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是否开始了一个终结“命题作文”的时代?(杂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8 18:34: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是否开始了一个终结“命题作文”的时代?(杂感)
                                                                           祁门二中     汤惟宁
      一年一度的高考、中考开始了,有意无意地揣磨起考生们该如何立意、立题、构思、落笔、起行……。可能大多数同学脑子里还是范文?首先是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情绪?是储存在脑子里的和命题有关的名言、故事,也是平时“提倡阅读”的价值实现的时刻到了?然后是文体?……总之,要写一篇语文老师能看得懂的东西?可能并不存在语文教师们不能觉知的世界?“语言是存在的家”,这个家中,进行了几千年的“语言游戏”,所以,要守“语法”规则,否则,这个世界不带你玩的。
      “身、家、国、天下”,这个“身、家”有多大呢?是想像中的,还是感动中的?所以,安徽的考生曾被命题《带着感动出发》。所谓“玩感动”,可能就是在考场上逼着自已感动起来,不感动也要编感动,或“创新”感动。这个“家”中,似乎可写的东西很多,怎么就要被“命题”?是“命题”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吗?这是“家规”?
       好在,我们告别了写“某领导人感动中国”的命题作文时代了!真的渐行渐远了?希望是这样。
       学生的被动,恰恰是教育本身赋予的(主导)目的、价值、意义上的吗?我的脑海里常回忆起一个文科状元对我说的:进大学后,很久没动笔写东西了;那么,谁还需要“写东西”,在自由意志的的趋使下去继续追问“目的、价值、意义”,难道高考是上述相关命题的结束?或者考虑的,要写的“目的、价值、意义”都是大而无当的?并非生活的中需要的东西。那么,生活的急迫,没了那些“不实在”的东西?
        我不知道“命题”作文是否沿续封建王朝的应考,也不敢说,通过一篇锦绣文章可以看出考生们谙知王道,能做官;成为“做好官”的前提。“锦绣”是指谙知世间人术、学术、技术,还是艺术?也难以科学分析,也都渗透在传统文化中,“发展”下去?
       什么叫做“解放思想”?是指,用语言去观照差异的存在,萌生出更多的东西或境界的文字;还是持有王道(真理)的既定思想意志,去招抚其他的思想的皈依(或统一去魅)?封建,意味着汉字的“封疆”,并非天然拥有一切人类的思想可能,如科学、民主;所以要开放和吸纳,需要一个更大的“家”,否则,不配叫做“天下”?
       且不说对“科学”、“民主”,需要学生们获得怎样确实的理解,单一句“要民主”,似乎跟“要饭”(东西)、“要权”差不了多少了。也因此,命题,是在“言之有物”的基础上的,且要用汉字写出来的。写出的不是“东西”不行;写出的是“别样的意境”更不行。字词的“管理”是有法规的,要明确,有字典,比如,外来词“民主”。乱说,要扣分;乱做要危及生死的。
       也可能是怕“死”,不如借用死去的人的句子说事稳妥,让死人活在当下,叫永恒。政治极端的时候,死人“说错话”也要被鞭尸的,我从小就是受“口诛笔伐”教育的。就意义而言,讨伐别人成了“意义”和“幸福”;长大后,才知道,是逃不出宏大的目的、价值和意义。
       到了2012年,各省“自主”命题了,谁“做主”?有了学生自拟作文题的“自主”,也有材料的引导和暗示,不知学生会怎样在“个性”和“主题”间行文,交出“积极健康的心”是行文的主意?交出生活的“境界”可能就是好文章了,那就要看学子与生活的距离了,如果是世间那些充耳不闻,闻所未闻、赅人听闻的事,只好据“事”舞文臆断、意志了。
       如往年一样,通过时评了解了一下今年高考的“命题”情况。也触及了自已日常行文时考虑过的一些问题。如特约评论员说的一句:“常规、常识、常态”;江西省的作文材料,一幅图“伸出的手”,让我想起哲学语用“上手存在”;还有一个省出示的是音乐家退去华丽的衣服“听音”的材料,也是和我写学校合唱节的“听音”有关的;再有,记不清是那个省,似乎触到我关于“闪现”的临界捕捉……。
       作为安徽省的教师,在第一时间,没听到央视评论“关于安徽省今年高考作文命题的情况”,遗憾中是有所期待的。实际上,是听到我校的一位语文名师在中考前几天的“真言”:还是要“讲透”;我没有当场说出口的反问是:教学,是因你的“通透”存在,可灌输使学生“透”,从而“透视生活”作文?仿借你的意趣、意志?同样一句:给民主、讲民主;也是出自他的口头禅;表明他所“透”的“民主”?“民主”也只好这样一代代地传下去?
      “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是实存的教学信条吗?只是更换“内容”,并没逃出教学方式,当然,中国考生也难以逃离“命题作文”,逃离不了“中状元”的传统。
       最近这些天总是想起“脬痞”两字。也是因“脬痞”在口语中大量使用,在规范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又没有,但挡不住人们在生活中说下去。“说下去”或“说起”,是有着可说,要说,说到的,是关系中的,是文化的隐显间闪现。这是我难以描述的“脬痞”世界。
       教学的对话,或对话的教学,在于“话语”的本已文化中存在,从呀呀说话起步,也在文明中,被“文明”。这个“世界”被命题中,在语言中显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1 13:38 , Processed in 0.11220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