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出版教育:一个纸上谈兵的命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20 11:04: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出版教育:一个纸上谈兵的命题
  

作者:王谦  

  “出版教育”这一说法,从施教者或出版社决策者的角度说事儿的成分大一些。十几年前就读于复旦大学编辑专业,工作后被决策在这个位置上编书至今,在我而言,从受教育的角度来发表意见心里更觉实在些。
  一个称职的图书编辑,文化素质方面的要求是必需的(文化层面之外其他诸如个人品德、社会责任感之类,是任何合格的社会公民理应具备的,所以,我不把它们列为合格编辑的素质范畴之内)。而文化素质说起来就有些复杂,闲翻书看到王小波哥哥的一段话:  “文化有两方面的内容:一种是各种书本知识,另一种是各种暧昧的共识,以及各种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精妙气氛,一切尽在不言中。”
  大学教育给予学子的正是前一种,即各种书本知识。而出版教育,则一般理解为出版界的编辑所应具备知识的教育。编辑或出版专业与中文、外文、数学、电子等系科不同,在目前的高校里面仍是一种极少的存在,物以稀为贵与否不敢断言(其实也用不着断言,编辑专业永远不会贵起来),被了解的程度很小倒是真的。以我所亲自接受的教育而言,如果除去“中外编辑史”、  “编辑应用文写作”诸科目,就跟大学文科的公共课设置没有太多出入了。所以,即便是大学编辑专业的系科头头和教授们,即便是各出版社的领袖们,都没有必要把出版教育神秘化、神圣化;不才如我,就不准备把自己所受的这一相对较稀缺的专业教育神秘化,而觉得大可用一种最稀松的平常心来看待,没有多少值得研究讨论的必要。若论其不足之处倒有得话说,那便是编辑专业或出版专业培养出的学生,在培养思路上让受教育者比之其他各专业尤其少了几分成名成家的少年意气或曰锐气,因为任教的夫子们似乎立志要教导弟子们形成“杂家”的成长思路,养成甘做文化事业“螺丝钉”的心理底线,这样的成型教育制造出来的合格产品,如果仅仅甘于所受的学校教育,断难在实际的出版工作中做出创造性的成绩来。
  对有着大学教育背景(姑不论是否编辑出版专业)的编辑们,出版社决策者似乎还自觉身肩对其进行“再教育”的义务。在这方面,各省出版界约定俗成的做法是:每年将下属各出版社的新“入伍”成员凑足两三辆大巴拉到一山青水秀的所在,来上期“编辑培训班”,德艺双馨或正值更年期的男女资深编辑上台来给新男新女们灌输些书稿编辑流程呀、齐清定的标准呀、校对符号的使用呀、古籍与科技图书的特殊要求呀之类钉钉铆铆的要求,形而上的也就是一项“出版工作的党性原则”罢了,白天上课,晚上卡拉那个 oK兼跳舞,一般为期三周——在我看来,三周都算劳民伤财,就那点不成规模的知识而且还是下一步吃饭所必须掌握的东东,列位又都是二十来岁记忆力与力必多之丰盈正值一生高峰的年纪,要是法律允许派人拿枪在小弟弟小妹妹腰眼上逼着(子弹上不上膛无所谓,比划着有那个效果就成),八小时保准全部搞掂。
  说实在话,一个编辑或出版专业的文凭到手(姑不论是学士、硕士还是博士学位),并不意味着他/她将笃定成为一个好的编辑;一个人从非编辑专业受教若干年出了校门学非所用地置身编辑职位上,与图书编辑的平均水平也绝对差不到哪里去。简言之,不论阁下受的是出版教育还是非出版教育,只要处于一定学历的基础上,那大家在编辑职位上的竞争力就是相同的。所以,要收罗到一大堆普通水平上的图书编辑人员并不难,难的是缺少真正有文化底蕴、能够在工作中体现出创造价值的好编辑。这是另外的一个话题了,既然涉及,不妨絮叨几句。
  先说这里何以称“好编辑”而不用现成的“优秀编辑”,是为了跟当前各级所惯于评选的“优秀中青年编辑”之类相区别,因为名列优秀编辑榜者,在我看来,十之一二堪负“优秀”之名,其余大半不过是正点上下班、工作中听话、创造力平庸却让上面头头们看在眼里舒服到心尖的中青年从业者而已,白白地糟蹋了“优秀编辑”这样一个合理的名词搭配!
  再为我眼中的好编辑作一下大体框定:
  1)受过一定的学校教育(本科毕业即可还是非博士文凭者不要,不同智商的出版社决策者可以有不同的划线标准);
  2)其本人热爱文字工作,在离开学校教育之后有生命不息读书不止的愿望(最低标准是每个月舍得花自己的钱买五本以上的书来读);
  3)对文化时尚有超出同侪的兴趣和敏感度(可以不读《读书》、  《中国出版》,却会一期不落地读《万象》、《南方周末》、《新周刊》);
   4)附加条件:业余习惯码字自娱自乐或自娱娱人(时下的最低标准是会在网上灌水和拍砖),且在这过程当中文字和思想逐步提升。如果具备2、3、4条,则第1条可以忽略不
  这样的一个人,别人有的“各种书本知识”,他有;而游离于平常书本知识之外的后一种知识,即绝大多数人没有的文化上的“各种嗳昧的共识”  (以及“各种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精妙气氛”),他也会有。这样的一个人,才算对文化有了尽其所能愈来愈接近全面的理解,从事任何文化工作(假设他从事编辑工作吧)都会在工作中显出十分灵透、游刃有余的优裕,编辑工作对他来说也会是一种创造的快乐,而非仅只一个饭碗。这样的一个人进到编辑职业中,之前之后都不需要对他设计任何形式的出版教育,顶多在他上班的第一天把一页有关常用校对符号的规定悄悄搁在他桌上,此外对他嘱咐一句话都是多余。
  (最后要坦白一点:上引王小波之语这里只用其字面意义,略乖其原意。  “各种暧昧的共识”云云,他原指社会人群环境中类似语言禁忌式的东西,这里转指包含在大文化范畴之下、大家先生们没在阶梯课堂上公开讲授出来的内容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8:54 , Processed in 0.06025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