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藏八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6 17:27: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收藏八说[zt]
注:此为《中华私家藏画》撰写的前言和卷首语。其中法书收藏卷卷首语摘引自《北京当代著名学者书法展》前言。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一、收藏类解
书画收藏,大体包括收藏、流传,著录等诸方面。如以重要书画作品的流传和现在的归属又有公私之分,或官民之别。数千年来,由于王朝更替、战争动乱、自然灾难等诸种原因,使得书画的收藏珍品屡有聚散、流失、毁灭,或“公”藏“私”据,或散失民间,或流落海外,数次进入宫中,又屡次流失民间。真可谓隐藏易主知多少,聚散春风何处寻。其实过去的“公”,只不过是皇帝的“内廷秘府”,那些收藏品只供皇帝和皇室达官少数人赏玩。从这个意义讲,算“私”不为过。在“私”中,似又可根据收藏的主体身份地位,本书编者把它划分为名人收藏,收藏家收藏、民间收藏几大类。在这里,对所谓“名人收藏”、“收藏家收藏”、“民间收藏”的界定,难精确,有交叉,互包容,实难细分。如此,但也无妨。到了近现代,国家地方设立了艺术博物馆、美术馆等机构收藏,这才有了真正意义的“公”,同时也确定了另一方真正的“私”。但属“公”的收藏作品与属“私”的收藏作品的流动互换都在常理中,因此,将“机构书画秘藏”特列一卷。藏诸名山,面之世人,亦为甚幸也。
历史是通过收藏而被人们所认识的。让我们通过私家传世珍藏书画,去领略和感悟中华数千年文化艺术的灿烂辉煌。

二、机构收藏
机构收藏,其中包括庙堂寺观收藏。本书是指在近代所出现的国家、地方、社会团体等设立的艺术博物馆、美术馆等,其中包括庙堂寺观收藏。“公”藏机构,是书画收藏保护的主要形式和方法。机构所藏传世名书名画,一是直接接受历代皇室内府所藏;二是四方搜集流散于民间的传世珍品和籍没收藏家手中的书画珍品;三是广搜和征集保存当代的一些著名书画家创作的作品。而其所藏书画珍品,都是经鉴赏家考证而务求真实可靠,又对所藏的书画加以精心整理、保存和研究,藏诸名山,传之后代。本书所选机构秘藏书画珍品,侧重于近现代,以窥书画艺术在今天的发展和光大。

三、民间收藏
民间收藏,一般是指与国家专业机构收藏相对应的私人收藏。从广义的或现代的概念讲则是指非政府投资兴办的全民性社会收藏。民间收藏,古已有之。中华民族以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几千年优秀的文化成果,又以高尚的美德善加收藏和保护。现在,在中国内地和台、港、澳地区公私馆藏的珍贵文物中,除出土文物直接入藏外,很多藏品都是经过历代民间收藏家之呵护,辗转传承而得以留存的。解放以来我国包括国家博物馆在内的各级博物馆中的藏品,很多都是来自民间捐赠或低价收购。可以说,如果没有民间收藏,就不会有现今如此丰富的文化遗存。因此,我国的民间收藏同国家收藏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是同国家收藏并行不悖的收藏渠道和形式,是对国家收藏的丰富和补充,是书画艺术得以传承、拓展和丰富的重要渊源。流散在民间的历代书画珍品,收藏者往往视之如生命,藏之深箧,秘不示人,世人可谓难得一窥。正是这种民间的传奇收藏和艰辛传承,使我们今天有幸能看到那么多几百年、上千年中国书画艺术的珍品,从而使我们应更加重视书画收藏的广泛性和全面性,使我们能通过这些那些秘藏的历代书画珍品,去认识历史和文化,认识艺术和文明。

四、名人收藏
名者,声名;名人,有声名地位之人也。或以政声,或以富甲;或以武彰,或以文显;或以德高,或以义重;或以艺贵,或以学名。古今名人,多博雅,好丹青,胸有诗书,家藏字画,此生亦不虚也。名人所具之眼界、学识、身位,往往使其收藏的书画作品独具特殊意义而价值益增,成为领引收藏时尚的重要动因。

五、收藏家收藏
收藏家,是指具有一定眼力,又有财力,从事书画鉴赏研究并拥有一定数量的珍贵的书画收藏品者。收藏家独具的眼力、藏识使其拥有收藏的书画,是书画收藏中最有艺术价值、最有代表性的部分,是私家收藏中最重要的内容。
东晋的桓玄为见于记载中最早的一位书画私人收藏家。随着朝廷收藏的兴起,至隋、唐及五代时,私人收藏家逐渐增多。隋代以杨素为名,唐代有王弘直、王方庆、张易之、钟绍京、窦缵、李造等为较富者。更有张嘉贞祖孙、张怀  兄弟、窦家兄弟、韩愈等。这些私人藏家之购求保存书画作品,并不过多考虑其本身的经济价值,大多出于兴趣和雅玩。有的不惜破费重金而耽贫而乐,有的不拘一格广取博收,有的专收藏某家某类精品,为繁荣鉴藏和保存书画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代的私人鉴藏家以后梁的赵   和刘彦齐最为著名。至今人们把擅长书画鉴定者称为“眼睛”,溯其来源,就出于当时刘彦齐被时人称为“唐吴道子之手,梁刘彦齐之眼”之故。而唐及五代时最知名的收藏家应数张彦远。张彦远对书画的收藏、鉴定、欣赏、装裱、整理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
北宋最大的私人收藏家当推米芾。他善书画、精鉴赏,撰有《书史》、《画史》。另有《宝章待访录》,记录了他在私有藏家中目睹和耳闻的重要作品。
南宋时的重要收藏家有赵令,田寺、贾似道等人。两宋的书画著录书较多,其中《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和米芾的《书史》、《画史》,周密的《云烟过眼录》等最为著名。
元明两代私人收藏家有皇姊大长公主,郭天锡、鲜于枢、王芝、柯九思、赵孟兆页等人。他们既擅书画、又精鉴赏。有的还担任内府的鉴定工作。流传至今的如王羲之的《神龙本兰亭序》、欧阳询的《梦奠帖》、颜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均曾经他们收藏过。而作为皇家贵戚的皇姊大长公主,她是元世祖忽必烈的直系曾孙女。其书画收藏,则是一般藏家所无法相比的。她的藏品大部分为原元内府收藏的宋元内府的藏物,为陪嫁时所赐。如展子虔的《游春图》、崔白的《寒雀图》等。她是中国书画收藏史上的一位重要女收藏家。
明初著名的收藏家有杨士奇、杨荣、杨溥,史称“三杨”。有“江东巨眼”之称的华夏,钟繇的《荐季直表》、王羲之的《袁生帖》、颜真卿的《刘中使帖》、黄庭坚的《诸上座帖》等法书,王维的《辋川图》、郭忠恕的《雪江图》、米友仁的《云山图》、赵孟兆页的《秋郊饮马图》等名画都经他鉴赏收藏过。文征明及其子文彭、文嘉、既善绘笔,也精鉴赏。当时三吴藏家精品,大都经文氏父子赏鉴,藏室名有停云馆、玉兰堂,并有“停云”、“停云馆”印记和刻有《停云馆帖》行世。项元汴,其收藏之富,鉴赏之精,堪称明代第一。而王世贞和王世懋兄弟,收藏之名声驰名东南。董其昌,为明一代为画家,其收藏之富,眼力之精也为明代少有。
在清代,许多尚未进入清内府而散落在民间的古代书画珍品,被各地收藏家收集,出现了一些收藏甚富、眼力极佳的大鉴藏家,其中又以梁清标、安岐和高士奇最负盛名。清代的书画收藏著录著作较多,最著名的有内府藏品著录书《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和《佩文斋书画谱》,私人著录书有安岐的《墨缘汇观》、高士奇的《江村消夏录》以及顾复的《平生壮观》、吴〖FJF〗NB044〖FJJ〗的《大观录》、吴其贞的《书画记》、陆心源的《穰梨馆过眼录》、顾文彬的《过云楼书画记》等。近现代著名的鉴赏家,当数张伯驹、王季迁、谢稚柳、徐邦达、启功等,其过眼的古今名画更是难计其数。这些古今的著名收藏家,依靠自己的束修所入和法眼巨识,从流散在社会上的真赝古书画中,甄别拣选,擘划求索,披沙沥金,日积月累,各自庋藏了精湛的书画艺术品。他们是一些有功于世的博雅之士,亦是一些功在当时,利于千秋的有识之士。展卷而觉宝光熠熠,赏析更是满目生辉……

六、帝王御府收藏
我国书画鉴藏活动最早应始于汉代。据《历代名画记》云:“汉武创置秘阁以聚图书,汉明(帝)雅好丹青,别开画室,又创立鸿都学以集奇艺,天下之艺云集。”可见,汉时皇家已设立专门的庋藏机构,从事艺术品收藏,开宫庭御府收藏书画的先河。
以后历代均沿袭这种官方收藏和保护的方法。由于东晋桓玄酷爱书画,内府所藏书画都被他掠归己有。梁武帝萧衍更是酷嗜古书名画。他精于鉴赏,搜求历代书画名作,不遗余力。梁元帝萧绎,本人既是丹青高手,庋藏甚富,可惜侯景之乱,将数万卷珍品付之一炬。
宋武帝刘裕极喜收藏书画,书画虽积累甚多,却因没有精心鉴定整理而致藏品真伪混杂。而宋明帝,既喜收藏,又懂书画,并撰有《论书表》一书,记叙了当时书画收藏的全面情况。隋文帝杨坚在建国初就着手收集书画,灭陈后收得法书、名画八百余卷。隋炀帝杨广在洛阳观殿后营造东都两台:“妙楷台”和“宝迹台”,分别庋藏法书和名画。后隋炀帝巡幸扬州,携带内府部分书画,可惜途中船只沉没,所载书画大半丧失,散失部分后为宇文化及和窦建德所有,一部分书画则流入王世充之手。
唐太宗酷爱法书名画,千方百计征集名作,对王羲之书法的搜求更是不遗余力。喜获《兰亭序》之后,又命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贞等四人多次响拓数本,从而使我们至今所能见到《兰亭序》的风貌。
高宗、武后时内府收藏有所增加,而响拓复制品赏赐臣下的风气更盛。武则天曾向王羲之后代王方庆求访羲之遗迹,王方庆遂将羲之的《初月帖》、《姨母帖》和王献之墨迹,以及历代先祖王导王洽等28人遗迹共10卷进呈。武后将作品在宫内展出,并命摹书人依样廓填保存于内府,而将真迹还给王方庆。武则天又准张易之之请,遍召各地画工修整内府藏画,还令画工各尽其能摹写,并将这些摹写本照原样装裱,真假难分。没想到张易之将这些摹本冒充真迹归还内府,而将真迹窃取归己。后张伏诛,其所藏书画归于薛稷,其中部分归岐王李范。唐中宗年间,内府收藏首次大批流散宫外,入于贵戚显宦私室。安史之乱起,玄宗避难四川,内府书画多被劫掠,损失惨重。唐肃宗时,内府收藏已寥寥无几。
宋代内府的收藏可谓是大集聚时代,至徽宗时达到盛极。宋徽宗赵佶痴迷书画,内府收藏又历经一百五十多年的搜访,书画收藏达到极盛时期,可谓“秘府之藏,百倍先朝”。据《宣和画谱》、《宣和书谱》载,共计法书一千二百余件,名画六千三百余轴。赵佶还对内府所收书画进行整理,并对旧藏书画进行重新装裱,并亲自书写标签。这些格式独特、工艺精美的装裱样式,被称为“宣和装”。正当北宋内府收藏达极盛时,金兵攻陷开封,北宋亡,内府收藏大半遭毁,部分被金兵掠去,部分散落民间。
元内府收藏总的来说不及宋代,元内府主要接收南宋及金国库藏的书画,而金内府所藏主要从北宋内府掳去的法书名画。
明代内府收藏以宣宗、宪宗、孝宗三朝最为丰富。其原除了直接接收元内府收藏和籍没大臣家的藏品、搜集散落民间的传世作品外,还有当代书画家创作的作品。而到中期以后,这些内府收藏逐渐又散落民间,从而促进了民间私人鉴藏的兴盛。从此民间收藏和宫廷收藏并驾齐驱。
明初宫廷对书画的收藏十分重视,朱元璋曾亲自撰文论述一位叫盛著的人。但明内府对书画收藏却不十分严格,负责此项工作的由太监兼理。而且明代历朝皇帝对书画鉴赏没有特别的喜好,尤其明中叶以后,因国库空虚,隆庆、万历竟将书画作为“折俸”,折价给官宦作为薪金。隆庆后,又因军饷不足,竟将内府藏品出卖以筹饷款。有的还被太监偷盗,如太监冯保就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窃出,辗转宫外。至此,大量法书名画流向民间,使明代私人收藏之富远胜前代。
清代内府的收藏较私家的收藏要丰富得多,而且数量大大超过前朝。散落在民间的书画不断充实内府,许多私人鉴藏家的藏品也陆续为清内府所有。康熙时,命王原祁为总裁,编撰了大型书画史论著述录书《佩文斋书画谱》。而至乾隆时,散落在民间的历代法书、名画几乎皆归内府所有。这是继宋徽宗宣和内府后最大的一次集中,经过鉴定整理,还编撰成《秘殿珠林》和《石渠宝笈》等著录专著。
嘉庆、道光时,皇帝喜用宫中收藏的书画赏赐大臣,致使内府藏品又一次流向民间,从而使私人收藏重新又兴旺起来。
1860年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入侵,焚毁圆明园,将园内所藏书画洗劫一空。存世名作如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等被劫往伦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宫内书画又遭到劫夺,损失惨重。1911年清帝逊位,溥仪又将一千二百余件书画精品盗运出宫,后来陆续在东北散失。到清末民国初,清内府藏品损失已相当严重,纷纷流落民间,流失海外。此卷主要展现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秘藏历代帝王御府书画珍品,让我们去寻觅这些名画原片,让中华艺术瑰宝重现在国人的面前……

七、海外流散秘藏
中国书画艺术是中国和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中国历代书画珍品,现在除比较集中收藏于北京和台北的故宫博物院及大陆诸多博物馆、美术馆中,也有相当数量的民族艺术精品流失民间和海外,为其他国家博物馆、美术馆等机构和私人庋藏。据估计,这些海外遗珍达数万件之多。这既有作为友好的文化交流;也有狡狯欺诈的骗取;既有书画市场的交易,也有列强侵略的掠走和洗劫。让我们在寻觅这些流失的稀世奇珍、彪炳名迹耀眼的光辉的同时,去感悟国家荣辱兴衰的漫长历史……

八、法书收藏
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审美表征。意趣超迈的书法表现出中国艺术潇洒灵动的自由精神,展示出书家空灵的艺术趣味和精神人格价值。正是书法艺术这一独特的精神魅力,使之在众多的东方艺术门类中,成为最集中、最精妙体现东方人精神追求的东方艺术。
书法美的创造,取决于书法家审美感悟、文化学养以及人格境界。创造和品味艺术是主体心灵对话的过程。真正的书法欣赏,绝非肤浅地寻绎出书作的点画线条美,而是要深深地为其通体光辉和总体氛围所感动与陶醉,进而对书家匠心进行参化与了悟——在宇宙生生不息的律动中对话,在一片灵境中达至心灵间的默契而心仪。历史上每一卷书法珍品都呈现出一种人性的态度,都在向我们叙述着那个世界的故事并使我们发现自己生命的意义。我们不是在读“古懂”,相反,当作品向理解她的欣赏者敞开时,她就是将艺术和世界双重奥秘展示出来,并指明走向精神家园之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7 23:38 , Processed in 0.14638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