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韵律原在水墨间——观《水墨音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10 00:39: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韵律原在水墨间——观《水墨音乐》
周凤珍  2006-6-7
水墨音乐
  音乐是生活赐予人类的最自由的倾诉,是引领凡人感受天堂的使者,有一种震撼心灵的大美。但在我个人的阅读记忆里,有关音乐的书却总让人觉得沉闷乏味。近日,洛秦、洛齐两兄弟的新作《水墨音乐》,却让我获得了一些新的阅读体验。
  看到《水墨音乐》的时候,不仅是感动,还有惊喜:怎么会有人能把音乐和绘画结合得那么完美呢?人们总把不懂音乐的人称为“乐盲”,这一个“盲”字似乎就暗示了图画与音乐的丝缕联系。音乐的表达方式很多,绘画的视觉冲击也许更有助于人们理解音乐的魅力吧。据说达•芬奇在创作《蒙娜丽莎》的时候,为了让模特微笑,他突发灵感式地播放了音乐,因为他深知音乐的力量。而《水墨音乐》的图文并茂,把关于音乐的话题在看似漫不经心的笔触里娓娓道来,看似简单的图画简洁地勾勒出音乐背后的故事,不仅给人以视觉的美妙享受,也丰富了作品的意象内蕴,闪烁出智慧的光芒。
有人说:“音乐就是人生,如果你错过了音乐,你就错过了人生。”然而人生似乎跟洛秦、洛齐两兄弟开了一个善意的玩笑:小时候更有音乐天分的洛齐,因为常常偷着跑出去抓蛐蛐而被开除出合唱队,现今成为了美术界的大家;而对视觉艺术有着独特感受的哥哥洛秦,却因一次勉强“及格”的打击永远关上了美术宫殿的大门,转而投身音乐的国度。如今兄弟俩都是艺术界的知名人士,阴差阳错的际遇最终还是让他们走在了一起,用各自擅长的音乐和美术为我们奉献出了这样质朴却又动人的作品。这不仅是兄弟俩的合作,也是音乐家和画家的联手,他们把各自对音乐和美术的内心体悟交融汇合,更加深刻地诠释了艺术的本质。
  兄弟俩把对艺术的热爱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书中,呈现了一个异常丰富的音乐世界。在这里,你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音乐话题:音乐家、乐器、音乐的种类、各种音乐常识,还有鲜为人知的关于音乐的奇闻轶事。我算不上一个懂音乐的人,但在作者幽默诙谐的笔调和平易近人的话语中轻松地品味各种音乐元素,那些原本枯燥的音乐常识竟也变得活泼生动起来。在这个笔墨酣畅、氤氲淋漓的音乐世界里自由自在地旋转,畅快地呼吸音乐的空气,就像轻履漫步在林间小道,听着泉水叮咚,环绕在山间林畔,那样静谧祥和的快乐仿佛随手可得,宁静和清新的感受弥漫在心间。心情愉快地合上书页,竟有些恋恋不舍的感觉。
  我始终相信,音乐有大美,因为它能最感性地倾诉自然界的韵律、人间的悲喜,所以总能勾起人们心底深处的情愫。洛秦、洛齐两兄弟在书中倾注了对音乐艺术的满腔热情,自由而本真,也许这就是《水墨音乐》最感动我的地方吧。在浮华生态与物质利益最大化的今天,我们能在心中为自己留下一片不受尘俗干扰的净土吗?品味这样的音乐盛宴,也许可以让我们暂时忘却人世间的烦恼,沉醉在音乐的温柔乡里。
  在一幅幅意蕴丰富的水墨画里细细品味音乐带来的快乐,于我而言,就是最简单的幸福。

  (《水墨音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定价35.00)

来源: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系2002级学生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0 00:40:47 | 只看该作者
《水墨音乐》:一首幽默的二重奏
曲遥轩  2006-4-27
水墨音乐
  听音乐这么多年,虽然也时常翻看音乐杂志上一些爱乐人的随笔或文章,但我自己一直在避免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对音乐的感悟。这一方面是懒惰所致,更主要的是我的一种偏见在作怪,我觉得音乐最难描摹,试图用文字去捕捉空灵无形的音乐是徒劳之举,还不如无所作为地专心去听更来得贴切。至于用绘画去有意识地表现音乐,我自己不会作画,想象起来只会觉得更难。当然许多优美的文字和迷人的画面本身便具有音乐的感觉,像唐诗,或者保罗•克利的油画,但这是不同艺术种类之间的通感,另当别论。
  然而回想一下自己这些年接近音乐的历程,从一个对音乐所知甚少的门外汉,到熟悉了各个时期各位大作曲家的不同作品,并且对他们的风格了如指掌,在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中,不正是各种各样介绍、抒写、评论音乐的文字在扶助着我前行吗?所以话说回来,有意识地用文字或其他形式去表现音乐,无论是表现具体作品的内涵和美感,还是表现音乐的观念,这样的工作虽然困难,却无疑是必要的。为了爱乐而作出的贡献——无论是为自己,还是为其他人,都并非徒劳之举,而是一种虔诚的表白,如果这种表白达到了某种艺术性,那就更是值得赞美。
  洛齐和洛秦合作的这本《水墨音乐》(广西师大出版社,2006年1月),便是这样一种带有幽默意味的对音乐之爱的亲切表白。洛齐的这些水墨画,从用笔上可以看出是一气呵成,因此每幅画的构思就相当重要。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类构思是由音符构成主题,如封面上的这幅《绝对音高》,一个满脸惊慌的人正在像捕蜻蜓一样捕捉两个飞到高空的八分音符;还有《重音》,一个大而黑的实心音符重重地落在磅秤上,似乎都可以听到那沉重的声响;肖邦的《C小调革命练习曲》被画成了一把由音符、谱号构成的利剑,狠狠地向下刺去。五线谱和音符是洛齐构图的重要元素,但他对这种元素的运用却能够出奇制胜,让人并不觉察到重复和单调。
  另一类构思是音乐家的肖像画。这些肖像画可以分三类,有面孔的、没有面孔的和半个面孔的。莫扎特、柴科夫斯基、德彪西和威尔第很荣幸地获得了正面的有面孔内容的肖像。有意思的是和老柴毗邻的梅克夫人的面孔却是留白,让人很庆幸能够有机会想象一下这位慷慨的女士究竟是何模样。没有面孔的肖像自维瓦尔第始,经巴赫、亨德尔、海顿、贝多芬,到柏辽兹、兴德米特,贯穿了整个西方音乐史,这些大人物虽然没有眉目,但却极易辨认,因为他们的头像几乎四处可见,其发型、脸型已经成为一种颇具专利性的特征,或者说已经符号化了。这样留白表现的优势在于充分保留符号特征的同时,又为人们预留了想象的空间。由此可体会画家的匠心独运。不过最见绘画功力的则是第三类肖像。这类肖像或是侧面,或是脸上极富写意性地勾上两笔,其相貌特征乃至性格特征都跃然纸上。如忧郁诗人气质的拉赫玛尼诺夫,以纤细敏感的手指扶着那张著名的瘦长脸;托斯卡尼尼撅起的山羊胡子,斯特拉文斯基的鼻子,瓦格纳高深莫测的嘴角,等等。
  还有一些非常生活化的画面恐怕是爱乐者最感亲切的。如那幅《小夜曲》,一只老式的灯泡下,一位老兄在边洗脚边吹箫,此情此景被洛秦戏称为“箫(宵)夜曲”。洛齐的这些构思体现出他对音乐以及人们的音乐生活的理解,正如其兄洛秦在序言中所说,这种理解显示了一种隐藏的音乐天赋。只有一个懂得音乐的人,才会体会到音乐在人的日常生活中所占据的地位,才会了解音乐和人的千万种微妙的情感联系,才会将这一切会诸笔端,以一种独特的幽默品格表现出来。音乐之于人的世界,音乐在这个会让你忧伤绝望,会让你欣喜若狂,会让你厌烦无聊的人的世界中,所起到的挽救和改善的作用,正与幽默同。因此这是一种恰如其分的品格对位,这些水墨画会让人微笑,正像莫扎特的某个旋律的到来,会让房间里的光线明亮起来一样。
  洛秦先生经历丰富,既当过工人,又当过首席小提琴,为了民族音乐学的理念还在美国长期游学,关注的眼光从街头音乐家到教堂音乐,无所不及。他以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情怀建立起音乐没有贵贱、没有地域优劣之分、没有种族隔离、没有雅和俗的严格界限等一系列音乐观念,这些观念渗透在他的文字之中,并为这本《水墨音乐》奠定了基调。这里可以同时找到勃拉姆斯和爵士乐,中国古琴和日本尺八,渴望音乐而死的乐痴狐狸和街头长椅上的孤单乐手,虽然稍嫌纷乱,在某些学院派人士看来也不够纯正严肃,但却正因此构成了一个小小的音乐乐园。这个乐园由普通人每天所接触到的音乐片断汇集而成,他们可以在其中发现自己最熟悉的东西,也可以了解到一些他们感兴趣的音乐知识和趣事,最重要的,是可以在洛秦宽容平和的语调和洛齐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9 15:28 , Processed in 0.09731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