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中间物的责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30 11:34: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历史中间物的责任
http://www.sxywh.cn  时间:2012-3-9  


——写在《绍兴文化遗产·石桥卷》出版之际

  2011年春夏之交,宣传中局长嘱我组织编写有关绍兴古桥专题的书籍。正在酝酿方案之际,市里召开“文化遗产日” 座谈会。会上,冯建荣副市长明确提出,由市文物局牵头,用三五年时间,编纂出版一套高质量的“绍兴文化遗产”大型丛书。这使我既欣喜又不安。欣喜的是,文 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市政府领导的关注和重视,编书出书一事由市领导在专门会议上郑重其事地提出来,可见这一思路已酝酿多时并上升成政府行为;不安的是,以 我的学识和功底来进行系统的审视、梳理和归纳令人高山仰止的绍兴文化遗产,进而以大型丛书的形式编纂出版,确实有点勉为其难。三十年的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 实践教会我:对待文化遗产,任何一种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的判断或结论,都是对祖先和历史的敷衍和不恭!眼下,面对如此重大而高难度的系统工程,唯恐有辱使 命,深感压力是前所未有的巨大。但想到前些年编纂出版《绍兴文物精华》、《绍兴文物志》、《文明的记忆·绍兴历史图说》等书籍,也都这样挺过来了,因此, 内心似乎稍稍战胜了一点恐惧与不安,最终还是将这一任务接受了下来。
绍兴的文化遗产,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的先人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给我们留下了无数优秀的文化遗产。纵向看:上下近万年历史遗存遍布城乡,触目皆 是;横向看:每一历史时期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活等诸多领域的有“文”之物又数以万计,蔚为大观。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几乎都能够在绍兴这 一方沃土中得到印证。尤其是作为越国古都的绍兴城,自公元前490年越大夫范蠡主持兴建以来,或为国都,或为郡治,或为州府首邑,虽历经2500年的风风 雨雨,其间也有过不断的修缮、更新、改造,但至今城址未变,古貌犹存,实为世所罕见。可以说,绍兴保存的文化遗产,文化内涵丰富,个性特色鲜明,有的在省 内首屈一指,有的在国内乃至世界也独树一帜。然而,以一个地级市的力量对区域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并以大型丛书的形式出版,这在省内甚至国内还是 第一次。因为是第一次,所以既无范例借鉴,更无模式可循,一时间令人茫然不知所措。但只要闭目沉思,我的眼前总会翩然浮现出绍兴出土的古代石器、玉器、青 铜器、陶器、瓷器,还有那些秦碑汉刻,唐宋摩崖,宋元桥梁,明清建筑,戏曲艺术,民间文学作品等等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来。想到一代又一代的绍兴先民 历经沧桑,生生不息,给我们留下了如此绚丽多姿而又无与伦比的文化遗产,当代绍兴人理所应当让这些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薪火相传。作为长年与文化遗产相知相 守的专业工作者,有责任对祖先不由自主留下的有“文”之物进行力所能及的保护和解读,以便让世人更加充分地认识人类祖先的生存状态、创造智慧以及发展历 程,并使世人进一步增强文化的认知力、文化的自豪感和文化的自觉性。如果说绍兴历史的悠久、绍兴城市的古老、绍兴文化遗产的丰富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话,那 么,今日的绍兴人责无旁贷应该让其赓续相继、历久弥坚,并传之久远。我以为,绍兴文化遗产丛书的编纂,正是对绍兴地域文化的进一步探索、归纳和研究。虽然 与一般的文化研究相比,地域文化研究看似范围较小,实际上却是极大地伸拓了文化内涵,它要求以一定的地理环境为基础,把人类文明的活动形态、系统构成、承 传关系全部纳入研究领域,因此意义深远。明乎此,我的心中油然而生一种兴奋和喜悦之情:能奋尽智力、鼓足勇气去完成一项特殊而又艰巨的任务,全方位、多视 角地将绍兴文化遗产的精美画卷、越中独特的文明记忆展示出来,并揭示其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为后人提供丰富而生动的启示,是一件多么幸福和令人羡慕 的事呵!


    转眼间,差不多十个月过去了,经过市、县专业人员认真的实地调查,严谨的史料考证,准确的语言诠释,独特的视角追踪,凝聚全体编写人员心血和智慧的绍兴文 化遗产丛书第一卷——《石桥卷》即将付梓出版,心中真是感慨万千,可谓忐忑和喜悦交织,惶恐与期待并存。虽然回首往事,所有“孕育”时的艰辛,都成了美好 的记忆;但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新生儿”是否健康、聪颖、惹人喜爱,有待读者和社会各界评判。值得一提的是,这套丛书在编纂过程中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 的大力支持和鼓励。绍兴市委书记张金如、市长钱建民、副市长冯建荣出任丛书编委会主任、副主任,足见对此项工程的重视。更为可喜的是,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 家、绍兴乡贤、浙江大学终身教授陈桥驿先生,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鲍贤伦先生欣然担任丛书的顾问,尤其是陈先生在九十华诞之际,仍提笔撰写了 长篇“序言”,其关爱家乡文化事业的拳拳之心,给全体编写人员以莫大的鼓舞。
诚然,绍兴文化遗产丛书第一卷——《石桥卷》的付印,只是丛书编纂和出版工作的一小部分;如果就整个绍兴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整理工作而言,那只是万里长征走 完了第一步。可以想见:今后的路更长,探索的范围更广,工作的难度更大。但我坚信,只要我们以内化于心的文化认同和外化于行的文化实践努力增强文化自觉, 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努力增强文化自信,无私地奉献一颗热爱家园、热爱文化的赤诚之心,我们的工作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果。
自陈从周先生编著的《绍兴石桥》问世以来,先后有多位学者对绍兴古桥展开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他们的研究都有不少独到之处,值得吸取和借鉴。此次编纂《绍兴 文化遗产·石桥卷》是在绍兴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所登录的701座古代石桥的基础上,经过筛选,最终确定211座较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绍兴古代石桥入选, 并尽可能地将此次文物普查最新成果纳入其中,以期读者能更好地和全面地了解绍兴古代石桥的保存现状和突出价值。对于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尽可能汲取其 正确的结论,而对于学界未能达成共识的问题,我们将本着求同存异的态度,继续地加以研究和解决。真诚期待专家、学者、有识之士对绍兴文化遗产丛书给予批评 指正。
2012年春节于绍兴市文物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5 01:40 , Processed in 0.15146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