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励志标语,说什么? 怎么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6 19:44: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励志标语,说什么? 怎么说?
孙宏艳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
陈宝泉 中国教育报资深记者
  “不好好学习的两种下场:逛不完的菜市场、穿不完的地摊货”,这是近日武汉市某中学家长会上出现的励志标语。如今,每逢中高考前夕,此类励志标语在学校、培训机构比比皆是,引起网友热议。此类标语是对成功的庸俗理解,还是轻松亲切、贴近学生心灵?本期,我们特约两位观察员就励志标语话题进行探讨。
  观察员
  ■孙宏艳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
  “教育者不仅要在各种教育方式上贴近学生,更要从教育心态上走进学生。”
  ■陈宝泉
  (中国教育报资深记者)
  “对于充斥社会、浸淫校园的功利、浅薄文化,我们应该从根源上认识,做深刻反思。”
  链接·流行标语
  “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提升一分,干掉千人”
  “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
  “生时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
  “十年磨剑,梦想驻清华;六月试锋,腾飞在北大”
  “家中父母吃苦受累,盼得学子捷报频传”
  要贴近学生更要传递正能量
  ■孙宏艳
  取励志标语看似是不起眼的小事,仅仅是若干教育行为中的一种,不就是墙上黑板上多了几个字吗?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但它背后却隐含着我们这个社会的教育理念。新型励志标语一改过去板着面孔的姿态,语言诙谐,上口好记,说明教育者们也放下高高在上的教育姿态,努力与学生们的心灵融合,这是好事。
  但是,它们真的打动学生们的情感和心灵了吗?表面看,这些标语或使用了时髦的网络语言,或使用了直白的市井语言,很容易博得学生和家长一笑。但是,它们向学生传达的却是灭顶的压力,是不顾死活,是你死我活,是学习失败即人生失败的价值观。这些话语也动心动情,但是带来的不是温暖和正能量,而是寒冷和退缩。所以,即使情动心动,也是逃离的情绪和恐惧的颤抖。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学习不能带来快乐,校园不能带来温馨,紧张、痛苦、压抑将成为学生们未来对青春年少的回忆。因此,老师和家长越努力孩子越不爱学习成了现代教育悲剧。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全国十省少年儿童的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发现,2010年和2005年相比,五年过去了,尽管国家不断进行多方面的教育改革,学生们“非常喜欢去上学”的比例反而下降了3.7%。因为“喜欢读书”而学习的仅为7.9%,与2005年相比下降了0.6%。这说明孩子们的认知需要在下降,取而代之的主要学习目的是“为了实现理想”和“将来有个好工作”等发展需要,这两点与2005年相比都明显上升。这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教育结果!发展需要一旦得到满足,动力将不再存在。而认知需要,却是孩子们保持学习动力不枯竭的源泉。
  打动人心的标语才能真正带给人前行的动力。要打动人心,首先要贴近人心。要贴近人心,就要尊重人心。要尊重人心,就要先了解人心。了解学生的苦恼与快乐,尊重他们的成长规律,才能真正帮他们解决困扰、减轻压力。所以,励志标语不仅要在形式上贴近学生心灵,更重要的是在内容上贴近学生心灵。同样,教育者不仅要在各种教育方式上贴近学生,更要从教育心态上走进学生。
  励志标语不妨更人情化一些,乐观一些,积极一些。像“信心比黄金更珍贵,拼搏比理想更现实”、“蛰伏百日,卓冠群伦;智慧拼搏,日有所获”等,或许更能触动心灵。心动不如行动,光有行动没有心动,行动将变得苍白无力。光有心动没有行动,心动将变成一声叹息。情动心动加行动,才是真正直指人心的好教育。
  警惕“励志”背后的功利和偏执
  ■陈宝泉
  翻看网络上某示范高中高三各班的励志标语,基本都集中在刻苦备考上面。高三学生当然要以高考为目标,但是功利色彩过重,科举文化味道过浓,就有失偏颇了。网络上还有小学生的励志标语,应试教育的氛围也很重。应试以外还有一些传统标语,很多源自四书五经。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角度启迪心智的不多。
  有人认为“逛菜市场、穿地摊货”是时下对于“人生失败”的低俗理解,这些误读人生、功利、浅薄的标语出现在学校里,出自教师笔下当然要引发社会的不满,引起我们的警觉。类似的高中标语还有,“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等,实际上是把学生往牛角尖里引,引向偏执、引向自虐。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未成年人的成长应该是全面发展,健康快乐,包括志趣引领下乐此不疲的持续努力,有准备地接受磨炼。现代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公民,成功的前提是融入社会,学会关爱,学会合作,做“人中人”。就是从备考的现实角度看,背负沉重压力,情绪极度紧张,既影响效率,也不利于发挥。
  还有一些标语,比如“十年磨剑,梦想驻清华;六月试锋,腾飞在北大”也暴露出对于成才、对于高等教育的不理解。年轻人的特长、兴趣各不相同,可选择的发展之路很多。就是大学,各自的文化传统、行业背景、学科优势也不尽相同,各有千秋,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读清华、北大。“家中父母吃苦受累,盼得学子捷报频传”这样的标语也有待商榷。成熟的社会讲究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生活。长辈要尊重晚辈自己的成长选择。
  至于为小学生励志,不仅要剔除什么“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晚起的虫子被吃”这些过于功利、鼓吹恶性竞争的标语,就是一些先贤语录,像“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也显得过于成人化,应添加近现代科学文化名人具有现实意义,微言大义的一些名言、警句。
  有研究教育的学者指出,对于充斥社会、浸淫校园的功利、浅薄文化,我们应该从根源上认识,做深刻反思。我们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人类宝贵遗产,其不足是实用主义与工具性。我们的社会刚脱胎于长期的贫穷落后,目前尚处于转型过程中,长期积蓄了对于满足物质需求的渴望与下层社会向上突破的向往。这些欲望与向往一旦与实用主义、功利导向结合,就形成了不顾一切的急功近利倾向。扭转这一偏向需要社会完成转型,教育自身也要花很大的气力自我提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17:20 , Processed in 0.07656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