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科剑:读写的故事与生活
《湖南教育》记者 何宗焕
读写必须还原为生活,没有生活的读写是枯燥的,呆板的,虚伪的,带着装腔作势,带着虚情假意,让人无法忍受。对学生来说,没有生活的读写其实是困难的,甚至是无效的。在平江县南江镇中心小学,房科剑和他的学生们享受着快乐的读写生活,因为读和写都在他们丰富的、溢满童心和趣味的生活中,生活是他们读和写的源泉,读和写又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会享受生活就会享受读和写,生活中有快乐,有美,有故事,有哲理,还有无穷无尽的奥秘,你如果有一双彗眼,还有一颗慧心,就能发现平淡的生活中蕴藏了太多的激动人心的素材,它能满足你的好奇心,激发你的无穷想像力,让你读到最美的篇章,写出最好的文章。
难道不是这样吗?
拉开生活的宽度
生活是什么?
这个问题大深奥了,天真烂漫的小学生根本理解不了。现在的孩子,他们的生活是大人给的,大人们给他们什么样的生活,他们就有什么样的生活。所以,他们的生活其实是很狭窄的。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生活。
大自然本来是儿童们天生的伙伴,能满足他们不断探索的愿望和无拘无束的嬉戏。可是美国一个叫做理查德•洛夫的专栏作家却在《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中说,全球的孩子都不再喜欢走进大自然,他们只喜欢有插座的房间,看看动画片,上网聊天打游戏。即便学校或者家长想带孩子走进大自然,他们的手里依然拿着游戏机。他们对眼前富有生命力的美景漠不关心,更别提喜欢了。
是的,电视、网络、电子游戏正在侵占孩子们的生活,他们逐渐沉迷于这个虚拟的世界,却对眼前鲜活的、有无限生机和无穷色彩的自然世界产生了隔膜。而学校和老师即使带孩子们走进自然,也是把亲近自然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自然成为了可以随意捏弄的东西,那是老师的大自然,不是学生的大自然。
房科剑说,这种做法是多么渺小,多么肤浅啊。他说,以前我也犯过这样的错误,但现在我完全改变了。我带着孩子们走进大自然,走进溪边林间,同孩子们一起到野外放风筝,体验农活,到河滩野炊,到山上采摘野果,到田间探寻植物的秘密,我不会刻意去指导孩子们做什么不做什么了。
孩子的天性是爱玩的,大自然不仅是他们的伙伴,也是他们无所不包的老师。孩子们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会完全放松自己,寻找快乐,他们会发现大自然的奇妙,会感受大自然的安宁静谧。在大自然的引导下,孩子们有了探索的愿望,能够安静地凝视,能够无拘无束地拥抱自然。在大自然中,孩子们的一切行为都是源自他和他的伙伴,所有的快乐都是他们的。这样的玩耍比有指导的活动,会更持久地影响孩子,孩子会变得更加自信。至关重要的是,他们从小认识到了一个真实的自然,懂得了敬畏生命和自然,长大以后,他们没有理由不爱着这个与人类共呼吸的自然世界。
孩子们生活的边界宽了,他们思维和想像的边界也变宽了。当然,更让人欣喜的是,他们有了阅读和写作的欲望和冲动。他们要从阅读中进一步了解自然,同时也要用他们稚嫩的笔触表现自然。
房科剑的读写活动就是这样走进了孩子的生活,很随意,很自然。没有强迫,没有做作。阅读和作文成了孩子们生活的需要。
作文原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自然也可以成为作文的全部。问题是,在很多人眼里,生活是平淡的,写平淡的生活就找不到新鲜特别的感觉,难以“出彩”,所以一些老师甚至家长喜欢刻意设计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以此来丰富孩子的作文素材,但是问题又来了,为作文设计的活动总是显得做作了一些,而且会陷于千人一面的俗套。这是当下小学作文教学面临的困境。
房科剑说,记得有一回他组织学生参加一家省刊“亲爱的爸爸妈妈”征文,孩子笔下的爸爸妈妈都是那么苍白无力,我知道这不能怪孩子的笔力不济,可爱的有情有趣的爸爸妈妈太少了。孩子的生活要拉宽,大人的生活同样要拉宽。这一次,房科剑想了一个办法,他让孩子采访家长,让家长们讲自己的童年,讲童年时听过的故事,玩过的游戏,做过的有趣的事,和孩子一起做传统玩具,比如铁环、陀螺,并和孩子一起玩。还有家里的农具,犁、耙、锄头怎样使用,菜园里的蔬菜有哪些品种,栽种培植有什么要求。
生活要丰富起来,但不是有意为之,做父母的,可以和孩子一起旅游,一起玩,一起阅读,一起劳动。把这些生活细节记录下来,当然就是最好的文章了。
生活是自然的,“活动”就有些做作;观察和思考也是自然的,加入了老师的诱导和框框,就会变得不真实。还原生活,同样要把作文还原为记录生活、交流思想的工具,还原为观察和思考水到渠成的结果。
在观察中思考
孩子不会观察,缺乏思考,这是作文教学最大的难题。
没有观察,没有思考,怎么写得出呢?即使写出来也是干巴巴的。
其实,不是孩子没有观察,而是没有掌握观察的方法。观察,也就是用眼睛看,谁不会呢?但是既然看了观察了,为什么写不出呢?这就是方法问题。
房科剑设计过一节树叶贴画的作文课。想让孩子们有话可说,重点还是树叶贴画做得好不好。如果孩子随便贴几张画,或者不用心做,都设计了一样的造型,那样的树叶贴画不会带来美的享受,也激不起孩子的表现欲。他对孩子们说,这次贴画按造型别致、材料新鲜、名字有趣设了最佳创意奖、最佳工艺奖等奖项。孩子的积极性一下调动起来了,最后交上来的树叶贴画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很丰富。展览的时候,房科剑又设计了最佳解说奖——说好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同学看得懂,也让其他同学明白自己的创意;最佳发现奖——发现别人作品的美。
孩子们更加用心,更加细致地观察和思考,他们有说不完的新鲜话,也有更多的发现。
他把孩子们带到河滩上拣石头。突然,房科剑叫起来:“同学们快来看,我拣到一只‘绵羊’了!”孩子们开心地围上来,却又很快失望了:“不就是一块石头么,哪里像绵羊。”房科剑很耐心,“大家看,这不是绵羊的角么,还有耳朵哩。”他让孩子们发挥想像力。是的,观察要细,还要有想像。很快,同学们都找到了各种各样的“动物”。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房科剑还设计过一套“观察操”,让孩子们在观察活动前做:摸一摸眼睛,捏一捏耳朵,擦一擦鼻子。因为观察不只是眼睛的事。
农村孩子很朴实,大都不很爱说话。房科剑的语文课有一个“课前三分钟”的环节,就是给每一个孩子练习面对公众说话的机会。他说,语文课,能说会道很重要。最初,一些孩子上台,喃喃自语,不知所云。但他还是很耐心地陪着孩子,让他说完。这些上不得台面的“演说”对孩子来说,收获其实是很大的:他“小声”里的勇气征服了别的孩子,也征服了自己,他获得了可贵的自信,体验到说话得到认可的快感;培养了每一个同学用心对待他人的品质,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有差异的孩子,我们需要别人的尊重,也需要尊重别人。
房科剑知道,孩子不是没话说,但就是不知道说什么,也不知道怎么说。说多了,说惯了,他就知道怎么说了。
房科剑的语文课上,孩子都有自己的故事,听到的,读到的,都可以跟大家分享。有意思的是,这些故事常常被孩子们精心改编。是的,这样的故事会活在孩子心中,丰富孩子的生活,拓展他的写作素材。
房科剑自己就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他说,那是走上讲台的第二年,学校改建,借了一间民房上课,雨天,屋里很暗,没有电灯,他就给孩子们讲故事,几乎讲了一年,《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都讲完了。
讲故事对孩子们读写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非常有效。不一定是讲书中的故事,还可以讲自己的故事,家里的故事,班上的故事。这类故事,没有观察,没有思考,是讲不好的。也许第一次他没有讲好,不流畅,不完整,不生动,没有条理,没有情节,但不要紧。房科剑经常这样鼓励学生:“想一想,怎样讲会更精彩呢?”
房科剑从不给学生设置条条框框,观察和思考也是这样,孩子观察的角度,观察的顺序也许不好,但只要他用眼睛认真看了,用心思考了,就可以按自己的方式写出来。“这有什么不好呢?”房科剑说,“你习惯了什么样的观察顺序,就可以怎么写。重要的是有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写出自己来
房科剑因为指导学生作文写得好,班上又经常有学生的文章在报刊上发表,便常常有人拿来作文请他“指点指点”。面对这样的请求,房科剑总是摇摇头。他说:“再怎么指点,孩子不会在两三天工夫里写出好文章来。当然,我能够把一个孩子的作文提升到发表水平,但我不能这么做。我指导学生作文,常常是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去提高。”
有一次,房科剑带了别班的几个孩子写周记,孩子写好后,他看看,觉得基本上表达清楚了,便不再做修改的要求。可是家长和其他老师有意见了,因为并没有看到他“指导”的痕迹。房科剑感到了苦恼。如果从遣词造句,从表达的灵活等方面“手把手”地指导,孩子的文章肯定是很好看的,但这样的文章大多数是美丽的假话,因为根本看不出孩子自己的话来。“我不愿意看到一个虚伪的灵魂引导孩子写他高不可攀的东西。”他说,“我相信,孩子通过一段时间的阅读,经历一些磨练后,他们会获得同样的认识,可以达到那个高度。我们为什么不能等一等呢?”
只有自己的思考才是最有价值的,拔苗助长,有百害而无一利。
他说,有时,孩子的写作基础差,我也不急于求成,我带他们到山里看春天,孩子们写出了他们的春天,很短,但这是他们自己看到的,是他们眼里的春天,没有任何矫揉造作。写家乡的变化,我要求孩子们找一找家里的老照片,问问爷爷奶奶,孩子们写出了浅显的乡村变化,文章里有自己的东西,有自己的观察,我和同学们一起欣赏这些作文。
房科剑讲了一个故事。一次,班上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他要孩子们都来说一说,有哪些。孩子们争先恐后,群情激昂。待孩子们说完,他说:“大家的观察很仔细,我们能不能都来出出主意,想想办法,改变这种状况。”孩子们看到了他手中的作文本,现出了为难的样子。一个同学问:“是不是要我们写作文?”他想,不能说作文,否则他们会陷入作文的恐慌中。于是,他说:“我希望同学们写出自己的好建议,我将从大家的建议中评选出真正适合我们班管理的金点子。”
听说是评选金点子,同学们来劲了。不到一节课时间,作文本收齐了,有孩子说:“老师,我的建议一定行,一定是金点子。”
写之前,他也讲了一些要求,同学们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如果说是写作文的要求,大家一定听得不耐烦。为什么一说作文就没劲呢?是不是假话讲多了,孩子们有了抵触情绪呢?
你看,写自己的东西,写出自己来,多么重要啊。
教学生涯快二十年了,一直在农村学校,房科剑说出了他的心声:感谢农村教育带给我幸福的生活,希望更多人关注农村教育阳光的一面,以分享教育成果的方式多到农村学校走一走,而不是高高在上的“送教下乡”——似乎农村学校缺的就是“教”。
本文刊于《湖南教育》2012年8月上旬刊“名师会客室”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