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该引导什么样的真实写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9-22 08:52: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该引导什么样的真实写作
吴丹青
造成学生作文缺失真情实感的原因有很多,笔者认为,作文评价标准的导向作用是首要原因。立意深刻,思想健康这一标准总是操持着中考作文的生杀大权。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有的教师也以中考作文为目的,且习惯于凭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文化批评标准,用成人处世的哲学和经验来苛求学生。于是学生的作文大多成了与心灵无关、与个性无关的套话空话之作。为了得分,许多学生不敢轻易表露真情实感,惟恐它肤浅、幼稚,不够高尚。而每年高考、中考作文,总是有不少“叙事写人不合乎生活常规,论事言理不合乎社会常理,抒情达意不合乎人之常情”的文章。即使平时作文,教师明明白白地要学生写“真人真事”,可有的学生就是少不了“胡编乱造”,即使确确实实写的是“真人真事”的作文,还是有不少“虚情假意”的内容。
学生作文表达真情实感不容易。有的教师还存有这样的疑问:你说写作文应该要有真情实感,可是有些学生在作文中写了不太健康的内容,也是真情实感呀,可以吗?
回答这样的问题其实不难。
首先,“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是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作文是否表达真情实感也关乎健康人格的培养,表达真情实感应该成为作文评价的首要标准。对一篇缺乏真情实感、毫无依据的空洞作文,因为所谓的“立意高”就判为高分,这不是引导学生向善,而是引诱学生趋恶。对学生作文中故意拔高的伪崇高,如果不制止,伤害的不仅是学生的作文能力,更是影响学生一生的人品。然而,首要标准不等于唯一标准。写作要考虑不同的目的和要求,不管是为自己而写,还是为读者而写,都要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但如果在认识世界上一切以我为标准,一切服从于我的意志,不加节制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见解,而这些见解又都是十分偏激的,那也是对生活本真的抛弃。这样的“真情实感”是缺少感染力的。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写作中的真情实感确实应该是健康的、积极的、美丽的,是一种负责任的表达。只是这样健康、美丽的思想花朵必须是从学生心田里自然开放的,而不是挂在树枝上的塑料花。学生做人的追求和品格在作文中自然流露出来,这样的真情是最能打动人心的。
第二,表达真情实感并不意味着一定是写生活实际存在的“真人真事”。学生作文中的“真情实感”可以是真事,真情,真理;“真情实感作文”可以写生活的真实,也可以写心灵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所以在评价学生的作文切忌曲解真实——只认同“回忆”或“复述”的真实,却不认同“创造”的真实。教学评价应全面正确地认识真实,并为学生表达真实自我开拓更广阔的空间。“创造”的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提炼、加工和变形,在外观表象上可能近似于生活真实,但却有着更丰富的内涵,或揭示生活的本质和底蕴,或表现人生的意趣和真谛,体现美的规律和理想。而作者认识生活、洞察生活、提炼生活的能力和高低,反映了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高低,也标志着作文能力的高低。至于艺术虚构能力的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本来就是写作教学的任务,也是避免凭空臆想,生编硬造,使写作时达到“叙事写人合乎生活常规,论事言理合乎社会常理,抒情达意合乎人之常情”的基础工程。
第三,加强作文评价的感情交流。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语不应是对学生作文冷峻的评价,而应该有对学生内心感情的理解、沟通和引导。同样,学生在评价其他同学的作文时作,教师也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对作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感情表示自己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乐于、敢于、善于表达真情实感。
今年4月,笔者听了浙江师范大学郑逸农老师上的一堂作文评价课,更加印证了我的观点。以下是我当场记录的教学片段:
师:好作文的基本标准第一个是真,真实写作。同学们赞同我这个观点吗?
(学生纷纷表示赞同。)
师:那么你怎样评价下面这篇文章的真情实感?
(学生阅读《一件高兴的事情》。文章大致内容是:弟弟写了一篇作文,抒发自己在放学路上捡到五元钱后并考虑怎样用这五元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的高兴心情。作文交给老师后,老师很生气,打了个叉。哥哥教导弟弟:你写上把这五元钱捐给希望工程,老师不就给你打高分了吗?弟弟说:那我还有什么可高兴的呢?)
师:你们怎样评价弟弟、哥哥、老师?
生:弟弟确实是写真情实感,老师打叉太过分了。这样以后谁还敢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呢?
生:哥哥的教导不就是教弟弟在作文中说假话吗?
生:可是弟弟这样的真情实感也只能让人一笑了之,有什么意义呢?
师:弟弟是在真实写作,符合作文评价的首要标准。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单用一个求真的标准还不够,写作的基本标准不仅仅是真。弟弟的作文缺点什么?弟弟的高兴还停留在人性中的初级阶段。写作的基本标准之二应该是善。只有达到这一标准,才算得上是真诚写作,所谓真诚写作,应该是希望大家都好。
那么我们来想主意,弟弟的作文可以怎样续写?
生:弟弟回到家,妈妈教导他,不可以这么做。
生:那弟弟还高兴吗?
师:假如我们让弟弟来个自我教育,弟弟后来想到:我的高兴是因为我捡到了钱,而这钱是人家的。丢钱的人一定很难过。这样一想,我不能高兴。不过后来我又高兴起来,因为我发现我已经可以自我教育了。
师:这样写应该是合情合理的,写作过程就是自我成长的过程。好作文除了真和善,还有什么呢?
生:美:精心写作。
师:要在哪些方面体现出美?
┅┅
让学生怎样真实地写,又写出怎样的真实来,郑逸农老师给了学生一个准确合理、科学辩证、灵活务实的说法。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要小心保护学生在写作时表达真情实感的意识。上面案例中的老师,打在弟弟作文上的这个“叉”,也打在了弟弟的心上。弟弟也许将不敢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有许多学生说到自己作文造假的原因,就是因为从小到大听到太多“这个不能写”、“那个不能写”的叮嘱,说真话或有创意的作文常常得不到老师的肯定。于是,为了健康、积极,不惜造假,为了崇高,表露虚情假意,为了深刻、升华,到作文结尾处故意拔高。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所以郑逸农老师引导学生否定“老师”的偏激行为和“哥哥”的教导作假的言论,就是旗帜鲜明地表明了坚定不移地反对虚假作文的态度,这是使学生树立表达真情实感意识的基础。
第二,要引导学生提高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郑逸农老师找到了两个法宝。一是作文的评价标准不止是“真”,还有“善”,摒弃低级庸俗的真,培养向善乃至追求崇高,从来是也将一直是作文评价的导向。二是通过自我教育的途径在作文中摆脱平庸的“本我”,追求既真实又有品位的“超我”,实现真善同存,而这正是“真我”的表现。因为“文章不是生活真实的照抄,而是生命真实的提纯。真实不是绝对的,文章中的真实,是在想像中提炼过的。”(孙绍振《贴近生活和贴近想象》)“从生活到作文的过程,并不是这样直线的。至少要经历以下五个层次的跨越:一,生活要和心灵猝然遇合;二,二者要通过想象才能构成意象;三,生活在想象中要重新破译;四,灵魂(自我)在想象中也要升华;五,这两种升华要达到水乳交融的统一,才能走向审美的殿堂,构成文章。光是虔诚地贴近那客观的生活,实际上是把灵魂委弃在世俗的尘土之中。”(孙绍振《贴近生活还是贴近自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0-1 05:40 , Processed in 0.09891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