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怎样成为常青树? ——“绛县经验”及其启发 朱永新 (作者按语:200年11月末,全国新教育实验区工作会议暨绛县现场会,在山西那个古老的县城,幕启幕落。回想2009年11月29日,我在现场会结束之际的发言,彼时的感动不断在胸中涌起。我感动,是因为我被感动。现在,我根据当时的发言记录整理出下面这篇文章,送给未能莅临现场的新教育人,期待与大家共同思考实验区的管理以及新教育的未来。)
感恩 在实验区会议和绛县现场会即将结束之际,我还是想表达我的感恩之心。 感谢为这次现场会作出辛勤劳动的绛县人、绛县新教育人,感谢不辞辛劳赶到这里的焦作新教育人,感谢自始至终观摩现场会的《小学生拼音报》的总编,感谢常年奔波在外的新教育研究院研究中心的同仁们,感谢山西省和运城市有关方面的领导,感谢所有为新教育这锅“石头汤”的熬制作出辛勤工作的人。 感谢你们用热情,汗水真诚和智慧,浇灌出将新教育实验这朵绽放在民间社会的野百合,让这朵理想主义的小花,在现实主义的大地上,破土,成长,吐露芬芳,一天天地由不成熟走向成熟。 绛县经验给我们的启发 迄今,新教育实验仍然没有成熟,距离人们美好的期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让我倍感欣慰的是,因为所有热衷于中国教育进步的人们的共同参与,我们像一个蒙学的孩童,每天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在绛县,在村小,在这几天,所见所闻,不仅让我欣喜,让我感动,也促使我思考新教育实验未来发展的若干问题。新教育实验是一个开放的实验。她的内涵和外延,她的内容和方法,不是我们在书斋中模拟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由绛县实验区这样的集体,由 这样的个人,在参与中,用一个个地方经验不断创造出来的。 这几天,我和大家一样,在绛县受到了一次次的感动。我们将绛县新教育实验的成果说成“绛县模式”,或者说“绛县经验”。还是说“绛县经验”吧。 “绛县经验”怎样理解呢?我个人所理解的绛县经验,就是用新教育的理念、思想和行动来改造和建构实验区的日常教育教学。自2005年开始,绛县进入新教育领域,开始启动新教育实验,进而变成实验区。四年过去了,在绛县这片古老的黄土地上,新教育的种子已经开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正所谓只有靠近才会尊敬,我们在绛县的八个学校现场发现,新教育的理念、思想和行动,已经成为他们日常教育教学生活的组成部分,成为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绛县教育生命的一部分,区域生命的一部分,学校生命的一部分,教师生命的一部分。 绛县的现场,绛县的经验,给我们很大的惊喜,我提议为绛县的精神、为绛县新教育人、为我们新教育这锅“石头汤”所作出的独特贡献而鼓掌! 从实验区的角度来看,绛县经验是一个局部经验,地方经验,但是,它对我们面向全局,是有启发意义的。 启发之一,新教育实验这样的民间力量如何与行政力量形成良好的互动。实验区会议我们开过两届了,现在是第三届,这是最成功的一次,是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也是地方教育行政公务人员到场最多参与最深的一次。特别是焦作实验区张丙辰局长他们一行人,昨天上午刚刚开完一个会,又驱车九个小时赶过来。他们这样一份执着,对新教育的支持的确让我们很感动。 新教育是一个草根行动,是一项民间的教育实验,相对于官方教育而言,新教育的自我定位是补充而非替代。所以,我们从不要求行政力量的介入,但是,我们也从不排斥行政力量的介入,我们期待的是,在某些领域能够形成民间力量与行政力量的良好互动。绛县是对我们这一愿望的最好的注解。 有人或许会问,我们怎样与行政力量互动?我们新教育人既然搞的是民间实验,就没有官方的权威,我们不能强迫,也不能祈求官方的支持,我们只能仰仗我们的精神感召力。焦作的张局长为什么有缘坐到我们今天的现场,就是因为张硕果老师,一个普普通通的教研员,他和其他几个普普通通的老师,像几条毛虫默默在做,终于招来一只只蝴蝶,煽动了他们美丽的翅膀,渐而感动了张局长。张局长在听了很多家长的报告、领导的报告后很感动,他们从新教育这里体会到了她的魅力,所以,他参与了。 请相信,教育行政部门对我们是没有偏见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感动他们。 在绛县,我发现,我们的新教育人,不仅感动了教育局长,还让教育局长在感动中,运用他们的智慧,接力棒式地,用新教育精神,感召了人大。我们的陈局长不仅让政府参与了新教育,还让绛县人大参与到我们的新教育实验。陈局长是怎么调动绛县人大的?他在人大内部成立教育促进委员会,每年县四套班子一起开感动绛县的十大教育人物专题会议。他的智慧,他的精神,为绛县新教育营造了一个好的教育生态环境。 这件事告诉新教育人,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当你的精神能感动别人,一定能得到别人的支持。行政力量也不例外。 启发之二,新教育实验怎样才能不因为人事的变更而衰荣莫定?新教育实验怎么才能成为一棵常青树?这是我们经常考虑的问题。在绛县这个现场,有人跟我说,如果教育局长换了,不再支持新教育,这个实验区会怎么样?我们很多实验区,常有领导重视不重视完全不一样的感慨。我不否认这一点。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新教育实验怎么样才能真正的不因为人事的变更,能够永远的做下去。 绛县经验启发我,试验区能否不因人事更迭而或衰或荣,取决于有没有成为你的日常教育教学生活的组成部分,有没有成为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绛县坚持再做几年新教育,假如教育系统发生人事改变了也没关系,绛县人也一定会把新教育做下去的。因为新教育已经成为绛县教育不可分割的血肉部分,也就是陈局长讲的,它已经扎根在心中、物化在生活中、落实在课程中、体现在行动中。 这反过来启发我们,新教育实验区的工作应该往什么方向做。方向可能很多,我且说两个: 方向之一是,把教科研和新教育的研发推广一体化。新教育的六大行动,新教育的课程起初都是理念先行,包括晨诵,一开始,没有提供每一天的内容,没有这样丰富的东西;还有培养卓越口才,早前也就是个理念,但是绛县教研室分别成立若干个开发组,制定了各项行动的操作手册,凝结成了几百万字的文字。理想课堂的框架都是教研室提供出来的,教研室成员和骨干教师共同备课。可见,绛县新教育做得如此深入人心、深入课堂的重要原因,就是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在研究推进新教育。 大家看到,有的实验区,一把手局长挂帅,推进新教育,但是效果不理想。为什么?因为管理没有具体抓手,没有具体人在做。 方向之二,就是把新教育行动思想和理念课程化。这个也是很重要的。新教育不进入课程是没有生命力的。现在晨诵已经成为绛县的一个课程,每天保证20分钟的与黎明共舞,每天中午40分钟午读也是进入课程的,下午还有一节阅读课,逐步逐步就固化了。 着眼于未来,新教育人肯定要开发自己的课程,比如说读写绘。绘本怎么真正进入课程,若干年以后,我们可能有自己的小学语文课本,这个语文课本不是一个拼凑,而是独立开发的一个学科,成熟了一个学科我们会开发一个学科,当然这可能需要5年、10年、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但是我们会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新教育应该走向课程,在对现在的课程进行改造的基础上前进。从长远来看,新教育应该有自己的课程体系。 启发之三,绛县经验能否帮助我们探索新教育实验的农村发展道路?绛县实验区与我们其它新教育实验区相比有它特别的意义。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70%,中国真正的崛起,就要从一个人力资源大国变成一个人力资源强国,如果没有农村教育的发展那是不可能的。农村教育到底怎么做?这几年来我们一直在思索,我们在很多城市,新教育做的如火如荼,扎扎实实,但是新教育能不能在农村发展? 应该说,我们在绛县看到了希望。昨天的八所学校,每一所学校都让人感动,最让我感动的倒不是县城里的学校,而是村小,像东吴小学、雎村小学、陈村小学。如果中国所有的村小都能达到这样的教学品质,依据木桶原理——木桶最短的这块板是木桶能装多少水的决定性因素,我相信中国的教育会有另外一份精彩。新教育的耕耘,在村小的探索,对中国农村教育未来发展之路是有贡献的。 这次活动没有邀请媒体,是一个新教育实验区内部的交流,绛县陈局长一再要求十年之内,不宣传、不报道,默默耕耘,但是我有点急不可耐,我急于把这朵吐露芬芳的鲜花让大家嗅到,沿着她所走过的足迹去开拓新的农村教育发展模式。 我对实验区管理的几点意见 实验区是我们实验推广的重要载体。七百多所实验学校实验区就占了六百多,实验区就是新教育的主战场,服务好实验区、开拓好实验区的管理工作,是我们新教育管理的重中之重。 这次新海的团队,对我们过去的新教育实验管理的规程做了些调整,我觉得非常好,很细致。有人说民间的东西还是模糊的管理为好,要不要这么精致,我想,真正能走得更远的团队,是需要精致的管理的,只有精致,才能有战斗力。 就实验区的管理,我有以下几点意见和大家交流: 第一,遵守实验规程。这一次修订的管理规程出台了,当然这不仅仅是规范实验区,也是规范我们自己。这个规程还不能作为一个定论,大家回去再讨论、再研究,你觉得这条根本没法做、做不到,操作性比较差,请反馈给课题管理中心。大家一起认真研读、讨论、思考,帮助我们来完善规程。规程是我们大家共同的约定,用制度来规范是最重要的。 第二,规范新教育用语。新教育有些重要的提法是新教育价值和新教育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如“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有些地方就讲“过一种幸福的生活”,完整是对幸福的补充,像这样一些新教育最核心的东西不要去变。 再比如“构筑理想课堂”,我们提出“有效教学框架”,有些地方提出“有效课堂”,有些地方还提出“高效课堂”,我们为什么提出“理想课堂”,实际上学术界内部对高效是有看法的,因为“高效”并不是我们追求的唯一的目标,没有体现我们新教育的有效课堂的“三重境界”:知识、生活和生命的共鸣。 既然我们做新教育实验就统一用新教育的有效教学框架,理想课堂是一个伟大的目标,什么叫“理想课堂”?我们有我们自己的言说。在构筑理想课堂方面,我们提的是“六个度”,这六个度是有我们的想法的,就不能提“七个度”。不要随便的增改,增改以后就乱了。 如果大家觉得有些提法不妥,我们当然可以修改。但是,我希望统一修改、权威发布。这样我们统一新教育的用语,发出一致的声音。对新教育用语先吸收消化,再创造,在没有正式的定论之前,我们可以去讨论。我想这也是规范新教育实验的用语的重要方面。 第三,积累实验资料。积累资料非常重要,为什么?最近在美国做福布莱特奖学金的一位中国的萧博士,他写了一篇研究新教育的文章,被美国教育学会采纳要做一次讲演,跟我要资料,我就很困难,新教育实验这么都年来有资料、有数据,但是不系统。 你说我们新教育实验有多大的变化?但是你不能光说他变了,凭什么?需要数据和材料。数据没有,要把材料拿出来,材料没有要把口碑拿出来,学生、家长、校长怎么说的。这几年我们更多呈现的是结果,变化没有呈现。我希望看到对比的材料,例如:过去教师是什么样子,现在教师是什么样子;过去的学生学习是什么样的状况,现在的是什么状况。新教育是行动,但是做研究的人需要资料。 无论是从叙事研究、从教育科学研究来说,资料的积累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这种资料一种是固化的,昨天山东临淄于春祥主任给了我一本书,可能不一定很完备很成熟,但是他就是一种资料的积累——《区域推进新教育实验的理论和实践探索》,里面记录了临淄区很多的经验。每个实验区要善于积累资料,过几年把这些资料用书籍凝固一下,一些实验经验可能不成熟,但是没关系,我们这样不断的积累,会渐渐的成长起来,学校也是如此。 出书时统一用新教育的标识,实验区、实验校、实验老师都可以用,但是用的时候要经过新教育研究院的认可,出版的图书也要及时的寄给我们。我们也可以送给一些做新教育研究的人,把新教育作为博士论文、硕士论文的人现在越来越多,我们要给人家提供一些研究资料。 我们的资料积累、交流、分享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实验区之间交流本身也非常重要,我们实验资料做出来了相互交流,比如焦作的简报出来了,给其他实验区寄几份。另外要形成一个实验区内部交流的机制,像实验区联盟这样的组织,每个实验区轮流坐庄任主席,便于内部交流,现在我们实验区内部交流已经开始了,这个实验区到那个实验区去参观学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实验区都有自己的办法,我们要及时交流分享彼此的经验。 第四,关注新教育实验动态。新教育实验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研究中心他们的足迹,新开发的课程,包括网师每天发布的一些东西,至少每个实验区、实验校都应该关注,但是现在我们每天发布的很多东西大家关注度不高。我们还要及时关注办公室、研究中心发出的通知。另外各种媒体对新教育的报道,要及时的发给新教育研究院办公室,让我们掌握,最好也能给我、志文、新海、研究中心等各发一份。有很多媒体报道很感人的。河南的《教育时报》报道焦作团队至少四五次了,《被一群毛虫改变的焦作教育》写的非常好,对鼓励我们从事实验、对实验区之间彼此学习借鉴是非常有好处的。 第五,遵循“底线加榜样”模式。没有底线,就没有基本品质的保证,凡是做新教育,就是意味着你已经认同我们的底线。这个底线,不是填一个申请表的问题,加盟新教育以后我们就要给你提出底线,你加盟新教育说明你已经认同我们的底线。新教育研究院可以提出我们认为的底线,这个底线是针对全国新教育实验提出的。各实验区还会制定不同的新教育管理底线,尤其优秀的实验区更是这样。 “底线加榜样”这个探索,是从实验区自发产生出来的一个非常好的管理方式,这次绛县现场会提供的成果为此做了完美的诠释。我们每个实验区的管理者,包括教育局领导和学校的校长要制定底线、关注底线、检查底线、评估底线。 今后新教育实验区管理规程完善的时候,可以把底线写上去。实验区和实验校要及时发现榜样,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尤其是老师身边的榜样。昨天我们看的雎村小学,这么多年来为绛县教育输送了很多新教育人才,为什么?是榜样的力量在起作用。榜样在不断的产生,榜样在不断的言说,促使老师扪心自问:他(她)能做到我为什么不能做到? 很多人说:不要用研究中心的标准来衡量我,他们是魔鬼团队。但是你用身边的故事来说服他就效果很好,昨天看到的绛县十佳教师里面有个将近50岁的老教师,她都能够做到。所以我觉得发现榜样是很重要的,每个实验区都应该有自己的榜样、寻找这样的榜样、发现这样的榜样、培植这样的榜样,让榜样去影响、带动身边的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