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水墨生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17 09:58: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的水墨生活
□金心明
  我的水墨生活   □金心明
  1一直认为画画只不过是做笔记罢了,一类是读书笔记,一类是游记,其内容只能与个人感受有关。比如看了什么好的文章,游了什么有意思的山水,看了、游了总有需要表达的,通常情况下我不喜欢写东西,觉得太累,语句也不能通顺,看到人家洋洋洒洒地写文字、发议论,特别羡慕,而我在这个时候可能更喜欢画点什么。读《承天寺夜游》而作怀民、东坡。读《西溪秋雪庵》而作西溪纪胜;读《西湖看桃花》而作梅城之春。这是一种习惯,觉得特别好,似乎找到了一种可以与古人对话的途径:读《冬心先生集》,跃跃欲试,一边画着,一边感觉冬心先生真能看到在替他造境一般,不亦乐乎。其次就是凭印象画所游历过的山山水水,想象是可以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的,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事物展现在一个平面上,如数家珍地把它们安置(收藏)在图画本里细细回味。画的过程是不断修饰美化的过程。游临安而作临安山色;游新安而作新安白露;游晓起而作晓起晓起;游于合而作于合书院。不亦乐乎。
  2王微的“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蒲华的“扑去俗尘三斗,举首天外之想”,都是讲在立意上要有很高的定位,要做到超凡脱俗,不袭时习。但如何“望秋云”,如何“临春风”,如何“扑去俗尘”,总归是要有一个途径的,我的理解也不外乎读书。当前我们看一个画家和他的作品,判断其品格高下的依据,只能是“文气”。“文气”既亏,品格不立。
  3绘画就是生活态度,抱什么样生活态度的人就会画出什么样的画来。“画如其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热情的人,对事物有感情,画也肯定有感受,有可观者;遇事不关心,不会细心体会的人,画也就不会生动。还有一些人索性就画图式,不动脑筋,其实也是对生活不动脑筋,是缺乏社会责任心的表现。
  4“品”是什么?就是思想,我们所说的某某人的画有品味,是指他有思想,有想法。反之,就没有思想。对人对事不敏感,不思考的人所作的画就是没“品”的,或是“品”较低的。“品”没有对错之分,只有高下之别。
  5从十岁开始随父亲学画,细算起来也有二十几年了。开始学工笔人物,后来攻山水画,完全靠东拼西凑地自学,随着自己审美的变化而改变所学的东西。特别是近几年的学画过程中,影响着我对山水画认识的人也不少:林海钟的文人情怀;郑力的笔线驾驭;曾宓的水墨造境;朱克明的率直天真;章耀的恣意浪漫;王飚的沉郁大气等等等等。有时想想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能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思考和解决一些问题,内心也会觉得充实很多。奢望能看更多的好画,印证自然造化,在对绘画的不断认识中感受美好。
  6有时是出于参加展览,有时是出于应酬,有时是为了卖画,假设这些都是构成我们日常艺术生活的内容的话,通常是不自觉地就用了好几个艺术观念在对付不同的艺术创作:参加展览的、卖的、应酬的。这样就变成了一个以绘画为生的人了。以绘画为生是可悲的。所以,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做一个善于做读书笔记(绘画)的读书人。
  7偶尔读到一些与自己观点暗合的内容,心里一阵窃喜;自己所思竟有知音,诚不谬也。忽而一想,又觉可悔,恨自己平时读书记录太少,积极不够,不求甚解,泛泛的多,精细的少。看过就丢,没有系统,终不成事。读书无法,画焉能成?
  简历                                    
  1970年生于浙江义乌。先后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3 17:11 , Processed in 0.18641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