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个人课题”立项中的常见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7-30 16:24: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个人课题”立项中的常见问题
——以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第四期“个人课题”为例

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于20096月——200911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教育科学规划第四期“个人课题”申报工作。本期“个人课题”经过校、区两级选拔,共有4200余项课题参加市级评审,批准立项2600多个,立项比例约为62%。虽然,第四期“个人课题”立项评审中出现了一批优秀课题,但还有部分教师对教科研的方法不够熟悉,对教科研的基本知识与理论不甚了解,“问题课题”仍然存在。现举例说明。
   问题一:选题大、空、难、繁。选题直接决定了“个人课题”研究的方向、层次和规模,对研究活动是否顺利开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个人课题”研究时间为一年,注重的是——“小切口,深挖掘”。课题的切入点越小,研究目标越集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针对性也越强。但部分教师不清楚些要求,如《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与家庭语文课程资源的整合研究》,研究范围太大,研究内容过多,绝非一位老师一年的时间能够完成的。《小班化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研究》,“小班化课堂教学”范围太宽泛,需要限定范围,明确对象,在什么学科和年级。合作学习的主体又是谁?师生或生生?《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规范教育、自信展示的案例研究》,研究内容复杂,研究对象不明。是何年龄段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又是什么?《基于电子白板的小学课堂教学应用模式研究》,研究内容涉及小学阶段的各门学科,由于学科之间差异很大,对电子白板的需求也会各不相同。此课题需要一个研究团队花费数年时间才能完成。《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研究内容庞杂,各个年级历史学科的重点与难点各不相同,同时还要涉及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相关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选题过大。
   问题二:课题名称表述不够规范。标题应精确、明了告知别人课题研究的核心问题,阐述应言简意赅,确定研究对象,限定研究内容,明确研究方法即可,用词应规范、科学,准确地表述意味着研究工作有了一个好的开端。切勿使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及口语或网络词汇;也不可生造词语,以免造成理解上的歧义。常见误区如下:其一,文章标题作为研究的课题,如《给能力较弱的孩子一个机会》。其二,课题追求标新立异,名词“新潮”。如标题中使用“问题纽带”、“真假师生对话”、“习题迷宫”等,让人不明就里。
    问题三:课题界定不得要领。关键词的界定非具体的操作性定义,缺乏对整个标题的解读。此处,主持人应提纲挈领地阐述对课题的认识,展示研究的整体定位与思路。通过给出操作性的定义,使概念的内涵变得清晰、具体,有利于课题研究的实施,也便于评委按照研究者规定的范围来评价课题的合理性。不弄明白课题概念的内涵或随便乱用,就会导致研究的错误,造成文不对题、偷换概念。如《农村低年级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无关键词,作者将课题解读为“增强学生的卫生意识,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就离题万里。《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发的研究》,关键词界定罗列了“新课程标准的特点”、“研究性学习的定义”、“课程开发”等名词,但无任何实质内容。《提高初一年级数学学困生学习效率的案例研究》,关键词应为“初一年级数学学困生”、“学习效率”等,但课题的整体解读与关键词无关,作者将其表述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答非所问。《农村初中学生如何挖掘、积累写作素材的调查与研究》,仅对关键词做了词语性的解释,最后用一句笼而统之的“用作文训练研究学生平时的作文素材来源于哪里”进行课题解读,整个一“葫芦提”。
    问题四:支撑理论缺乏“支撑力”。支撑理论要针对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要具体化,并非多多益善。正确的阐述可将课题所需的理论细化到某一点或每一条,并明确指出课题与其的关联。但一些老师仅仅罗列出了一堆词语,且其与课题研究联系不紧密。如《新课标下农村中学选修化学的学困生激励方法的研究》,支撑理论只有词语罗列无具体的阐述。《小学语文有效课外阅读研究》,理论依据为“课外阅读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是语文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读后让人不明其意,不知所云。《幼儿混龄山趣活动的策略研究》,课题将世界学前组织主席的建议作为理论依据,作者显然对教育教学理论不熟悉。《小学语文说话与写话教学过渡的研究》,支撑理论大谈特谈“说”与“写”的区别,只字未提两者的联系与过渡。《小学中年级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作者将素质教育作为支撑理论,引用的却是古代诗人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两者有联系吗?!
    问题五:研究内容笼统、不实,与课题脱节。研究过程与方法不可操作、无针对性。这部分内容应是研究方案的“重中之重”。教师阐述时,表述需明确、具体、可行,重在设计研究实施的主要思路。包括课题研究的起点,各阶段的时间安排,以及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但部分教师对这此思考不深入,没有紧扣课题。如《培养高年级学生在生活中选择作文素材的实践与研究》、《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发言习惯的研究》、《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对话式教学促进精彩生成的实践与研究》、《引导低年级学生在倾听中有效生成的实践与研究》等一些课题,研究内容均为“……的内涵研究,……现状调查,……方法研究,……的案例研究”,研究内容混沌、含糊,出现模式化的现象,无具体内容和设计。《结合课堂教学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研究方法为“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变抽象为直观,化静为动;实践和综合运用”,这是教育科研的方法吗?《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互动形态的研究》,研究过程为“对其他物理教师课堂教学进行听课与评课”,此为常规教学工作,与课题研究无关。《通过课外阅读促使学生乐于写作的实践研究》,研究过程为“全面实施课题研究”,此话“精辟”,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英语教学在体育教育中的研究》,研究过程没有研究周期,不知何时开始,何时结束。
    问题六:预期成果空泛。“预期成果”是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方向,对于课题研究具有导向性作用,但是,有些老师没有认真思考“研究成果”,没有结合具体课题加以分析。于是,该课题研究可能会出现“任其自然”“放羊式”等的研究现象。如《结合课堂教学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预期成果为“学生成绩”,不进行课题研究,也会有此“成果”。《<小学生数学报>运用策略的研究》,预期成果为“学生形成了新的学习观”,不具体,也无针对性。《对三年级语文课堂“寡言少语”现象的分析及应对方法研究》、《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能力的策略研究》等,预期成果是“读书笔记、论文、教案、调查报告”,这显然不够,作者应写明其具体内容,是何内容的论文、教案等,课题才有研究的价值。
    问题七:研究条件缺失。“研究条件”也是评委判断课题能否顺利研究并取得成果的重要依据,再好的课题方案,缺乏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也是难以操作,难以取得预期成果的。然而,一些老师恰恰忽视这一点,如《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自主合作能力的培养》,作者对“研究条件”表述是“研究者是一位语文教师”,明显抄袭。《激发学生情感,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研究》,无任何研究条件。《小班环境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规范化》,研究条件仅对写作的定义进行了说明,作者显然没有理解研究条件的意思为何。还有些教师仅仅将“研究条件”表述为“研究者是一个积极进取、热爱教育科研的教师”,这不够全面,也缺乏针对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6 09:13 , Processed in 0.06787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