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间美术进入课堂要选准切入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15 19:33: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民间美术进入课堂要选准切入点

湖南省龙山县教科所  彭南波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美术教材在编写时,十分注重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既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涉及现代艺术的观念和方法;同时考虑了不同地区学生的基础、地方资源和文化特色,向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易教、好学的教材。但由于各地自然条件、文化背景等差异性,教材所选的民间美术部分,涉及面不太广,与当地民间美术差异大,使现行美术教材也存在一定的教学难度。因此,民间美术进入课堂成了替换或补充这一空缺的最好手段。     
    民间美术是组成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因素,为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点鲜明,世代相沿且又不断创新、发展,成为富于民族乡土特色的优美艺术形式。她贯穿于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是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的主要途径。
    然而,多年来,许多教师在将民间美术引入课堂的过程中,觉得困难重重,甚至望而生畏。本人觉得从以下几个方面,选准切入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选材应挖掘本地资源
    民间美术存在于民间,各地民间美术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如北方剪纸豪放,一般描写劳动场面;南方剪纸精美就像江南的女子。北方有天津“泥人张”,其彩塑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色,能真实地刻画出人物性格、体态,尺寸一般不大,适于室内陈设;南方有无锡的“惠山泥人”,其品类丰富,分为粗货、细货两大类。粗货主要以吉祥祈福为题材,主要供儿童玩耍。细货是以手捏为主塑造艺术形象,内容大多以戏剧题材为主。另外,各地还有独特的民间美术题材,如四川的“变脸”,湘西的“土家织锦”等。因此,我们在选材时,应尽量选择本地题材,这些熟悉的题材容易引起学生兴趣,自然降低了学习难度。

    二、引入要考虑学校实际
    民间美术进入课堂时,由于缺乏相关的教辅资料,加之其工具、材料的复杂多样性,给广大师生会带来许多麻烦和困难。如土家族织锦就需要结构复杂的机器和丰富多彩的棉麻线(或丝线)。规模小、经济条件差的学校就要慎重引入,龙山县就靛房学校和龙山二小引入;土家鞋垫需要的材料少,工具简单,就适合多数学校选择。

    三、课时视难易灵活安排
    引入课堂的民间美术,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根据其难易程度,灵活安排课时,可以是1~2课时,也可以结合地方课程,安排一个单元的内容。如龙山二小、龙山县靛房学校将“土家织锦”安排在乡土教材中,成为一个章节。

    四、课堂看需要内外结合
    民间美术因其来自民间,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就有必要外出参观、考察、采访、收集资料,因此,其课堂可以是开放的。根据需要,随时都有可能或有必要把课堂迁至校外。

    五、教师观水平能上能下
    由于民间美术的复杂性、多样性及地区差异性,许多教师对民间美术的研究不深,技法上也不熟练或根本不懂,这就有必要向民间艺人请教或直接聘请民间艺人来学校指导教学,教师要放得下面子,能上能下,有时候是老师,有时候也要成为学生。

    六、学生视基础选择练习
    民间美术作品是民间大师美术技能的遗传,是民间艺人多年劳动成果的积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可见其精美的美术作品要花一定的心血,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我们要视学生的基础,恰当的选择练习。如土家织锦,基础好的学生可以选择上机操作,体念织锦的快乐;基础一般的学生,就可以选择图案设计,作品的装裱等,从中感受美术学习的愉悦,让不同的学生从民间美术中获得不同的收获。

    总之,民间美术引入课堂,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恰如其分的找准了切入点,也不是非常困难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19:37 , Processed in 0.06543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