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下一个太平盛世
上世纪90年代初,面对人性的萎缩和道德沦丧的社会征兆,王晓明、甘阳、朱学勤等学者曾发
起过“人文精神大讨论”。这一场讨论因媒体推动,影响波及了全国,也因为媒体介入,讨论没有
深入下去,甚至可以说水准不高。
至今快20年过去了:2011年,以药家鑫、郭美美事件为标志,社会道德和人性的底线屡屡被突
破。
一百多年前,当工业文明的火车头碾过欧洲大陆的圆肚皮时,尼采宣告“上帝”死了。而中国
的先贤们在惊呼:“数千年未有之巨劫奇变(陈寅恪语)”。
“现代化”的历史巨变还没有结束。一百年间,诗教的中国、乐教的中国,成了物质文明高度
发达的中国,曾经文化领导的中国,成了GDP领导的中国。
历史的巨变中不断会有愤青,有呐喊者,当然,也有建设者。前不久,有媒体在纪念辛亥百年
的专辑里采访了歌手罗大佑,看了这一篇访谈后,我很惊讶地发现,这位台湾摇滚愤青已成长为一
个中年智者,他重点谈到了年轻人的教育问题,他说:“年轻的这一代可能得多花时间去想想人的
本质。这个东西是蛮重要的。可我看见的小孩子学业都很重,压力都很大。我还记得有一位小朋友,
他受不了学业的压力都跳楼了……现在人和机器在相处,至少是通过机器在相处,人和人之间的
相处很少,这其实是蛮大的问题。科技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让人远离自然,远离人性。”
罗大佑点出了人性趋末、趋恶的两个关键,一是应试教育,二是电子科技。药家鑫案中有一种
声音“假如是我,我也会这样干”,这种声音现在较流行。比如说“我要是女人,也会当小三”。其
背后有一个逻辑:这是社会逼的。但这样说话的人没有基本的人文知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而在郭美美事件里,可以看出很多年轻人丧失了中国最基本的教养:“慎微”、“慎独”。
另外,罗大佑说他最近对文学发生了兴趣,他正在读卡尔维诺的书《给下一轮太平盛世的备忘
录》,他说对他有很大的启发。这本书大陆译为《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我很惊讶这不同的翻译,
看得出这位译者有一点反讽盛世的意味。未来千年是盛世吗,我们不得而知,但卡尔维诺以强大
的说服力告诉人们,千年以后文学还是最基本的,无论人到哪里去,都不能没有文学。文学可以赋
予人更强大、更丰富、更柔软的内心世界。当然,这是指人文教育里流传久远的经典文学,而不是
大众眼里以郭敬明为起点、到金庸为止的奇幻和武侠文学。
因此,这一期的《教育家》我们想说的正是人文教育。本刊记者远赴上海,分别采访了一所应
试教育体系内的中学、以及两位民间的人文教育工作者。在应试教育一手遮天的校园里,推行与考
试无关的东西,校长和老师没有任何一点好处。而民间的实践者则会牺牲了自己宝贵的时间和利
益。
但他们义无反顾,他们层出不穷,也许只是为了这世界真的会有下一个太平盛世。 本刊主编:文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