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6|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网能避免浅薄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7 06:51: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上网能避免浅薄么?

2010-12-20
作者:万维钢
上网的关键态度,是要成为网络的主人,而不做各种超链接的奴隶。一个真正的智者不会让上网占用读书时间,他应该经常能够平静地深入思考,只有电话接线员才随叫随注意。
《浅薄》[美] 尼古拉·卡尔著
W. W. Norton & Company2010年6月出版
《达蜜经济学》[美] 泰勒·科恩著
Dutton Adult2009年7月出版
我国成年人平均每天读书的时间越来越短,去年只有十四点七分钟,而上网的时间越来越长,超过三十四分钟。如果你认为上网也是一种阅读,我们总的阅读时间是逐年增加的。但上网是一种非常特殊的阅读。
一个典型的上网者通常同时打开好几个窗口,开着聊天工具,每隔一小段时间就查查电子邮件。他很少在任何一个网页停留过多时间,页面随着鼠标滚轮上下翻飞。相对于长篇大论,他更倾向于微博之类短小的信息。据说曾经有一个资深网民教一个新手怎么使用浏览器,发现那个新手居然在读一篇文章,他被激怒了:网页是读的么?是让你点击的!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能看完《战争与和平》了。高质量的读书要把自己沉浸在书中,有的地方反复看,甚至还要记笔记。这种读法似乎有点丧失自我,好像成了书本的奴隶。而上网则是一个居高临下的姿态,我们游离在内容之外,面对众多等着被临幸的超链接从心所欲地点击。可是在尼古拉·卡尔(NicholasCarr)的《浅薄》(The Shallows)这本书看来,上网者才是真正的奴隶。相对于读书,网络阅读使我们能记住的信息更少,理解力和创造力下降,形成不了知识体系——互联网使我们的大脑变浅薄了。
网络文本的特征是有超链接。本来设计超链接是让读者可以随时点击相关内容,是更主动的阅读,然而多个实验发现效果恰恰相反。读者倾向于毫无目的地点来点去,不但没有加深理解,甚至记不住读了什么。一个实验中受试者被分为两个组,一组读纯文本,一组读有超链接的“超文本”。然后用所读内容测试,超文本读者的得分显著低于纯文本读者,而且文章中超链接越多,他们的得分就越差。这还不算在真实的上网中一个人还要面对的大量无关链接,更不用说各种广告都在争夺他的注意力。
为什么超链接使阅读效果变差?因为我们必须随时对点与不点一个链接做决定。一个人读书的时候调动的是大脑中负责语言、记忆力和视觉处理的区域;而对链接做决定则要时刻调动大脑的额前叶区,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实验表明,网上冲浪可以增进做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老年人保持头脑年轻有好处,但坏处则是牺牲了深度理解。神经科学家发现,网上阅读从硬件层面改变了人的大脑。一个没上过网的新手只要每天上网一小时,五天之后他的大脑结构就会发生可观测的改变!
多媒体内容也未必是好事。在一个实验中受试者被要求阅读一份关于马里的资料。其中一组读的是纯文本,另一组则在文本之外还有一份配合的声像资料,可以随意选择播放还是停止。在随后的测试中,文本组在十道题中平均答对了七点零四道,多媒体组只答对了五点九八道。而且与直觉相反,文本组的人认为这份资料更有意思,更有教育意义,更容易理解,他们更喜欢这个资料。
多媒体、超链接、时不时蹦出来的聊天信息和新邮件通知,还严重干扰记忆力。只有有意识的短期记忆,称为工作记忆,才有可能被转化为长期记忆。过去心理学家曾经认为人的工作记忆只能同时容纳七条信息,而最新的研究结果是最多只有两到四条。这样有限的容量非常容易被无关信息干扰导致过载。上网时分散的注意力,不停地为点还是不点做决定,都在阻碍我们把短期记忆升级为知识。
网上有些人只看标题就敢评论,根本还不知道文章说的是什么。逐字逐句的读书已经被快速扫描式的读网取代。用小型摄像机跟踪上网者的眼球运动表明,网上阅读模式是个“F”形轨迹:他们会快速读一下文章的前面两三行,然后把网页下拉,跳到文章中间再扫几眼,然后就立即跑到结尾把目光停留在屏幕的左下角。大多数网页被读的时间不超过十秒,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网页被读超过两分钟。
既然是扫读,深刻的内容就很难有竞争力。点击排行榜上的文章大多是短小精悍的,配有精彩插图,让人会心一笑,有机智而无智慧。很多流行文章都是相同的几个套路,没有真正的新意。与书相比,网上的文章是肤浅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卡尔认为根源在于互联网这个技术。考察地图、钟表和书籍技术对人类思维方式的影响,会发现技术并不仅仅为思维服务,技术能改变思维。比如地图就加强了人们抽象思维的能力。而互联网这个技术是用各种小信息去干扰人的思考。神经科学家迈克尔·梅尔泽尼奇(Michael Merzenich)说,多任务的阅读方式是“训练我们的大脑去给废物注意力”。
更进一步,卡尔认为Google正在把互联网向更肤浅推动。YouTube这样的业务对Google来说只是为了给搜索引擎带来流量,收集信息,以及排挤潜在的竞争对手,对公司利润几乎没有贡献。Google的真正业务是搜索,利润的绝对大头是广告。一个盯着屏幕看的用户不会给它带来任何广告收入,你必须不停地搜索和点击。正如其用户体验设计师艾琳尼·奥(Irene Au)所言,Google的核心战略就是让用户快来快走,它做的一切都是为这个战略服务。对Google来说,短而新的信息可以带来更多点击,价值远远超过经典的长篇大论,它把所有书籍上网,正是把整体的书变成一堆可搜索的短信息的集合。
不过经济学家泰勒·科恩(Tyler Cowen)则对肤浅信息的流行有不同的解释。在《达蜜经济学》(Create Your Own Economy)一书中,他提出廉价必然导致低俗流行,是阿尔钦-艾伦(Alchian-Allen)定理的要求。这个定理说如果低品质苹果和高品质苹果同时涨价,那么人们将更乐意买高品质苹果,反正也要花很多钱还不如吃个好的。在通讯和交通手段不发达的时代,出门看一场戏剧往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金钱,所以要看就看场经典的,而且戏剧往往很长。同样道理,在中国发明纸张之前,竹简是昂贵而费力的信息载体,所以那时候的书本本都是经典。
如果获得信息很容易,我们就会倾向于短小轻快的内容。这有一个心理学原因,那就是期待和尝试的乐趣。比如说我们收到一个礼品盒,打开这个盒子的过程本身就是个很愉快的经历,这就是为什么有人爱看最新电子产品的开箱视频。点开一个链接就如同打开礼品盒,各种短小信息构成了一股期待-尝试-发现的快乐之泉,我们享受这源源不断的小乐趣。另外,很多时候完成一个工作的乐趣集中在开始和结束,而不在漫长的中间过程,我们喜欢不断地开始和不断地结束。相对于一本六百页的书,我们可能更想读两本三百页的书。我们在网上追求能够立即满足的小刺激。
科恩认为多任务不是坏事。当处理短小信息的时候,同时干好几个任务,比如说一边看新闻一边聊天,是高效的方式,而且人的多任务能力可以训练。更重要的是,多任务工作可以让我们对这些小事情保持兴趣。科恩热烈欢迎互联网技术给人们带来的种种方便。
在科恩看来,新技术的最重要特性是允许我们定制自己接收的信息。过去一张专辑里的歌曲是出版者设定的;而现在每个人的播放器上都是自己选择的节目。网上阅读的要点在于选择和过滤,我们应该学会根据订阅特选的博客,访问专门的论坛,从而排除无关信息。
哪种人最善于对信息定制、整理和排序?有自闭症倾向的人。自闭症患者往往因为大脑的缺陷而缺少对情感交流的解读能力。对人情的不解反而使他们让思想保持冷静客观。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特定信息的收集、整理、分类和记忆中,是最极端的信息爱好者。也许自闭症患者不怎么了解自己的邻居,但他们往往对某个特定领域了如指掌。一个小男孩爱好火车时刻表,他可以整日在网上看时刻表。
有点轻微的自闭症倾向甚至可能是成为大师的先决条件。科恩列举了很多可能有自闭症倾向的名人,包括牛顿、爱因斯坦、图灵、爱迪生、亚当·斯密,甚至杰斐逊和莫扎特。科恩考证,从福尔摩斯特别注重细节而又不怎么擅长处理人际关系这一点来看,他和柯南·道尔都有典型的自闭症症状。更进一步,科恩认为现代教育正是要把学生往自闭症的思维方式上培养。
科恩没有回答的问题是上网能彻底取代读书么?收集并整理一大堆短信息能取代对成体系知识的学习么?显然不能。大量的信息不能自动带来深度理解。很多自闭症患者对细节具有过目不忘的超强记忆力,他们甚至可以把一本多年以前看过的书背出来,却不怎么理解书的意思。卡尔对阅读肤浅化的担心是合理的,上网不能取代读书;而科恩的贡献则在于,如果我们上网,我们就应该用自闭症思维上网。
知识是有等级的。八卦新闻、实效性强的信息、网友对时局的看法,本来就不值得印在纸上浪费树木,在网上看看正好。扫读网页不见得是什么毛病,相反,能够以不同速度读不同等级的内容是最有用的阅读技术。
上网的关键态度,是要成为网络的主人,而不做各种超链接的奴隶。高效率的上网应该像自闭症患者一样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以我为主,不被无关信息左右。就算是纯粹为了娱乐上网也无可厚非,这时候读得快就是优点。一个真正的智者不会让上网占用读书时间,他应该经常能够平静地深入思考,只有电话接线员才随叫随注意。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0-7 07:19:27 | 只看该作者
四大名著微博“假想体”走红 2012-07-18
作者:于丽丽





日前,一位名叫“琢磨先生”的新浪博主,凭借《三国微博》、《水浒微博》、《西游微博》、《红楼微博》四个“假想体”长微博迅速走红网络。诸葛亮、曹操、王熙凤等或现实或虚构中的人物悉数“躺着中枪”。截至记者发稿,《三国微博》转发已经超过11万。
相关微博图
传播路径: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据“琢磨先生”介绍,这场新文体游戏中,他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他是借鉴《战时微博》和《世界末日微博》加入的。据悉,《战时微博》是一个名为@MTJJ的网友在7月4日发出的, 因为大量的转发,7月5日,新浪微博开始关注到该文体,并在其官方微博予以转发。7月6日,游戏被网友@天才小熊猫接过,并仿其创作了《世界末日微博》,该微博同样获得了几万的转发量。7月8号,@琢磨先生连续发表《三国微博》和《西游微博》,很快在微博上疯传开来,将游戏推向高潮。接着,@胥渡吧的《金庸笔下人物微博》出场。一时间,各种“假想体”频现微博,并衍生出地产版、淘宝版、盗墓笔记版、新白娘子版等各种版本,甚至出现了将四大名著人物混搭的“穿越假想体”。
缘何走红:借历史人物表现众生相
仔细研读这几条微博,可以发现,除了古人之间的互动完全被充满调侃的网络语言所建构,娱乐性十足外,很多当下的热门新闻事件和人物也被添加进来。在《水浒》系列中,宋江一句“今天我手刃了拿贼婆娘”的微博,则引来回复诸如“@平安郓城”“无照片无真相”“博主火了”之类的评论。这些曾经家喻户晓的古人在作品中全部具有了现代思维。当下社会的众生相,借助历史人物得到表达,负面情绪也借助吐槽,被娱乐被消解,这是该系列微博深得人心的内因。
胥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现在网友看纯搞笑的词已经不是很满足,他们希望通过“假想”的形式能反映出一些社会问题,产生共鸣。
“四大名著微博”节选
对话“琢磨先生”
接下来可能出诸子百家微博
不过发了四条微博,居然带来这么大的效应,“一夜起来,多了十万粉丝!”这是“琢磨先生”也很费琢磨的事。他表示近日媒体的频繁采访让他始料不及,尽管他的姓名和身份以及曾经出版的《水煮西游记》《培训师》等书已经被一些网友识别出,他仍然希望“作品可以谈,个人希望保持神秘”,刚刚看过电影《搜索》的他希望自己的现实生活不被打扰。
新京报:能谈谈你的个人经历吗?四大名著给了你怎样的影响?
琢磨先生:我个人经历这部分就最好不提吧,隐身,呵呵。四大名著对我最大的影响是智慧的启发,从历史中读现实。比如宋江就是个民企老板,他把三教九流的人物集中到一起,而且大家还齐心协力,可以启发我管理团队的过程。
新京报:你个人最喜欢该系列中哪个部分,哪个人物?
琢磨先生:我最喜欢的是三国,因为是第一个,当时没什么压力就一气呵成。最困难的是红楼微博,因为大家都太期待,10万人等着看,所以做了一天才做出来。我比较喜欢诸葛亮,所以里面他就很“萌”。
新京报:很多人参与了本次新文体游戏,包括你和“胥渡”,整个事件是有策划团队还是个人行为?接下来有什么计划?
琢磨先生:主导者不是我们。我们彼此都不认识,我是个人行为。我纯粹就是好玩,没有别的。我接下来可能会出一个诸子百家微博,让各派人物跨时空对话,比如孟子会问孔子什么问题等等。有可能的话,每个朝代我都想做一个,比如秦朝微博,宋朝微博等。
新京报:历史类学者里,你比较喜欢的有哪些?能谈一下你的阅读经验吗?
琢磨先生:易中天我挺喜欢的,幽默风趣。历史诸子就摆在那里,谁的传播形式好让大家更能接受,我就觉得功德无量。我的阅读很宽泛。现阶段主要在读哲学类书籍,比如阿兰·德波顿的《哲学的慰藉》,还有《乌合之众》,黑格尔的《小逻辑》和《逻辑学》。
3#
 楼主| 发表于 2012-10-7 09:26:42 | 只看该作者
网络重新定义中国人的距离感 2012-09-03
作者:黄文杰




公元前490年,希腊人在马拉松会战中大败波斯人。传令兵菲迪皮得斯一口气跑到首都雅典,筋疲力尽的他只喊了声“高兴吧,我们胜利了!”就倒地而亡。
在今天,菲迪皮得斯再也用不着狂奔42195米,他只需同时按下Ctrl加Enter键,就可以通过QQ把喜讯几乎零时差地传递给翘首以待的雅典人。
无远弗届的网络重新定义着中国人的距离感。在过去的10年里,越来越多的网民与远方素不相识的人打得火热,身边的亲友却感受不到他们的热情。沉迷在彼处,却忽略了此处。似乎越来越近,其实越来越远。
人们记忆中的深刻改变似乎源自1999年。此年2月10日,腾讯公司推出了即时通信服务软件QQ的第一个测试版。
深圳腾讯总部大厦
当QQ成为“病毒”
廖小飞是刚毕业的MBA,如今是上海两家证券公司的兼职投资顾问。除了每周开一两次会议外,其他时间他都在家做SOHO一族。每天起床,他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电脑。从早到晚,他的生活方式就是挂在“证券之星”和QQ上,一边盯着K线图,一边通过QQ和同行或客户交流。
股市瞬息万变,信息就是钞票。廖小飞说,用QQ可以让他及时从同行那里获知不在自己视野范围内的新闻,有些是“内幕消息”。“有时候拿不准盘面,不知该抛还是该买,在QQ上就可以随时征求朋友意见,我也可以及时告诉客户自己的投资意见。”
自炒股之日起就开始使用QQ的廖小飞显然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如果没有QQ,我就得一个个电话去和朋友交流,也得一个个电话去跟客户解释每个股的涨跌情况,麻烦不说,时间成本和电话费也肯定高得吓人。”
并非所有人都像廖小飞一样把QQ当成谋生手段,更多的人把它当成纯粹的聊天和交友工具,传销者也找到了更廉价、更隐蔽的方式。社会学者发现,网恋虽然早就存在,但QQ无疑推波助澜,QQ诞生之后网恋才成为一种受到普遍关注的社会现象。无论如何,QQ都已切实改变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交往方式。人们已经习惯了在交换联系方式时询问对方的QQ号,更多的人坐在电脑前闭门不出,也有更多的人离家出走——去和远在他乡的网友见面。
除了QQ,网上的即时通信工具还有很多,但QQ无疑是中国网民最熟悉的佼佼者。记者在2004年1月16日晚上8点25分登陆QQ网站,首页显示共有3714206人在线,而这还不包括大量隐身用户。腾讯公司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即时通信服务商。
慑于QQ的魔力,在许多企事业单位的内部网站已经开始自觉抵制QQ的“侵入”,对许多老板来说,QQ已经成为一种摧毁员工意志、影响工作效率的“病毒”。
校友录:网上精神家园
年关将近,汤志敏开始筹划高中同学的新年聚会。虽然同学早已五湖四海,但对汤志敏来说,召集他们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为他有网上校友录。
“又一个三年过去了,时光改变了你我的容颜,却也加重了彼此的思念。网越来越宽,结越来越重,心底的痒到了不得不挠的时候了。让我们一起来挠挠这个‘三年之痒’吧!”2004年1月5日,汤志敏在校友录写下上面一段话。很快,老班长留言得到了热烈回应。同学们纷纷提议聚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汤志敏是北京一家旅游咨询公司的业务经理。他在校友录上创建了一个班级,开始只把网址告诉平时与自己联系的几个同学,然后那几位同学又告诉了他们各自有联系的人,到2002年初,基本上所有同学都加入了班级。
“这里就像一个精神家园,你可以知道同学们近况如何,比如谁跟领导吵架,谁又升职了,大家共同分享所有的经历。”汤志敏说,浓厚的集体感和家庭般的气氛是QQ和聊天室所没有的。记者在1月17日中午登陆他们的班级主页,看到班级宣言是“一种思念,在电脑这端”。
温暖,是只身远赴深圳找工作的大四女生刘单对校友录最深切的体会。

2003年下半年离校前,她在“中国人”上创建了一个同学录,最初的想法只是与即将分赴各地的同学互通有无,相互告知各地的招聘信息,“没想到却成了我们抱头痛哭相互安慰的场所”。
“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找工作的困难超乎我们的想象,有的同学还在实习过程中遭到不公正待遇”,刘单说,那时候几乎每个人都曾在班级留言上诉苦、抱怨甚至骂娘,校友录成了同学们发泄不满和挫折情绪的公共空间。
“但更多的是互相鼓励、支持,大家都推心置腹坦诚相见,平时在学校都没有这么亲近过,我们互相安慰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为此,刘单已经把班级宣言改为“不经历风雨哪会见彩虹”。
随着年前一轮招聘潮的结束,已经有过半同学落实了单位,刘单也跟深圳电信达成了签约意向。回想那段最艰难的时日,刘单说要是没有同学录上那句句充满暖意的话语,她恐怕早就在深圳撑不下去了。
中国人校友录的产品负责人王先生告诉记者,自1999年推出校友录至今,目前已有150万学校、800万班级以及4000万用户注册。新浪、网易等综合网站的校友录上,用户数量也是天文数字。在这个注重同窗之谊的国度,网络让校园里的青春岁月永不疏离。
一场游戏一场梦
卞卞现在几乎不沾游戏,但聊起游戏他还是很兴奋。从小学就开始打“街霸”的卞卞玩过的游戏不计其数,“最好玩的还是网络游戏”。与这个稚气未脱的大二学生聊天,就像在回顾电脑游戏的发展史。
卞卞说,传统的RPG(角色扮演)类单机游戏,玩家的身份是固定的,性格、命运和发展道路都预先设定,“网游则不同,它只提供一个大环境和大致情节,你可以随意扮演自己喜爱的角色,然后自由成长,以后的遭遇和经历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进行。”身形瘦小的卞卞小时候常被人欺负,但在游戏里他实力超凡,经常痛快地PK别的玩家。
目前,仅盛大公司的累积注册游戏玩家就超过了1.7亿,最高同时在线用户人数超过120万人。2000年中国网络游戏的市场规模不过3800万人民币,到2003年已超越20亿元人民币,业内人士预计该数字还将以每年200%的速度继续攀升!
专家认为,网络游戏世界可以弥补现实中的种种缺憾,实现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种种梦想,此外,网络游戏对现实世界的逼真模拟也是不断吸引玩家沉湎其中的原因。虚拟的人际交往情节导致了一些缺乏自持力的玩家不可自拔。2002年4月17日,南昌市豫章中学高三学生余斌,在船山路上的“辉荣网吧”里玩《传奇》因过度兴奋猝死,引起全国震惊。
与余斌同在一座城市的卞卞理所当然地听说了他的故事。那一年卞卞也是高三,那一年卞卞做了一件让自己至今后悔不已的事情,他把CS游戏介绍给了一个同学。
“他现在白天在寝室睡觉,晚上就到网吧通宵疯玩,天天如此,两年大学下来就几门功课没挂红灯,学校差点开除他,女朋友也离开了他。”卞卞每次见到那个形销骨立的同学,都认为是自己害了他,“他对CS的痴迷让我感到哀伤。”
2003年9月7日,文化部颁发了《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盛大、搜狐等12家企业第一批获得了这张市场准入许可证,网游得到合法“身份证”。不久,“网络游戏通用引擎研究及示范产品开发”、“智能化人机交互网络示范应用”两个网游技术项目正式纳入国家863计划。中国人在游戏中的虚拟生活,已经得到了政府的首肯。
本文原标题:《1999:生活在别处》
4#
 楼主| 发表于 2012-10-7 09:28:02 | 只看该作者
周飙:从微博的成就中学点什么? 2011-09-04
作者:周飙





最近两年,国内互联网产业最显著的变化,大概就是微博的崛起了,从年初开始,局面逐渐明朗,各大门户纷纷将主战场移向微博,而新浪也因其在微博上的成功而一反多年来的颓势;这一结果多少有些出乎意料,五年前推特刚推出时,很少被人看好,因为这确实是个很奇怪的东西,它是说话的工具,而不是长篇大论的地方,可从我们对“说话”这一行为的一般理解,它又缺乏一些关键元素:它既没有为说话者创造场景感,也难以让他们明确的感知到自己究竟在跟谁说话,它提供的是一个自言自语的工具,不同之处在于,这是一种谁愿意听就能听到的自言自语,就像喃喃自语者在嘴边装了个麦克风并连接到广场上的大喇叭一样。
难怪它刚出现时,许多人嘲笑只有极度自恋者才会喜欢这种东西;相比之下,IM、BBS和博客则显得更“自然”,当你在QQ/MSN上跟人聊天时,是很清楚在和一个具体的人说话的,你说的每句话都期望着获得回应,所以假如发现对方其实不是你以为的那种人,或者是个马甲,甚至是个机器人,都会让你恼火,或至少会失望。
BBS也提供了很好的场景感,每个成功的论坛都聚集了一群稳定的参与者,相互间的理解随着对话持续的得到积累,所有言论也被组织在各种话题之中,这样的交流和积累会形成集体的记忆、持续的兴趣和话题、乃至某种共同的历史和亚文化;博客虽然比BBS更显孤立化,但通常也有稳定的读者群,它有时候就像私人客厅里的沙龙,只不过每次聚会的话题都由主人来发起。
相反,微博是个去中心化的结构,由于关注与被关注之间缺乏相关性,它缺乏聚集点来吸引言论、兴趣和参与者收敛到某些场景中,因而其信息传播是弥散而飘荡的,尽管少数明星拥有大量关注者,但这种关系是单向的,他们之间不可能存在互动;然而,这种看似不自然的模式却非常成功,而曾被寄予厚望的BBS和博客却日益失去大型运营商的支持,地位逐渐边缘化了。
从这一反差中,可以得到的一个启示是,人们在说话的时候,或许并不是那么需要某个确切的诉说对象,确信他或他们在倾听,并且会作出响应,他们需要的只是“大概总会有人会听到”这样的感觉就够了,也就是说,倾诉和表达的需求,可以独立于对话和交流的需求而单独得到满足;尽管语言显然是被进化设计来实现交流的,但自从它出现以后,看来已经发展出了另一些围绕它而起作用的本能了。
当然,有些微博用户仍放不下交流互动需求所带来的焦虑,仍关心自己的言论是否得到了关注和回应,仍习惯于仔细阅读和回复别人的评论,据说有人还会经常检查自己的粉丝名单,但他们显然不是微博的主力用户,在微博上,这些习惯都是不合时宜的,那里绝非交流对话的地方,保留这些期待和习惯的人,会发现自己玩的很吃力,很不舒服。
一旦人们不再介意自己说的话是否得到倾听和响应,而乐意对着不知被接向了何处的麦克风喃喃自语,一个奇妙的结果便出现了:由这无数个麦克风编织而成的巨大网络,构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效传播环境;正因为它是去中心化的、非收敛的、飘忽而弥散的,一条信息一旦符合某些特征、抓住某个共同敏感点、挠到一个常有的痒处,或者打动某位拥有无数粉丝的明星,便可能在几分钟内铺天盖地。
微博的成就便是建立在这一传播效力上,而在其它方面,它并无可取之处;除了新闻快讯之外,它并不是一个生产内容的好地方,实际上,它在内容上高度依赖于其他来源,不妨将其视为一个强大而高效的转发器,将源自他处的信息迅速而大面积的传播到各个角落,这也是微博的核心价值所在;由此看来,微博与传统的门户新闻、BBS和博客等内容生产平台之间,并不存在替代关系,一个与它有效连接的内容生产源,将不会被它所淘汰,反而可能因它而壮大。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0-7 21:54:35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9:44 , Processed in 0.06382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