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祥柏:为后代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来源:《科学时报》(2011-3-10 B1 读书周刊)
□受访者 数学家、“走进教育数学”丛书作者谈祥柏
□采访者 本报记者 钟华
《科学时报》:作为“走进教育数学”丛书的编委和作者,请您谈谈丛书对于数学科普或者教育数学,有什么样的作用?教育数学的理念在丛书中是如何体现的?
谈祥柏:教育数学这个理念是张景中院士和科学出版社的李敏女士他们研究出来的,张景中院士做了很多的工作,他是贡献很大的。“走进教育数学”对一些热点,一些交叉学科的地方都做了探索和讨论。
比如,中国的奥数引起了很多争议,对奥数的客观现实,很多人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拥护或批评。有些事情过了头当然是不太好,但是也要尊重它,毕竟奥数本身对提高智力还是有帮助的,不要把它一棍子打死。丛书里有一本书就是专门研究奥数的。我写的《数学不了情》里好多古典的文学、古代的建筑和数学的思维有很大的联系。还有一本叫《绕来绕去的向量法》,这本书是用向量的方法来解决数学的平面几何的问题。
李敏对这些问题设计得比较全面,而且找了国内包括北京、四川、广州、上海等各个地区的作者合起来做这个事情,这是很不容易的。
我觉得这套书比奥数辅导的用处更大,很多人把奥数题当作名牌大学的敲门砖,用完就扔掉了。但是我们这套书真正培养出的是大家对数学的兴趣爱好,就像长效丸一样,吃下去是终生起作用的。
《科学时报》:“走进教育数学”丛书在上市不久就能获得读者的认可,您认为原因是什么?
谈祥柏:2003 年北师大编写一套中小学数学教材,我去旁听了一下。我感觉国家花了好大的力气来编这个教材,但是教材实际上编得并不好。许多民间的数学教育方法反而更好。 “走进教育数学”丛书里《情真意切话数学》的作者之一、鼎鼎大名的华东师大张奠宙教授,他曾经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数学大会。张景中院士在《几何新方法和新体系》中提出的一个有关面积方法的公理系统,我可以保证,中学生只要好好看这本书,95%以上的几何题目他们都能解决。
我觉得这套丛书的策划李敏相当了不起,对国内数学界的人相当了解,找的作者很对口。我们这套书获得大家的认可,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写书的人都曾身处数学教育的第一线,而不是高高在上的。
张景中院士年轻的时候在新疆的一个中学教几何,我也当过数学教师。我们对数学教学比较了解,而且知道哪些地方是中学生最难学的地方,于是会知道用比较好的办法帮他们辅导。
《科学时报》:《数学不了情》中,每一个故事都能找出数学与历史、文学、谜语以及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的联系。请您谈谈如何培养读者对数学的喜爱和兴趣?
谈祥柏:我很爱好文学,所以这本书里面有许多文学故事,还有我个人年轻时候的爱情故事,所以大家比较爱看。我有时候听到读者的反馈,他们很喜欢这本书,我听到也很高兴。
数学里面有趣的东西还是很多的。但是很多学生越是怕数学就越学不好,越学不好就越怕数学,恶性循环。我觉得最关键的还是数学老师。作为一个老师,还是应该各方面的书都看,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我年轻的时候,受世界上各国科普大师的影响非常大,像前苏联的数学大师还有美国的数学大师马丁·伽德纳。马丁·加德纳的作品中数学与文史结合得极好,他甚至是一位魔术大师。美国人对他评价很高,因为他经常用游戏的方法把一些数学方法讲解出来。
《科学时报》:作为德高望众的数学家,投入如此多的精力来做初中、高中的数学教育普及的工作,是什么信念支撑着您来做这些工作?
谈祥柏:因为时代的原因,我年轻的时候受了不少挫折。我觉得我大半生的主要工作都是在1978年打倒“四人帮”以后做的。其实这些工作都应该是年轻的时候做,但是那个时候的环境不允许自己做。到了年老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应该为后代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这些作者,大家都具有比较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怀。我们年轻的时候白白耽误过去了,后来研究出一些东西,如果我们不写出来,要是等后来的人再重新研究,要花很大的功夫。我们也不太计较什么金钱名誉,不太计较报酬,总是希望能够在有生之年为国家做一些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