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江苏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管华副院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27 10:10: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管华副院长简况
发布时间:2009-11-30

一、基本情况
管华,男,1958年2月20日出生,河南省濮阳县人,教授。1986年7月~2003年12月,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教师;2004年1月,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师。1995年任自然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2001年任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二、参加学术团体情况
1.1987年9月,参加河南省地理学会,1999.12-2004.12年任常务理事、秘书长.
2.1988年12月,参加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04年任水资源分会委员,2006年任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3.1989年10月,参加河南省生态学会.
4.1990年7月,参加国际地理联合会(IGU)数学模型分会,任委员.
5.1998年9月。参加河南省水利学会,任泥沙专业委员会委员.
6.2001年6月,参加河南省环境保护学会.
7.2003年9月,参加中国地理学会.
8.2004年11月,参加徐州市地理学会,任常务理事.
三、教学基本情况
(一)主讲课程
为本科生逐渐课程:自然资源学概论、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普通水文学、环境评价、环境规划、土地资源规划、房地产经营与开发、房地产经济、房地产估价等课程。
为研究生主讲课程:资源科学基本问题、环境科学进展、资源环境经济学、景观生态学、农业生态学等课程。
(二)发表教学论文
14.水资源学导论教学若干问题的讨论.高教探新.1992(1).合著,(1)
43.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探讨.《高等教育研究》(第一辑).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
49.《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教学内容体系分析.中国教学论坛杂志.2002(9)
62.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教学内容探讨.高等教育研究(第五辑).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7
84.《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教学内容研究.高师教育研究.2007(1)
90.我国高校实验仪器设备管理模式探讨.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
91.高校实验仪器设备管理模式的探讨.《改革培养模式,造就创新人才》.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三)承担教学研究项目
1.河南大学教改项目,《系统科学导论》(地利专业用书)教材建设,1999.9-2000.12.
2.河南大学教改项目:《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2001.1-2002.12.
3.河南省教改项目,面向1世纪的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2000.1-2001.12.
4.河南省教改项目,《现代自然地理学》教材建设,1999.1-2001.12.
5.徐州师范大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项目.高校实验仪器设备管理模式探讨(2008.7-2010.6).主
6.徐州师范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重点课题.基于多目标人才培养的地理科学专业教学方案改革与实践(2008.7-2099.6).
(四)获教学奖励
1997年9月,获河南大学1995-1997年度教学优秀奖二等奖.
1998年9月,指导学生 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 获河南赛区二等奖.
2001年9月,获河南大学1999-2001年度教学优秀奖一等奖.
2003年9月,获河南大学2001-2003年度教学优秀奖二等奖.
2003年6月,项目“《现代自然地理学》教材建设”获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4年10月,教材《自然资源学》(第二版)获徐州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5年6月,被评为徐州师范大学2005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优秀指导教师
2006年6月,被评为城环学院2006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优秀指导教师
2007年6月,被评为徐州师范大学2007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优秀指导教师
2008年6月,被评为城环学院2008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优秀指导教师
四、科研成果
(一)发表论文
1985
1.伏牛山南坡垂直自然带谱初探.南阳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1).
1987
2.地下水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算例比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7(6).
3.西峡县农业发展问题的探讨.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3).
1988
4.伏南山区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战略的探讨.地域研究与开发.1988(3).
5.开封市未来需水量预测.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3).
1989
6.开封市水资源量的初步估算.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3).
7.生态农业概说.地理知识.1989(11).
9.漫话英吉利海峡隧道工程.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89(1).
1990
0.Application of the Dynamic Structure Modeling in Soil Erosion Analyses. 国际地理数学模型会议论文集(英文).1990.
1.A New Understanding on Geography Nature.国际地理联合会亚太区域会议论文集(英文).1990.
11.地理学性质的再认识.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4).
1992
12.开封市水体的水质综合评价及污染防治.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1).
1993
13.开封市郊区土地适宜性评价.地域研究与开发.1993(3).
14.豫西黄土丘陵区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探讨.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版).1993(1).
15.开封市太阳能采暖降湿热风系统的设计计算与经济评价.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4).
1994
16.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水文特征分析.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4).
17.Study on Flash Flood Disaster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for Reduction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of China.干旱半干旱地区突发洪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英文版).西安.1994.
18.Study on Flash Flood Disaster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for Reduction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of China.《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lash Floods in Arid and Semi-arid Zone》.Hohai University Press.1994.
19.解决河南省水资源紧缺的对策.河南水利科技.1994(2).
1995
20.An Analysis on the Effects of Building the Ponds for gathering Rainfall o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Huaihe River.《Rainwater Utilization for the World’s Peaple》.7th International Rain Water Catchment Systems Conference.1995.
21.人地关系辨析.经济地理.1995(5).
1996
22.淮河上游洪涝灾害可公度信息系预测研究.灾害学.1996(4).
23.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地貌信息熵分析.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4).
24.淮河上游修建集雨坑塘的效应分析.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
25.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探讨.《河南省环境科技展望》.兰州大学出版社.1996.
26.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水沙迁移变化规律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1996(1).
1997
27.河南省水资源持续利用问题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
28.河南省水资源持续利用问题探讨.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3).
29.试论可持续发展“绿色思想”背景、学科属性和区域差异.《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
1998
30.从资源优势看开封市经济增长点.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
31.地下水系统信息熵分析方法初探.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4).
32.Study on the Information System of Rainwater Catchment and Us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 2nd Chinese National Conference on Rainwater Utilization.1998.
33.豫西山地农业灌溉雨水集流系统设计研究.资源科学.1998(3).
34.雨水收集利用信息系统研究.《中国雨水收集利用研究》.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8.
35.豫西山地区土壤侵蚀的动态效应分析.《海峡两岸山地灾害与环境保育研究》.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1999
36.An Application of Dynamic Structure Model to Soil Corrosion Research.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 1999(1).
37.秦岭-黄淮平原交接带河流水沙关系研究.山地学报.1999(2).
38.中国自然地理界面治理工程及其效益分析.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4).
39.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区域科学新透视》.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
2000
40.黄河下游沿岸湿地的分布特征、功能和稳定性分析.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4).
41.豫境黄河沿岸湿地特征及其开发保护.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0(3).
2001
42.黄河下游断流若干要素的相关关系分析.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
2002
43.开封市水体质量变化特征分析,河南大学学报2002(2).
44.豫西山地地貌演化阶段的信息熵判定.水土保持学报.2002(5).
45.南水北调源头区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水土保持通报.2002(2).
46.豫西山地生活用雨水集流系统的设计计算.水土保持通报.2002(5).
47.基于信息熵的评价模型在惠济河水质评价中的应用.河南大学学报.2002(4).
48.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地貌演化阶段的信息熵判定.地理科学.2002(6).
2003
49.河南省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对策研究.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3).
50.生活用雨水集流系统设计计算方法初步研究.河南大学学报.2003(2).
51.河南省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对策研究. 地质找矿论丛. 2003(3).
2004
52.中国资源地理的重要力作——《中国资源地理》评介.地理学报.2004(2).
53.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河流径流与其时间变化得关系分析.地理科学. 2004(3).
54.建立“黄河学”的构想.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s).
55.豫境汉水流域水土流失的特征与治理对策.河南大学学报.2004(3).
56.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自然地理基本特征分析.地理科学.2004(6).
2005
57.河南省城市水资源安全度分析.河南大学学报.2005(1).
58.中国古代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科学发展观与人文地理学研究新进展》科学出版社.2005.8.
59.河南省城市空气质量特征与污染防治对策.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
60.资源科学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自然资源学报.2005(3).
61.徐州市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与污染防治对策.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5(2).
62.“黄河学”论纲.人民黄河.2005(11).
2006
63.盐城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调查与保护研究.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2).
64.黄河下游沿岸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4).
65.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土壤强淋溶效应分析.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气象出版社.2006.8.146-152..
66.盐城站降水量的统计分析.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3).
2007
67.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河流减水效应及其驱动因子分析.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26(1).
68.苏东海陆交接带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分析.人文地理. 2007(1).
69.盐城市降水量统计规律分析.水文.2007,27(1).
70. 江苏沿海地区不同旱涝指标的对比分析.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1).
71.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分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22(1).
72.我国水安全研究综述.科学时代.2007(3).
73.徐州市耕地资源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2)..
74. 我国水资源安全研究进展.荷泽学院学报. 2007,29(2).
2008
75.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土壤强淋溶效应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27(3)
76.江苏省耕地资源利用效益变化的数量经济分析.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8,24(2)..
77.徐州市区地表水体环境容量的估算与分析.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6(1)..
78.徐州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变化及驱动力分析.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6(1).
79.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探讨.商业文化.2008(3)..
2009
80.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绿地系统功能的探讨.城市.2009(7)合著(2)
(二)出版著作
1、专著
(1)河南省地理科学的进展.河南大学出版社.1988(参编).
(2)自然地理界面理论与实践.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副主编.2).
(3)简明华夏百科全书.华夏出版社.1998.(参编).
(4)系统科学在地理学中的应用.科学出版社.2003.(二人合著.2)
(5)中国资源地理.科学出版社.2003.(副主编.3)
(6)环境经济学.科学出版社. 2004(主编.2).
(7)中国山河全书.青岛出版社.2005.(参编.编委)
(8)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自然地理边际效应.科学出版社.2006.6(独著)
2、教材
(1)水资源学概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主编.2).
(2)自然资源学概论.西安地图出版社.2000.(主编.1)
(3)现代自然地理学(教育部规定的面向21世纪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参编).
(4)自然科学概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参编3)
(5)自然资源学概论(第二版).西安地图出版社.2004.8(二人合著.1)
(6)自然科学概论(第二版).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参编3)
(7)水文学.科学出版社.2009(主编1,12人合著)
(8)江苏地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参编)
(三)承担科研项目
2.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太阳能采暖降湿热风系统的设计与应用(1988.1~1990.12).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自然地理系统机理及对平原区的影响 (1991~1993).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淮河上游洪涝规律和水利建设决策研究 (1993~1995).
5.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南省引黄灌区地下水运移规律及农田灌溉管理系统研究 (1994~1996).
6.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淮河上游干旱规律和水资源持续利用决策研究 (1997~1999).
7.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南省典型社区天然降雨资源化的定位实验研究 (1998.1~2000.12).
8.河南省哲学和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历史时期黄河及其支流断流的考察与研究 (2000~2001).
9.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城市供水制度和水价改革研究.(2003.7-2004.8).
1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集雨背景下中国西北部的生态农业建设研究.(2002.1-2004.12)
12.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苏东海陆交接带自然地理系统机理及边际效应研究.(2005.1-2006.12).
14.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沿海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及其保证对策研究(2007.7-2009.12).
15.江苏省哲学与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资源枯竭背景下徐州市转型问题研究(2007.7-2009.6).
16.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样品前处理技术的京杭大运河(苏北段)多环芳烃污染规律研究(2008.7-2010.6)
(四)获科研奖励
1. 1988年论文“地下水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算例比较”获开封市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2. 1990年项目“太阳能采暖降湿热风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3. 1990年论文“地理学性质的再认识”获河南大学1988~1990年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4. 1996年项目“杞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获河南省土地管理局1995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5. 1996年项目“杞县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获河南省土地管理局1995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6. 1997年专著《自然地理界面理论与实践》获河南大学1995~1997年度优秀科研成果奖。
7. 1998年论文“秦岭-黄淮平原交接带河流水沙迁移变化规律研究”获河南省第三届青年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8. 1999年专著《自然地理界面理论与实践》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9. 1999年专著《自然地理界面理论与实践》获河南省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10.1999年论文“地下水系统信息熵分析方法初探”获河南省地理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11.1999年论文“河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探讨”获河南大学主办学术期刊优秀论文奖
12.2001年论文“An Application of Dynamic Structure Model to Soil Corrosion Research.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获河南省第7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13. 2001年论文“豫西山地农业灌溉雨水集流系统设计研究”获河南省第7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14. 2002年《现代自然地理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材)获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15. 2003年《中国资源地理》获河南省科技进步特别奖.
16. 2007年10月,论文“徐州市地表水体环境容量的初步估算与分析”获“第五届徐州市科技论坛暨首届淮海生态健康论坛征文”一等奖
17.2008年5月,项目“秦岭-黄淮平原交接带自然地理系统特征和边际效应研究”获淮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3:15 , Processed in 0.07636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