的办法,教育部部署要求通过组织考生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等多种形式将新规告知参加考试的每一个考生,在广大考生中进行诚信考试教育和考风考纪教育,营造“诚信考试光荣、违纪作弊可耻”的考试氛围。
与此同时,各地在新办法基础上相继出台了更严厉规定:摄像头360度监控,手机手表禁入考场,水杯笔袋必须透明,一些地方规定考生只能带准考证和身份证入场“裸考”……因此,今年高考的规定也被认为“史上最严”。
多部门联合开展考试环境整治确保高考万无一失
高考纪律权威性、公正性和严肃性的实现,需要有关部门、考生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因此,除了严格管束考生之外,肃清高考考试环境便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有些不法分子为谋取不当利益,传播虚假信息,组织团伙舞弊,甚至窃取考试试题,严重损害了考生利益,直接威胁到国家教育考试的权威性、公正性和严肃性。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日前指出,“今年高考在即,必须早做安排、周密部署、严密防范,确保万无一失。”
针对考试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教育部、工信部、公安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保密局等国家教育统一考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将进行综合治理,开展净化涉考网络环境、打击销售作弊器材、考点周边环境整治等三项集中整治行动。
据了解,这一集中整治行动将重点清除各类网络传播方式所涉及的疑似考试泄密、团伙舞弊等有害信息,打击无照经营、销售涉嫌考试作弊用途的“三无”电子产品等违法行为,保障考点及周边治安、交通、消防等安全工作,加大对考点周边涉嫌考试作弊的无线电信号的检测和处置力度,严厉打击高科技作弊。
日前,教育部再发通知要求做好2012年高考执法监察工作,再度强调从严治考。相关部门将着力加大现场巡查力度,加强防范打击高科技舞弊工作体系运行情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落实情况及对监考人员履职尽责情况的监督检查,并加大教育考试舞弊行为的惩处力度,有效防范打击高科技团伙舞弊行为,营造公平的考试环境。
今年高考禁用繁体字、甲骨文、火星文答题
繁体字、甲骨文、火星文、网络语言……近年,非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见诸考卷的事件屡见不鲜,有些考生也因此尝到不少甜头。
四川考生黄蛉2009年用甲骨文写作高考语文作文而一鸣惊人,高考成绩平平的他却凭此被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破格录取。凭借甲骨文,他在两年内实现了从三本到一本的“两级跳”,得以在四川大学接受一对一教学。2010年江苏考生王云飞通篇用文言文兼冷僻古字写就语文作文,他在高考中显示出的扎实古文功底,使他赢得了东南大学抛出的橄榄枝,最终也获得了破格录取。
据媒体报道,江苏等地几乎每年都有考生用古文答卷。考生们用此类别出心裁的方式吸引阅卷老师以谋取高分,这在之前也是极富争议性的话题。5月11日,教育部公布《2012年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务工作规定》,首次将“高考时,除外语科外,笔试一律用汉文字答卷”改为“一律用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答卷”。这意味着,考生以另类博出彩的答卷方式从今年起或许将被“彻底封杀”。
有些舆论认为这一规定扼杀了部分考生古汉语创作激情的迸发,扼杀了丰富多彩的文字表达;而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这样规定更有利于保证高考公平性。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更进一步表示,从评分操作看,目前这一规定还太粗放,需要进一步加以细化。
历史回眸:中国高考制度建立60周年
今年是恢复高考35周年。但其实中国的高考制度建立于1952年,已经走过60个年头,期间有过反复和中断。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日前在媒体发表文章,回顾了高考六十年的历史。
1952年6月12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国高等学校一九五二年暑期招收新生的规定》,明确规定所有高等学校实行统一招生考试。这是在前两年分区联考和统考的基础上,总结经验采取的重大改革。
1952年8月15至17日,举行了中国招生考试史上第一次高考。每个科目考试时间为1小时40分钟,每个单位时间考两科,国文、数学、化学、中外史地、物理、政治常识、生物、外国语(俄、英)每个考生必须参加所有8个科目的考试。
17日安排加试笔试和术科。报考文法财经等院校或系,政、国、外、史四科分数之和占60%,数、理、化、生四科分数占40%;理工农医等院校或系采计分数的科目比例则正好相反。实行全国统一命题,制定统一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各大行政区招生委员会组织考试、评卷。
从此,统一招生考试的方式直至1966年。1977年12月,中断了10年的高考制度恢复,570万名应考者走进考场。
刘海峰的文章说,高考制度的建立,部分是受传统文化中大一统观念的影响和抗战初期统一招考的启示,部分是由于考试制度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要求从分散走向联合,以达到高效、公平和具有可比性。1952年中国建立高考制度,在世界各国中最早主要采用统一考试成绩来录取高校新生,是世界高校招生考试史上的一大创举。
3#
 楼主| 发表于 2012-6-7 10:56:34 | 只看该作者
熊丙奇:北大保送生为何在“混”日子


在哈佛做讲座之后,我写了一篇感想文章,说哈佛的学习氛围很浓。文章发表后,一位哈佛学生给我发来一封邮件,说哈佛校园中,学生们的讨论很热烈,是事实,但这可不是学生们都爱讨论,他们也是没办法,因为老师有这样的要求,不参加讨论会,可能很快就跟不上课程。
  
  他想告诉我的是,大学的学习氛围,是由学校对人才培养严格要求、重视教学所带来的,不是靠学生们的自觉。这与国内大学近年来反复强调“学风建设”,很是不同。在“学风建设”中,学校、老师反复教育学生们,要主动学习、要爱学习。可似乎学生就是主动不起来,该逃的课还是逃。
  
  其实,我在几所美国大学参观时,陪同的学生,都谈到了这一点。一位在MIT(麻省理工学院)读大二的中国留学生告诉我,他是世界奥林匹克物理竞赛金奖获得者,高中毕业时保送进了北大,进了北大之后,一个学期选10门课,甚至更多,都没问题,因为只要学期结束,考试通过,就可以了。他觉得大学的日子基本上是在混中度过。
  
  一个同样和他保送进北大的同学,混到大二,因为长期缺课去打游戏,最终多门考试不及格被退学。他觉得这样混下去,实在对不起自己,因此申请MIT,到这里继续读大二。到了MIT,虽然只选了五门课,但他感到异常的繁忙,因为每门课,老师都要求要阅读大量的书,有的课,还必须做大量的实验,稍微掉以轻心,就跟不上,在他们的同学中,晚上在图书馆熬夜看书到深夜的情形,十分普遍。
  
  这位同学告诉我,他曾经对大学十分失望,而到了MIT,才发现自己以前上的哪是大学啊。他说,他对此的感受最有说服力,因为其他的本科生,大多是直接高中毕业后来留学;而研究生们,感受不到本科生教育。听了他的话,我在想,这可以解释,为何近年来会出现中国留学生捐巨资给自己的美国母校却不捐给中国母校。
  
  我国大学,也反复在谈提高本科教育的质量,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可是,这只是说说而已。重视本科教育,意味着必须要求教授们把大量的时间用到课程设计、课程教学中,可我国大学的教授们,在高校强调论文、课题、经费的现实中,是不愿意在这方面花“无谓”的精力的。这样的教育教学环境,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可摧毁学生们对大学的美好期望。我国很多高中毕业生,怀着美丽的大学梦进入校园,上完第一节课之后,就从梦想回到“现实”——原来梦想中的大学竟是这个样子。而对于学生们在大学里的“不认真”,大学将其原因归为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进入大学没有进入角色。
  
  我也曾对大学新生分析过,大学的教学环境与中学不同,要求学生自主管理、自我规划。但这次观察哈佛学生的学习,才明白,学生自主管理、自我规划没有错,可老师教育教学的高度投入、负责,对课程的严格要求,是学生进行有效自我管理、规划的基本前提。哈佛本科生的课,安排得并不多,但学生们忙,就忙在到图书馆看书、查资料、准备讨论会,以及撰写课程论文。
  
  最近,数所世界名校的网上公开课受到国内大学生、白领的追捧,很多人的感慨是,看了这些课,才知道自己以前上的不是大学。这和那位来自北大的留学生的感受很相近。但一位哈佛学生告诉我,这些网上公开课并不是最精彩的,精彩的是讨论课。哈佛的讨论课,一般只有八九人(学校规定,课程参加人数不得超过八九人,人数太多,有的学生无法参与,这与我们课程强调规模,以数量来论课程欢迎程度完全不同)。在讨论课上,教师只是引导者,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大家在讨论中,能相互学到很多知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培养和锻炼。
  
  我在卫斯理女子学院参观时,一位同学说,她们有很多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比如在上一周,就讨论利比亚的局势,我想,这些讨论,是属于学生自发的。而他们的“自发”,不正是源自于已经养成的学习与讨论习惯,以及鼓励学生所有话题均可自由发表意见的整体氛围吗?
  
  有什么样的学校定位,有怎样的学校风格,就有怎样的学生。美国的大学,可以让学生在忙碌中热爱学校,融入大学,而我国的大学,却让一个个好学生把“混”字挂在嘴边。如果要说差距,这是我国大学与国外名校最大的差距。如何赶上这些名校,国外学生们的感受最深处,也就是我国大学最应该做的。中国人教育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5:40 , Processed in 0.07026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