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深出版人朱晓:版之不存 权将焉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20 11:30: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资深出版人朱晓:版之不存 权将焉附2012年03月04日

南方都市报/朱晓



  版权是有寿命的。这话说了等于没说一样,世间万物都是有寿命的,“天色有阴必有晴,物如无死定无生”,这是老出版家聂绀弩纪念另外一位老出版家冯雪峰的一联挽诗,说得很心痛,也很真实,洞明世事。


  好吧,具体一点来说,版权是有期限的,各方权利义务生效的起止时间要受到合同协议的制约。泛泛地来说,版权是有其兴亡史的。史只说兴,听众还有兴趣;史若说亡,总归是一件扫兴的事儿,尤其是说待亡之亡,恐怕有的听者就接受不了啦。
  别带情绪,别带情绪,情绪会迷人眼的。我们暂时把版权的兴亡放一边,先来看看“版权”这个词吧。从语法上讲,这是一个词组或者短语,那么,在14类词组当中,它属于哪一类呢?偏正词组?有道理,它可以算是偏正词组之下的定中词组,由定语和中心语组成———“版的权”。联合词组?也有道理,可以说它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版和权”。
  将“版”、“权”拆分之后,不妨先来聚焦于“版”。“版”是什么?根据《辞海》,“版”的第5义是“印刷用的底版”,释文列举了木版、石版、铜版、铅版、珂罗版。如果再加上硫酸纸、胶片还有数字印刷,不难看出,“版”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笨重到轻便、从硬到软、从有形到无形的历史演变。
  再从“权”的角度来看“版”的兴亡史,大致可以节说为这么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无版无权的阶段,这大约是手稿时代及其前的阶段。
  第二阶段,有版无权的阶段,脱离手稿,用手工制作各种“印刷用的底版”,直到印刷机问世前后。随着出版行业全流程的完善,许多行业各路工匠参与进来,为这个新行业添砖加瓦,甘当“螺丝钉”,分一杯羹。
  第三阶段,有版有权的阶段,这是出版业刚刚过去的黄金时代,成就自不待言,版权体系既严且密。在这个阶段我们养成了传统出版的手艺、经验和眼光。
  第四阶段,“版”渐无、“权”渐丧的阶段,这就是现在才刚刚开始的变化,“版”化作了无数无形的“0”和“1”,“权”却成了强弩之末、无根之萍。各种手工制版印出来的书成了收藏品,机印图书渐渐地两极分化。出版行业全流程的一些环节日渐分流出去社会化,同时,社会上行业外的资金技术又涌了进来。版权当中的衍生权利越来越复杂。为什么要衍生?就是因为原来传统的专有出版权不足以涵盖内容提供的方方面面。衍生就是细分,终究还是“分”吧,釜底抽薪,抽到最后,版权只剩下冷锅灶,筵席也就该散了。
  第五个阶段,回归到无版无权,当然不是回到“笔则笔、削则削”的手写状态,这应该算是螺旋式上升吧。到了这个时候,内容提供的服务将转化为内容平台的服务。内容,由上网者自己提供;内容如何运用,由点击者自行决定;平台运营商的赢利除了佣金,还可以从人流带动的资金流里淘金。至于授受之间的名利模式怎样,未来社会将会自然地逐渐形成的。
  说未来,很容易乐观;说现在,很让人悲观。版权向何处去?出版向何处去?出版人向何处去?生活总得继续下去,不妨试着将出版业兴起的历史录像带倒放,由此联想着逆推当前我们能干点什么:减少流通环节,尽量少一点文化统制,不单靠产品赚钱,赚人流的钱……
  有一个成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辞海》是这样解释的:连皮都没有了,毛长到哪儿去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就不能存在。这个成语的出处是《左传·僖公十四年》虢射的一条口语微博,原作“皮之不存毛将安傅”,相形之下,“焉附”比“安傅”更material一些。美国歌星麦当娜有一首歌“Material Girl”,蛮有声色的,唱的是物质世俗的女孩,material的意思还有“有形的”、“以经验为根据的”、“追求实利的”、“有决定性影响的”。我们多多少少都是material publisher,就算不能免俗,也要从小处着手、从远处着眼,不要凭着经验一味地追求“版权”的实利,不要死抱着已然无形的“版”不放———版之不存权将焉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21:45 , Processed in 0.13813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