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诗形式运动总先锋刘梦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28 10:53: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诗形式运动总先锋刘梦苇2012年07月13日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饶梦侃、孙大雨、刘梦苇、龙彦午合影
中国新格律诗的建立,从理论的倡导到形式的实践,与一位湖南省安乡籍名叫刘梦苇的诗人有着密切的关系。沈从文在《对新文学有贡献的湖南人》一文中说:“新文学运动诗歌部门,在民国十四五年可说是新月社诗派的前。就中有个作者,以文字排比、格律谨严见称,名刘梦苇的湖南人。”
刘梦苇,原名刘国钧,1900年5月出生于洞庭湖畔。1920年入长沙第一师范学校读书,酷文学艺术
1923年毕业后,刘梦苇到上海某中学任教,他和一些受无政府主义思潮影响的人一道,幻想像鸟儿一样在天空自由飞翔,并组织了“飞鸟社”,创办《飞鸟》季刊,发表短篇小说《诗人底悲哀》、成名作《吻的三部曲》、诗作《自慰》等,尤为青年读者喜。1924年,他的诗集《青春之》、《孤鸿集》出
1925年夏天,刘梦苇在南京结识了另一位现代格律诗派重要诗人的湖南人朱湘,两人一见如故,成为挚友。不久,他们同到北京,致力于中国新诗的创作与研究。
1925年12月,刘梦苇以诗评家的磅礴气势谱写了《中国诗底昨今明》,总结了中国诗歌从《诗经》发展到宋词元曲的演进过程,展示了长长诗河之中革新求变、跌宕起伏的历史。他说新诗“活泼、自由、真切而通俗,为前此所未,是开中国文学的新纪元”,又对新诗“散文化”、“严重的欧化”等弊病提出批评,郑重提出新诗的原理——“要有真实的情感,深富的想象,美丽的形式和音节、词句……”同时的作家、诗人蹇先艾认为,这是对中国新诗的一次总清算。
1926年,是刘梦苇实践自己新诗变革主张的高峰。半年内,他先后发表了《万牲园底春》、《雪夜》、《我所需要的不是爱情》、《最后的坚决》、《致某某》、《希望》、《北河沿的夜》、《与劫》等十多首诗,在分行、音节、押韵等形式上进行了探索。这引起闻一多对新诗形式的注意,研究后写成了《诗的格律》在《晨报·诗镌》发表,提出了建立新格律诗的主张和“三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的标准,被视为新月派诗人的共同纲领。 
朱湘的诗作《有忆》集中体现出刘梦苇的影响和“三美”特点:“路灯亮着微红/苍鹰飞下城堞/在暮的白被中/紫色的钟山安歇。”短短四句,把南京暮色苍茫的景象描绘得清晰而又真切。
格律是文字对于思感与感情控制,是诗的防止散文化的芜杂与松散的一种羁勒。新月诗派对于格律诗的提倡和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新诗过于放纵、过于欧化、过于散文化的危机,提高了新诗的艺术水平,有益于新诗的民族化。
刘梦苇的一生是凄凉的,3岁寄人篱下,“二十年与人漠不关情”,且身患严重肺病,经常吐血不止。他称自己是一只“孤鸿”,就是情诗,也写得十分哀切:“到如今您才问我一声:您当真了我吗?……只有让我的墓茔证明:它们将一年一度为您发青。”(《示娴》)心的姑娘不能忍受穷困潦倒的生活,从公寓搬走,严重刺伤了刘梦苇的心,再加上饥饿和肺病,诗人终于病倒离世。
纵观刘梦苇26个春秋的一生,虽有“驱虎逐狼”的志愿,有抨击虚情假意的品格,但是在那个时代,像其他没有先进思想指导的知识分子一样,他又觉得理想虚幻,时时表露出对未来的惆怅和对信念的动摇。但他对于新诗的功绩,却长久地被诗坛所铭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7 14:00 , Processed in 0.17731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