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教育报:学龄前儿童需要进行识字教育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20 20:27: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教育报:学龄前儿童需要进行识字教育吗?

2012-09-26
对话嘉宾:

  周兢(华东师范大学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教授)
  张明红(华东师范大学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副教授)
  我们反对机械枯燥的识字教育,从图像到文字是学龄前儿童阅读发展的过程,应让孩子在图画书的阅读过程当中自然而然地识字,在生活环境和情景学习当中自然而然地发展阅读能力。
  识字教育不符合学龄前儿童的认知规律
  【主持人】记得有一个培训班说,可以让孩子三秒钟认识一个汉字,而且做到过目不忘,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能认识一千多个汉字。请问两位专家,这种识字班到底应不应该去?
  【周兢】识字和识字教育其实是两个概念,识字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对文字感兴趣并认识一些字,是一个自然的现象;而那种办班集中识字,就是有一些人所提倡的识字教育,我们是反对的,因为学龄前是孩子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期,在这段时间,不应该让孩子集中、大量地提前地去学那些他后面有机会再学的东西,这种培训班很可能会牺牲了孩子正常发展的机会,不符合学龄前儿童认知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特点。
  【张明红】这种集中、大量、快速地识字,违背了孩子的成长规律。学龄前儿童的认知特点是从具体到抽象,文字是一个抽象的符号,在阅读的过程当中自然而然地识字是一种自然现象,而那种强制的识字违背了孩子的天性。
  从图像到文字是学龄前儿童阅读发展的路径
  【主持人】也就是说,识字在上学之前不是很重要,那阅读重要吗?
  【周兢】阅读非常重要。
  【主持人】那我就不明白了,不识字怎么阅读呢?
  【周兢】相关研究已经发现,从图像到文字是学龄前儿童阅读发展的路径,学龄前儿童最重要的就是读那些丰富的图像,即我们所说的好的图画书,通过图画书来学习阅读。
  【张明红】成人阅读和幼儿早期阅读的区别:成人阅读以画面为辅、文字为主,幼儿早期阅读以画面为主、文字为辅;成人阅读是自主阅读,幼儿早期阅读是陪伴阅读;成人阅读以学习为主,幼儿早期阅读以激发兴趣为主。学龄前儿童不是先识字,再阅读,而是先阅读,再慢慢地识字。
  【周兢】表面上看,孩子在识字班认了一大堆的字,但一旦给他图画书阅读的时候,他的注意力就会放在文字上,根本不看图画。在读完这些认识的字以后,他不像其他孩子一样去看图画,完全忽略了图画上面讲的什么内容。他知道一个个的字,但不知道连起来到底是什么意思。所以,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会认字但不会阅读。其实,孩子两岁以后就已经能较好地去阅读图画书了,当然他们的阅读能力是在逐渐发展的。孩子一开始都是对图像感兴趣,到四五岁左右的时候才逐渐地增加对文字的兴趣。在不断地跟书互动的过程当中,孩子就会培养起对汉字的兴趣。
  缺乏情境的孤立认字很快就会遗忘
  【主持人】但有些家长可能会想,多认识一些字总不会有什么坏处吧?
  【张明红】这不能一概而论,儿童认字是有多种方式的,常见的方式就是孤立地认字,如单独拿“木”、“火”这样的字给孩子认;还有一种是我们通常讲叫情境认字,比如你看到一个招牌“王府井百货商店”,他走到这个地方就知道这几个字代表的是王府井百货商店,高频率出现的词或者字他最容易记住,而孤立地认字是机械的,缺乏一种情境。
  【周兢】其实,很多家长在生活中会很惊奇地发现自己的孩子在很小时就认识一些文字,比如家长在两岁左右的时候给他看那种图文并茂的字卡,孩子很容易记住,很多家长因此非常高兴,欣喜若狂地告知众亲友孩子已经认识很多字了,但这并不是孩子真正认字了。这种情况我也碰到过,那是我刚从国外回来时,我先生很激动地告诉我,孩子虽然只有两岁多,但已经能认500个字了,字卡上的字都能认全了,然后拿出字卡来展示一下,果然如此。但仔细去观察,发现孩子完全是用图像的方式,他是把字当成图来认的,如让他看牛和羊有什么差别,他是分不清的,他经常会搞错,因为他这个阶段只是对图像比较敏感。进入幼儿园以后,他有太多其他好玩的、要学的东西,认识的500个字也就逐渐遗忘了,到4岁上中班的时候,几乎一个都不认识了。
  【主持人】这种机械识字的方法有没有害处,对孩子以后的学习会有什么负面的影响吗?
  【张明红】最大的害处就是让孩子觉得学习很可怕、很恐惧。我是从孩子出生两个月就开始给他讲书,我从来没有教过他文字,但是我会讲画面,把这个画面形象地讲给他听,他就会盯着看,然后一直对阅读非常感兴趣,到7个月时,我把他抱在怀里,给他讲一本书,他可以听15分钟;到了幼儿园,他是班上的故事大王;到了小学,老师说他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别人强;到了中学,他的阅读理解非常好。
  亲子共读对儿童阅读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主持人】是不是这种亲子共读很重要,它有什么意义?
  【周兢】亲子共读对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张明红】实际上,胎儿就已经可以阅读了,6个月的胎儿的听觉中枢开始发育,这个时候阅读的最好陪伴者就是爸爸,因为他最喜欢听的是低频率的声音,所以爸爸可以把画面讲给孩子听。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需要循序渐进,从0到1岁就开始阅读,那么3到6岁时阅读的习惯才会比较好。给孩子读书要绘声绘色,要很亲切、富有表现力,要把情感传递给孩子。
  【主持人】孩子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怕重复,有的故事已经听了很多遍,他还是要听。
  【张明红】重复阅读是学龄前儿童的学习方式,可以促进他的大脑发育,因为大脑皮层的发育有很多的皱褶,皱褶越深越聪明,而重复可以加深孩子大脑皮层的皱褶。
  【周兢】在我看来,孩子不一定是喜欢反复地读所有的书,只是对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一本书,他会反复要求妈妈给他再读一遍、再读一遍。
  【张明红】实际上,这种重复每一次获得的经验是不一样的,体验也是不一样的,这次可能他只记住了故事的名字,下一次可能只记住故事中人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下一次再记住他们的对话,再下一次他就看故事的整体结构对不对,有没有漏掉什么,他每一次的体验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自己不讲,就要大人讲,他在回忆大人讲得对不对,跟他的记忆匹配不匹配。反复就是一种学习,就是一种认知,这是孩子正常的一个学习阶段。
  朗读机不能代替亲子阅读
  【家长】两位专家好,我是孩子的姥爷,我这小外孙读书的时候,总是她妈妈陪着,她爸爸很少参与,这样行不行,怎么样做才能更好?
  【张明红】3到6岁的孩子,最好是妈妈陪伴,3到6岁孩子习惯于妈妈给他讲故事,跟妈妈已经有了很亲密的感情,他希望妈妈陪伴他入睡前的阅读时光。如果说妈妈不在家,那就爸爸来,爸爸可以作为替补。
  【主持人】这是给我们的爸爸找理由了,他们更有理由看电视了。
  【张明红】那也不是,妈妈在培养孩子语言、情绪、情感方面占据优势,而爸爸在指导孩子游戏、动作发展、创造性的活动中占优势。相关研究也认为,如果在家庭教育当中,爸爸参与很少的话,那么孩子的数理逻辑能力、思维能力包括探索性方面,就会有所欠缺。
  【周兢】希望爸爸可以多和孩子一起来阅读科学知识类的图画书,在这一类的图画书方面,爸爸的优势比妈妈强,因为爸爸逻辑思维的能力要强些。这类图书对科学探索的要求更高一些,爸爸会觉得自己更有用武之地。
  【家长】我想问一下,孩子的爸爸妈妈工作特别忙,现在社会上有卖朗读机,可不可以代替爸爸妈妈来读?
  【张明红】这个不能一概而论,有的时候如果爸爸妈妈加班了,用朗读机偶尔为之可以,但不能老是这样,朗读机不能代替亲子共读。因为孩子要看和听结合。有的时候哪怕没看书,只是听妈妈讲故事,但是他看妈妈表情、口型、面孔和体态语言等。朗读机不能关注孩子,而父母会关注孩子的反应。如果没有丰富的环境,孩子也会趣味索然的。
  【周兢】在孩子生活的环境里面,亲子共读能够起到伴随孩子成长的作用,这对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对年龄小的孩子。爸爸妈妈如果很忙,有的时候会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其实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也可以跟孩子进行亲子共读,对孩子的成长也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孩子长大以后,他不一定记得自己学过什么,但在记忆里面就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给他讲的故事。
  (本文摘编自中国教育电视台系列节目“回归快乐童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23:57 , Processed in 0.06599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