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陈振濂教授学术演讲录:思想的轨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15 10:57: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演讲录、访学录、问答录、论辩录,这是我们为《陈振濂教授学术演讲录:思想的轨迹》所拟定的四个类型。把这四项内容结合起来,大致即可看出一个思维活跃、意识超前、手法多样而又有深度思考的陈振濂教授。这样一个有不断闪现出亮点能力的形象,再与作为结果(果实)的他的著作群,又与对他进行梳理与综合的《陈振濂研究》、《陈振濂年谱》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获得一个较为丰满、厚实、全面的陈振濂先生的形象。以此看来,此书之编又岂可缺哉!

内容简介
  在这20年浩瀚的书法史进程中,陈振濂教授不仅仅是以他的书画篆刻创作、理论著述、教学实践等等,在其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还更以他的游踪、他与师长友好的交谈,以及许许多多的学术报告、演讲活动来构建起他的庞大学科体系的。故尔,当我们在关注他的近40册学术著作和几百篇研究论文的同时,似乎也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看他的演讲、访学、对话、论辩等方面的身姿,甚至不妨说:有许多他的新的学术构想,如“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书法学学科研究”等,其实在最早都是萌生于一个偶然的演讲或论辩活动,然后才在长期的思考、探索中慢慢成形、聚合成今天这个样式的。
  《陈振濂教授学术演讲录:思想的轨迹》上部分收录了陈振濂教授的发言录、演讲录、访学录、对话录、问答录、学术总结及论辩录四大部分,并附“97韩、中、日青年作家国际交流展”综合报道、陈振濂等赴香港出席“中国书法国际学术会议”、关于“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的历史足迹回顾与学术反思、香港中文大学艺术教育的观念定位和课程实施的考察报告与建议案、陈振濂氏在日本的近绩等文章。
  下部分收录了关于书法学学科研究、当代中国画专业教学改革新思路、关于书法专业研究生教学之研究、关于综合性大学艺术专业办学特色与规范问题、关于西泠印社等。通过阅读《陈振濂教授学术演讲录:思想的轨迹》大家可以获得一个较为丰满、厚实、全面的陈振濂先生的形象。
·查看全部>>


目录
上编(1981——2000)
序(李立中)
第一部分 序录——发言录
“陈振濂教授对当代书法史的三项重要贡献”系列稿·编著的话
时代的恩惠: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的探索与崛起——在中国文联“向祖国汇报——百年优秀青年文艺家创作经验交流会”上的重点发言
时代的新课题:书法学学科研究——在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大会暨21世纪文化艺术科学建设座谈会上的重点发言
为书法的新时代奠基:书法教育学的现代构建——在国家教委优秀教学成果奖颁奖十周年纪念会上所作的学术汇报

第二部分 演讲录
中日书法比较——观念比较与历史比较——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所作的学术演讲(1986·北京)
沙孟海书学院第一期高级书法研修班课程提要之一
沙孟海先生在当代书坛的历史地信
沙孟海书学院第一期高级书法研修班课程提要之二
民国书法史研究
沙孟海书学院第一期高级书法研修班课程提要之三
书法学学科研究的质点
沙孟海书学院第一期高级书法研修班课程提要之四
书法教育学在当代的位置
沙孟海书学院第一期高级书法研修班课程提要之五
比较书法学原理与方法
沙孟海书学院第一期高级书法研修班课程提要之六
当代书法的发展
中州讲学录
当代书法篆刻创作、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台湾讲学录
陈振濂访如学术演讲提要
当代书法流变与“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在’96柳州“形式与经典”展览开幕式上的学术报告(1996·笑柄、广西柳州)
陈振濂谈书法学学科建设——在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学科建设座谈会上的发言
比较书法学:中国书法与世界——在20世纪中国书法大展学术讲座上的演讲
近现代“画家书法”之流变(存目)
在台北何创时书法基金会上的讲演台北,1998年10月19日
……
第三部分 访学录
第四部分 对话录·问答录·学术总结·论辩录
第五部分 附录
下编(2000——2004)
第六部分 关于书法学学科研究
第七部分 当代中国画专业教学改革新思路
第八部分 关于书法专业研究教学之研究
第九部分 关于综合性大学艺术专业办学特色与规范问题
第十部分 关于西冷印社
代结束语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5 10:59:15 | 只看该作者
陈振濂书学体系中的日本书法研究和比较书法学

西安美术学院
贺文荣


近日翻看李立中先生编辑的《思想的轨迹——陈振濂教授学术演讲录》,李先生在该书第一部分精准地概括了陈振濂教授对当代书法史的三项重要贡献: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的探索与崛起;书法学学科研究;书法教育学的现代构建。陈振濂教授的书学研究有完整性的学科构架和体系性。此三项研究作为他的书学体系中的标志性成果自然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想陈教授的另一方面的研究也是不能忽视的,那就是他的日本书法研究和比较书法学。中国是书法的母土,在日本明治以前漫长历史中,中日书法交流上中国一直是以“君临”的姿态俯视日本的,两国在书法交流关系上也基本上是单向的中国“输出”与日本“接受”的关系。这使得中国书法学界在很大程度上“轻慢”了对日本书法的研究。我们在此特别提出陈振濂教授的日本书法和比较书法学研究,除了考虑到它是陈教授书学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有机部分外,更重要的原因则在于,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书法在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中国书法开始了现代化的历程。中国书坛和书学界在这个过程中自觉不自觉把目光转向了东邻日本。如果说那时的转向有着某种在生死关头抉择时迫不得已的被动和“现成”拿来的方便意味在里面,现在,我们对日本书法的历史和现状、乃至对日本书法研究和更广泛意义上的比较书法学的关注,则应成为书学界必备的学术素质和“历史智性”。

1983年陈振濂先生在《书法研究》上发表《当代日本书坛概观》,到现在已二十多年了,其间陈教授对日本书法介绍和研究成形成一个相对成体系的成果集群。笔者不揣浅陋,在此对之作一介绍,希望能勾画出陈教授日本书法和比较书法学研究的基本轮廓,提炼出重要观点,并提供一个著述目录。我想,不管对书法爱好者还是对日本书法研究有兴趣的学界同道,这样的介绍不但可以提供一个方便的阅读导引,免去某些繁重的阅读和盲目的翻查之苦,而且可以对陈教授这方面的研究有一个提纲挈领的了解。
3#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5 10:59:46 | 只看该作者
一、认识前提、展开方式和比较学意义
日本书法研究和比较书法学在陈振濂书学体系中并不仅仅只是作为一个独特的领域而存在,它的重要性和意义还主要体现在中国书法的现代化过程中,对日本书法的研究有着越来越大的现实启示价值和未来指向性,这一点需要我们提高到“史观”和“方法论”高度来阐发。从陈振濂教授著述中,我们发现正是基于对日本书法研究重要性的认识,才使他能在长达将近二十多年时间里对此一领域的研究表现出持续的热情,也才能有自成系列和体系的研究成果陆续问世。日本书法研究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引用陈教授在《日本书法篆刻史话•后记》中的话来做一证明,他说:“当书法真正成为世界性艺术,并与其他艺术之间的交流日趋繁密之时,我们没有理由也不可能对日本书法这个唯一的传统盟友置之不理,即使我们想人为地表示冷淡,时代也会强迫我们改变态度。”以明治维新为转折点,中日书法交流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日本书法本身也从对中国的亦步亦趋变得越来越来具有自身个性。日本书法在书法文化系统内部和世界艺术范围内越来越变被动为主动,也越来越具有“影响力”。这样,对日本书法和比较书法学的研究成为解决当下和未来许多书学问题的“瓶颈”,这正是陈振濂先生重视日本书法研究认识前提。
从展开方式和成果构成上来看,陈振濂教授的日本书法和比较书法学研究特点是由浅入深、互相配合、自成体系,多形式、多角度、多种“接受群”。所谓的“浅”主要是立足于普及介绍,这方面成果以1983年在《书法研究》第十四期发表的《当代日本书坛概观》、1987年7月至11月年连载于《书法报》的《访日归来谈东瀛书论现状》和出版于1985年译著《日本书法史》为代表。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对日本书法介绍和研究成果极少的情况下,这些具有开风气之先的成果,在当时中国书法爱好者和书法学界起到了很好的普及和启蒙作用。所谓“深”主要指一些具有较为专门和深入研究的成果。这些成果的特点是学术专题性强,具有“比较书法学”特征,提出了有影响的重要观点和论断。这方面以《中日书法艺术比较》、《东瀛书论》和《中日书法比较——观念比较与历史比较》(1986年在中国历史博物院所作的学术演讲)为代表。“自成体系、相互配合”,则是指每一个单项的成果都不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只有放在整个成果群内才更能显示它的价值。这方面特点具体表现为既有较浅的普及性研究,也有深入的专题研究,既有以论文为形式的课题研究,也在以图片为主的大型图录。图录则是既有专收日本古代书法作品的《日本书法通鉴》,也有专收日本现代书法作品的《现代日本书法大典》;还有表现出明显比较意图的《中日书法交流丛书》(包括《中日书法作品汇观》和《中日书法名家作品精鉴》)。而这些成果最初的发表形式则也是多样的,有的是面对书法家和书学研究者的学术报告,有的是报刊专栏,有的学术论坛交流论文等等,因此其受众也是全方位和多层次的。这些成果在当时的影响和意义也就不需笔者赘言了。
从理论层次上来看,陈教授的日本书法研究最终的旨归是比较书法学。即使是介绍性的比较浅显的文字,我们也不难从中发现陈教授一以贯之的比较的立场和方法。他的这种比较也并没有局限在行文方式和论述方法上,而是自觉地运用了“比较学”原理,以期最大限度达到日本书法研究学术目的。在陈教授的日本书法研究中,我们发现他对“平行研究”和“影响研究”并重,在《比较书法学原理和方法——沙孟海书学院第一期高级书法研修班课程讲义》中,他对如何在书法研究中借鉴比较学的两个学派,即美国的“平行研究”学派和法国的“影响研究”学派研究方法作过深入的阐述,并以中国书法中“书禅一体”现象与日本书法中“墨迹”即禅家书不同涵义比较等课题为例做了说明。另外,陈教授的日本书法研究的比较书法学意义还在于,日本书法研究除了是一种以日本书法史为本体的研究之外,鉴于日本书法与中国书法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研究也是一种从中国书法之外洞悉中国书法的研究,由于角度的不同,研究和结果启示价值也不会相同。也正是这个原因,我们在陈教授著述中才会发现一系列引人入胜的课题:“书法”与“书道”——中国与日本的书法观比较;日本书法与宗教的关系及空海、隐元等僧人在中日书法交流中的作用;日本书法的现代化和杨守敬引进北碑和篆隶风;书法的“视觉形式”与日本书法的现代化,等等。正是因为比较书法学观念和方法的运用,这些问题本身有很大的辐射性和启示意义,甚至由此我们也可以对陈振濂教授的倡导的“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在学理上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这又是另一个问题了,这里只能提出一点端绪,不能展开了。最后,陈振濂教授的比较书法学研究以日本书法研究为大端,在地域和国别上还涉及到中国的台湾和香港以及韩国、新加坡等国的书法研究;在艺术门类上则涉及书法与绘画、音乐、西方抽象画等的比较研究。
本文的介绍则主要是以日本书法研究为立足点,其他方面就不涉及了。
4#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5 11:00:18 | 只看该作者
二、几个重要的观点和理论贡献
现在介绍陈振濂教授在日本书法研究方面的几个重要观点和理论贡献。
一、        日本书法发展的“三系四段说”
陈振濂教授这样解释他提出的“三系四段说”:“关于日本书法史的发展,日本书家常常指出是文化根源(汉字)与民族性格(假名)两种力量互相交叉上升的过程。这个估价基本无大差误但不严密。依我看来,日本古代并非全是两种力量在对峙,相反,它呈现出一种三个系统鼎足而立互不相让的状态。也许只有在平安时代是“对峙型”,以后则时时表现为“鼎立型”。因此,我提出一个三系四段说。三系,是指其纵向的脉络而言:汉字、假名、墨迹。四段,是指其横向的阶段划分而言:平安时期;镰仓及南北朝时期、室町时期;江户;明治时期。关于这三系四段说的是否可取,通过与中国书法发展史作比较最能说明问题。”
述史时最简单方便的方法是按朝代时序顺排下去,这种方法的缺点也是显见的。“三系四段”则是立足于对日本书法史内部规律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兼顾到了日本书法流派、日本书法与中国书法的关系等问题。
二、        对近代中日书法交流的性质转换及其意义的论断
陈振濂教授认为,平安朝的空海、橘逸势以来,到中国留学的日本人,其主要的目的是重在宗教、学问、政治、外交方面的学习与承传;书法勿宁说只是一种附带的学习而已。但是明治十三年,书法家中林梧竹抱着专门学习书法的目的去中国,向杨守敬的老师潘存学习汉魏六朝笔法;自此以后,秋山白岩、西川春洞、日下部鸣鹤、宫岛咏士、山本竟山等等,以书法学习为主要的目的,相继赴中国留学,揭开了真正的书法交流帷幕。这是中日书法交流史上一次“革命”性的转换,其意义不可估量。更为重要的是,以他们的引进篆隶北碑书风作为一种存在,又加以日本人固有的立场和特殊的观点,进行新的解释,以至发挥出连中国的书家也难以预想的新奇的风格效果,出现了近代诗文派、少字数派、前卫派等的日本现代书法的种种局面。
三、近代中、日书法比较的三个质点
在《中日书法比较——观念比较与历史比较》一文中陈振濂教授运用比较书法学的原理方法,提出了近代中、日书法比较的三个质点:观念的差异——思想基础;无关的序列——转换过程;形式歧路——表现形态。思想基础主要分析近代中日书法在书法观念承传的稳定性、书法与学问的关系、书法展览的标准等方面的异同。转换过程则是提示了中国书法与日本书法近代化过程所表现出的不同在历史、社会、书法本身三方面的原因。形式歧路则分析了日本前卫派书法与中国现代派都把突破的大本营札在绘画领域中的文化历史方面的深层原因。
陈振濂教授在日本书法研究方面还有很多精辟的论断和新颖的观点,限于篇幅,只能割爱了,不能一一介绍了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5 11:00:54 | 只看该作者
三、        重要著述解题和相关论著目录一览。
(一)重要论著解题
*《中国书法艺术比较》吉林教育,1991年1月第1版。
解题:此书中所收的文章,基本代表了陈振濂先生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初十年来在比较书法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从比较书法学的整体立场看,这本书法主要围绕中日书法进行比较研究,没有涉及到更多的国域和其它艺术门类。但从当时来看,这不但可以作为当时书学界比较书法学研究的最高成果,也是陈先生多年来比较书法学研究的结晶,从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他理智而主动运用“比较学”观念和方法对中日书法进行研究——而不是局限于感性的评价和客观的介绍。此书受到日本著名的书学研究专家、日中书法交流史研究会会长杉村帮彦先生的高度评价。在此书中陈先生提出了一些很有学术意义和价值的观点和论断,前文已论及,此不赘。
*《日本书法通鉴》(河南美术出版社,1989)与
《现代日本书法大典》(河南美术出版社,2000)
这是两部大型的书法作品图录工具书,两部书在时间上前后衔接,内容上彼此补充,两册在手,日本书法从创作到理论、展览、教育、社团等各个方面情况几乎尽在掌握中了。这两部书价值不仅在于它提供了大量的作品图片,书前的专论和每一章节前面概论联连起来就是一部从古代到现代的日本书法通史,而且图文并茂,实在是美不胜言。对这样巨帙,日本书坛巨擘西川宁先生也不禁叹赏其史料之齐备、内容之详实,认为就是在日本这样的工具书也是难得的。
*《中日书法交流丛书》(陈振濂主编,包括《中日书法作品汇观》和《中日书法名家作品精鉴》,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年分别为1996年和1998年)
这两部书,前者立足于广收并蓄,后者则立足于大师巨匠与名家杰作之间的比较。这两部书的编撰目的并不仅着眼于收集资料和归纳、整理,而是立足于比较的立场,以比较书法学理论,比较文化理论为思想武器,力图在作为个体的作品中抽取出作为学科的学术含义来。
(二)其他相关论著一览
*《当代日本书坛概观》载1983年《书法研究》,第十四辑。
*《日本书法史》 [日]木神莫山著,陈振濂译,上海书画出版社,1985
*《中日书法比较——观念比较与历史比较》,此文为1986年1月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所用的学术演讲,后改题为《关于当代中日书法观念比较与历史比较》,发表于《中国书法》1986年第2、3期。
*《访日归来谈东瀛书论现状》(共六则)发表于1987年7月至1月《书法报》。
*《发自日本的最新报导》(共四则),发表于《中国书画报》1996年1月至3月第一版。
*《日本书法史》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年
*《比较书法学:中国书法与世界——在20世纪中国书法大展学术讲座上的演讲》,1998年2月。后发表于《中国书法》1998年第2期。
*《当代中国对日本书法的引进、融会、扬弃——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成立十周年“日本文化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主题报告》,1998年8月1日。
*《近代中日绘画交流史比较研究》安徽美术出版社,2000
6#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5 11:02:17 | 只看该作者
陈振濂
生平简介
(1956-)号颐斋,原籍浙江鄞县,生于上海,自幼学书临池不辍,擅行草,书风清健潇洒,出自己意。亦擅国画、篆刻。1981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获书法学硕士学位。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大型书法篆刻展览并被收入多种作品专集,曾先后在日本以及台湾举办个人书画展。出版《陈振濂书画篆刻集》等。精于书画篆刻理论研究,著述甚丰,著有《书法美学》、《现代书法史》、《中国书法通史》、《中国书法批评史》等。在日本书法研究方面成就突出,译有《日本书法史》,著有《日本书法篆刻史话》、《日本书法通鉴》等,曾先后3次赴日本讲学。致力于书法教育学的构建研究,著有《书法教育学》、《高等书法教程》,推出“陈振濂书法教学法”体系,1989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和国家教委霍英东教学基金奖。1986年获杭州市政府文艺一等奖。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理事,中国青年书法理论家协会主席,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曾多次举办个人书法篆刻展。出版有《陈振濂书画篆刻集》。主编《书法学》、《大学书法教材集成》。曾获“文化部第一届优秀艺术科学成果奖”、“中国当代文艺评论奖”、书法教育成果获国家级大奖和霍英东教学基金奖。荣获中国文联“百名优秀青年文艺家”称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7:27 , Processed in 0.06946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