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角色转换的全动型培训策略(原载《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2-09-10 浙江师范大学 蔡伟(教授)
国培计划的开展,为教师职后培训开辟了新路径,提出了新思路,带来了新转机。特别是各培训机构、项目负责人努力摒弃陈旧的培训理念,引进或创造众多适合现代教师需要的新的培训方法与模式,通过加强针对性,情趣性和实践性,提高教师职后培训的效果。然而,仅靠国培计划难以彻底改变教师职后培训高耗低效的现状。调查表明,教师参加职后培训(包括国培计划)存在着几种堪为人虞的现象:廹于行政命令;适应职评需要;满足虚荣心理;获得放松机会。参训教师对于各级各类培训的满意度也普遍不高,认为培训并没有发展他们的教学力;学校领导也感觉教育培训效果不佳,教师受训以后其教学水平不进返退。这里虽然存在着一些偏见与误解,但培训构想与实际脱节,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分离,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相悖,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各不相同,但根本的一点在于培训者与受训者之间严重疏离,他们在培训的目标、内容、方式等诸方面的定位均出现较大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又在双方角色固化中不断拉大。培训者指责受训者理论水平低、理解能力差、责任感不强;受训者抱怨培训者只懂空头理论,毫无实战经验,自己想要的得不到,自感无用的却被拼命填塞。为数不少的培训教师都有这样的培训体会:听听心动,想想激动,回校一动也不动。
为破解教师职后培训中这一老大难问题,切实提高教师职后培训质量,真正体现受训教师的主体地位,浙江师范大学在实施国培计划的时候,创造了基于角色转换的全动型培训模式,并从中提炼出行之有效的策略,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①]
所谓“全动”就是指全面互动,它不仅指全员的参与,更是指全方位的介入,全过程的互动。其基本特征就是全体成员在整个培训过程中角色相互替换,任务相互交换,评价相互进行,目标共同实施。其基本策略在于:全面发动,全体行动,全员互动,全程跟动。
全面发动与全体行动属于全动型培训的前期准备阶段。所谓全面发动是指在一个培训实施之前,至少要做到三个层面的发动:领导层面的发动,让培训机构中更多更重要的领导参与到培训工作中,这是培训成功的保障;教职员工层面的发动,力求每个教职员工都能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这是培训效度提升的关键;学生层面的发动,让尽可能多的本科生、研究生为培训出力,这是师范院校培训团队的优势之所在。全面发动必须紧跟全面行动,党政领导、项目组成员都要身先士卒,起好模范带头作用,能开课的开好每一堂课,能指导的带好每一个学员,不上课不指导的,则搞好各方面宣传、管理与服务工作。
全员互动是全动型培训策略的核心,它主要包括四大具体的互动方法。
首先是导(师)学(员)之间的互动。浙师大规定导师在讲座或报告中,言语控制时间不能超过三分之二,至少留出三分之一的时间与全体学员开展教学对话,甚至鼓励学员“犯上作乱”,与专家学者开展教育争鸣,实现观点碰撞。从而把导师独自发表“宣言”的讲坛,转换成为导师与学员共同表演的舞台,使专家学者与受训学员之间真正获得了言说的自由与人格的平等。导学互动最具价值的地方在于导学之间角色的转换,导师由原先高高在上的教育知识的传授者走向课堂教学的实践者,即专家学者进入中小学课堂,为中小学生开课。而学员则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教学评价者,他们可以自由地对专家学者的课堂教学评头品足,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这种角色的互换是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极佳模式,深受培训学员的欢迎。
其次是学(员)学(员)之间的互动。通过学学之间的互动,充分利用学员自身的资源,从而实现学员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学学互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共振,二是模拟教学。思维共振侧重在教育理念上的交流,即研修小组(或称工作坊),就教育教学的热点问题开展组内研讨与组间PK活动。其活动的基本流程是:小组成员之间自我介绍(包括所处的学校、教研组情况,个人的发展情况,自己基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观点),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信任 选出小组负责人、记录员,负责小组活动的协调与活动内容的记录 选择确定小组成员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交流,形成共识 推举小组讨论发言人,面向全班学员发表本组研讨内容与结论。通过思维共振,不但能够发现自身的长短,释放潜在的能量,而且可以进一步拓展视野,开阔思路,提高专业技能与教育理论修养。用朱熹的“天光云影共绯徊”来形容这种研修小组的互动效果是最合适不过的。模拟教学侧重在教育实践上的沟通,其基本流程是:研修小组选出执教人 帮助执教人确定执教课题 小组成员出谋划策,提供材料 执教人说课,小组成员评课 小组成员帮助其修改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活动与方法。模拟教学主要体现在实践性课程中,它又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型微格教学,即每个小组分别进行说课或模拟授课,同伴之间给予评点,再回放录像,进行自我反思。第二类称为群体教学模拟,即全体学员集合起来,每个组推举出来的代表进行摸拟授课,然后在导师的点拨引导下逐一互动评课。第三类称为试水课,即准备参与同课异构和教学示范的学员在正式开课前先在全体培训同伴面前进行摸拟授课,然后培训班集体对其摸拟授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正,以帮助其提升教学质量。
再次是学(员)生(研究生、本科生)之间的互动。参训学员与研究生、本科生的互动是高等院校独有的资源优势,一般包含两个方面,即模拟教学与专题研讨。模拟教学是让大一师范生重回高中生的角色,受训学员重回执教者的角色,进行全仿真模拟教学。基本操作程序是:在大一中招募一个班的学生作为教学对像 受训教师组建几个教学团队,并选派出佼佼者开设公开课,其他本科生和参训教师从旁观摩 公开课结束,导师或者培训班班委主持开展导师、学员、研究生与本科生之间的多元互动活动。这种全方位的角色转换与互动加强高等院校与基础教育、师范教育与职后培训之间的联系,在提升培训情趣与效果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质量。专题研讨是指设立专门的互动课程,让参与培训的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就教育的某个重点、难点或热点问题展开研讨。受训教师的实践经验与体会和研究生、本科生的理论积累与思考可以形成显著的互补,相得益彰。其基本操作形式有两类:一是报告后的对话,即命题式对话;一是无条件对话,即非命题式对话。前者是学员中选出的代表根据相关学院的要求,给研究生与本科生作讲座,即学员进入专家角色,报告结束,研究生和本科生围绕报告质疑与提问。后者同样从学员中选出代表,但不是逐一报告,而是组建一个“专家团”,就研究生与本科关心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问答。这种对话的自由度很高,研究生和本科生可以指定“专家团”中任意一位受训教师回答,如果回答有缺漏或错误,其他受训教师可以补充纠正,甚至争辩。而研究生与本科生也不是纯粹的提问者,他们也可以对同伴提出的问题或参训教师的回答发表自己的见解。当互动达到高潮的时候,我们已经难以分清“专家”与“听众”的界线,大家的角色在瞬间内不断地发生转换。教育学研究生张志坚由衷感慨:“沟通从此开始,经验从此生成,梦想从此开花,目标从此达成”。
最后是学(员)校(实践校)之间的互动。培训过程中,对不同类型的学校进行考察是当下培训中的必做功课,但学校考察中也存在着走马观花、形式主义的弊病。为此,全动型培训模式确定的学员与考察校之间的互动包含两项内容,即:教学观摩和同课异构。除了参观实践校的校史,观察校风、校貌,聆听校领导或学科教研组长的介绍外,特别强调教学观摩。这种观摩既有事先通知经过精心准备的优秀教师示范课,也有根据学员个人需要随意观摩的常态课。同课异构相对教学观摩难度要更大一点,参训教师到考察校不仅仅听该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而且,根据该校的教学进程,参训教师也派代表与考察校教师进行同课题教学。通过对同一课题的不同处理,让受训教师真正理解教学的真谛,掌握多种教学处理方法,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现代课程与教学理论的理解。当然,无论是教学考察还是同课异构,受训教师与考察学校都需要做足说课与评课的功夫,在此基础上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所谓全程跟动,顾名思义就是指在整个培训过程中,都进行跟踪式互动。它主要是项目组的任务,项目组全体成员包括主讲教师、班主任、后勤服务人员,从受训教师报到之日起,就从不同的角度、层面对培训进行跟踪调查,及时采纳意见,改变课程,创新教学等等。教师职后培训的主要跟动方式有三类:座谈调研、培训QQ群、互动平台。座谈调研是最为传统的一种跟动方式,我们的创意之处在于把原本严肃的紧张单向交流活动,变成一种随意的拉家常式的多向互动。包括各级校领导参与听课,并在课间作聊天式调研。培训QQ群是最近几年开始流行的跟动方式, QQ群的建立,方便了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更能帮助项目组了解学员真实心声,从而及时调整课程与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相对来说,互动平台的技术含量更高,功能更强大,它的便捷性与即时性可能不如QQ群,但它不但能够发表学员的博文和论文,也能够发布学员的活动照片,甚至可以上传优秀的教学音视频资源(包括专家精彩的讲座、教学示范课等),因此,它与QQ群可以产生极佳的互补作用。无论是QQ群还是互动平台,其功效不仅仅在于培训当下,更在于教师的未来发展。对于培训机构而言,培训结束后,通过QQ群与平台所获得的信息更真实,也更有参考价值。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蔡伟(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硕导、浙派语文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师教育学院师范技能办公室主任、国培计划专家库首批入选专家)
邮编:321004
手机:13735696533
邮箱:zjsfdxcw@163.com
QQ:382426148
[①] 参见朱振岳.浙江师大培训教师尝试“角色互换”[N].中国教育报,2011-02-12,(第一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