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阅读推荐:《网络恶搞文化》(蓝爱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26 19:05: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阅读推荐:《网络恶搞文化》(蓝爱国)



作者:蓝爱国
出版:中国文史出版社
版次:2008-3-1
页数:199页
字数:160千字
定价:20元 内容简介
    多极延伸的欲望、让想象飞翔、后经典时代的网络狂欢、网络小说的文体探索。 精彩选读
    恶搞的非经验性特征就是恶搞自身作为一个完整产品所拥有的自我说明机制,是恶搞摒弃外在经验世界说明和解释自己的功能一效果原理。这样的表述可能比较令人迷惑。其实质性解释在于恶搞的非现实性、非真实性、非逻辑性和非思想性,恶搞之所以被很多人贬低为低俗原因也常常在于这里,因为恶搞的对象只是意象形态体系中的拟像,所以它只要把拟像的逻辑进行下去就可以了,它不需要现实的再度阐述、真实的深度说明,如前所述,恶搞中所包含的拟像动机可以产生激情和晕眩,人们不是从真实的感受出发寻求自身的自由和解放,而是从虚拟出发追求其带来的可能性消费和生活。
    具体而言,恶搞的作品包含了或者说来源于如下这样一些构成其有机体的特征、特点:  
    技术化。粗通某种计算机技术是恶搞的基本条件。恶搞因此成为技术含量比任何其他艺术品都要多的多的对象之一。恶搞的技术化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恶摘的直接技术化,这主要是指恶搞作品中的超媒体、多媒体特征,它们就是利用现代技术提供的技术优势进行恶搞创作。本雅明曾敏锐地发现达达主义创新中的多媒体、超文本因素,“达达主义企:图借助于绘厕(或借助于文学),去创造今天的观众在电影中所追求的效应”,本雅明由此得出一种结论:“每一种艺术形式的发展史都有一些关键阶段,在这些关键阶段中,艺术形式就追求着那些只有在技术水准发生变化的、即只有在某个新的艺术形式中才会随意产生的效应。” 作者介绍
   蓝爱国,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出版著作《网络文学的民间视野》、《好莱坞主义》、《解构十七年》、《当代文学批评的文化身份》等6部,发表论文数十篇。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与电影文化。 目录

    序  欧阳友权  
    绪论  从现实出发:网络恶搞的社会图景
      一、大众的乐趣
      二、大众的批判
      三、大众的无边疆域
    第一章  网络“恶搞”现象扫描
      一、恶搞简史
      二、恶搞进化史
    第二章 经验世界的消失:恶搞乌托邦诞生记
      一、理性的镜子:意象形态和经验世界
      二、恶搞的非经验性特征
    第三章 无厘头叙事:从模仿到戏仿
      一、后现代的无厘头
      二、无厘头的叙事方案
    第四章 青年背景:发泄抑或表达
      一、年轻的网络
      二、年轻的恶搞
    第五章 无冕之地:恶搞的传播景观
      一、“蛛网”覆盖的传播渠道
      二、恶搞传播的基本问题
    第六章 恶搞底线:伦理的还是幽默的?
      一、恶搞底线争鸣
      二、幽默的民间本性
    第七章 个体娱乐时代的新消费
      一、自娱自乐:从DIY到PV
      二、娱乐如何经济?
    第八章 以丑为美:搞怪、整蛊和怪诞
      一、丑怪的隐匿和张扬
      二、恶搞:一个新的美学原则?
    第九章 恶搞文化:草根还是流行色?
      一、数字草根:恶搞的消费人群
      二、草根怎么流行?
    结论  泛“恶搞“:癫狂的时代呓语
      一、我们不是龙的传人?
      二、文化奶妈时代
      三、文人们的行为艺术
      四、“文化垃圾论”
    后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1:28 , Processed in 0.06970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